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课时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河源期末)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实现的是( )
A.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
D.倡导植树造林行动
【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利于“碳达峰”实现。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利于“碳达峰”实现。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利于“碳达峰”实现。
D、倡导植树造林行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利于“碳达峰”实现。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减少污染分析。
2.(2021九上·九江期末)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磷必须过量
B.点燃红磷前必须事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C.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近似于瓶内原有氧气的体积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实验时红磷必须过量,保证全部消耗掉装置内的氧气,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点燃红磷前必须事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以防止燃烧时气体膨胀逸出,测定结果不准确,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红磷熄灭后应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应等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空气中氧气全部被消耗掉,反应后压强减小,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近似等于原有氧气的体积,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如果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3.(2021九上·息县期末)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 B.垃圾分类回收,防止环境污染
C.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D.焚烧落叶,减少垃圾运输量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利于环保,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垃圾分类回收,防止环境污染,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利于环保,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焚烧落叶,产生粉尘等污染环境,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故答案为:D。
【分析】由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4.(2021九上·防城期末)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B.直接焚烧秸秆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加快发展经济,对化工厂的废气监测不必太严格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分类回收垃圾,露天焚烧会释放大量空气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B、直接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加重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节约化石燃料,减少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D、化工厂的废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要严格检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此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5.(2021九上·承德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功在千秋。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用竹篮代替塑料袋购物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C.推广使用以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D.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解:A、用竹篮代替塑料袋购物,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能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以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能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塑料的危害进行分析
B、根据处理生活污水的好处进行分析
C、根据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合理开采能源的好处进行分析
6.(2021九上·田阳期末)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氧气能助燃,可以作燃料
C.常温下,氧气比二氧化碳更易溶于水
D.为保护空气,应积极植树造林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氮气78%,氧气21%,其它成分1%,说法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助燃,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说法不符合题意;
C、常温下,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氧气比二氧化碳更难溶于水,说法不符合题意;
D、为保护空气,应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助燃不可燃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植树造林的好处进行分析
7.(2021九上·来凤期末)北京冬季奥运会将在2022年2月4日开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奥会,北京也成为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以及亚洲运动会的城市。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将煤粉碎,使其充分燃烧
D.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直接排到高空
【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将煤粉碎,使其充分燃烧,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直接排到高空,废气虽然排放到了高空中,还是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放手判断做法是否有利于环保。
8.(2021九上·石景山期末)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完成下面小题。
(1)空气中各主要成分含量如下图,其中氮气体积分数约是( )
A.A B.B C.C D.D
(2)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
A.N2 B.O2 C.CO2 D.稀有气体
(3)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答案】(1)D
(2)B
(3)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故答案为:D。
(2)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也不能供给呼吸,A不符合题意;
B、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C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还不能供给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A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可以做食品填充气,B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可以用于人工降雨,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做气体肥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分析】(1)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2)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9.(2021九上·零陵期末)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既减少污染又节约资源,A不符合题意;
B、树木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同时生产一次性筷子需要消耗能源,B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又可以减少使用化石能源,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能够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入手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环保。
10.(2021九上·宣城期末)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就地焚烧秸秆获取草木灰以增强土壤肥力
B.鼓励燃放烟花炮竹以增加节日气氛
C.实施大水漫灌以确保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
【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炮竹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实施漫灌会造成水资源浪费,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以防污染地下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才能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鹿邑期中)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约占空气体积的21%的气体是 。
【答案】氧元素;氧气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约占空气体积的21%的气体是氧气。
【分析】根据人体中含有的元素及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12.(2021九上·镇原期中)小明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实验中可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 ,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反思:实验前需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水,其原因是 ;实验结果大于1/5的原因是 (答两条);反应后集气瓶中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 。
【答案】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1/5;吸收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止水夹没加紧;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难溶于水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该实验中可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1/5;
反思:因为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有毒物质,实验前需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水,其原因是吸收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结果大于1/5的原因是止水夹没加紧;点燃红磷后渗入集气瓶过慢(答案合理即可);
空气中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氧气被红磷消耗后,集气瓶中气体主要剩氮气,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故填: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②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1/5 ③吸收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 ④止水夹没加紧;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 ⑤难溶于水
【分析】根据磷燃烧现象、利用燃烧测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分析,止水夹未夹紧会使反应时气体逸出, 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 ,结果偏大。
13.(2021九上·海门月考)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CO2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0.94%
【答案】N2;稀有气体;21%;0.03%;0.03%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有: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14.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七万只气球腾空而起。最适合在气球中填充的气体是 (填“氢气”或“氦气”的化学式),理由是 。
【答案】He;密度小,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用密度比氢气稍大的氦气作为气球的填充气体,由于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比较安全。
【分析】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及其用途进行分析
15.(2021九上·来宾月考)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二氧化硫②氧气③氮气④氖气⑤明矾
(1)可用于净水的是 ;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
(3)可以供呼吸的是 ;
(4)可用于制硝酸和氮肥的是 ;
(5)电工“测电笔”内充有的气体是 。
【答案】(1)⑤
(2)①
(3)②
(4)③
(5)④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1)明矾可吸附水中悬浮物质使之沉降,常用于净水;
(2)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氧气具有帮助呼吸的性质;
(4)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原料;
(5) 电工“测电笔”内充有的气体是氖气;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氧气、氮气、氖气、明矾的性质分析,由物质的性质确定其用途,按题中所给对号入座。
三、简答题
16.(2021九上·鹿邑期中)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将燃着的红磷(红磷过量)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2)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
(3)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的水上升到不足瓶内体内1/5处,请推测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写一条)
【答案】(1)红磷剧烈燃烧、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2)氮气的物理性质: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3)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
(1)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将燃着的红磷(红磷过量)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红磷剧烈燃烧,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2)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剩余氮气,说明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水进入装置后氮气仍然存在,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的水上升到不足瓶内体内1/5处,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空气,导致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减小等。
【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7.(2021九上·祥云期中)“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南宁市在一次整顿印象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绿色销毁”.几名同学的做法如下:李小明同学:泼上汽油就地焚烧销毁.张伟同学:倒入邕江中让水冲走.王海燕同学:挖坑深埋在地下.程亮同学:碾压粉碎后回收利用.
上述四位同学所提出的建议中,你认为谁最符合“绿色销毁”?理由是什么?
【答案】程亮同学的做法最合理.因为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虽然盗版光盘侵犯了别人的权利,但它也是用一定的材料制成的,前三种方法都是浪费,还污染环境,不可取,但是如果经过碾压粉碎后,先破坏其内容,再回收再利用,既能消除其侵权行为,又能保护环境,一举两得,是好方法.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解:李小明同学:泼上汽油焚烧,该做法虽然能使这些光盘尽快的被销毁,但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的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
张伟同学:倾倒入长江,光盘通常是用塑料等材料制成,如果直接倾倒入长江,就会造成白色污染,对水体、生态、自然环境都会产生危害;
王海燕同学:深埋入土中,光盘通常是用塑料等材料制成,自然降解很慢,会污染土壤,隔断地下水,这些危害也很大;
程亮同学: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虽然盗版光盘侵犯了别人的权利,但它也是用一定的材料制成的,前三种方法都是浪费,还污染环境,不可取,但是如果经过碾压粉碎后,先破坏其内容,再回收再利用,既能消除其侵权行为,又能保护环境,一举两得,是好方法.
故答案是:程亮同学的做法最合理.因为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虽然盗版光盘侵犯了别人的权利,但它也是用一定的材料制成的,前三种方法都是浪费,还污染环境,不可取,但是如果经过碾压粉碎后,先破坏其内容,再回收再利用,既能消除其侵权行为,又能保护环境,一举两得,是好方法.
【分析】绿色化学就是环境友好型化学,它包括绿色生产、绿色销毁等内容,“绿色销毁”符合根本上消除污染,销毁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结合选项中各销毁方法是否会产生环境污染判断.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文山期末)下列六种气体:①水蒸气;②氮气;③氧气;④二氧化碳;⑤二氧化硫;⑥氦气。按要求将相应物质的序号填写在(1)到(5)题中的空白处。
(1)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2)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 。
(4)可用于制造霓虹灯的是 。
(5)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的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上述污染指数中的 造成的,下列措施可减缓雾霾天气的是 (填序号)。
A.露天焚烧垃圾
B.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C.提升燃油品质,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污染
【答案】(1)①
(2)②
(3)④
(4)⑥
(5)可吸入颗粒物;B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会冷凝成水,所以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故应选①。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②。
(3)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故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④。
(4)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故可用于制造霓虹灯的是⑥。
(5)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造成的,露天分数垃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增加,从而加重雾霾天气,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提升燃油品质,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污染则可有效减少传统燃料的燃烧,从而减缓雾霾天气,
故答案为:BC。
【分析】(1)根据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进行分析
(2)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3)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
(4)根据稀有气体在通电条件下发出多种颜色的光进行分析
(5)根据化石燃料的使用及新能源的利用进行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松桃期中)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
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A、B两套装置。
(1)第一小组同学实验完毕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体积小于空气总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即可) 。
(2)集气瓶中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3)(改进实验)
第二组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B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4)从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本实验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什么性质,请写出两点 、 。
【答案】(1)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2)
(3)更环保(合理即可)
(4)氮气不易溶于水;氮气不支持燃烧(或本身也不可燃烧)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设计实验]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体积小于空气总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导致氧气没有消耗完等。
(2)红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 ;
(3)[改变实验]
实验B改进后不需要在空气中点燃再放入集气瓶中,不会污染空气,更加环保,实验结果更准确;
(4)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说明红磷只和氧气发生了反应,剩余的氮气没有支持燃烧,本身也不可燃,因为被压入集气瓶的水只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如果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20.(2021九上·霞浦期中)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在导管口系一个有很多小孔的气球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 。
(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若实验中进入集气瓶的水不足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原因主要有: 。 (说出一点)
(4)查阅资料:镁+氧气→氧化镁;镁+氮气→氮化镁;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的问题,请问镁条能否用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填“能”或“不能”),并说出原因是 。
【答案】(1)把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
(2)气球膨胀,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3)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未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等)
(4)不能;镁在消耗氧气的同时,也消耗氮气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将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故填:把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
(2)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氧气,压强减小,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气球膨胀,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气球膨胀,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3)造成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结果的可能原因: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故填: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未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等)。
(4)若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目的的实验,选择物质的依据是只与氧气反应,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反应,与氧气反应后,不生成新的气态物质。镁条不能用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镁在消耗氧气的同时,也消耗氮气,故填:不能;镁在消耗氧气的同时,也消耗氮气。
【分析】(1)根据测氧气含量的实验需将氧气完全消耗分析;
(2)根据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即为进入水的体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分析;
(3)根据装置漏气、药品不足等会使结果偏小分析;
(4)根据镁既与氧气反应又与氮气反应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课时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河源期末)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实现的是( )
A.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
D.倡导植树造林行动
2.(2021九上·九江期末)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磷必须过量
B.点燃红磷前必须事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C.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近似于瓶内原有氧气的体积
3.(2021九上·息县期末)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 B.垃圾分类回收,防止环境污染
C.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D.焚烧落叶,减少垃圾运输量
4.(2021九上·防城期末)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B.直接焚烧秸秆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加快发展经济,对化工厂的废气监测不必太严格
5.(2021九上·承德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功在千秋。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用竹篮代替塑料袋购物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C.推广使用以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D.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
6.(2021九上·田阳期末)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氧气能助燃,可以作燃料
C.常温下,氧气比二氧化碳更易溶于水
D.为保护空气,应积极植树造林
7.(2021九上·来凤期末)北京冬季奥运会将在2022年2月4日开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奥会,北京也成为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以及亚洲运动会的城市。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将煤粉碎,使其充分燃烧
D.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直接排到高空
8.(2021九上·石景山期末)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完成下面小题。
(1)空气中各主要成分含量如下图,其中氮气体积分数约是( )
A.A B.B C.C D.D
(2)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
A.N2 B.O2 C.CO2 D.稀有气体
(3)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9.(2021九上·零陵期末)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10.(2021九上·宣城期末)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就地焚烧秸秆获取草木灰以增强土壤肥力
B.鼓励燃放烟花炮竹以增加节日气氛
C.实施大水漫灌以确保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鹿邑期中)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约占空气体积的21%的气体是 。
12.(2021九上·镇原期中)小明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实验中可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 ,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反思:实验前需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水,其原因是 ;实验结果大于1/5的原因是 (答两条);反应后集气瓶中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 。
13.(2021九上·海门月考)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CO2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0.94%
14.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七万只气球腾空而起。最适合在气球中填充的气体是 (填“氢气”或“氦气”的化学式),理由是 。
15.(2021九上·来宾月考)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二氧化硫②氧气③氮气④氖气⑤明矾
(1)可用于净水的是 ;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
(3)可以供呼吸的是 ;
(4)可用于制硝酸和氮肥的是 ;
(5)电工“测电笔”内充有的气体是 。
三、简答题
16.(2021九上·鹿邑期中)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将燃着的红磷(红磷过量)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2)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
(3)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的水上升到不足瓶内体内1/5处,请推测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写一条)
17.(2021九上·祥云期中)“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是一门彻底阻止污染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南宁市在一次整顿印象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绿色销毁”.几名同学的做法如下:李小明同学:泼上汽油就地焚烧销毁.张伟同学:倒入邕江中让水冲走.王海燕同学:挖坑深埋在地下.程亮同学:碾压粉碎后回收利用.
上述四位同学所提出的建议中,你认为谁最符合“绿色销毁”?理由是什么?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文山期末)下列六种气体:①水蒸气;②氮气;③氧气;④二氧化碳;⑤二氧化硫;⑥氦气。按要求将相应物质的序号填写在(1)到(5)题中的空白处。
(1)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2)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 。
(4)可用于制造霓虹灯的是 。
(5)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的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上述污染指数中的 造成的,下列措施可减缓雾霾天气的是 (填序号)。
A.露天焚烧垃圾
B.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C.提升燃油品质,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污染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松桃期中)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
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A、B两套装置。
(1)第一小组同学实验完毕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体积小于空气总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即可) 。
(2)集气瓶中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3)(改进实验)
第二组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B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4)从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本实验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什么性质,请写出两点 、 。
20.(2021九上·霞浦期中)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在导管口系一个有很多小孔的气球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 。
(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若实验中进入集气瓶的水不足容积的五分之一,可能原因主要有: 。 (说出一点)
(4)查阅资料:镁+氧气→氧化镁;镁+氮气→氮化镁;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的问题,请问镁条能否用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填“能”或“不能”),并说出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利于“碳达峰”实现。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利于“碳达峰”实现。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利于“碳达峰”实现。
D、倡导植树造林行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利于“碳达峰”实现。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减少污染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 实验时红磷必须过量,保证全部消耗掉装置内的氧气,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点燃红磷前必须事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以防止燃烧时气体膨胀逸出,测定结果不准确,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红磷熄灭后应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应等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空气中氧气全部被消耗掉,反应后压强减小,最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近似等于原有氧气的体积,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如果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3.【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利于环保,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垃圾分类回收,防止环境污染,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利于环保,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焚烧落叶,产生粉尘等污染环境,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故答案为:D。
【分析】由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4.【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分类回收垃圾,露天焚烧会释放大量空气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B、直接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加重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节约化石燃料,减少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D、化工厂的废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要严格检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此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5.【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解:A、用竹篮代替塑料袋购物,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能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以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能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塑料的危害进行分析
B、根据处理生活污水的好处进行分析
C、根据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合理开采能源的好处进行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氮气78%,氧气21%,其它成分1%,说法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助燃,但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说法不符合题意;
C、常温下,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氧气比二氧化碳更难溶于水,说法不符合题意;
D、为保护空气,应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助燃不可燃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植树造林的好处进行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将煤粉碎,使其充分燃烧,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直接排到高空,废气虽然排放到了高空中,还是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放手判断做法是否有利于环保。
8.【答案】(1)D
(2)B
(3)A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1)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
故答案为:D。
(2)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也不能供给呼吸,A不符合题意;
B、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C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还不能供给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A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可以做食品填充气,B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可以用于人工降雨,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做气体肥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分析】(1)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2)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既减少污染又节约资源,A不符合题意;
B、树木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同时生产一次性筷子需要消耗能源,B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又可以减少使用化石能源,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能够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入手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环保。
10.【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炮竹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实施漫灌会造成水资源浪费,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以防污染地下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才能确定做法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11.【答案】氧元素;氧气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约占空气体积的21%的气体是氧气。
【分析】根据人体中含有的元素及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12.【答案】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1/5;吸收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止水夹没加紧;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难溶于水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该实验中可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1/5;
反思:因为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有毒物质,实验前需要在集气瓶内放少量的水,其原因是吸收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实验结果大于1/5的原因是止水夹没加紧;点燃红磷后渗入集气瓶过慢(答案合理即可);
空气中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氧气被红磷消耗后,集气瓶中气体主要剩氮气,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故填: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②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1/5 ③吸收反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 ④止水夹没加紧;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 ⑤难溶于水
【分析】根据磷燃烧现象、利用燃烧测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分析,止水夹未夹紧会使反应时气体逸出, 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 ,结果偏大。
13.【答案】N2;稀有气体;21%;0.03%;0.03%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解析】【解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有: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14.【答案】He;密度小,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用密度比氢气稍大的氦气作为气球的填充气体,由于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比较安全。
【分析】根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及其用途进行分析
15.【答案】(1)⑤
(2)①
(3)②
(4)③
(5)④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1)明矾可吸附水中悬浮物质使之沉降,常用于净水;
(2)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氧气具有帮助呼吸的性质;
(4)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原料;
(5) 电工“测电笔”内充有的气体是氖气;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氧气、氮气、氖气、明矾的性质分析,由物质的性质确定其用途,按题中所给对号入座。
16.【答案】(1)红磷剧烈燃烧、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2)氮气的物理性质: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3)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
(1)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将燃着的红磷(红磷过量)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红磷剧烈燃烧,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2)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剩余氮气,说明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水进入装置后氮气仍然存在,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的水上升到不足瓶内体内1/5处,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空气,导致进入装置中水体积减小等。
【分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17.【答案】程亮同学的做法最合理.因为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虽然盗版光盘侵犯了别人的权利,但它也是用一定的材料制成的,前三种方法都是浪费,还污染环境,不可取,但是如果经过碾压粉碎后,先破坏其内容,再回收再利用,既能消除其侵权行为,又能保护环境,一举两得,是好方法.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解:李小明同学:泼上汽油焚烧,该做法虽然能使这些光盘尽快的被销毁,但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的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
张伟同学:倾倒入长江,光盘通常是用塑料等材料制成,如果直接倾倒入长江,就会造成白色污染,对水体、生态、自然环境都会产生危害;
王海燕同学:深埋入土中,光盘通常是用塑料等材料制成,自然降解很慢,会污染土壤,隔断地下水,这些危害也很大;
程亮同学: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虽然盗版光盘侵犯了别人的权利,但它也是用一定的材料制成的,前三种方法都是浪费,还污染环境,不可取,但是如果经过碾压粉碎后,先破坏其内容,再回收再利用,既能消除其侵权行为,又能保护环境,一举两得,是好方法.
故答案是:程亮同学的做法最合理.因为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虽然盗版光盘侵犯了别人的权利,但它也是用一定的材料制成的,前三种方法都是浪费,还污染环境,不可取,但是如果经过碾压粉碎后,先破坏其内容,再回收再利用,既能消除其侵权行为,又能保护环境,一举两得,是好方法.
【分析】绿色化学就是环境友好型化学,它包括绿色生产、绿色销毁等内容,“绿色销毁”符合根本上消除污染,销毁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结合选项中各销毁方法是否会产生环境污染判断.
18.【答案】(1)①
(2)②
(3)④
(4)⑥
(5)可吸入颗粒物;BC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会冷凝成水,所以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故应选①。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②。
(3)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故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④。
(4)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故可用于制造霓虹灯的是⑥。
(5)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造成的,露天分数垃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增加,从而加重雾霾天气,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提升燃油品质,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污染则可有效减少传统燃料的燃烧,从而减缓雾霾天气,
故答案为:BC。
【分析】(1)根据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进行分析
(2)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3)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
(4)根据稀有气体在通电条件下发出多种颜色的光进行分析
(5)根据化石燃料的使用及新能源的利用进行分析
19.【答案】(1)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2)
(3)更环保(合理即可)
(4)氮气不易溶于水;氮气不支持燃烧(或本身也不可燃烧)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设计实验]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体积小于空气总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导致氧气没有消耗完等。
(2)红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 ;
(3)[改变实验]
实验B改进后不需要在空气中点燃再放入集气瓶中,不会污染空气,更加环保,实验结果更准确;
(4)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说明红磷只和氧气发生了反应,剩余的氮气没有支持燃烧,本身也不可燃,因为被压入集气瓶的水只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如果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
20.【答案】(1)把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
(2)气球膨胀,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3)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未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等)
(4)不能;镁在消耗氧气的同时,也消耗氮气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1)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将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故填:把空气中的氧气全部消耗掉。
(2)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氧气,压强减小,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气球膨胀,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气球膨胀,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3)造成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结果的可能原因: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尽;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故填: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未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等)。
(4)若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目的的实验,选择物质的依据是只与氧气反应,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反应,与氧气反应后,不生成新的气态物质。镁条不能用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镁在消耗氧气的同时,也消耗氮气,故填:不能;镁在消耗氧气的同时,也消耗氮气。
【分析】(1)根据测氧气含量的实验需将氧气完全消耗分析;
(2)根据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即为进入水的体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分析;
(3)根据装置漏气、药品不足等会使结果偏小分析;
(4)根据镁既与氧气反应又与氮气反应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