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海南省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2·海南)“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2.(2022·海南)《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 )
A.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 B.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C.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D.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3.(2022·海南)下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主要反映了宋朝( )
A.广告业务兴盛 B.商业空前发达
C.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D.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4.(2022·海南)唐代繁荣的陆路东西贸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政治势力退出内陆亚洲而陷于衰落。南宋建立后,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材料的主旨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陆路贸易的阻断
C.海外贸易的兴盛 D.贸易路线的变化
5.(2022·海南)甲午战争期间,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严复此举意在( )
A.宣传民主科学 B.推动教育发展
C.号召救亡图存 D.传播传统文化
6.(2022·海南)抗战期间,漫画家“以笔为刀,以画抗战”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以下作品共同传达出( )
A.抗战胜利的喜悦 B.抗战必胜的信念
C.对国民党消极抗日不满 D.民众希望国共联合抗日
7.(2022·海南)如果给下图配诗词,最恰当的选项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8.(2022·海南)他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深入到120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研究出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他就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9.(2022·海南)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提高粮食产量 B.解决温饱问题
C.缩小城乡差别 D.维护人民利益
10.(2022·海南)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
A.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11.(2022·海南)目前,在海南发现了钱铁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落笔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大港村遗址、石贡遗址、付龙园遗址、凤鸣村遗址等,在以上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残片。材料可以佐证海南( )
A.历史文化悠久 B.人类活动遗址最多
C.陆地开发最早 D.出土文物最为丰富
12.(2022·海南)将下列古代历史人物归为一类的依据是( )
A.开琼先驱 B.为民请命 C.杰出的文臣 D.有功于海南
13.(2022·海南)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法理概要》
14.(2022·海南)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庄园的流行 B.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C.大学的兴起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15.(2022·海南)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材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
A.使世界完全连为一个整体 B.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交流
C.造成了非洲长期贫穷落后 D.推动了西欧租地农场发展
16.(2022·海南)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史实与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
B.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
C.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获胜而告终
D.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7.(2022·海南)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利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工业提供了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 )
A.蒸汽动力的作用 B.电力的作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传统的力量
18.(2022·海南)下侧史料说明甘地和玻利瓦尔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
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甘地 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 ——玻利瓦尔
A.背景不同 B.目的不同 C.方式不同 D.性质不同
19.(2022·海南)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出口增长了493%,外商直接投资7595亿美元,国际贸易总量增长140%。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
A.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契机 B.解决了国际贸易争端
C.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 D.重建了国际金融秩序
20.(2022·海南)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约25亿。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2011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过快增长带来( )
A. 人均资源增多 B.环境压力增大
C.就业压力减小 D.性别歧视消除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4分,共40分)
21.(2022·海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实现“文化的一统”的做法。
(2)图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依据材料二,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①图片从不同方面印证了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其中,体现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的有 和 。印证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的有 和 。(填写字母即可)
②仿照示例,写出图片F所示内容的历史内涵。
示例:图片所示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既能反映当时的政治建制状况,也能反映当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原因。
22.(2022·海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6年,李大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新文化运动仍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救国方案……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资料
材料二:1918年李大钊部分革命活动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材料三: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李大钊《狱中自述》
(1)据材料一、二,归纳李大钊救国思想的变化。并依据材料,指出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李大钊的革命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23.(2022·海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美苏两国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对手,进行了长达4多年的对抗。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多极化发展趋势正逐步孕育着。
——整理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党的十九大以来,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关系分化组合更趋复杂,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方向发展。面对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中国……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图1,概括1938~1939年纳粹德国对外扩张情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1、图2、图3所反映内容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这一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的内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说的是秦孝公采用商鞅变法,结果秦国风俗变化,国富民强,百姓乐于为国家效力,诸侯依附秦国,获得了楚魏等国的军队和土地,到今天依然强大,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背景,不符合题意;
B.目的,不符合题意;
C.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这是文言文,只有理解其含义,才能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
2.【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 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看出,这部书内容非常丰富,综合性非常强,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不符合题意;
B. 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不符合题意;
C. 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商标广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标广告的出现,反映出商业空前发达,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广告业务兴盛,不符合题意;
C. 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不符合题意;
D. 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理解商标广告出现的原因回答。
4.【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主要是陆路贸易,到了南宋后,海外贸易成为主要途径,这说明从唐朝到南宋,贸易路线发生了变化,故选项D符合题意;
A.经济重心的南移,不符合题意;
B.陆路贸易的阻断,不符合题意;
C.海外贸易的兴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5.【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发表的文章,宣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 ,这样做的目的是进行维新变法宣传,号召人民救亡图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宣传民主科学,不符合题意;
B.推动教育发展,不符合题意;
D.传播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
6.【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两幅图片都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抗战胜利的喜悦,不符合题意;
C. 对国民党消极抗日不满 ,不符合题意;
D. 民众希望国共联合抗日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图片含义,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图片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C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渡江战役,毛泽东的诗句“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就是表现的渡江战役,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不符合题意;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不符合题意;
D.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渡江战役,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读懂备选项的含义。
8.【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他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时,深入到全县各地走访、调研,研究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积劳成疾,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雷锋,不符合题意;
C.王进喜,不符合题意;
D.邓稼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9.【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的利益,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提高粮食产量,不符合题意;
B.解决温饱问题,不符合题意;
C.缩小城乡差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
10.【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断增加,这表明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不符合题意;
B. 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不符合题意;
D. 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分析理解;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答案】A
【知识点】海南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海南发现了大量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残片,这表明海南的历史文化悠久,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人类活动遗址最多,不符合题意;
C.陆地开发最早,不符合题意;
D.出土文物最为丰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答案】D
【知识点】海南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物都为海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有功于海南,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开琼先驱,不符合题意;
B.为民请命,不符合题意;
C.杰出的文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3.【答案】A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十二铜表法》,不符合题意;
C.《查士丁尼法典》,不符合题意;
D.《法理概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4.【答案】C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 大学的兴起。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庄园的流行,不符合题意;
B. 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不符合题意;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5.【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欧洲的物种传向美洲,美洲的特有物种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交流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使世界完全连为一个整体,不符合题意;
C. 造成了非洲长期贫穷落后 ,不符合题意;
D. 推动了西欧租地农场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6.【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的感彩;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按照这一标准来分析可知, 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属于历史观点,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 ,不符合题意;
C.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获胜而告终,不符合题意;
D. 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首先需要学生知道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的区别,再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区别两者的不同。
17.【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蒸汽动力和电力带来的巨大变化,反映出科学技术的力量,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蒸汽动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电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D.传统的力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8.【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甘地主张采用非暴力,而玻利瓦尔则提出要进行武装斗争,这显示出他们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斗争的方式不同,故选项C符合题意;
A.背景不同,不符合题意;
B.目的不同,不符合题意;
D.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9.【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获得快速的发展,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契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解决了国际贸易争端 ,不符合题意;
C. 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 ,不符合题意;
D. 重建了国际金融秩序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0.【答案】B
【知识点】现代社会的生态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凸显。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人口过快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故选项B符合题意;
A.人均资源增多,不符合史实;
C.就业压力减小,不符合题意;
D.性别歧视消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最简单。
21.【答案】(1)内容: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做法:“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等。
(2)A;E;C;D;图片F所示的《步辇图》既能反映唐朝的绘画成就,也能反映唐朝的民族交融。
(3)原因:“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各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等。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汉武帝的大一统;契丹族与党项族;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 ”,可以看出, 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的内容有: 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实现“文化的一统”的做法是: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等;
(2)①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体现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的有西夏的货币,这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还有契丹文字,这是受到汉字的影响; 印证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的有班禅金印,这是对西藏的管理,还有新疆伊犁将军府,这还是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
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片F所示的《步辇图》既能反映唐朝的绘画成就,也能反映唐朝的民族交融 ;
(3)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原因包括: 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各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等;
故答案为:(1) 内容: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做法:“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等。
(2)①A;E;C;D。②图片F所示的《步辇图》既能反映唐朝的绘画成就,也能反映唐朝的民族交融。
(3) 原因:“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各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来分析图片回答,这就需要学生注意图片含义;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给的示例,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看看这些材料各自从哪些方面来显示的,注意细心分析理解材料信息回答。
22.【答案】(1)变化:从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历史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2)方式:撰写文章、成立研究团体、创办进步刊物。
(3)影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准备;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了后来者;引领后人投身革命,为实现民族解放、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一中,李大钊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到了材料二即1918年,李大钊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依据材料二信息可知, 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李大钊发表文建立研究团体,再到创办进步刊物来宣传新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的这些活动,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准备;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了后来者;引领后人投身革命,为实现民族解放、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故答案为:(1) 变化:从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历史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2) 方式:撰写文章、成立研究团体、创办进步刊物。
(3)影响: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准备;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了后来者;引领后人投身革命,为实现民族解放、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归纳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再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看出人物的活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这些活动的影响回答,注意从多方面思考,尽可能多回答,这样才完整。
23.【答案】(1)扩张情况: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关系:以德国为代表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2)在美苏两极格局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日本崛起;欧洲共同体成立并发展;美国侵略越南,陷入越战泥潭,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以上史实说明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3)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抵制单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图1,可以看出,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以德国为代表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美苏两极格局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日本崛起;欧洲共同体成立并发展;美国侵略越南,陷入越战泥潭,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以上史实说明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的含义是: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抵制单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1) 扩张情况: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关系:以德国为代表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2) 在美苏两极格局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日本崛起;欧洲共同体成立并发展;美国侵略越南,陷入越战泥潭,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以上史实说明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3)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抵制单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地图,细心观察地图,看出其中的注释内容,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即事件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理解之后再进行论述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理解之后再进行概括回答,其实就是要注意理解。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海南省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2·海南)“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说的是秦孝公采用商鞅变法,结果秦国风俗变化,国富民强,百姓乐于为国家效力,诸侯依附秦国,获得了楚魏等国的军队和土地,到今天依然强大,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背景,不符合题意;
B.目的,不符合题意;
C.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这是文言文,只有理解其含义,才能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
2.(2022·海南)《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 )
A.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 B.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C.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D.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 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看出,这部书内容非常丰富,综合性非常强,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不符合题意;
B. 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不符合题意;
C. 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2022·海南)下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主要反映了宋朝( )
A.广告业务兴盛 B.商业空前发达
C.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D.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商标广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标广告的出现,反映出商业空前发达,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广告业务兴盛,不符合题意;
C. 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不符合题意;
D. 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理解商标广告出现的原因回答。
4.(2022·海南)唐代繁荣的陆路东西贸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政治势力退出内陆亚洲而陷于衰落。南宋建立后,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材料的主旨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陆路贸易的阻断
C.海外贸易的兴盛 D.贸易路线的变化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主要是陆路贸易,到了南宋后,海外贸易成为主要途径,这说明从唐朝到南宋,贸易路线发生了变化,故选项D符合题意;
A.经济重心的南移,不符合题意;
B.陆路贸易的阻断,不符合题意;
C.海外贸易的兴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5.(2022·海南)甲午战争期间,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严复此举意在( )
A.宣传民主科学 B.推动教育发展
C.号召救亡图存 D.传播传统文化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发表的文章,宣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 ,这样做的目的是进行维新变法宣传,号召人民救亡图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宣传民主科学,不符合题意;
B.推动教育发展,不符合题意;
D.传播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
6.(2022·海南)抗战期间,漫画家“以笔为刀,以画抗战”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以下作品共同传达出( )
A.抗战胜利的喜悦 B.抗战必胜的信念
C.对国民党消极抗日不满 D.民众希望国共联合抗日
【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两幅图片都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抗战胜利的喜悦,不符合题意;
C. 对国民党消极抗日不满 ,不符合题意;
D. 民众希望国共联合抗日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图片含义,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图片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7.(2022·海南)如果给下图配诗词,最恰当的选项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答案】C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渡江战役,毛泽东的诗句“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就是表现的渡江战役,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不符合题意;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不符合题意;
D.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渡江战役,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读懂备选项的含义。
8.(2022·海南)他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深入到120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研究出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他就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他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时,深入到全县各地走访、调研,研究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积劳成疾,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雷锋,不符合题意;
C.王进喜,不符合题意;
D.邓稼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9.(2022·海南)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提高粮食产量 B.解决温饱问题
C.缩小城乡差别 D.维护人民利益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的利益,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提高粮食产量,不符合题意;
B.解决温饱问题,不符合题意;
C.缩小城乡差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
10.(2022·海南)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
A.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断增加,这表明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不符合题意;
B. 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不符合题意;
D. 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分析理解;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2022·海南)目前,在海南发现了钱铁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落笔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大港村遗址、石贡遗址、付龙园遗址、凤鸣村遗址等,在以上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残片。材料可以佐证海南( )
A.历史文化悠久 B.人类活动遗址最多
C.陆地开发最早 D.出土文物最为丰富
【答案】A
【知识点】海南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海南发现了大量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残片,这表明海南的历史文化悠久,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人类活动遗址最多,不符合题意;
C.陆地开发最早,不符合题意;
D.出土文物最为丰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2022·海南)将下列古代历史人物归为一类的依据是( )
A.开琼先驱 B.为民请命 C.杰出的文臣 D.有功于海南
【答案】D
【知识点】海南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物都为海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有功于海南,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开琼先驱,不符合题意;
B.为民请命,不符合题意;
C.杰出的文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3.(2022·海南)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法理概要》
【答案】A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十二铜表法》,不符合题意;
C.《查士丁尼法典》,不符合题意;
D.《法理概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4.(2022·海南)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庄园的流行 B.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C.大学的兴起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 大学的兴起。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庄园的流行,不符合题意;
B. 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不符合题意;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5.(2022·海南)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材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
A.使世界完全连为一个整体 B.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交流
C.造成了非洲长期贫穷落后 D.推动了西欧租地农场发展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欧洲的物种传向美洲,美洲的特有物种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交流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使世界完全连为一个整体,不符合题意;
C. 造成了非洲长期贫穷落后 ,不符合题意;
D. 推动了西欧租地农场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6.(2022·海南)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史实与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
B.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
C.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获胜而告终
D.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的感彩;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按照这一标准来分析可知, 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属于历史观点,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 ,不符合题意;
C.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获胜而告终,不符合题意;
D. 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首先需要学生知道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的区别,再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区别两者的不同。
17.(2022·海南)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利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工业提供了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 )
A.蒸汽动力的作用 B.电力的作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传统的力量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蒸汽动力和电力带来的巨大变化,反映出科学技术的力量,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蒸汽动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电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D.传统的力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8.(2022·海南)下侧史料说明甘地和玻利瓦尔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
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甘地 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 ——玻利瓦尔
A.背景不同 B.目的不同 C.方式不同 D.性质不同
【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甘地主张采用非暴力,而玻利瓦尔则提出要进行武装斗争,这显示出他们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斗争的方式不同,故选项C符合题意;
A.背景不同,不符合题意;
B.目的不同,不符合题意;
D.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19.(2022·海南)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10%,出口增长了493%,外商直接投资7595亿美元,国际贸易总量增长140%。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
A.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契机 B.解决了国际贸易争端
C.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 D.重建了国际金融秩序
【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获得快速的发展,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为成员国发展提供契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解决了国际贸易争端 ,不符合题意;
C. 维护了世界的持久和平 ,不符合题意;
D. 重建了国际金融秩序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0.(2022·海南)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约25亿。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2011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过快增长带来( )
A. 人均资源增多 B.环境压力增大
C.就业压力减小 D.性别歧视消除
【答案】B
【知识点】现代社会的生态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凸显。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人口过快增长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故选项B符合题意;
A.人均资源增多,不符合史实;
C.就业压力减小,不符合题意;
D.性别歧视消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最简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4分,共40分)
21.(2022·海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实现“文化的一统”的做法。
(2)图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依据材料二,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①图片从不同方面印证了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其中,体现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的有 和 。印证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的有 和 。(填写字母即可)
②仿照示例,写出图片F所示内容的历史内涵。
示例:图片所示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既能反映当时的政治建制状况,也能反映当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原因。
【答案】(1)内容: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做法:“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等。
(2)A;E;C;D;图片F所示的《步辇图》既能反映唐朝的绘画成就,也能反映唐朝的民族交融。
(3)原因:“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各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等。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汉武帝的大一统;契丹族与党项族;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 ”,可以看出, 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的内容有: 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实现“文化的一统”的做法是: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等;
(2)①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体现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的有西夏的货币,这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还有契丹文字,这是受到汉字的影响; 印证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的有班禅金印,这是对西藏的管理,还有新疆伊犁将军府,这还是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
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片F所示的《步辇图》既能反映唐朝的绘画成就,也能反映唐朝的民族交融 ;
(3)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原因包括: 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各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等;
故答案为:(1) 内容: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做法:“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等。
(2)①A;E;C;D。②图片F所示的《步辇图》既能反映唐朝的绘画成就,也能反映唐朝的民族交融。
(3) 原因:“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各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来分析图片回答,这就需要学生注意图片含义;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给的示例,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看看这些材料各自从哪些方面来显示的,注意细心分析理解材料信息回答。
22.(2022·海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6年,李大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新文化运动仍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救国方案……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资料
材料二:1918年李大钊部分革命活动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材料三: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李大钊《狱中自述》
(1)据材料一、二,归纳李大钊救国思想的变化。并依据材料,指出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李大钊的革命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变化:从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历史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2)方式:撰写文章、成立研究团体、创办进步刊物。
(3)影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准备;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了后来者;引领后人投身革命,为实现民族解放、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一中,李大钊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到了材料二即1918年,李大钊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依据材料二信息可知, 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李大钊发表文建立研究团体,再到创办进步刊物来宣传新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的这些活动,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准备;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了后来者;引领后人投身革命,为实现民族解放、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故答案为:(1) 变化:从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历史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2) 方式:撰写文章、成立研究团体、创办进步刊物。
(3)影响: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准备;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了后来者;引领后人投身革命,为实现民族解放、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归纳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再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看出人物的活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这些活动的影响回答,注意从多方面思考,尽可能多回答,这样才完整。
23.(2022·海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美苏两国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对手,进行了长达4多年的对抗。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多极化发展趋势正逐步孕育着。
——整理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党的十九大以来,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关系分化组合更趋复杂,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方向发展。面对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中国……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图1,概括1938~1939年纳粹德国对外扩张情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1、图2、图3所反映内容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这一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的内涵。
【答案】(1)扩张情况: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关系:以德国为代表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2)在美苏两极格局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日本崛起;欧洲共同体成立并发展;美国侵略越南,陷入越战泥潭,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以上史实说明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3)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抵制单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图1,可以看出,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以德国为代表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美苏两极格局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日本崛起;欧洲共同体成立并发展;美国侵略越南,陷入越战泥潭,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以上史实说明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的含义是: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抵制单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1) 扩张情况: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关系:以德国为代表的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2) 在美苏两极格局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日本崛起;欧洲共同体成立并发展;美国侵略越南,陷入越战泥潭,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以上史实说明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3)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抵制单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地图,细心观察地图,看出其中的注释内容,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即事件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理解之后再进行论述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理解之后再进行概括回答,其实就是要注意理解。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