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绿》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绿》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7 18:5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绿》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主 题:现代诗
课 时:共两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基于识字写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基于阅读: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基于口语交际: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基于习作: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2.学情分析
基于识字写字:四年级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运用字典主动识字,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瓶”在书写时容易将第九笔写成横斜钩,“叉”书写时不容易把握重心。
基于阅读:之前已经接触过现代诗,对现代诗歌有初步的了解,但缺乏整体的认识,尤其是对诗歌语言表达的特点。
基于口语交际:能简单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语言表达稍显混乱,还需提供交流的范式和支架。
基于习作:缺少运用平时积累的新鲜词句的意识。
3.教材分析
《绿》这首诗创作于1979年,诗人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整首诗不刻意追求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却运用有规律的排比,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却能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与想象。借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中想象画面,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重点】
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变换写景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4个生字,理解“交叉”等词语,正确认读并书写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3.了解作者描绘的各种各样的绿,初步感受诗人眼中的绿,背诵1、2节。
【评价任务】
1.认读词语,借助动作演示理解“重叠、交叉、指挥”,通过范写、练写、比照,正确工整地书写“瓶、叉”,在横线格中规范书写8个词语。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2.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停顿,读出节奏。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3.找出诗歌中写到“绿”,想象画面,能借助提示背诵1、2两节。检测目标三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引出课题 简介作者 (5分钟) 活动一 1.齐读课题,交流:看到“绿”,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和“绿”有关的诗词名句,齐读。 3.介绍作者艾青。 通过交流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为品读诗歌时的想象和联想做好铺垫。
环节二 初读诗歌 学习字词 (10分钟) 活动一 1.听范读,注意朗读时的停顿和节奏,标出小节。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节奏。 (完成目标一) 借助动作演示理解词语,通过示范、练写、比照规范书写生字。 (评价任务一)
活动二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借助字义辨析读音,读准多音字“倒”; (2)理解“集中、重叠、交叉、指挥”和“挤”,在具体语境中练习运用; 2.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3.“瓶、叉”,练习书写四个生字。 (完成目标一) 正确认读生字词,规范书写生字。(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再读诗歌 读出节奏 (10分钟) 活动一 1.配乐范读。 2.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诗歌,评价停顿与节奏。 4.齐读全诗,交流读后感受。 (完成目标二) 听范读,自由练读,相机指导,在流利的基础上做到读准停顿,读出节奏。 (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 想象画面 熟读成诵 (15分钟) 活动一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交流:都哪里是绿的? 3.指导朗读。 (完成目标三) 能调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阅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人眼中的“绿”。 (评价任务三)
活动二 1.指名朗读第二节 2.交流:都有哪些绿?读着这些表示绿的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借助图片引导想象) 3.你还知道哪些绿?(借助图片感受“绿”的丰富) 4.指导朗读。 (完成目标三) 借助图片认识不同的绿,感受绿色的美,为背诵做准备。 (评价任务三)
活动三 1.引读1、2节; 2.试背1、2节。 (完成目标三) 多种形式读,最终熟练背诵。 (评价任务三)
【板书设计】
绿
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独特的表达;
2.对比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评价任务】
1.抓住第二小节有疑问处进行补白,通过对比感受诗歌语言独特的表达和丰富的想象,想象画面,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来怎样的感受;检测目标一达成。
2.对比《绿》和宗璞的《西湖漫笔》片段,说说二者有何不同;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3.读出诗歌蕴含的情感,能借助提示背诵全诗。检测目标三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任务
环节一 挑写背诵 复习导入 (5分钟) 活动一 挑写词语: 墨水瓶 挤 交叉 挥 能正确默写,比较熟练地背诵。
活动二 引背1、2小节。
环节二 品读诗歌 读出画面 (25分钟) 活动一 自由读课文3——5小节,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还可以在旁边简单批注。 (完成目标一) 能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语言表达的独特,交流自己的感受。 (评价任务一)
活动二 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谈感受; 2.交流:风、雨、水、阳光怎么会是绿的呢? 3.想象画面,填空补白; 4.对比朗读,感受诗歌独特的表达和丰富的想象; 5.指导背诵。 (完成目标一) 能想象画面,对比朗读,感受诗歌语言简练,耐人品味的特点。 (评价任务一)
活动三 1.所有的绿是怎样集中在一起的?找出动词。 2.指导朗读,读好轻重音的变化; 3.尝试背诵。 (完成目标一) 多种方式诵读,感受诗歌韵律。 (评价任务一)
活动四 1.想象一阵风吹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情景; 2.交流:这种情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批注在旁边;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完成目标一) 想象画面,交流感受。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反复诵读 引导背诵 (5分钟) 活动一 1.补充介绍诗歌创作背景; 2.引读全诗; 3.配乐朗读; 4.借助提示背诵全诗。 (完成目标二) 能通过停顿、轻重变化 读出诗中 蕴含的欣喜、赞美之情,借助提示背诵诗歌。 (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 对比阅读 感受诗味 (5分钟) 活动一 1.听《西湖漫笔》片段朗读,谈感受; 2.默读,对比二者内容、体裁、表达 方式的异同; 3.指名交流。 (完成目标三) 能发现二者一是诗歌,一是散文,一个没有描写具体景物却能引起读者丰富想象,一个描绘了具体景物,给人直观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板书设计】
绿
丰富
到处是绿的 宽广 热爱赞美
密集
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