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综合提升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小明在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问题时,他估计应该能放10枚左右。就“他估计应该能放10枚左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论证
2.2020年11月24日至12月17日,“嫦娥五号”顺利完成了发射、登月、采样、返回等一系列任务,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射前,“嫦娥五号”是绝对静止的
B.升空时,“嫦娥五号”相对于火箭是运动的
C.环月飞行时,“嫦娥五号”相对于月球是运动的
D.“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着陆过程中,月球表面相对于“嫦娥五号”向下运动
3.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开始向北运动,关于这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4.中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 )
5.小李每天坚持用手机软件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所示为他在6月1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幅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
A.小李的身高大约为170 dm
B.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 m/s
C.当天小李步行的路程大约为3000 m
D.步行后小李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 s
6.如图所示是两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频闪照片,则 ( )
A.两图中的小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都是30 m/s
B.图甲中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每秒内通过的路程都是30 m
C.图乙中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每秒内通过的路程都是20 m
D.图乙中小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且全程的平均速度比图甲中小汽车大
7.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时,甲、乙两车从t=0 s时由同一起点向同一方向运动,两车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0~5 s内,甲车的速度是10 m/s B.在0~5 s内,乙车的速度是5 m/s
C.t=10 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t=10 s后,乙车超过甲车
8.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 s内通过的路程是3 m,第2 s内通过的路程是5 m,第3 s内通过的路程是7 m,则在这3 s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后2 s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
C.前3 s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D.最后1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9.如图所示,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关于a、b两车相对于农舍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b两车一定都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都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10.小轿车匀速直线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察到轿车的速度表上的指针始终指在110 km/h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直线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 s。则被超越大客车的车速范围为 ( )
A.10~20 m/s B.20~30 m/s
C.30~40 m/s D.40~50 m/s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1.如图所示是一种智能运动手环,可以测量并记录人的运动情况。当人带着智能运动手环运动时,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12.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图乙中停表的读数为 s。
13.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张课桌的宽度时记录了四个数据:49.93 cm、49.92 cm、49.49 cm、49.94 cm。其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这张课桌的宽度为 。
1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5,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若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
15.在沪宁高速公路某入口处有一标志牌如图甲所示,圆牌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是 。若实际行驶时汽车的速度如图图乙所示,则从该入口处到上海实际需要的时间为 h。
1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情况的图像如图(a)(b)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17.汽车甲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9.0 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6.0 m/s,则甲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m/s。汽车乙也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 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0 m/s,则乙车在该路段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三、实验探究题(10分)
1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做了“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并写出以下实验报告,请仔细阅读这份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
[实验步骤]
A.如图所示,组装好带有刻度尺的斜面。
B.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用电子表计时(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 。
C.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D.分别计算小车从甲到乙、乙到丙、甲到丙的平均速度。
E.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与结论]
过程 甲至乙位置 乙至丙位置 甲至丙位置
路程s/cm 64.0
时间t/s 2 4
平均速度v/(cm·s-1) 15.0
(1)请你将该实验小组实验报告横线上的空格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该实验报告遗漏的一项重要内容是 。(2分)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小车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四、计算题(共18分)
19.(8分)中国的高铁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国内的高铁线路也越来越密集。西成高铁自西安北站引出,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与成绵乐城际铁路相连,接入成都东站。全线长658 km,于2017 年12月6 日开通运营,下表是部分动车时刻表。求:
车次 发车时刻 到站时刻
D1911 07:05 11:18
D1939 14:27 18:38
D1941 15:00 19:30
(1)D1941次动车从西安北站到成都东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一列总长为400 m的动车以163 km/h的速度匀速完全通过15.9 km的天华山隧道需要多少分钟。
20.(10分)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图从静止开始,1 s末的速度是2 m/s,2 s末的速度是4 m/s,3 s末的速度是6 m/s……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像中(如图甲所示),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 s末速度达到10 m/s,然后以此速度匀速直线运动50 s,最后减速慢慢停下。
(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图乙中作出汽车在1 min内的v-t图像。
(2)求这1 min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答案
第一、二章综合提升卷
1.B 解: 由题中“估计”二字可知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2.C
3.A 解: 两辆汽车并排停放,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A符合题意。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不知,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不一定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不一定向南运动,乙车不一定向北运动,B、C、D都不符合题意。
4.B
5.C 解: 170 dm=17 m,故A项错误;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1.5 m/s,故B项错误;正常成年人的步幅大约为0.5 m,小李步行的路程大约为0.5 m×6001=3000.5 m,故C项正确;正常成年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 s,故D项错误。
6.B 解: 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图甲小汽车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图甲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图乙小汽车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说明图乙小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C选项错误。图甲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30 m/s,故B选项正确。图乙中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0 m/s,等于图甲中小汽车的平均速度,故D选项错误。
7.D 解: 由图像可知:在0~5 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为10 m,则这一时间段内甲车的速度:v甲===2 m/s,故A错误;在0~10 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10 m,则这一时间段内乙车的速度:v乙===1 m/s,由于乙车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乙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在0~5 s内,乙车的速度也是1 m/s,故B错误;t=10 s时,甲车静止,乙车的速度是1 m/s,则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两车在t=10 s相遇,10 s后,甲车仍然静止,乙车超过甲车,故D正确。
8.B 解: 前2 s通过的路程:s'=3 m+5 m=8 m,平均速度:v'===4 m/s,故A错误;后2 s通过的路程:s″=5 m+7 m=12 m,平均速度:v″===6 m/s,故B正确;前3 s内通过的路程:s=3 m+5 m+7 m=15 m,平均速度:v===5 m/s,故C错误;第3 s通过的路程是7 m,则平均速度:v ===7 m/s,故D错误。
9.D 解: 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因为农舍的烟向左飘,所以风向左吹;因为a车上的旗向左飘,则a车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向右运动、静止、向左运动但车速小于风速;因为b车上的旗向右飘,所以b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速。
10.B 解: 大客车的长度约为s=10 m,因为是同向行驶,所以轿车相对于大客车的速度:v=v轿车-v客车,小轿车经过大客车的时间:t===5 s,v轿车=110 km/h≈30.6 m/s,所以大客车的速度:v客车=v轿车-=30.6 m/s-=28.6 m/s,故B正确。
11.静止 运动
12.1 mm 3.80 228.5
13.49.49 cm 49.93 cm
解: 分析四个数据可知,49.49 cm与其他三个数据相差较大,故49.49 cm是明显错误的数据;排除错误数据49.49 cm之后,将数据49.93 cm、49.92 cm、49.94 cm相加后求平均值,即为这张课桌的宽度,为49.93 cm。
14.3∶5 5∶3 解: 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当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时,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15.此路段汽车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120 km/h 2.7
16.甲 乙 向后运动
解: 由图(a)知,甲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为v甲=4 m/s。由图(b)知,乙、丙的s-t图像均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乙、丙两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当t乙=2 s时,s乙=8 m,则v乙===4 m/s;当t丙=4 s时,s丙=4 m,则v丙===1 m/s。可见甲车和乙车的速度相同。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丙的速度最小,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向后运动。
17.7.5 4.2 解: 设汽车甲运动的总时间为t,根据v=可得,前一半时间行驶的路程:s1=v1t,后一半时间行驶的路程:s2=v2t,甲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总路程:s=s1+s2,甲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甲======7.5 m/s。设汽车乙运动的总路程为s',则乙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乙全程用的总时间:t乙=t1+t2,乙全程的平均速度:
v乙======4.2 m/s。
18.(1)v= 立即停止计时 26.0 90.0 6
13.0 16.0
(2)实验器材
(3)变速
19.(1)从西安北站到成都东站的路程为658 km,根据表中数据可知,D1941次动车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为t=4.5 h,则平均速度:v===146.2 km/h。
(2)车长s车=400 m=0.4 km,动车通过隧道的总路程:s总=s车+s隧道=0.4 km+15.9 km=16.3 km,由v=可得,通过隧道的时间:t'===0.1 h=6 min。
20.(1)如图图所示
(2)前10 s通过的路程:
s1=vt=×10 m/s×10 s=50 m,
后50 s通过的路程:
s2=vt'=10 m/s×50 s=500 m,
1 min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s1+s2=50 m+500 m=55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