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3.1 人口和人种 (重点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世界四大人种中,某人种“肤色淡黄,头发黑而且直,眼珠黑,脸形扁平”,该人种主要分布地区是( )
A.亚洲东部 B.非洲中南部 C.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D.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2.人口的分布疏密程度,可以用以下哪种要素来表示( )
A.死亡率 B.出生率 C.自然增长率 D.人口密度
3.如图中,世界主要人种与分布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白色人种—北美洲 B.②黑色人种—欧洲
C.③黄色人种—亚洲东部 D.③黑色人种—非洲北部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下图),完成下列4-5小题。
4.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最可能一致的是(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6.下列不属于人口密集区的是( )
A.亚洲东部 B.欧洲西部 C.亚洲南部 D.非洲北部
7.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平原区,台风频繁,人口稀少 B.西欧平原区,深居内陆,人口稠密
C.热带雨林区,环境恶劣,人口稀疏 D.高山高原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
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a、b、c、d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中,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A.a B.b C.c D.d
9.e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高寒气候 B.降水过多 C.气温较高 D.地势较低
【答案】8.C 9.A
【解析】8.读图,根据世界人中的分布可知,a地是欧洲,以白种人为主,b地是印度,以白种人为主,c地位于亚洲东部,以黄种人为主,d地位于北美洲东部,以白种人为主。故根据题意选C。故选C。
9.读图可得,e处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高寒,人口稀少。故选A。
地球遥感图像是认识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工具,也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图5为西半球夜晚遥感图像,读图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图像中灯光范围(明亮部分)与哪个地理要素分布相吻合( )
A.人口和城市 B.植被覆盖 C.气候类型 D.语言和宗教
11.图像中甲所示区域夜晚灯光暗淡,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高寒,雪山连绵 B.森林茂密,河网纵横
C.沙漠广布,人烟稀少 D.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二、解答题
12.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洲的东部和南部、 洲以及 洲的东部。
(2)从图中可知,人口稠密地区都处在 (从纬度位置看)、 (从海陆位置看)、____(从地形看)地区。
(3)由此看出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条件 D.历史条件
(4)由图推测,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人口最少的是 (南极洲除外)。
(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3.1 人口和人种 (基础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到2011年10月底为止,世界总人口已突破_____亿大关( )
A.50亿 B.60亿 C.70亿 D.80亿
【答案】1.C
【解析】1.据媒体报道,世界已在2011年10月31日迎来第70亿人口。10月31日凌晨,成为象征性 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故选C。
2.世界三大人种划分的依据是( )
A.人们的生活水平 B.人类的体质特征 C.人们的风俗习惯 D.居住的自然环境
【答案】2.B
【解析】2.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人类的种族中的内容:“种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类分散在世界各地,长期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各自形成了比较稳定、相互隔绝的地域群体,逐步有了肤色、发色和面目特征等差别,形成了我们今天所 说的种族.” 可知,人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人的体貌特征,故选B。
3.人种的外表特征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据此推测出黑色人种的故乡在( )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非洲
【答案】3.D
【解析】3.赤道周围的人处在热带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多为黑种人,南北回归线附近的人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之间,多为黄种人,极圈附近的人处在亚寒带和寒带之间皮肤受紫外线照射小,多为白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该地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 故选: D。
4.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世界人口增长的是( )
A.B.C.D.
【答案】4.A
【解析】4.当前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加快增长,A图显示世界的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不断加快,A正确。B图显示世界人口数量在匀速增长,B错误。C图显示世界人口数量在波动式增长,C错误。D图显示世界人口数量先增后减,D错误。故选A。
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5-6小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区中人口分布较密集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列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 )
A.干旱的沙漠 B.热带森林区 C.寒冷的极地 D.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区
【答案】5.A 6.D
【解析】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暧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5.读图可知,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有①欧洲西部,②亚洲东部,③高纬度地区,④干旱的沙漠是世界上人口稀疏的地区。故根据题意选A。
6.读图可知,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有欧洲,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和北美洲东部,它们分布的共同特点是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区。这里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而在干旱的沙漠、热带森林区、寒冷的极地则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人口稀少。根据题意选D。
7.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A.鼓励生育 B.计划生育 C.奖励生育 D.不控制也不鼓励
【答案】7.B
【解析】7.正确的人口观,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芾来很大压力,会带来诸如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资源供应紧张、教育医疗条件差等问题;但如果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老年人生活困难等问题;所以人口数量的增长,要同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相适应,做到有计划的生育。故选B。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如表为我国2014-2016年的人口统计,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人口总数(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2014年 136782 1.237 0.716
2015年 137462 1.207 0.711
2016年 138271 1.295 0.709
8.据表计算,2016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0.586% B.0.551% C.0.602% D.0.786%
9.2016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比前两年有回升,主要是因为( )
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 B.我国文化教育发达
C.我国社会养老体系健全 D.“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
10.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 )
A.已停止增长 B.分布不均 C.老龄化问题 D.飞速增长
【答案】8.A 9.D 10.C
【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出现了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二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减少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8.从图表可知2016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是1.295%,人口死亡率是0.709%,,依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86%,对比四选项可知A符合。故选A。
9.从材料可知2016年我国人口出生率较高,主要是因为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的人口政策。所以D符合。故选D。
10.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出现了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二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减少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故选C。
二、解答题
1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题目。
(1)图中A、B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它们共同特点:①纬度位置:都处于_______、________(选填低、中、高)纬度地区,气候温和;②海陆位置:多为 地带,降水较多;③地形:以 地形为主。
(2)图中E、H、F处人口稀疏,原因分别是:E是气候 的撒哈拉沙漠地区,H是 的高原和山区,F是气候过于 的亚马孙雨林地区。
(3)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 (试举一例);人口增长过慢产生的问题 (试举一例)。
【答案】11.(1)C D 中 低 沿海 平原
(2)干旱 空气稀薄 湿热
(3)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
【解析】11.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及北美洲和南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稀疏区:干旱的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1)世界人口多,分布不均,从图中可知,图中A、B C、D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它们共同特点:①纬度位置:都处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②海陆位置:多为 沿海地带,降水较多;③地形:以沿海平原地形为主。
(2)人口稀疏区:干旱的的荒漠如撒哈拉沙漠地区,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如亚洲的青藏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3)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3.1 人口和人种 (基础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到2011年10月底为止,世界总人口已突破_____亿大关( )
A.50亿 B.60亿 C.70亿 D.80亿
2.世界三大人种划分的依据是( )
A.人们的生活水平 B.人类的体质特征 C.人们的风俗习惯 D.居住的自然环境
3.人种的外表特征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据此推测出黑色人种的故乡在( )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非洲
4.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世界人口增长的是( )
A.B.C.D.
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5-6小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区中人口分布较密集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列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 )
A.干旱的沙漠 B.热带森林区 C.寒冷的极地 D.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区
7.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A.鼓励生育 B.计划生育 C.奖励生育 D.不控制也不鼓励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的人口政策。如表为我国2014-2016年的人口统计,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人口总数(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2014年 136782 1.237 0.716
2015年 137462 1.207 0.711
2016年 138271 1.295 0.709
8.据表计算,2016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0.586% B.0.551% C.0.602% D.0.786%
9.2016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比前两年有回升,主要是因为( )
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 B.我国文化教育发达
C.我国社会养老体系健全 D.“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
10.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 )
A.已停止增长 B.分布不均 C.老龄化问题 D.飞速增长
二、解答题
1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题目。
(1)图中A、B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它们共同特点:①纬度位置:都处于_______、________(选填低、中、高)纬度地区,气候温和;②海陆位置:多为 地带,降水较多;③地形:以 地形为主。
(2)图中E、H、F处人口稀疏,原因分别是:E是气候 的撒哈拉沙漠地区,H是 的高原和山区,F是气候过于 的亚马孙雨林地区。
(3)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 (试举一例);人口增长过慢产生的问题 (试举一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3.1 人口和人种 (重点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世界四大人种中,某人种“肤色淡黄,头发黑而且直,眼珠黑,脸形扁平”,该人种主要分布地区是( )
A.亚洲东部 B.非洲中南部 C.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D.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答案】1.A
【解析】1.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是世界三大人种,其中“肤色淡黄,头发黑而且直,眼珠黑,脸形扁平”对应的是黄色人种,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非洲中南部主要是黑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主要是白色人种。结合题意,故选A。
2.人口的分布疏密程度,可以用以下哪种要素来表示( )
A.死亡率 B.出生率 C.自然增长率 D.人口密度
【答案】2.D
【解析】2.人口死亡率表示年内死亡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人口出生率表示年内出生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人口的增长速度用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故根据题意选D。
3.如图中,世界主要人种与分布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白色人种—北美洲 B.②黑色人种—欧洲
C.③黄色人种—亚洲东部 D.③黑色人种—非洲北部
【答案】3.A
【解析】3.地球上的居民根据人的体质特征可划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图中①表示的是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②表示的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③表示的是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和南部,故选A。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下图),完成下列4-5小题。
4.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最可能一致的是(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答案】4.C 5.C
【解析】4.要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时,人口数量增加;等于零时,人口数量不变,小于零时,人口数量下降。图中所示该国在③段时人口停止增长,此时人口总量达到了顶峰,故选C。
5.通过读图分析可知,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选项中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国家应该是德国。埃及、中国和印度的人口都增长较快,尤其是印度增长十分迅速,故选C。
6.下列不属于人口密集区的是( )
A.亚洲东部 B.欧洲西部 C.亚洲南部 D.非洲北部
【答案】6.D
【解析】6.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非洲北部气候炎热干燥,人口稀疏。故选:D。
7.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平原区,台风频繁,人口稀少 B.西欧平原区,深居内陆,人口稠密
C.热带雨林区,环境恶劣,人口稀疏 D.高山高原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
【答案】7.C
【解析】7.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沿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交通便利,虽然会有台风,但平原地区人口很稠密;西欧平原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和,人口稠密;热带雨林地区,环境恶劣,人口稀疏;高山高原区,自然条件恶劣,虽然有较丰富的资源,但人口很稀疏。故选:C。
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a、b、c、d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中,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A.a B.b C.c D.d
9.e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高寒气候 B.降水过多 C.气温较高 D.地势较低
【答案】8.C 9.A
【解析】8.读图,根据世界人中的分布可知,a地是欧洲,以白种人为主,b地是印度,以白种人为主,c地位于亚洲东部,以黄种人为主,d地位于北美洲东部,以白种人为主。故根据题意选C。故选C。
9.读图可得,e处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高寒,人口稀少。故选A。
地球遥感图像是认识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工具,也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图5为西半球夜晚遥感图像,读图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图像中灯光范围(明亮部分)与哪个地理要素分布相吻合( )
A.人口和城市 B.植被覆盖 C.气候类型 D.语言和宗教
11.图像中甲所示区域夜晚灯光暗淡,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高寒,雪山连绵 B.森林茂密,河网纵横
C.沙漠广布,人烟稀少 D.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答案】10.A 11.B
【解析】10.由图可知,北美地区灯光较为明亮,因为当地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发达。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甲地区为亚马孙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森林茂密、河网纵横,不适宜人类生存,故人口稀少。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解答题
12.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洲的东部和南部、 洲以及 洲的东部。
(2)从图中可知,人口稠密地区都处在 (从纬度位置看)、 (从海陆位置看)、____(从地形看)地区。
(3)由此看出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条件 D.历史条件
(4)由图推测,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人口最少的是 (南极洲除外)。
(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答案】12.(1)亚、欧、北美
(2)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平原
(3)A
(4)亚洲、大洋洲
(5)中国
【解析】(1)由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洲的东部。
(2)从人口分布来看,稠密地区是分面在中低纬度地区,大多数分布在沿海地区,而且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形区。
(3)由此看出,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涉及到气候,降水、地形等自然因素,故选A。
(4)由图推测,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在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南极洲是没有定居人口。
(5)从人口的密集区和中国的面积来看,中国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