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新课导入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
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曹文轩
孤独之旅
学习目标
1.体会标题的含义,把握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
2. 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 理解文章主旨,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第一课时
新知认知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91年,推出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1997年,出版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2005年,推出小说《青铜葵花》。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这一殊荣。2017年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7年12月,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相关背景,故事链接
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一心想发大财,用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卖出去,赚更大的钱。但回家途中,他因过于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弯处与一艘大拖驳船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于是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为父亲治病。
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的信心。这年春天,他又筹借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并且要求自己的独生子杜小康一起去遥远的芦荡放鸭子。本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
昨天的杜小康
今天的杜小康
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不得不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杜小康家:油麻地的首富,他家没有一寸土地,只开了一个杂货铺。
杜小康:个头很高,不胖,脸色红润,很健康。
一年级,他就有了一条皮裤带。四年级,他有了一辆自行车。当时的油麻地,几乎没有一辆自行车,即使是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也没有一个有自行车的。
他的成绩还特别好,谁也比不过他。
他一直当班长。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人物:杜小康
情 节 :
开端:交代背景
发展:杜小康 跟随父亲到达芦苇安了家
高潮:暴风夜杜小康独自寻找鸭子
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
环境:鸭群、芦苇荡、暴风雨
恐惧孤独
面对孤独
战胜孤独
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开端(1):交代背景,杜小康跟随父亲去放鸭。
发展(2—27):杜小康跟随父亲在荒无人烟的芦苇荡安了家。
高潮(28—49):在暴风雨夜,小康独自一人寻找鸭子,他感觉自己长大了。
结局(50—52) :辛苦得到回报,杜小康有了收获。
(辍学离家)
(苇荡放鸭)
(搏击风雨)
(终于长大)
概括杜小康放鸭过程的五个时间段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内容解读。
杜小康的心理轨迹
《新华字典》对 “旅”的解释是“离家在外,居留他地”,引申为“离家在外时的心路旅程”。今天,我们跟随杜小康一起来感知他孤独成长中的心路旅程。现在大家围绕五个时间段,在课文中勾画描写杜小康成长变化过程中的心理的词,再从文中找出能印证这个词的句子。
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结合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填写下面的表格。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第5段: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茫然和恐惧
第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害怕和胆怯
第28段: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孤独
第33段: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不再忽然地恐慌
第48段: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坚强、长大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孤独
不再忽然地恐慌
坚强、长大
成 熟
刚刚出发时:
到达芦荡时:
成
长
之
旅
心理变化过程:
芦荡安顿后:
住段时间后:
雨后天晴时:
不成熟
杜小康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孤独
不再忽然地恐慌
坚强、长大
你觉得文中杜小康感受到哪些方面的“孤独”?
离乡背井的孤独
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
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
前途迷茫与未知的孤独
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
寂寞痛苦
恐惧
磨难
孤独
1.环境孤独:“迟迟不能人睡”“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2.生活孤独:“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情感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4.生命孤独:面对灾难的无助、 对未来的恐惧。
孤独的内涵
“孤独”渗透于人物放鸭期间的全部生活和心灵空间。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本课小结。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欢乐,也会遇到痛苦;会遇到成功,也会遇到失败;会有……当你面对这些困难和痛苦时,
希望你也能像杜小康一样勇
敢的面对,变得坚强。
随堂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是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1)杜雍( )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2)他站在船上,向后眺( )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3)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4)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遇到的最恶劣( )的一个天气。
(1)yōng (2)tiào (3)qiè (4)liè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觅食 空旷 嬉闹 肥硕B.抠出 稠密 撩逗 镂空C.掺杂 驱除 乖巧 城垣D.恐慌 蓬松 潦亮 戮穿
D 【解析】“潦”应为“嘹”,“戮”应为“戳”。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加入共青团组织了,我郑重其事地将入团申请书交给了团支部书记。B.对于别人的劝告,她总是置之不理。C.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摘,大家歇斯底里,情绪高昂,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背包。D.他喜欢吹毛求疵,常常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儿疏漏大做文章。
C 【解析】“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不符合语境。
第二课时
环境描写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暴风雨
鸭群
芦苇荡
(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
1.鸭群是杜小康亲密的伙伴。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描写这些鸭群,找出课文中描写鸭子的语句,看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2)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乡。它们开始觅食。觅食之后,忽然有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鸭群的茫然、无奈正是杜小康父子此时内心恐惧的写照。
以鸭群的无忧无虑来反衬父子俩的孤独恐惧。
(3)鸭们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
(4)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鸭群和杜小康父子成为相互的慰藉和依靠。
鸭群的成长壮大暗示杜小康的成长、成熟。
失学后
放鸭是生活的全部
孤独中
鸭群是伙伴、是心灵的安慰
风雨中
护鸭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
鸭下蛋
甘苦中的喜悦——人生的成果
小结:
2.芦苇荡是杜小康父子放鸭的地方,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芦苇荡,找出课文中的描写,揣摩其作用。
(2)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
(3)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
(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苇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芦苇繁茂宽广、无边无际,反衬出人的渺小、孤独。
夜景如诗如画,给恐慌中的杜小康带来了些许平静与安慰。
暴风雨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这里的环境特点是“黑”(前面三个“黑”字都是实指,后一个“黑”字是虚指)。
3.这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暴风雨的到来给杜小康的人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有了暴风雨才有了鸭群的失散,才有了杜小康冒雨找鸭、护鸭,也才有了杜小康真正的成长。暴风雨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典型环境,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暴风雨
可怕—搏斗—成长
风雨中搏斗,造就成长的环境,勇气和坚强的性格
4.“雨过天晴”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段环境描写与前文暴风雨来临时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雨过天晴,天空格外的蓝,月亮也特别明亮。
这种美好的景色,恰恰衬托出主人公经历了暴风雨洗礼后,那种轻松、喜悦和平静的心情,
从而突出表现了杜小康从此变得对
生活更加热爱了,面对生活的考验
他更加坚强了。
本文的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暴风雨给杜小康一个成长的舞台
渲染气氛
面对芦荡:
成长
害怕胆怯
不再恐慌
可怕
搏斗
烘托心情
鸭子的心理其实就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它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小结:
合作探究
1.作者选用“孤独之旅”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何用意?
“孤独之旅”,是对杜小康放
鸭生活的一个概括。“孤独”渗透
了杜小康放鸭的全部生活空间与心
灵空间,也是杜小康心灵成长的过程。以此为题,既概括了文章内容,又表明了小说主题。
2.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不是永远一帆风顺的。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怎样看待“孤独”?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曹文轩《感动》
小说告诉我们:
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独中磨练,在逆境中锻炼自己,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孤独也是一种美
因为孤独的存在
生命才有真正的意义
让我们感谢孤独
并享受孤独吧
因为经历孤独
即是经历成长
旅程赠语
写法借鉴
写作特色
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
(请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
2.细节描写对文章主题推波助澜;
3.明线和暗线交织(明:养鸭的过程;
暗:小主人公心灵成长的过程。)
拓展延伸
明天的杜小康
后来啊,他的前方出现了很多比孤独更可怕的敌人,他的鸭子都没了,鸭蛋也泡汤了,父亲又病重了。但我们的杜小康却变得越来越坦然,越来越坚强了。当他穿着破烂的衣服重新出现在油麻地时,他面容清瘦,但一双眼睛却出奇地亮,并透出一种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
几个月后,他甚至不带一丝卑微地在自己曾经就读的“油麻地小学”门口摆起了地摊。同学们,我们不要忘了,杜小康曾经可是油麻地最具有优越感的孩子啊。因此,把这些变化看在眼里的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了!”
教师寄语
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逆境中学习更能成为佼佼者!
随堂练习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本文讲了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故事,表达了孤独可以使人坚强的主题。
2.根据情节的四要素,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杜小康为什么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因家道破落。②情节的发展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③高潮部分是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什么情景?作用如何?暴风雨 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结局写鸭们也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为什么要写“鸭们也长大了” 鸭群的成长壮大暗示杜小康的成长、成熟。
3.分析下列环境描写句子的作用。
①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从修辞手法角度)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芦荡幽深繁茂,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更加真切。②暴风雨给了杜小康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试分析下面句子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暴风雨的到来给杜小康的人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有了暴风雨才有了鸭群的失散,才有了杜小康冒雨找鸭、护鸭,也才有了杜小康真正的成长。暴风雨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典型环境,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作业布置
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期,你长大了吗?想长大吗?不管我们想与不想,岁月和命运都将促你前行,更多的是无情地将我们抛到人生的风雨之中,使我们经受考验,学会坚强,获得成长。而在众多的考验当中,孤独就是其中的一种。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道旅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读完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走入孤独之旅
经受孤独之旅
享受孤独之旅
失学去放鸭:无奈
离开油麻地:恐惧
到达芦苇荡:胆怯
安顿好之后:孤寂
找鸭受考验:坚强
鸭子下蛋了:惊喜
孤独中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