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论教养》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论教养》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6 15:06:5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论教养》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箴言(jiǎn) 恪守(kè) 程颐(yí) 扭捏作态(niǔ)
B.贸然(mào) 涵养(hán) 难堪(kān) 大发雷霆(tíng)
C.汲取(jí) 遵循(xún) 譬如(pì) 彬彬有礼(bīn)
D.自持(chí) 缺陷(xiàn) 尴尬(gà) 自吹自擂(léi)
【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字音的识记。A.箴言(jiǎn)-(zhēn)B.正确;C.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答案】B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首先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B“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民国初年,梁启超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由梁启超拟定的。
B.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C.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D.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答案】C
【知识点】分号;冒号;引号
【解析】【分析】ABD使用正确。C.第一个句号应在引号内,因为这是整句话的引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使用标点符号。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 , , , 。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质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②⑤③①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③⑤①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此题排序可依据逻辑顺序排序。本语段讲了“才德”与“美的人”的关系,②句“无疑地”体现了与文段开头句句意的承接,可作为第一句;⑤句中“同时”体现了与上一句的句意衔接,可作为第二句;③是对以上两句的总结,可作为第三句;④与上一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句意,衔接最紧密;①“但是”一词虽体现了语意转折,也可理解为对以上句段的总结,可作为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⑤③④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5.对下列复句的类型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论他身处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条件)
B.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因果)
C.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递进)
D.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递进)
【答案】D
【知识点】递进复句;选择复句
【解析】【分析】ABC判断正确。D.“与其……莫如……”是选择关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复句类型的能力。常见的复句类型有:并列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答题时要分析句子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据此辨析复句类型。也可以根据关联词辨析。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B.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C.切忌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
D.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
【答案】C
【知识点】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其中C项“切忌”就是不要的意思。再加上“不要”双重否定。改变了原句的意义。
故答案为:C
【点评】病句的辨析一是要靠语感,感觉读起来别扭、不通顺的句子基本上为病句;二是可以先把句子压缩,只留下主干,然后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7.请从下面句子括号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这是某种令人   (惊奇
惊骇 惊讶)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2)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
   (无病呻吟 矫揉造作 装腔作势),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答案】(1)惊骇
(2)矫揉造作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句(1)中“惊骇”意思是恐慌恐惧,符合语境;
句(2)中“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⑴惊骇;
⑵矫揉造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8.填空。
《论教养》的作者是   ,   作家。本文透过众多“   ”“   ”的现象,探究“   ”和“   ”的本质,富有现实意义。
【答案】利哈乔夫;前苏联;有教养;无教养;真正的教养;优雅风度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作者简介、议论的话题等知识的掌握。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通读全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故答案为:1、利哈乔夫2、前苏联3、有教养 4无教养 5、真正的教养 6、优雅风度
【点评】作家作品简介属于识记部分,考生一定要结合课下注释强化记忆。文章的论证思路,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抓住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进行分析体会。
二、阅读理解
9.阅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完成下列各题。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
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为我们做出了诠释。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正因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文天祥才能从容面对生死。
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有专注的精神。面对军阀混战,社会变革,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排除干扰,从容淡定,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使自己成为一位文化巨匠。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①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
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
(3)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
【答案】(1)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这个世界很混乱,我们不要为其所扰,应先致力于把自己做到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4)做到从容淡定,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深厚的情怀,豁达的胸襟和专注的精神。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中心论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解析】【分析】(1)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2)试题分析:议论文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结合原文分析使用。⑶试题分析: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
(4)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故答案为:⑴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⑵ 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 ⑶ 这个世界很混乱,我们不要为其所扰,应先致力于把自己做到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⑷ 做到从容淡定,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深厚的情怀,豁达的胸襟和专注的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心论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悉中心论点常出现的地方,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抓关键语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论证方法的判断,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结合语句的特点进行判断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句意思的理解。要求考生熟读语句,抓语句抓的关键词,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信息的提取。要求考生结合题干的要求,通读文章,确定答题的范围,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作答。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谈读书
朱光潜
朋友: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吗?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地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欢喜打,你到老都欢喜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奋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你也许说,你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不就是读书吗?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固亦不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窄狭。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适,自己去在课外研究,发见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口味。你如果能自己在课外发见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也许就因而浓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你的朋友:光潜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删改)
(1)作者以书信形式、朋友身份与青年谈“读书”这一话题,有何好处?
(2)作者列举富兰克林和孙中山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3)在读书方面,作者给予青年哪些建议?
【答案】(1)亲切自然,易于让人接受,让青年在不自觉中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起到“谈读书”的目的,给读者以教益。
(2)说明了很多人成功人士都是抽时间学习,最终在忙中成就了学问。
(3)要抽时间挤时间去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多读些课外书。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举例论证
【解析】【分析】(1)此文没有以大家的身份传授知识,而是以朋友身份,运用书信体,与青年交流问题,这样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如拉家常,便于读者接受。
(2)文中列举富兰克林和孙中山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3)仔细阅读文章,梳理朱光潜先生在读书方面,提出的建议。“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要下决心读书(要抽时间读书);“尤其要紧的养成读书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要读课外书。
故答案为:⑴ 亲切自然,易于让人接受,让青年在不自觉中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起到“谈读书”的目的,给读者以教益。
⑵ 说明了很多人成功人士都是抽时间学习,最终在忙中成就了学问。
⑶ 要抽时间挤时间去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多读些课外书。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习作形式的能力。书信体写作的好处是:1、直抒感情:在信中便于抒发感情,用的是第一、二人称,比其他文体更容易打动读者。2、拟题容易:写话题作文不都要求自拟标题吗?为了想一个恰切自然、新颖别致的好标题,咱们往往抓耳挠腮、绞尽脑汁,结果写出来的标题也不见得多么出色,有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不耽误宝贵的考试时间吗?写书信体,拟题就太容易了。 3、特色千秋:书信体作文写给谁也许都行。给谁写信都行。4、 容易把握:书信体作文的结构比其他文体容易把握。5、 内容丰富多彩。
(2)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是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是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②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léi。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yàn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至——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次填写)
恪守    自吹自léi    yàn   语
(2)第②段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的写法是“   ”
(3)解释词语。
贤达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
【答案】(1)kè;擂;谚
(2)至;致
(3)贤明通达之人士
(4)把“不是”改为“不仅”;“而是”改为“而且”。
【知识点】形声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1)注意“恪”不要读作“gè”,“擂”不要写作“雷”,“谚”不要写作“彦”等形近字。
(2)“至”与“致”同音不同义。“至” 是指到达某一地方,或者是意识形态的某一地方。“致”,是形象的词语,比如说,写信,会有“致某人”、“一致”等。
(3) 贤达: 指贤明通达之人士,也泛指有才德有声望的人。
(4)关联词语使用错误,结合语境,句子为递进关系的复句,故改为“不仅.....而且”。
故答案为:⑴ 1、kè 2、擂 3、谚
⑵ 1、至 2、致
⑶贤明通达之人士
⑷把“不是”改为“不仅”;“而是”改为“而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汉字书写,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做这样的题必须要做到:①能正确的拼读拼写,牢固掌握字音字形,不写错字别字,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②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汉字;③不但要求书写正确,还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达到工整、规范的要求。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三、语言表达
12.(2020九上·朝阳期中)学完利哈乔夫《论教养》一文后,相信你会对教养有一定认识,请你完成下面的问题。(答题不可重复)
①上课时有教养的表现是:
②吃饭时有教养的表现是:
③乘车时有教养的表现是:
【答案】①向老师提问时要先举手示意。②保持安静。③要给小孩、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人让座。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论教养
【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要求我们从上课、吃饭、乘车三个方面举出有教养的例子。这种题我们要联系情景作答,回答应该要得体、有礼貌,才能体现出有教养。示例:上课: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向老师提问时要先举手示意,不搞小动作,不影响他人学习等;吃饭:不浪费粮食,保持安静,不一边吃饭一边说话,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等;乘车:要给小孩、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人让座,不吃气味重的食品,不做影响他人的事情等。
故答案为: ①向老师提问时要先举手示意。②保持安静。③要给小孩、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人让座。
【点评】根据题干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
13.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一个在社会上能积极帮助其他妇女而在家中不愿帮妻子干家务的男人是一个修养上有缺陷的男人,从而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解析】【分析】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由“假如”这一标志词和这个男人“在街道上”与“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可以判定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
故答案为: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一个在社会上能积极帮助其他妇女而在家中不愿帮妻子干家务的男人是一个修养上有缺陷的男人,从而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小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____________(jìng)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____________(yán)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____________ (yōu)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jìng)   折腰 ②鲜(yán)   ③(yōu)    雅风度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冠(A.guān B.guàn) ②矫(A.jiǎo B.jiāo)
(3)对下列词语语境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折腰:弯腰行礼
B.风骚:泛指文章辞藻
C.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D.矫揉造作: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答案】(1)竞;妍;优
(2)①A②A
(3)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1)注意“竞”不能写成“竟”。
(2)“冠”在这里是“帽子”的意思,名词,应读作“guān”。
(3)A.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意思是: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折腰:这里指倾倒。
故答案为:⑴竞 妍 优
⑵ ①A②A
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样的题目既是对汉字积累的考查,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选用正确的汉字。
⑵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词义的理解方法有:查字典据词定义;;分解词素;以旧带新法;词义引申法;想象描述法;看图(画图、实物))理解法;联系上下文解词;联系生活实际解词法;找反义词比较理解法;做动作理解法;换词(找近义词)解词法;运用解词法。
15.综合性学习。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老师给出了下面两句家规,同学们有的说A好,有的说B好,你会选择哪一句作为你家的家规?请说明理由。字数在80字以内。
A.巧伪不如拙诚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图片链接】从下图你看出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3)【补写对联】我国有很多家训是以对联的形式展现的。下面是大余湾村余氏家族的家训上联,请你尝试对出下联。
上联:勤俭能创千秋业
下联:   
【答案】(1)【示例一】A句虽质朴但含真义,告诉我们巧妙伪装远不如惠厚真诚好,教育我们做一个诚信真实的人,适合作为家规。
【示例二】B句是传承干年的名言,对仗工整,易于传诵,更重要的是饱含深远的真理,既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原则,也可成为家族兴旺的炒言。
(2)【示例】漫画中的小孩儿不知道什么是家风,更不用说有家风家训了。家风的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的,是港力无穷的。我们不能止家风家训越来越块失
(3)懒惰可毁百年家
【知识点】漫画释义;诗歌对联;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活动主题的把我和表达能力。两句话考生可从意义、作用、句式特点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图片的理解。看出了什么,并不是描述内容,而是高度概括,然后结合主题谈感想即可。
(3)对联的拟写要结合主题内容和对联知识。“勤俭”可对“懒惰”;“能创”对“可毁”;“千秋业”可对“百年家”,上下联形成对比。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A句虽质朴但含真义,告诉我们巧妙伪装远不如惠厚真诚好,教育我们做一个诚信真实的人,适合作为家规。
【示例二】B句是传承干年的名言,对仗工整,易于传诵,更重要的是饱含深远的真理,既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原则,也可成为家族兴旺的炒言。
⑵【示例】漫画中的小孩儿不知道什么是家风,更不用说有家风家训了。家风的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的,是港力无穷的。我们不能止家风家训越来越块失
⑶懒惰可毁百年家
【点评】⑴观点表达的题目,首先要观点明确,其次要结合观点谈理由,理由的角度可以自选,但要有理有据。
⑵漫画的理解,注意审题,明白出题意图,要结合主题活动主题,语言要简洁连贯。
⑶对联的拟写,除了要掌握对联知识外,还要结合材料分析,尤其是给出对联的句式特点。
1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阅读下面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训》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教育形式,为社会提供了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答案】(1)材料一:我国家规文化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示例一】更喜欢第①条。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示例二】更喜欢第②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 材料一:这个材料举了两个家规的事例,根据“西周时期”“春秋时期”可以概括出:我国家规文化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根据“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可以概括出: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 “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 说明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⑵从中选出一个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作用即可。如: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朋友是否贤德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交朋友时一定要有选择地交朋友,要交品德高尚的朋友。
故答案为:⑴ 材料一:我国家规文化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⑵ 【示例一】更喜欢第①条。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示例二】更喜欢第②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理解名言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名言中的关键词理解名言的意思。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论教养》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箴言(jiǎn) 恪守(kè) 程颐(yí) 扭捏作态(niǔ)
B.贸然(mào) 涵养(hán) 难堪(kān) 大发雷霆(tíng)
C.汲取(jí) 遵循(xún) 譬如(pì) 彬彬有礼(bīn)
D.自持(chí) 缺陷(xiàn) 尴尬(gà) 自吹自擂(léi)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民国初年,梁启超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由梁启超拟定的。
B.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C.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D.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 , , , 。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质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②⑤③①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③⑤①
5.对下列复句的类型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论他身处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条件)
B.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因果)
C.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递进)
D.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递进)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B.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C.切忌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
D.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
7.请从下面句子括号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这是某种令人   (惊奇
惊骇 惊讶)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2)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
   (无病呻吟 矫揉造作 装腔作势),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8.填空。
《论教养》的作者是   ,   作家。本文透过众多“   ”“   ”的现象,探究“   ”和“   ”的本质,富有现实意义。
二、阅读理解
9.阅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完成下列各题。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
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为我们做出了诠释。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正因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文天祥才能从容面对生死。
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有专注的精神。面对军阀混战,社会变革,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排除干扰,从容淡定,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使自己成为一位文化巨匠。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①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
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
(3)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谈读书
朱光潜
朋友: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吗?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地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欢喜打,你到老都欢喜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奋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你也许说,你在学校里终日念讲义看课本不就是读书吗?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固亦不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窄狭。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适,自己去在课外研究,发见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口味。你如果能自己在课外发见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也许就因而浓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使不免索然寡味了。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你的朋友:光潜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删改)
(1)作者以书信形式、朋友身份与青年谈“读书”这一话题,有何好处?
(2)作者列举富兰克林和孙中山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3)在读书方面,作者给予青年哪些建议?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是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是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②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léi。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yàn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至——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次填写)
恪守    自吹自léi    yàn   语
(2)第②段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的写法是“   ”
(3)解释词语。
贤达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
三、语言表达
12.(2020九上·朝阳期中)学完利哈乔夫《论教养》一文后,相信你会对教养有一定认识,请你完成下面的问题。(答题不可重复)
①上课时有教养的表现是:
②吃饭时有教养的表现是:
③乘车时有教养的表现是:
13.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小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____________(jìng)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____________(yán)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____________ (yōu)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jìng)   折腰 ②鲜(yán)   ③(yōu)    雅风度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冠(A.guān B.guàn) ②矫(A.jiǎo B.jiāo)
(3)对下列词语语境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折腰:弯腰行礼
B.风骚:泛指文章辞藻
C.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D.矫揉造作: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15.综合性学习。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老师给出了下面两句家规,同学们有的说A好,有的说B好,你会选择哪一句作为你家的家规?请说明理由。字数在80字以内。
A.巧伪不如拙诚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图片链接】从下图你看出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3)【补写对联】我国有很多家训是以对联的形式展现的。下面是大余湾村余氏家族的家训上联,请你尝试对出下联。
上联:勤俭能创千秋业
下联:   
1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阅读下面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训》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教育形式,为社会提供了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字音的识记。A.箴言(jiǎn)-(zhēn)B.正确;C.正确;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答案】B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首先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B“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3.【答案】C
【知识点】分号;冒号;引号
【解析】【分析】ABD使用正确。C.第一个句号应在引号内,因为这是整句话的引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使用标点符号。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4.【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此题排序可依据逻辑顺序排序。本语段讲了“才德”与“美的人”的关系,②句“无疑地”体现了与文段开头句句意的承接,可作为第一句;⑤句中“同时”体现了与上一句的句意衔接,可作为第二句;③是对以上两句的总结,可作为第三句;④与上一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句意,衔接最紧密;①“但是”一词虽体现了语意转折,也可理解为对以上句段的总结,可作为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⑤③④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5.【答案】D
【知识点】递进复句;选择复句
【解析】【分析】ABC判断正确。D.“与其……莫如……”是选择关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复句类型的能力。常见的复句类型有:并列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答题时要分析句子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据此辨析复句类型。也可以根据关联词辨析。
6.【答案】C
【知识点】前后矛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其中C项“切忌”就是不要的意思。再加上“不要”双重否定。改变了原句的意义。
故答案为:C
【点评】病句的辨析一是要靠语感,感觉读起来别扭、不通顺的句子基本上为病句;二是可以先把句子压缩,只留下主干,然后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7.【答案】(1)惊骇
(2)矫揉造作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句(1)中“惊骇”意思是恐慌恐惧,符合语境;
句(2)中“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⑴惊骇;
⑵矫揉造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8.【答案】利哈乔夫;前苏联;有教养;无教养;真正的教养;优雅风度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作者简介、议论的话题等知识的掌握。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通读全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故答案为:1、利哈乔夫2、前苏联3、有教养 4无教养 5、真正的教养 6、优雅风度
【点评】作家作品简介属于识记部分,考生一定要结合课下注释强化记忆。文章的论证思路,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抓住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进行分析体会。
9.【答案】(1)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这个世界很混乱,我们不要为其所扰,应先致力于把自己做到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4)做到从容淡定,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深厚的情怀,豁达的胸襟和专注的精神。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中心论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解析】【分析】(1)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2)试题分析:议论文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结合原文分析使用。⑶试题分析: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
(4)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故答案为:⑴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⑵ 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 ⑶ 这个世界很混乱,我们不要为其所扰,应先致力于把自己做到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⑷ 做到从容淡定,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深厚的情怀,豁达的胸襟和专注的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心论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悉中心论点常出现的地方,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抓关键语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论证方法的判断,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结合语句的特点进行判断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句意思的理解。要求考生熟读语句,抓语句抓的关键词,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信息的提取。要求考生结合题干的要求,通读文章,确定答题的范围,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作答。
10.【答案】(1)亲切自然,易于让人接受,让青年在不自觉中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起到“谈读书”的目的,给读者以教益。
(2)说明了很多人成功人士都是抽时间学习,最终在忙中成就了学问。
(3)要抽时间挤时间去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多读些课外书。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举例论证
【解析】【分析】(1)此文没有以大家的身份传授知识,而是以朋友身份,运用书信体,与青年交流问题,这样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如拉家常,便于读者接受。
(2)文中列举富兰克林和孙中山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3)仔细阅读文章,梳理朱光潜先生在读书方面,提出的建议。“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要下决心读书(要抽时间读书);“尤其要紧的养成读书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要读课外书。
故答案为:⑴ 亲切自然,易于让人接受,让青年在不自觉中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起到“谈读书”的目的,给读者以教益。
⑵ 说明了很多人成功人士都是抽时间学习,最终在忙中成就了学问。
⑶ 要抽时间挤时间去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多读些课外书。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习作形式的能力。书信体写作的好处是:1、直抒感情:在信中便于抒发感情,用的是第一、二人称,比其他文体更容易打动读者。2、拟题容易:写话题作文不都要求自拟标题吗?为了想一个恰切自然、新颖别致的好标题,咱们往往抓耳挠腮、绞尽脑汁,结果写出来的标题也不见得多么出色,有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不耽误宝贵的考试时间吗?写书信体,拟题就太容易了。 3、特色千秋:书信体作文写给谁也许都行。给谁写信都行。4、 容易把握:书信体作文的结构比其他文体容易把握。5、 内容丰富多彩。
(2)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11.【答案】(1)kè;擂;谚
(2)至;致
(3)贤明通达之人士
(4)把“不是”改为“不仅”;“而是”改为“而且”。
【知识点】形声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1)注意“恪”不要读作“gè”,“擂”不要写作“雷”,“谚”不要写作“彦”等形近字。
(2)“至”与“致”同音不同义。“至” 是指到达某一地方,或者是意识形态的某一地方。“致”,是形象的词语,比如说,写信,会有“致某人”、“一致”等。
(3) 贤达: 指贤明通达之人士,也泛指有才德有声望的人。
(4)关联词语使用错误,结合语境,句子为递进关系的复句,故改为“不仅.....而且”。
故答案为:⑴ 1、kè 2、擂 3、谚
⑵ 1、至 2、致
⑶贤明通达之人士
⑷把“不是”改为“不仅”;“而是”改为“而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汉字书写,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做这样的题必须要做到:①能正确的拼读拼写,牢固掌握字音字形,不写错字别字,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②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汉字;③不但要求书写正确,还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达到工整、规范的要求。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12.【答案】①向老师提问时要先举手示意。②保持安静。③要给小孩、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人让座。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论教养
【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要求我们从上课、吃饭、乘车三个方面举出有教养的例子。这种题我们要联系情景作答,回答应该要得体、有礼貌,才能体现出有教养。示例:上课: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向老师提问时要先举手示意,不搞小动作,不影响他人学习等;吃饭:不浪费粮食,保持安静,不一边吃饭一边说话,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等;乘车:要给小孩、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人让座,不吃气味重的食品,不做影响他人的事情等。
故答案为: ①向老师提问时要先举手示意。②保持安静。③要给小孩、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人让座。
【点评】根据题干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
13.【答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一个在社会上能积极帮助其他妇女而在家中不愿帮妻子干家务的男人是一个修养上有缺陷的男人,从而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解析】【分析】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由“假如”这一标志词和这个男人“在街道上”与“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可以判定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
故答案为: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一个在社会上能积极帮助其他妇女而在家中不愿帮妻子干家务的男人是一个修养上有缺陷的男人,从而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
14.【答案】(1)竞;妍;优
(2)①A②A
(3)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1)注意“竞”不能写成“竟”。
(2)“冠”在这里是“帽子”的意思,名词,应读作“guān”。
(3)A.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意思是: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折腰:这里指倾倒。
故答案为:⑴竞 妍 优
⑵ ①A②A
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样的题目既是对汉字积累的考查,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选用正确的汉字。
⑵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词义的理解方法有:查字典据词定义;;分解词素;以旧带新法;词义引申法;想象描述法;看图(画图、实物))理解法;联系上下文解词;联系生活实际解词法;找反义词比较理解法;做动作理解法;换词(找近义词)解词法;运用解词法。
15.【答案】(1)【示例一】A句虽质朴但含真义,告诉我们巧妙伪装远不如惠厚真诚好,教育我们做一个诚信真实的人,适合作为家规。
【示例二】B句是传承干年的名言,对仗工整,易于传诵,更重要的是饱含深远的真理,既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原则,也可成为家族兴旺的炒言。
(2)【示例】漫画中的小孩儿不知道什么是家风,更不用说有家风家训了。家风的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的,是港力无穷的。我们不能止家风家训越来越块失
(3)懒惰可毁百年家
【知识点】漫画释义;诗歌对联;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活动主题的把我和表达能力。两句话考生可从意义、作用、句式特点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图片的理解。看出了什么,并不是描述内容,而是高度概括,然后结合主题谈感想即可。
(3)对联的拟写要结合主题内容和对联知识。“勤俭”可对“懒惰”;“能创”对“可毁”;“千秋业”可对“百年家”,上下联形成对比。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A句虽质朴但含真义,告诉我们巧妙伪装远不如惠厚真诚好,教育我们做一个诚信真实的人,适合作为家规。
【示例二】B句是传承干年的名言,对仗工整,易于传诵,更重要的是饱含深远的真理,既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原则,也可成为家族兴旺的炒言。
⑵【示例】漫画中的小孩儿不知道什么是家风,更不用说有家风家训了。家风的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的,是港力无穷的。我们不能止家风家训越来越块失
⑶懒惰可毁百年家
【点评】⑴观点表达的题目,首先要观点明确,其次要结合观点谈理由,理由的角度可以自选,但要有理有据。
⑵漫画的理解,注意审题,明白出题意图,要结合主题活动主题,语言要简洁连贯。
⑶对联的拟写,除了要掌握对联知识外,还要结合材料分析,尤其是给出对联的句式特点。
16.【答案】(1)材料一:我国家规文化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示例一】更喜欢第①条。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示例二】更喜欢第②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⑴ 材料一:这个材料举了两个家规的事例,根据“西周时期”“春秋时期”可以概括出:我国家规文化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根据“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可以概括出: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 “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 说明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⑵从中选出一个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作用即可。如: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朋友是否贤德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交朋友时一定要有选择地交朋友,要交品德高尚的朋友。
故答案为:⑴ 材料一:我国家规文化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⑵ 【示例一】更喜欢第①条。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示例二】更喜欢第②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理解名言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名言中的关键词理解名言的意思。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