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提优训练:3.2 第1课时 响度、音调、音色(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提优训练:3.2 第1课时 响度、音调、音色(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7 22:0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响度、音调、音色
题组1 响度
        
1.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  )
A.震耳欲聋 B.闪烁其词
C.掩耳盗铃 D.耳熟能详
2.老师敲击了一下音叉,同学们发现,音叉在一段时间内都能发出声音,但响度逐渐变小,原因是 (  )
A.有回声
B.音叉还在振动,振幅变小
C.音叉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音叉还在振动,振幅不变
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一次轻拨钢尺,另一次用力拨动钢尺。实验发现: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较    ,发出声音的响度较    ;站在离钢尺越近的地方,听到发出声音的响度    。该实验说明响度的大小与        和        有关。
 
4.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
 
(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    有关。
(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与音叉的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
          有关。
题组2 音调
        
5.下列日常用语中,“高”指音调的是(  )
A.高声呼叫
B.这音太高,唱不上去
C.请勿高声喧哗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6.吉他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 (  )
A.振幅一定更大
B.振幅一定更小
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D.每秒内振动的次数一定更多
7.(2021南京)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读出a、b、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图下表,分析可知 (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 Hz 261.2 Hz
b 115.4 Hz 279.0 Hz
c 120.5 Hz 282.8 Hz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第一次让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第二次让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的    相同,则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发声的音调较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9.一物体在1 min内振动了180000次,则该物体振动的频率为    Hz。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发声音调逐渐
    (选填“升高”或“降低”)。
10.老师在演示如图所示的齿轮拨动纸片的实验中,纸片发出的声音是由纸片
    产生的;若三个齿轮拨动纸片时发出了do(1)、 mi(3)、xi(7)三个音调,则发出xi(7)音调时是齿轮    (选填“甲”“乙”或“丙”)在拨动纸片。
11.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声体是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逐渐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用嘴对准瓶口吹气,也可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声体是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逐渐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题后反思
  用自制“水瓶琴”探究声音的音调,敲击装水的瓶子时,发声体是瓶和水;对着瓶口吹气时,发声体是瓶内的空气柱。
题组3 音色  
      
12.(2020北京)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13.关于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乙、丁的响度和音色相同
B.甲、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C.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题后反思
  看波形图辨析音调、响度和音色:
①观察波形的疏密程度可知发声体的振动频率,疏密程度相同,振动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波形越稀疏,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波形越密集,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②观察波形的高低可知振幅的大小,波形高低相同,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波形越高,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波形越低,振幅越小,则响度越小。
③观察波的形状可知音色是否相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否则音色不同。
题组4 响度、音调、音色的辨析
        
14.(2021绵阳)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1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16.(2021岳阳)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唱比赛中,师生齐唱《把一切献给党》,抒发爱党、爱国之情。对于歌声描述正确的是 (  )
A.伴奏的钢琴和圆号的音色是一样的
B.歌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齐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高
D.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D.“闻其声而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带振动的频率不同
18.(2020徐州)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自己唱歌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小华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    不同;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    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    不同。
19.(2021烟台)如图所示,小红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哨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    ;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    。
题后反思
响度、音调、音色的辨析
特性 响度 音调 音色
实质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品 质与特色
描述 “大”“小” “高”“低” “好”“坏”
决定 因素 振幅、声音的传播 距离及分散程度 振动频率 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发声方式
日常 用语 “低声细语” “高声谈笑” “震耳欲聋” “高音歌唱家、低音歌唱家” “清脆、尖细” “低沉、浑厚” “闻其声知其人”
思维拓展                提升能力素养
20.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利用下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规格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铜 ①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为   、   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表中的数据未填全,表中①处所缺数据应是     。
(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答案
第1课时 响度、音调、音色
1.A 2.B 
3.大 大 越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 声音的传播距离
4.(1)振幅 (2)声音的传播距离 
5.B
6.D 解: 绷紧吉他弦可以改变弦振动的快慢,即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弦绷紧后,频率变高,音调变高;振幅的大小与拨动弦的力的大小有关,本题无法判定。
7.A 
8.幅度 一 高 频率 
9.3000 升高 解: 该物体1 s振动的次数为=3000次,即振动频率为3000 Hz;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发声音调逐渐升高。
10.振动 丙 解: 齿轮拨动纸片使纸片振动,产生声音;在音乐中按1、2、3、4、5、6、7的顺序音调越来越高,故7比1、3音调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齿轮中丙的齿数最多,在相同时间内丙拨动纸片使之振动的次数最多,音调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所以齿轮丙拨动纸片使之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11.瓶和水 降低 空气柱 升高 解: 瓶子里装有水,敲击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和水,从左到右水越来越多,振动频率越来越低,发声音调越来越低。当用嘴对准瓶口吹气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内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就越高,发声音调就越高。
12.C
13.C 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 乙、丁的振幅不同,故响度不同;波形不同,故音色不同,故A选项错误。甲、丁的振动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振幅不同,故响度不同,故B选项错误。甲、乙的振动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振幅相同,故响度相同,故C选项正确。丙、丁的振幅不同,故丙、丁的响度不同;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故D选项错误。
14.C 解: 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难易程度不同,则对应的频率不同,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由于题目未指出敲击力度的大小,则无法判定响度的大小。
15.C 解: “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选项错误。“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选项错误。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选项正确。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选项错误。
16.D 解: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伴奏的钢琴和圆号的音色是不同的,A错误;歌声的传播需要介质,B错误;多人唱同一首歌增大了响度,C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D正确。
17.A
18.响度 音调 音色
19.空气柱 音调 响度
解: 由题意可知: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振动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哨声的音调;活塞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空气柱的振幅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哨声的响度。
20.(1)A B (2)55 (3)控制变量法
解: (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跟琴弦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要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该用材料、长度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符合这一条件的是A和B。(2)要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是否有关,应该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符合这一条件的应是B和D,所以表中①处所缺的数据是55。(3)音调的高低可能跟多个因素有关,因此这个探究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
琴弦的横截面积、材料、长度都叫“变量”,它们对音调的高低可能都有影响,要探究音调高低与其中某一因素的关系,就应该让其他因素不变,只让该因素改变,看音调是否随之改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符合控制变量的思想,称为控制度量法。控制变量法适用于研究多因素影响的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