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学真奇妙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生活中的过程或做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削铅笔 B.切黄瓜 C.点蜡烛 D.晒衣服
2.安徽历史文化闻名全国,下列艺术品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铸造芜湖铜质鸠兹 B.徽雕
C.马鞍山丝画 D.宣城宣纸
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下列劳作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织布 B.耕田 C.生火 D.灌溉
4.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块融化 B. 海水晒盐 C. 食物变质 D. 蔗糖溶解
5.在化学发展史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居里夫人 B.舍勒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6、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没盖盖子的白酒少了
B.长久不用的铁锅生锈了
C.用燃烧的木炭取暖
D.长时间放置的饭菜变馊了
7、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瓷器破碎 C.纸张燃烧 D.酿制甜酒
8.2019年 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2020 年 1 月 2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 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 新型 冠状病毒(2019-nCoV)”。该病可防可控,下列防控方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外出佩戴 N95 口罩 B.活性炭净化饮用水 C.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D.75%浓度酒精杀灭细菌
9、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
C.熔点、沸点 D.可燃性、氧化性
10.下列诗句的描述中,只隐含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动物呼吸 D.胆矾研碎
12.下列各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蜡烛燃烧、钢铁生锈 B.电灯发光、汽车爆胎
C.酒精挥发、水果腐烂 D.玻璃破碎、雪糕熔化
13.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4、“水较稳定,加热到100℃也不会生成其他物质”描述的是水的( )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化学变化 D.物理变化
二、填空题: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材料二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见表: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材料三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也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这是利用了它的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30%
B.40%
C.60%
D.90%
16、仔细分析以下几个过程: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
②木炭用于取暖;
③醋酸能跟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④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⑤钢铁可能会变成铁锈;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⑦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⑧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⑨酒精(乙醇)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⑩在16.6℃以上时,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
请分析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1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谈到氨气(NH3),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它的刺激性气味,其实NH3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NH3与食品工业
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及其制品中.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常利用氨气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毒素.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物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毒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的毒性.
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将 50g 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NH3,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NH3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NH3与无机化工
近年来,CO2捕集与封存被认为是减少 CO2 排放的有效途径. 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氨水可作为吸收CO2的新型吸收剂.
图2为工业吸收CO2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CO2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时,CO2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至此,你对NH3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希望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还会对NH3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NH3的物理性质 (答1条即可).
(2)氨气熏蒸法中,NH3与食物中水的结合过程属于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依据图1回答:
①当温度为40℃和45℃时,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 .
②在25℃~45℃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
(4)喷雾塔中利用氨水吸收CO2.氨水以雾状喷洒的目的是 .
(5)下列关于氨水吸收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从喷雾塔出气口排放出的气体中不含CO2
B.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没有影响
C.反应温度低于40℃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CO2的脱除率.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镁,银白色固体,质量轻,硬度小,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镁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能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在加热时,也可以与水发生反应。当它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也与氮气反应,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因此,常用作军事上的信号弹。节日燃放的烟花中除了有硫,也有粉碎的镁粉。如果存放的金属镁着火了,是不可以用二氧化碳去扑灭的,那将会是“火上浇油”,引发更大的火灾。
(1)镁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
(2)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化学变化有 。
(3)镁的用途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