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 课 型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运用地图准确找出我国的铁路干线及其经过的主要城市和铁路枢纽。
4、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问题导学,对比分析,合作探究复习等。
【学法指导】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列举、指图、对比、讨论、快速记忆等方式。
【教具准备】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复习基础回顾]
一、农业的分布与发展
1、农业与我们
(1)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_ (2)农业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门。
2、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根据图示完成表格)
地区 农业地区分布
东部地区 种植业 分布在东部
林业 集中在三大林区即:东北林区:_________和长白山地西南林区:________ 山区东南林区:_______丘陵地区
渔业 东部沿海地区的_____和______是我国 和 基地:黄渤海渔场、_____渔场(最大的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地区淡水渔业最发达
农耕区畜牧业:
分界线:大致与 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西部地区 以牧区 业为主,四大牧区: 、 、 、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 、 ___ 和海拔较低的 。
思考:造成东西部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社会经济条件等。
3、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根据图示完成表格)
地 区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粮食作物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北方 东北 ____小麦 大豆
华北 ____小麦 /
分界
南方 长江中下游地区 /
珠江三角洲及海南岛 /
思考:南方和北方农业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我国南方和北方_______ 条件的显著差异。
4、农业的发展
(1)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_______发展农业
(2)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A.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气候、灌溉水源
B.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 、人们的生产习惯、国家政策。
(3)农业基地建设:(根据图示完成表格)
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大商品棉基地 两大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
东北的________、________长江流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部的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现代农业之路
(1)发展______ 、______、______农业
(2)发展______农业、_______农业
二、工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__
2、工业的分类
(1)重工业: 以提供_________为主, 工业部门:钢铁、采矿、机械、电力等
(2)轻工业: 以提供______为主, 工业部门:钟表、食品、纺织、家电等
3、工业的分布
(1)工业分布特点:分布_______ ,沿______ 、沿 _______ 、沿______ 分布
(2)主要工业地带
A.东部沿海工业地带:___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_____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B.长江沿岸工业地带:主要工业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3)根据图示完成四大工业基地的比较:
四大工业基地 特点 工业中心 主要工业 优 势(条件) 缺 点
辽中南工业基(资源型) _______工业基地 ____、____、鞍山、本溪等 钢铁、机械、造船、石油加工等 历史悠久,__、___、石油等资源丰富,____便利 水资源供应不足
京津唐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____、____、____ 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电子等 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资源;科技力量雄厚,统一的电网,交通便利 水资源缺乏
沪宁杭工业基地(市场型) ________工业基地 ____、____、____等 钢铁、机械、造船、化学、纺织、食品、汽车、新型材料、电子、家用电器、丝绸、服装等 历史悠久、基础雄厚,雄厚的________、统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发达、市场广阔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____、____、____ 服装、玩具、家电等 面向东南亚,临近港澳,便于引进外资;劳动力资源充足 能源奇缺
三、交通运输业
1、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_______。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______、______ 、______、航空、管道
3、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根据图示完成表格)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1.京沪线2.京九线3.京哈线—京广线4.同蒲线(大同—太原)—太焦线—焦柳线5.宝成线—成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特殊铁路 大秦铁路(运煤专线)、南昆铁路(振兴西南地区经济发展)、青藏铁路(高原铁路)
主要铁路枢纽 北京、郑州( ______、_____ 交会)、徐州( _____、_____ 交会)、兰州( ____、____、____交会)、株洲( ____、____、_____交会)等
思考:我国铁路网东密西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从经济、地形等方面)
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量____、安全性 ____ 、受天气影响____。
公路:快捷、____的特点,可以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运输。
水运:运量 _____、运价___ 、速度_____。
航空:速度快、运价高、运量小、易受天气条件限制。
(2)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A.贵重、急需、路程远、量小,选______
B.保鲜、数量不大、短途,选_______
C.大宗笨重、远途,选 _____或______
D.大量气体或液体运输,选_______
提示:不同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无论客运还是货运 ,都要考虑当地的交通条件,根据运送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二、合作分析,共同提高]
【例l】 我国著名商品农业基地与其优势农产品 的对应,正确的是 ( )
A.江汉平原一水稻、棉花、油菜 B.太湖平原一水稻、棉花、甜菜
C.成都平原一棉花、油菜、甜菜 D.松嫩平原一甘蔗、亚麻、水稻
【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解答该题的关键是:①明确各地形区所在的温度带(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都位于亚热带);②熟悉温带与亚热带地区主要农作物(温带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甜菜等;亚热带、热带主要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参考答案】 A
【跟踪训练】
1.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
A.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利用夏季高温的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众多的河湖发展淡水养殖
c.在西双版纳利用丰富的热量资源大量种植棉花
D.在山地迎风坡利用降水较多的优势大面积种植水稻
读我国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分布图,完成2~3题。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A.甘蔗 甜菜 油菜 花生
B.油菜 花生 甘蔗 甜菜
C.甘蔗 油菜 甜菜 花生
D.油菜 甜菜 花生 甘蔗
3.②经济作物分布区的作物熟制是 ( )
A.一年一熟 B.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C.一年两熟或三熟 D.一年三熟
【例2】读我国三大工业基地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分别是 (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甲
(2)在自然资源方面,甲图与乙图相比,甲地不占优势的是( )
A.平原广阔 B.河网稠密 C.煤铁丰富 D.沿江靠海
【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工业基地的基本特征及优势条件。读图可知,甲图为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乙图为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丙图为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三工业基地中,辽中南和京津唐两工业基地煤铁资源丰富,沪宁杭工业基地则煤、铁资源缺乏。
【参考答案】(1)B (2)C
【跟踪训练】
1.四大工业基地中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是 ( )
A.辽中南 B.沪宁杭 C.珠江三角洲 D.京津唐
2.下列工业中心与工业部门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沈阳—纺织 B.鞍山—造船 C.大连—煤炭 D.宝山—钢铁
【例3】 读我国局部铁路线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沿陇海线可以直达乌鲁木齐市 B.①铁路与陇海线相会于徐州
C.②城市是宝成铁路线的起点 D.③城市位于京九铁路线上
【思路点拨】沿陇海—兰新线可以直达乌鲁木齐;①铁路是京广线,它与陇海线相会于郑州,与陇海线相会于徐州的是京沪线;③城市位于京沪线上;②城市是宝鸡,是宝成铁路线的起点。
【参考答案】C
【跟踪训练】
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甲、乙中的铁路枢纽城市A、B分别是 ( )
A.哈尔滨、徐州 B.沈阳、兰州 C.北京、株洲 D.天津、郑州
2.在图甲中A枢纽处相交的铁路线是 ( )
A.滨洲线和滨绥线 B.京广线和陇海线 C.京沪线和哈大线 D.京哈线和哈大线
3.在图乙中B枢纽处相交的铁路线不包括 ( )
A.京包线 B.陇海线 C.兰新线 D.包兰线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普遍种植小麦和玉米,且是全国三大棉区之一的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新疆南部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2~3题。
2.关于图中A所在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其熟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春小麦、玉米、大豆一一年一熟
B.水稻、油菜、棉花一一年两熟
C.冬小麦、水稻、花生两年三熟
D.谷子、油菜、甜菜一一年一熟
3.B所在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 )
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江汉平原
右图为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①②农业生产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沙漠
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④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 )
A.种植业 B.林业
C.水产养殖业 D.畜牧业
6.以下商品粮基地中,热量条件最好的是 ( )
A.三江平原 B.太湖平原
C.成都平原 D.珠江三角洲
战士小王在日记中写道:“凌晨我们出门巡逻,天寒地冻,气温在零下20。C左右,周围一片林海雪原。而这季节在我的家乡,乡亲们正忙着早稻插秧”。根据材料完成7~8题。
7.小王巡逻地周围的“林海”指的是 ( )
A.西南林区 B.东南林区
C.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D.东北林区
8.下列农作物,适宜在小王家乡种植的是 ( )
A.青稞 B.春小麦 C.甘蔗 D.甜菜
读辽中南地区图,完成9~11题。
9.A港口的名称是 ( )
A.大连 B.秦皇岛 C.天津 D.烟台
10.A港口所在的海域是 (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1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适合发展的主要产业是 ( )
①钢铁工业 ②机械制造业 ③海洋渔业 ④畜牧业 ⑤造船业
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2.有l 000吨柑橘从长沙运往济南,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 )
A.公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铁路运输
13.比较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关系,说出右图中数字
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 )
A.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
B.①公路、②空运、③铁路、④水运
C.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
D.①公路、②空运、③水运、④铁路
14.本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B.黄土高原地区垦荒种粮
C.在江南低山丘陵地区发展水果和林业生产
D.东北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棉花生产
15.乘火车沿京广线由北向南依次经过的铁路枢纽有 ( )
A.北京、天津、徐州
B.北京、武汉、株洲
C.北京、郑州、南昌
D.北京、合肥、南昌
二、综合题
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F三地的农作物熟制不同,形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B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 ,F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 。
(2)A、D、E三地发展农业,A地适合发展种植业,D地适合发展 ______ 业,E地适合发展绿洲农业,形成这三地农业类型差异的主要气候要素是________ 。
(3)E地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C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生物资源种类丰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17.读我国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工业基地名称,并与工业基地的特色连线。
A. a.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 b.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 c.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 d.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④________ 。
(3)我国工业基地皆位于________工业地带,地形以_______为主,
___________气候显著。
(4)四大工业基地中,纬度最高的是_____ ,简述该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
18.读我国局部地区铁路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铁路线的名称:① ________铁路;② _________铁路。
(2)重庆、武汉、南京、上海4个城市,不但铁路交通运输便利,还具有________运输的优势。
(3)A城市的名称是_______,此铁路枢纽位于京广线、浙赣线和 ________线三条铁路交会处。
(4)图中所示我国城市与铁路的分布,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稀疏得多,其主要自然影响因素是 ______。
19.畅游神州: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畅游神州大地的感觉一定很美!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家住海南的小南依次游览了东方之珠——香港、文化古都 北京、西域大漠——新疆、雪域高原——西藏,饱览了多彩的地域文化。
(1)根据题意连接正确的交通工具。
(2)将看到的景观图片连到相应的省区。
【教学反思】
1.本教案在设计上采用了“图文并茂”、“图表并举”的呈现方式,概括了我国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基础知识,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及原因、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发展条件、铁路运输网的分布及运输方式的选择,培养了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对比、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 利用“由点带面”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分析典型例题,突破重点,并通过“跟踪训练”共同提高本课知识点为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牧区畜牧业
种植业
农耕区畜牧业
林业
林业
林业
渔业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