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6课 赤壁赋2
深入探究
Contents
《赤壁赋》中的“水”“月”,
对作品主旨的表达有着怎样的作用?
1
4
问 题
“水月” 是文中的主要景物,请根据要求找出相应的语句,并概括其特点。
诗 句 特 点
自然水月
诗中水月
哲理水月
任务一
“水月” 是文中的主要景物,请根据要求找出相应的语句,并概括其特点。
诗 句 特 点 作 用
自然水月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清新柔美
空阔朦胧
借景抒情
抒发了苏子与客月下游赤壁之乐。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出 《诗经》
月出皎兮,佼人僚①兮。舒窈纠②兮,劳心悄③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④兮。舒懮受⑤兮,劳心慅⑥兮 。
月出照兮,佼人燎⑦兮。舒夭绍兮,劳心惨⑧兮。
①佼(jiāo)人:即美人。佼,同“姣”,美好。僚:同“嫽”,娇美。
②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窈纠:同“窈窕”,行步舒缓的样子。
③心:忧心。悄:忧愁状。
④懰(liǔ):妩媚。
⑤懮(yǒu)受:舒迟、舒缓的样子。
⑥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
⑦燎:明也。一说姣美。
⑧惨(cǎo):焦躁貌。《诗集传》:“惨当作懆,忧也。
诗 句 特 点 作 用
诗中水月 美丽遥远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引出对历史人物及自身命运的感慨,并引出下文苏子借水月喻人生。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透露出现实的哀愁
诗 句 特 点 作 用
哲理水月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引出作者对自我人生选择的阐述,成为作者精神寄托和象征。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须臾
而
永恒
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水的流逝、月的盈缺说明人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又是永恒的。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借景抒情
借物说理
依理述志
情景理相融合
水月
——文中描写的主景、抒情的发端、议论的载体。
找出文中体现苏轼儒、道、释不同思想的语句,体会苏轼的复杂情思。
语 句 情 思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佛家思想
任务二
语 句 情 思
儒家思想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羡慕曹操建功立业;渴望经世济民,为国效力。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忠君殷切,情怀幽远
语 句 情 思
道家思想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抒发希望与神仙相交往,与明月同在的幻想。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渴望超尘出世,遁世避俗。
语 句 情 思
道家思想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随缘自适
旷达洒脱
天人合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慧海请问经》
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王国维
——苏轼儒道释互补的处世哲学,
逍遥精神与刚健风骨的象征。
水月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
文 赋
Contents
《赤壁赋》中的“水”“月”,
对作品主旨的表达有着怎样的作用?
1
4
结 论
作者对水月的描绘为整篇文章营造了诗意而美好的意境,贯通了写景、抒情、说理的文脉,启发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彰显了作者旷达的精神,高洁的风骨。
了悟风月不死,先生不亡也。
——吴楚才、吴调侯《古文观止》
课堂小结
通过抓取景中的核心意象,解读意象的文化内涵,感悟意象的哲学意蕴,关注语言的形式特点等方法来把握散文中情景理的关系。
小 结
如何把握散文中情、景、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