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课件(共23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9 《怀疑与学问》第1课时课件(共23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7 08:30: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在论证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4.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怀疑精神和创造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教学难点: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生字、词。
2.理清文章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一、新课导入
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哲学家穆尔,“你的学生中谁最优秀?”穆尔说是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维也纳特根斯坦说:“因为他已经没有问题了。”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现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且读书时不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他的儿子竟如此难以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的,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回顾知识
1.议论文的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议论文的三要素:
①论点(需要证明什么)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如: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财富是可以实现幸福的方法,但拥有财富不等于拥有幸福。
论题: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标志是词语或词组,如:尝试错误、财富与幸福
请判断以下各句哪是论点,哪是论题。
(1)敬业与乐业( 论题 )
(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论点 )
(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不是 )
(4)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点 )
②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③论证(如何进行证明)
三、新知认知
1.解题。
“怀疑与学问”是这篇文章的论题,全文就是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议论,阐明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2.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一篇文章有时可以有几个论点,其中一个论点是主要的,即中心论点;其余的论点就是分论点,分论点要服从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是论据。
可作分论点的有两种事物:一是不需要证明的现成的理论观点,诸如已被公认的无需再加以证明的定理、公式,经典作家的论断等;二是需再加证明的一些观点或论断。本文分论点属于后一种。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并列、正反对照和层进三种。
分论点的作用:有了分论点,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更丰富,说理更充分,脉络更清晰。
四、预习与交流
1.作者链接。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3.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虚妄(wà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五、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第1段:学者先要会疑。
第2段:学则须疑。
第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第4段: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段: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第6段: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用“因为……,所以……,可见……。其实怀疑不仅是……,也是……,因此……”这种句式把这六句话连缀成文,句子的顺序可以打乱。
明确: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所以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可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其实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因此,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3.文中哪两个句子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怀疑与学问”关系的看法?从而概括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
4.依据课文内容,说说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怀疑与学问有着怎样的关系?
明确: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些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只能靠传说,而传说的东西不能轻信,必须有怀疑精神。
关系:怀疑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问的前提。
5.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过渡句,说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明确: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是两个分论点: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上:前半句归纳第3~5段所论述的论点,后半句提出第6段的论点。
6.这两个分论点可以互换位置吗?
明确:不可以,“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分别从消极与积极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7.按下面的要点,理一理全文的论证思路。
(1)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思路进行分析。
(2)首先:如何引出(提出)论题(论点)
(3)接着:运用怎样的论据、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
(4)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提出希望)
明确:首先,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引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中心论点;
接着,作者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论证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的分论点;
最后通过“戴震善问”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础条件。”的分论点。
8.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六、本课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七、随堂练习
1.填空。
(1)顾颉刚,字铭坚,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女娲,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3)我们常说的“四书”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大学》之外,还有《中庸》《论语》《孟子》三部。
2.判断下面句子中字词的注音或字形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辩别是非。( )
(2)譬(bì)如在危急时刻,我们该如何做。( )
(3)对于流言,时间会让它不攻自破的。( )
(4)一切虚妄(wàng)的想法都与学习无关。( )
答案:(1)× (2)× (3)√ (4)√ 【解析】(1)应是“辨别”;(2)应是“p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D )
(1)一切学问家,______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2)我们对于__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怀疑______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不仅  不论   不但  只有 B.不但  只有  不仅  不论
C.不仅  不但  不论  只有 D.不但  不论  不仅  只有
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⑵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5.选出不是中心论点的一项( C )
A.学者先要会疑。 B.学则须疑。 C.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D.做学问时,我们应有怀疑精神。
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 顾颉刚
核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新课导入
读下文的小故事,结合文题谈谈你的看法。
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哲学家穆尔,“你的学生中谁最优秀?”穆尔说是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问题。”
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已经没有问题了。”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因此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新课导入
怀 疑
学问

顾 颉 刚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在论证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4.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怀疑精神和创造意识。
19 怀疑与学问
第一课时
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生字、词。
2.理清文章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课时目标
议论文知识回顾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_____、 。
二、______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_____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_____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三、论点要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和_____论据。
五、论证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论点
论据
论证
事实
道理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论点
论据
论证
正确
鲜明
有针对性
新知认知
解题:“怀疑与学问”是这篇文章的论题,全文就是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议论,阐明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论点和论题的区别:
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结构式是词语或词组。
实战演练
请判断以下哪是论点,哪是论题。
(1)敬业与乐业( )
(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
(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4)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
论题
论点
都不是
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一篇文章有时可以有几个论点,其中一个论点是主要的,即中心论点;其余的论点就是分论点,分论点要服从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是论据。
可作分论点的有两种事物:一是不需要证明的现成的理论观点,诸如已被公认的无需再加以证明的定理、公式,经典作家的论断等;二是需再加证明的一些观点或论断。本文分论点属于后一种。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并列、正反对照和层进三种。
分论点的作用:有了分论点,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更丰富,说理更充分,脉络更清晰。
预习交流。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代表作】《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顾颉刚民俗论著集》《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等。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背景资料
程颐   譬如   步骤
懒惰 塾师 大儒
停滞 虚妄 墨守
腐草为萤
(yí)
(pì)
(zhòu)
(duò)
(shú)
(rú)
(zhì)
(wàng)
(mò)
(yíng)
正音释词
虚妄:
墨守: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流俗:
停滞:
大儒: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
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荒诞无稽。
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辨别虚假的,去除不合理的。
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停下来,滞留不能进行。
旧时指学问渊博而著名的学者。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第1段:学者先要会疑。
第2段:学则须疑。
第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第4段: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段: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第6段: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用“因为……,所以……,可见……。其实怀疑不仅是……,也是……,因此……”这种句式把这六句话连缀成文,句子的顺序可以打乱。
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所以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可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其实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因此,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3.文中哪两个句子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怀疑与学问”关系的看法?从而概括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
4.依据课文内容,说说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怀疑与学问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些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只能靠传说,而传说的东西不能轻信,必须有怀疑精神。
关系:怀疑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问的前提。
5.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过渡句,说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是两个分论点: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上:前半句归纳第3~5段所论述的论点,后半句提出第6段的论点。
6.这两个分论点可以互换位置吗?
不可以,“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分别从消极与积极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7.按下面的要点,理一理全文的论证思路。
(1)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思路进行分析。
(2)首先:如何引出(提出)论题(论点)
(3)接着:运用怎样的论据、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
(4)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提出希望)
首先,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引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中心论点;
接着,作者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论证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的分论点;
最后通过“戴震善问”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础条件。”的分论点。
8.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本课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
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
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
值得同学们学习。
随堂练习
1.填空。
(1)顾颉刚,字铭坚,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女娲,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3)我们常说的“四书”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大学》之外,还有《中庸》《论语》《孟子》三部。
2.判断下面句子中字词的注音或字形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辩别是非。( )
(2)譬(bì)如在危急时刻,我们该如何做。( )
(3)对于流言,时间会让它不攻自破的。( )
(4)一切虚妄(wàng)的想法都与学习无关。( )
(1)× (2)× (3)√ (4)√
【解析】(1)应是“辨别”;(2)应是“pì”。
(1)一切学问家,______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2)我们对于__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怀疑______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不仅  不论   不但  只有
B.不但  只有  不仅  不论
C.不仅  不但  不论  只有
D.不但  不论  不仅  只有
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⑵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5.选出不是中心论点的一项(  )
A.学者先要会疑。
B.学则须疑。
C.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D.做学问时,我们应有怀疑精神。
C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在论证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4.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怀疑精神和创造意识。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
1.运用议论文相关的知识来学习本文,搞清楚议论文的三要素,作者是怎么论证他的观点的。
2.本文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请你找出相应的句子,朗读体会,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3.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一篇文章有时可以有几个论点,其中一个论点是主要的,即中心论点;其余的论点就是分论点,分论点要服从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是论据。可作分论点的有两种事物:一是不需要证明的现成的理论观点,诸如已被公认的无需再加以证明的定理、公式,经典作家的论断等;二是需再加证明的一些观点或论断。本文分论点属于后一种。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并列、正反对照和层进三种。
分论点的作用:有了分论点,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更丰富,说理更充分,脉络更清晰。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 ,能证明论点即可。
选用的道理论据要注意: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
②要精确,不能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常见的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二、预习任务
1.重温议论文文体的知识,梳理本文的论证结构。
2.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用“因为……,所以……,可见……。其实怀疑不仅是……,也是……,因此……”这种句式把这六句话连缀成文,句子的顺序可以打乱。
3.完成“思考探究”一,“积累拓展”三。
三、预习检测
(一)基础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 )  譬如( )  步骤( ) 懒惰( )
塾师( ) 大儒( ) 停滞( ) 虚妄( )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辨论  流俗  停滞  怀疑 B.启迪  观察  根据  虚忘
C.轻信  锻练  来源  女娲 D.丰富  治学  盲从  程颐
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视察 省察)。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_______(辨认 辨别)是非。
(3)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启示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_______(懒惰 懒散)。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二)判断题
1.“流俗”的意思是“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
2.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
3.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
4.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论点。(  )
5.“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这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
(三)简答题
1.第四段中,“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句中的“是”和“非”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中,“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中“基本条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疑精神包括哪三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怀疑与学问有着怎样的关系?(用书中的原话回答)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文中标记)
2.用“因为……,所以……,可见……。其实怀疑不仅是……,也是……,因此……”这种句式把这六句话连缀成文,句子的顺序可以打乱。
明确:
3.文中哪两个句子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怀疑与学问”关系的看法?从而概括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
中心论点:
4.依据课文内容,说说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怀疑与学问有着怎样的关系?
明确:
关系:
5.默读课文,标出本文的过渡句,说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结构上:
内容上:
6.这两个分论点可以互换位置吗?
明确:
7.按下面的要点,理一理全文的论证思路。
(1)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思路进行分析。
(2)首先:如何引出(提出)论题(论点)
(3)接着:运用怎样的论据、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
(4)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提出希望)
明确:
8.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结构。(文中标记)
二、随堂练习
1.填空。
(1)顾颉刚,字铭坚,著名的_______学家、民俗学家,_________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三皇指的是伏羲、______、_______,五帝指的是_______、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3)我们常说的“四书”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大学》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
2.判断下面句子中字词的注音或字形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辩别是非。( )
(2)譬(bì)如在危急时刻,我们该如何做。( )
(3)对于流言,时间会让它不攻自破的。( )
(4)一切虚妄(wàng)的想法都与学习无关。(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一切学问家,______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2)我们对于__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怀疑______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不仅  不论   不但  只有 B.不但  只有  不仅  不论
C.不仅  不但  不论  只有 D.不但  不论  不仅  只有
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⑵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5.选出不是中心论点的一项(  )
A.学者先要会疑。 B.学则须疑。 C.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D.做学问时,我们应有怀疑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在论证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4.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怀疑精神和创造意识。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
1.运用议论文相关的知识来学习本文,搞清楚议论文的三要素,作者是怎么论证他的观点的。
2.本文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请你找出相应的句子,朗读体会,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3.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一篇文章有时可以有几个论点,其中一个论点是主要的,即中心论点;其余的论点就是分论点,分论点要服从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是论据。可作分论点的有两种事物:一是不需要证明的现成的理论观点,诸如已被公认的无需再加以证明的定理、公式,经典作家的论断等;二是需再加证明的一些观点或论断。本文分论点属于后一种。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并列、正反对照和层进三种。
分论点的作用:有了分论点,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更丰富,说理更充分,脉络更清晰。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 ,能证明论点即可。
选用的道理论据要注意: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
②要精确,不能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常见的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二、预习任务
1.重温议论文文体的知识,梳理本文的论证结构。
2.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用“因为……,所以……,可见……。其实怀疑不仅是……,也是……,因此……”这种句式把这六句话连缀成文,句子的顺序可以打乱。
3.完成“思考探究”一,“积累拓展”三。
任务2答案:第1段:学者先要会疑。
第2段:学则须疑。
第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第4段: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段: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第6段: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所以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可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其实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因此,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三、预习检测
(一)基础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 )  譬如( )  步骤( ) 懒惰( )
塾师( ) 大儒( ) 停滞( ) 虚妄( )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辨论  流俗  停滞  怀疑 B.启迪  观察  根据  虚忘
C.轻信  锻练  来源  女娲 D.丰富  治学  盲从  程颐
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视察 省察)。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_______(辨认 辨别)是非。
(3)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启示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_______(懒惰 懒散)。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解析:A.“这是谁说的话”是疑问句,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二)判断题
1.“流俗”的意思是“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
2.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
3.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
4.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论点。(  )
5.“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这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
(三)简答题
1.第四段中,“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句中的“是”和“非”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中,“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中“基本条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疑精神包括哪三步?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怀疑与学问有着怎样的关系?(用书中的原话回答)
参考答案:
(一)1.yí pì zhòu duò shú rú zhì wàng 2.D 3.(1)视察 (2)辨别 (3)启迪 (4)懒惰
4.A
(二)1.×  2.√  3.√  4.×  5.√
(三)1.正确  不正确 2.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 3.怀疑 思索 辨别
4.(1)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第1段:学者先要会疑。
第2段:学则须疑。
第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第4段: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段: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第6段: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用“因为……,所以……,可见……。其实怀疑不仅是……,也是……,因此……”这种句式把这六句话连缀成文,句子的顺序可以打乱。
明确: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所以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可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其实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因此,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3.文中哪两个句子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怀疑与学问”关系的看法?从而概括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
4.依据课文内容,说说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怀疑与学问有着怎样的关系?
明确: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些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只能靠传说,而传说的东西不能轻信,必须有怀疑精神。
关系:怀疑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问的前提。
5.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过渡句,说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明确: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是两个分论点: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上:前半句归纳第3~5段所论述的论点,后半句提出第6段的论点。
6.这两个分论点可以互换位置吗?
明确:不可以,“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分别从消极与积极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7.按下面的要点,理一理全文的论证思路。
(1)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思路进行分析。
(2)首先:如何引出(提出)论题(论点)
(3)接着:运用怎样的论据、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
(4)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提出希望)
明确:首先,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引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中心论点;
接着,作者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论证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的分论点;
最后通过“戴震善问”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础条件。”的分论点。
8.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随堂练习
1.填空。
(1)顾颉刚,字铭坚,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女娲,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3)我们常说的“四书”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大学》之外,还有《中庸》《论语》《孟子》三部。
2.判断下面句子中字词的注音或字形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辩别是非。( )
(2)譬(bì)如在危急时刻,我们该如何做。( )
(3)对于流言,时间会让它不攻自破的。( )
(4)一切虚妄(wàng)的想法都与学习无关。( )
答案:(1)× (2)× (3)√ (4)√ 【解析】(1)应是“辨别”;(2)应是“p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D )
(1)一切学问家,______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2)我们对于__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怀疑______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不仅  不论   不但  只有 B.不但  只有  不仅  不论
C.不仅  不但  不论  只有 D.不但  不论  不仅  只有
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⑵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5.选出不是中心论点的一项( C )
A.学者先要会疑。 B.学则须疑。 C.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D.做学问时,我们应有怀疑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