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势能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力势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6-24 21:5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力势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重力势能的含义;
知道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及表达式;
理解重力势能正负的含义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理解重力做功的绝对性;
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了解势能的系统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初中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回忆前面的知识,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结合已有工具,配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推导关系,发现新的学习;
过程中配合练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结论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发现新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铺设、引导,鼓励学生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物理的研究过程,对物理产生更大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势能”的含义;
理解势能的相对性;
重力做功和势能改变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练习
教 学 活 动
回顾旧知识:
通过一道题的练习,复习重力做功的公式及各个量的含义
提出问题:重力做功描述什么能量的改变呢?
这个能量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引入新课:
通过图片和实验的演示,向学生提问:从能量的角度考虑,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
新课:
一、重力势能的定义
通过理解“势”的含义得出重力势能的定义:物体由于位于高处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二、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及计算公式
1、回忆初中知识、结合刚才实验演示和得出的定义,让学生自己说出决定因素:m、h
2、通过课前知识储备WG的表达式结合重力做功的物理意义,得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 = mgh及单位:J,标量
三、重力势能的正负——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提问:
1、刚刚看到的高处的石头,人站在山脚下会害怕,那么站在石头的旁边还会害怕么?
2、老师现在站在这里,我说此时我的重力势能为零,这种说法确切么?
让学生讨论、回答————————得出势能零点平面的概念
继续结合势能零点平面提问:
在势能零点上方怎么样?下方怎么样?面上怎么样?
得出结论: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Ep的数值就不相同,即同一物体所具有的势能是相对的
四、重力做功的绝对性
在掌握了势能零点的基础上,通过一道分组计算,发现,选取不同的是势能平面,计算得出的重力做功的大小是一样的,从而得出结论: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在两个不同位置之间势能的差值是确定的,并不随参考平面的改变而改变,即重力做功具有绝对性
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提问:功与能量有无直接的联系?——————是学生再次强化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通过之前推出的WG = mgh初 – mgh末,引导学生自己推出,正功势能减少,负功势能增加
提问:那么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量究竟是什么定量关系呢?
通过回忆位移是位置的改变,即末位置-初位置,让学生回答出:△Ep = mgh末 – mgh初,进而得出结论: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即:WG = -△Ep
六、势能是系统所具有的
提问:
我们能不能不选取参考平面,而空说重力势能的大小呢?
如果没有地球,我们还能谈重力势能么?
得出结论:势能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而是系统所有的;
重力势能是地球与受重力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
课后安排:
通过作业和典型习题的应用与训练,再次巩固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作业:
蓝皮导学:P93 《重力势能》:“课堂针对训练”
板书设计
§4-3 重力势能——“位能”
定义:物体在某一高处具有的能量
决定因素、公式
1、决定因素:m h
2、公式:Ep = mgh 单位:J,标量
三、Ep的相对性
h是相对的——Ep正负与参考平面有关
四、WG的绝对性
△h是绝对的——WG的大小与参考平面无关
五、WG与Ep的关系——WG = -△Ep
六、重力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第二宇宙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