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提优训练:4.2 第1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同步提优训练:4.2 第1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7 22:0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题组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1.如图所示光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
2.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我们能看到S'是因为(  )
 
A.S'也是一个发光点
B.S'发出的光射入眼睛
C.S发出的光直接射入眼睛,于是在平面镜中看到S'
D.S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进入眼睛,我们逆着反射光线方向看到虚像S'
题组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2020西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桌面上铺一张坐标纸,纸上竖立一块    (选填“5 mm”或“2 mm”)厚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去承接这个像,发现白纸上找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中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
(3)比较蜡烛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格子数,并记录下来,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可以得到结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放在白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可使其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4)实验过程中如图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在白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放置,那么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5.(2021云南改编)如图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              。实验中有同学从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    射。改善“重影”问题的办法是         。解决问题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多次测量并分析得出结论。
(2)小明发现上述实验中难以准确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出了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于是他换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图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    (选填“EF”或“GH”)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    ,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
②如图所示,用叠加的方法改变物体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图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
木块的位置 保持不变
物的大小(玻璃板前 木块的个数/个) 1 2 3
像的大小(玻璃板后 木块的个数/个) 1 2 3
(3)某小组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       (选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
6.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出表示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的位置MM'和NN'。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玻璃板的厚度,其读数为    cm。
(2)在玻璃板前放一棋子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较亮的像是光线经    (选填“MM'”或“NN'”)表面反射形成的。
(3)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    的位置,    (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白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
(4)将棋子B(图中未画出)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较亮的像重合,并测量棋子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和棋子B的左端到NN'的距离lB,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 1 2 3 4
lA/cm 5.40 7.15 9.80 12.50
lB/cm 5.20 6.96 9.61 12.32
分析数据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    (选填“小于”或“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
(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小明对此很感兴趣,他想探究影响这一差值大小的因素。请帮小明提出一条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
 
题后反思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要点:
(1)选择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的目的:利用点燃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当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
(2)实验中使用薄玻璃板的目的:减弱“重影”对实验的影响。
(3)使用刻度尺的目的: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4)选择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5)将玻璃板垂直于水平桌面放置:若二者不垂直放置,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6)平面镜成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题组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7.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
8.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做镜面来观察自己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铜镜里的像与人关于镜面对称
B.像的大小与铜镜的大小有关
C.人远离铜镜,铜镜中的像变小
D.人距离铜镜0.8 m,像与人的距离为0.8 m
9.一潭平静的池水深1 m,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8 m,则月亮在池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为(  )
A.7.6×108 m B.3.8×108 m
C.2 m D.1 m
10.(2020温州)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
11.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镜子对面石英挂钟和电子表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它们分别对应的实际时刻是 (  )
A.02:35 20:01 B.09:25 10:21
C.09:25 10:05 D.02:35 10:05
12.(2020北海)“鲤鱼跃龙门”寄托着人们祈盼飞跃的美好愿望。在鲤鱼离开水面向上跃起的过程中,它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面的距离    ,像的大小    (前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13.小娇出门前照镜子以正衣冠,当她从距离平面镜2 m处以1 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是    m/s,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    m/s。
思维拓展                提升能力素养
14.小李同学直接用平面镜来确定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将5节相同的小电池竖直立在白纸上,保持电池①的位置不变,移动其他电池,使电池③遮挡住电池①的像和电池②,电池⑤遮挡住电池①的像和电池④,在白纸上记录下电池的位置如图图乙所示,请在图乙中作出电池①的像的位置并用“·”表示。
答案
第1课时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B 2.D
3.(1)2 mm 
(2)虚 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相等 垂直
4.(2)不透过 (3)未点燃 相等 (4)A2
5.(1)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反 用较薄的玻璃板
(2)①GH 重合 ②相等 
(3)照亮木块
6.(1)0.30 (2)MM' (3)像 直接 (4)大于
(5)玻璃板的厚度对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的差值有什么影响(合理即可)
解: (4)玻璃板的厚度为0.30 cm,像到反射面的距离为lB+0.30 cm,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
7.D 8.A
9.B 解: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由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月亮在池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即为3.8×108 m。
10.C
11.C 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左右相反。
12.变大 不变 虚
13.不变 1 2 解: 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所以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若她以1 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她的像也以1 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像相对于她的速度为1 m/s+1 m/s=2 m/s。
14.如图图所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