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综合提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综合提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6-29 10:10:16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综合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下列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木炭燃烧 B.生石灰和水反应
C.白磷缓慢氧化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D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C、白磷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的条件发生的,由此可知该反应需要吸收太阳能提供的热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几种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2.(2021九上·高青期末)下列变化中,变化的本质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  )
A.湿法冶铜 B.侯氏制碱 C.海水晒盐 D.黏土烧瓷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湿法冶铜 生成了新物质铜,属于化学变化;
B、侯氏制碱最终 生成了新物质纯碱,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晒盐,是一个氯化钠结晶析出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黏土烧瓷 涉及燃烧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2021九上·峡江期末)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古诗词中对划线对象变化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清]徐宗干《咏炭》)
B.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汉]魏伯阳《参同契》)
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D.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黑炭燃烧成灰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 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农家肥的腐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2021九上·大冶期末)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液体加热
C.闻气味 D.液体读数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不符合题意;
B、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手不能握住试管夹的短柄,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不符合题意;
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符合题意;
D、读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滴管要在容器上方垂直悬空滴加液体分析;
B、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药品不能超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分析;
C、根据闻药品气味要用扇闻法分析;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分析。
5.(2021九上·百色期末)看我颜色,见“圾”行事。金属易拉罐、废弃塑料瓶、书报纸属于(  )
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
【答案】A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由于金属易拉罐、废弃塑料瓶、书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入可回收物。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 金属易拉罐、废弃塑料瓶、书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分析。
6.(2021九上·铅山期末)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手工刺绣 B.苹果榨汁 C.露天烧烤 D.冰冻凉粉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手工刺绣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苹果榨汁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露天烧烤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 冰冻凉粉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7.(2021九上·茂南期末)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转运 B.总装调试 C.燃料注入 D.点火发射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火箭转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总装调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燃料注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点火发射,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8.(2021九上·电白期末)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光荣。下列古诗中的劳动情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C.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D.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秧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炉中可燃物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 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秧,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9.(2021九上·本溪期中)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发生的变化是:①温度升高②水蒸气增多③氧气含量升高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温度升高,水分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温度升高,水分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
10.(2021九上·东海期中)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步骤一: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测得其中O2、CO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6%、4%,
步骤二: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三:向另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熄灭。
步骤四: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O2和CO2混合气(O2占20%,CO2占80%)的集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一所收集的气体中O2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B.步骤二中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不是O2
C.步骤三中燃着的木条规灭是因为气体中CO2含量高
D.步骤四中木条燃烧时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21%,收集气体中氧气只占16%,故收集气体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不符合题意;
B、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步骤二中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不是O2,不符合题意;
C、步骤三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是因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符合题意;
D、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O2和CO2混合气(O2占20%,CO2占80%)的集气瓶中,气体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当,所以能正常燃烧,木条燃烧主要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析;
B、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分析;
C、根据步骤三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是因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分析;
D、根据木条燃烧主要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泗水期中)在配制10%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水润湿
③在天平的左盘称量氯化钠时,砝码生锈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答案】①②④⑤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②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水润湿,会导致溶剂质量偏大,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③在天平的左盘称量氯化钠时,砝码生锈,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正确;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稀释溶液,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⑤。
【分析】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12.(2021九上·洛宁月考)如图所示,这是一瓶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无色气体,据此,请你推断与这种气体相关的物理性质:(1)    ;(2)    。
【答案】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该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溶于水;集气瓶正放,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根据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分析
13.(2021九上·祥云期中)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   
(2)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气燃烧实验的仪器是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   
(8)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答案】(1)E
(2)C
(3)A
(4)G
(5)H
(6)F
(7)D
(8)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试管夹的用途是夹持试管;
(2)石棉网主要用途是给底部面积大的容器加热时防止受热不均的,也可放或接热的物质;
(3)锥形瓶的用途是做反应容器,可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4)试管刷是在试管不易清洗时,帮助刷试管的;
(5)坩埚钳用来夹持受热后的坩埚,也可夹持金属用来做燃烧实验;
(6)燃烧匙是做燃烧实验时盛固体粉末用的反应容器;
(7)蒸发皿是用来蒸发溶液,使溶质结晶的;
(8)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广口瓶。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4.(2021九上·平定月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①汽油挥发 ②变瘪的乒乓球在水中煮一会儿,又恢复原状 ③灯泡通电发光 ④石蜡熔化 ⑤粮食酿酒 ⑥火药爆炸
⑦铁铸成铁锅 ⑧碘升华 ⑨铁生锈
【答案】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①汽油挥发 ②变瘪的乒乓球在水中煮一会儿,又恢复原状 ③灯泡通电发光 ④石蜡熔化 ⑦铁铸成铁锅 ⑧碘升华 等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⑤粮食酿酒 ⑥火药爆炸⑨铁生锈等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15.(2021九上·秀英月考)请根据以下材料简要列出氨气的有关问题。
氯气,化学式为Cl 。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易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强氧化剂。氯气中混和体积分数为5%以上的氢气时遇强光可能会有爆炸的危险。氯气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氯气在早期作为造纸、纺织工业的漂白剂。
物理性质:颜色:   ,溶解性:   气味:   。
化学性质(答出1点):   ;用途   。
【答案】黄绿色;可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能与氢气反应;氧化剂、漂白剂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理性质:根据短文可知氯气为黄绿色,可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化学性质:可与氢气发生反应,强氧化性,氯气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可用作氧化剂,造纸、纺织工业的漂白剂。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三、简答题
16.(2017九上·纳雍期中)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试管口?
【答案】防止药液流出试管外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解: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试剂倾倒在外面.
答:为了防止试剂倾倒在试管外面.
故答案为:为了防止试剂倾倒在试管外面.
【分析】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注意:试剂瓶塞要倒放在实验台上;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标签朝向手心,缓慢将液体倒入,据此解答即可.
17.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上述实验过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答案】解:大理石凿成小块只是状态变了,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有其他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
物理变化: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
化学变化: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分析】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临泉期末)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以上常见仪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②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2)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   (填一种仪器名称)。
(3)高明同学要量取48.6mL的水,如果该同学采用仰视的方法量取,他所取出的水比48.6mL   (填“多”或“少”)。
(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   (填序号)。
【答案】(1)A;D
(2)胶头滴管或量筒
(3)多
(4)BH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①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
故答案为:A;
②不能直接给烧杯加热,要垫上石棉网,
故答案为:D。
(2)通过医用注射器可以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所以医用注射器可代替上述仪器中的胶头滴管或量筒。
(3)高明同学要量取48.6mL的水,采用仰视的方法量取,仰视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多,故他所取出的水比48.6mL多。
(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量筒和滴管,
故答案为:BH。
【分析】根据实验室的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取用方法解答。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庆云期中)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常见的仪器,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1)认识仪器:
①图1中仪器A的名称为   ,仪器B的名称为   。
②图1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用序号填空)。
③仪器E的主要用途是   。
(2)掌握基本操作:
①图2操作的两处不正确分别是   、   。
②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的水   。
【答案】(1)胶头滴管;药匙;D;用以放置和固定化学反应装置,使反应操作安全、方便
(2)试管放在桌面上;手拿胶塞上的导管;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①图1中仪器A是胶头滴管,仪器B是药匙。
②图1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
故答案为:D。
③仪器E是铁架台,主要用途是用以放置和固定化学反应装置,使反应操作安全、方便。
(2)①图2操作的两处不正确分别是试管放在桌面上、手拿胶塞上的导管。
②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0.(2021九上·余干期中)如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2)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   。(填标号,下同)
(3)能用来加热的仪器是   。
(4)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   。
(5)把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时,需要用   。
【答案】(1)试管;集气瓶;量筒;烧杯;胶头滴管;水槽
(2)⑤
(3)①④
(4)③⑤
(5)③④⑤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试管;仪器②为集气瓶;仪器③为量筒;仪器④为烧杯;仪器⑤为胶头滴管;仪器⑥为水槽;
(2)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胶头滴管,故填:⑤;
(3)能用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试管可直接加热,烧杯可垫上石棉网加热,故填:①④;
(4)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③⑤;
(5)把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时,需要用烧杯溶解,取用一定量的水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③④⑤。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及用途进行分析
1 / 1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综合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下列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木炭燃烧 B.生石灰和水反应
C.白磷缓慢氧化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2021九上·高青期末)下列变化中,变化的本质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  )
A.湿法冶铜 B.侯氏制碱 C.海水晒盐 D.黏土烧瓷
3.(2021九上·峡江期末)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古诗词中对划线对象变化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清]徐宗干《咏炭》)
B.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汉]魏伯阳《参同契》)
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D.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2021九上·大冶期末)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液体加热
C.闻气味 D.液体读数
5.(2021九上·百色期末)看我颜色,见“圾”行事。金属易拉罐、废弃塑料瓶、书报纸属于(  )
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厨余垃圾
6.(2021九上·铅山期末)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手工刺绣 B.苹果榨汁 C.露天烧烤 D.冰冻凉粉
7.(2021九上·茂南期末)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箭转运 B.总装调试 C.燃料注入 D.点火发射
8.(2021九上·电白期末)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光荣。下列古诗中的劳动情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C.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D.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秧
9.(2021九上·本溪期中)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发生的变化是:①温度升高②水蒸气增多③氧气含量升高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021九上·东海期中)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步骤一: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测得其中O2、CO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6%、4%,
步骤二: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三:向另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熄灭。
步骤四: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O2和CO2混合气(O2占20%,CO2占80%)的集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一所收集的气体中O2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B.步骤二中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不是O2
C.步骤三中燃着的木条规灭是因为气体中CO2含量高
D.步骤四中木条燃烧时反应方程式为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泗水期中)在配制10%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水润湿
③在天平的左盘称量氯化钠时,砝码生锈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12.(2021九上·洛宁月考)如图所示,这是一瓶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无色气体,据此,请你推断与这种气体相关的物理性质:(1)    ;(2)    。
13.(2021九上·祥云期中)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   
(2)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气燃烧实验的仪器是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   
(8)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14.(2021九上·平定月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①汽油挥发 ②变瘪的乒乓球在水中煮一会儿,又恢复原状 ③灯泡通电发光 ④石蜡熔化 ⑤粮食酿酒 ⑥火药爆炸
⑦铁铸成铁锅 ⑧碘升华 ⑨铁生锈
15.(2021九上·秀英月考)请根据以下材料简要列出氨气的有关问题。
氯气,化学式为Cl 。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易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强氧化剂。氯气中混和体积分数为5%以上的氢气时遇强光可能会有爆炸的危险。氯气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氯气在早期作为造纸、纺织工业的漂白剂。
物理性质:颜色:   ,溶解性:   气味:   。
化学性质(答出1点):   ;用途   。
三、简答题
16.(2017九上·纳雍期中)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试管口?
17.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上述实验过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临泉期末)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以上常见仪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②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2)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   (填一种仪器名称)。
(3)高明同学要量取48.6mL的水,如果该同学采用仰视的方法量取,他所取出的水比48.6mL   (填“多”或“少”)。
(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   (填序号)。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庆云期中)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常见的仪器,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1)认识仪器:
①图1中仪器A的名称为   ,仪器B的名称为   。
②图1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用序号填空)。
③仪器E的主要用途是   。
(2)掌握基本操作:
①图2操作的两处不正确分别是   、   。
②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的水   。
20.(2021九上·余干期中)如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2)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   。(填标号,下同)
(3)能用来加热的仪器是   。
(4)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   。
(5)把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时,需要用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C、白磷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是放热反应,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的条件发生的,由此可知该反应需要吸收太阳能提供的热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几种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湿法冶铜 生成了新物质铜,属于化学变化;
B、侯氏制碱最终 生成了新物质纯碱,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晒盐,是一个氯化钠结晶析出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黏土烧瓷 涉及燃烧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黑炭燃烧成灰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 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农家肥的腐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不符合题意;
B、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手不能握住试管夹的短柄,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不符合题意;
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符合题意;
D、读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滴管要在容器上方垂直悬空滴加液体分析;
B、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药品不能超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分析;
C、根据闻药品气味要用扇闻法分析;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由于金属易拉罐、废弃塑料瓶、书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入可回收物。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 金属易拉罐、废弃塑料瓶、书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手工刺绣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苹果榨汁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露天烧烤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 冰冻凉粉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7.【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火箭转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总装调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燃料注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点火发射,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8.【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炉中可燃物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 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秧,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9.【答案】B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温度升高,水分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温度升高,水分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
10.【答案】C
【知识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解析】【解答】A、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21%,收集气体中氧气只占16%,故收集气体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不符合题意;
B、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步骤二中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不是O2,不符合题意;
C、步骤三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是因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符合题意;
D、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O2和CO2混合气(O2占20%,CO2占80%)的集气瓶中,气体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当,所以能正常燃烧,木条燃烧主要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析;
B、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分析;
C、根据步骤三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是因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分析;
D、根据木条燃烧主要是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11.【答案】①②④⑤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②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水润湿,会导致溶剂质量偏大,溶液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③在天平的左盘称量氯化钠时,砝码生锈,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正确;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稀释溶液,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⑤。
【分析】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12.【答案】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该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溶于水;集气瓶正放,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根据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分析
13.【答案】(1)E
(2)C
(3)A
(4)G
(5)H
(6)F
(7)D
(8)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试管夹的用途是夹持试管;
(2)石棉网主要用途是给底部面积大的容器加热时防止受热不均的,也可放或接热的物质;
(3)锥形瓶的用途是做反应容器,可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4)试管刷是在试管不易清洗时,帮助刷试管的;
(5)坩埚钳用来夹持受热后的坩埚,也可夹持金属用来做燃烧实验;
(6)燃烧匙是做燃烧实验时盛固体粉末用的反应容器;
(7)蒸发皿是用来蒸发溶液,使溶质结晶的;
(8)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广口瓶。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4.【答案】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①汽油挥发 ②变瘪的乒乓球在水中煮一会儿,又恢复原状 ③灯泡通电发光 ④石蜡熔化 ⑦铁铸成铁锅 ⑧碘升华 等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⑤粮食酿酒 ⑥火药爆炸⑨铁生锈等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15.【答案】黄绿色;可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能与氢气反应;氧化剂、漂白剂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理性质:根据短文可知氯气为黄绿色,可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化学性质:可与氢气发生反应,强氧化性,氯气能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可用作氧化剂,造纸、纺织工业的漂白剂。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6.【答案】防止药液流出试管外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解: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试剂倾倒在外面.
答:为了防止试剂倾倒在试管外面.
故答案为:为了防止试剂倾倒在试管外面.
【分析】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注意:试剂瓶塞要倒放在实验台上;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标签朝向手心,缓慢将液体倒入,据此解答即可.
17.【答案】解:大理石凿成小块只是状态变了,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有其他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
物理变化: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
化学变化: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分析】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18.【答案】(1)A;D
(2)胶头滴管或量筒
(3)多
(4)BH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1)①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
故答案为:A;
②不能直接给烧杯加热,要垫上石棉网,
故答案为:D。
(2)通过医用注射器可以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所以医用注射器可代替上述仪器中的胶头滴管或量筒。
(3)高明同学要量取48.6mL的水,采用仰视的方法量取,仰视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多,故他所取出的水比48.6mL多。
(4)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量筒和滴管,
故答案为:BH。
【分析】根据实验室的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取用方法解答。
19.【答案】(1)胶头滴管;药匙;D;用以放置和固定化学反应装置,使反应操作安全、方便
(2)试管放在桌面上;手拿胶塞上的导管;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①图1中仪器A是胶头滴管,仪器B是药匙。
②图1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
故答案为:D。
③仪器E是铁架台,主要用途是用以放置和固定化学反应装置,使反应操作安全、方便。
(2)①图2操作的两处不正确分别是试管放在桌面上、手拿胶塞上的导管。
②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0.【答案】(1)试管;集气瓶;量筒;烧杯;胶头滴管;水槽
(2)⑤
(3)①④
(4)③⑤
(5)③④⑤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试管;仪器②为集气瓶;仪器③为量筒;仪器④为烧杯;仪器⑤为胶头滴管;仪器⑥为水槽;
(2)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胶头滴管,故填:⑤;
(3)能用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试管可直接加热,烧杯可垫上石棉网加热,故填:①④;
(4)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③⑤;
(5)把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时,需要用烧杯溶解,取用一定量的水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③④⑤。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及用途进行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