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7 06:13:03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下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
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①加拿大学者弗莱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刷中的森林背景,认为莎士比亚喜剧中经常出
现的森林世界、森林意象构成了喜刷和春天的象征意义。“‘绿色世界的戏剧,它的情
节类似于生命和爱战胜荒原这种仪式主题’,‘绿色世界使喜剧洋溢着夏天战胜冬天的
象征意义。’”繁茂的森林世界充满着战胜蛮荒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如果说森林繁荣
茂盛代表着春天和夏天,代表着喜悦与胜利,那么树木的调零则代表着秋天和冬天,象
征着衰败与死亡。森林荣枯引起人们的心灵震动,凝聚着感伤与愉悦的感情模式,森林
的悲欢也影响着人类情感的起伏。
②天下的山水都是相通的,森林悲欢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同样的意味。
我们注意到在中国文学中士大夫们的感物吟志、触时伤怀往往同树木的繁荣凋敞相联系,
草木荣枯每每引发古代诗人们的生命情怀:一方面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树木峥嵘的欢心,一方面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
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的草树调零的感伤,柔条之喜与落叶之悲揭示了中
国文人的情感模式,而这种情感模式正是森林带给人的心灵反应。
③伟大的诗人往往是表现民族原始意象最多的人。所以在这类诗中我们总能同诗人
一起在森林情趣中亲临往古,获得身心的愉悦。无论陶诗写“翼翼归鸟,训林徘徊。岂
思天路,欣及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的林间情趣,还是写“蔼蔼堂前林,中夏贮
清阴。凯风因时来,回枫开我襟”的舒适畅快,或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的春明景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林下风流的愉悦,也触动我们心中的原始意象,引
起古今浑融、物我为一的原始力量。在陶渊明诗中,树是生命,树是人生,也是一种经
历一种象征,所以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生命与树木联系在一起。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2021~2022学年度下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1.A
2.C
3.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4.D
5.C
6.(6分)
①生涯规划要致力于人类和个体的美好,坚守初心,坚持奋斗。(2分)
②生涯规划应始终服从于国家利益需求。(2分)
③生涯规划应依据对自我的认识、国家社会的需要和高校专业设置等综合考虑。(2分)
(大意相同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7.D
8.(6分)
“桨声灯影”是本文描写对象乌镇的特色;(2 分)“桨声灯影”是全文的抒情线索;(2 分)作者
重点借“桨声灯影”来突出乌镇内敛、含蓄、安静、悠闲、恬然等特点。(2分)
9.(6分)
相同点:都采用直接描写,都写了灯和光、灯影里的水波和灯影里的船。(1分)都用生动优美的语
言描写了美丽的桨声灯影,都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1分)
不同点:杨句主要描写灯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无数的灯光就像天上的星星,小船飘荡如行银
河,表现夜晚乌镇的宁静、温馨、美好;(2分)朱句则连用五组叠词,描写如烟似雾的水光涟漪,表现
秦淮河的朦胧轻柔,悠远神秘,如梦如幻。(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10.B
11.C
12.D
13.(10分)
(1)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
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译出大意 2 分,译出“二三子:几个人”1分,译出“幅巾:裹着头巾”1
分,译出“徜徉而上: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1分,共 5分)
(2)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笑着说:“这大概是上天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愿望吧!”就一起开
始修建一座新亭子了。(译出大意 2 分,译出“成:成全……愿望”1 分,译出“相与:一起”1 分,译
出“营:营建,建造”1分,共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14.C
1
15.(6分)
①表面写读《离骚》的“幽闷”,实则写诗人自己的“幽闷”。(1分)
②风雨交加的寒夜,诗人百感交集,思自己的不合时宜与终不愿改弦易辙;(1分)读屈原的幽闷和
抱负,抒自己的无悔和坚持。(1分)
③读《离骚》之“幽闷”,欲效先贤,将自己与屈原类比:一样遭遇奸佞当朝,“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1 分)一样空怀政治襟抱和复国壮志;一样忧愁幽思和怨愤;(1分)以及一样虽遭灾厄,但依
然坚持理想,绝不同流合污。(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6.(每空 1分,6分)
(1)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2)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C
18.B
19.C
20.(6分)
(1)巧用比拟。(1分)赋予清流以人的特点,把清流击打着石头,泠泠作响,比拟成是人在谱写一
曲赞歌,表现了夏季来临江河水满,一切都越来越具有生命的活力。(2分)使表达生动活泼,形象有力。
(1分)
(2)小满还是一个蕴含丰富的节气。或:小满还有(或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2分)
21.(5分)
2022年 4月 16日 9时 56分(1分),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的航天纪录(1分)的神舟十三号飞船携
3名航天员平安返回地球(2分),中国航天站在了新起点(1分)。
四、写作(60 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
20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分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基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等级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表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分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迹潦草难辨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发展 特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内容较好
等级 20分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起评分 45 分,无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扣满 3
分为止;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属于套作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
解析:
1.A “无不”太过绝对,与原文说“往往”不符。
2.C 无整体概括。
3.A “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无依据。
4.D 不合逻辑,绝对化。原文是“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是假设。
5.C A钱学森“给我们一个人生规划的范例”是:要将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统一于国家和时代需要。B
正是以“中国铁路发展状况及历史”表达铁路建设迫切需要工程师,而这正是“一个胸怀大志的青年学生
投身于脚踏实地的重要基础工业的绝佳机会”,以此来衬托传主的选择是以国家民族的需要为重的。D不
伟大,但没有说其功利,这一项应该是我们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7.D 本文语言风格不是含蓄优雅而是自然优美。
10.B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
焉。
11.C “适”在这里是舒适之意,与《赤壁赋》里“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作“享受”之意不同。
12.D “无愧于中,无责于外”是交代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14.C “自惭”句假说“自惭”,其实是抒发自己“先生善鼓瑟,齐国好吹竽”不能投当局者所好,“忠
不必用”的愤懑,表达自己无悔选择,绝不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
18.B A逻辑错误,应先“获取新知”再“拓展生命广度”;C语序不当,“最为便利”应在前修饰“方
式”;D搭配不当,“生命广度”不能“获取”。不严谨,阅读只是“获取新知、拓展生命广度最为便利
的方式之一”。
参考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
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
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
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
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
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
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忘记了回去,就往往在山上留宿。因为过着
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
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
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
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
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
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
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笑着说:“这大概是上天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愿望吧!”就
一起开始修建一座新亭子了。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
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
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
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
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
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
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
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
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