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分层小测练(基础练+重点练)(中图版,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4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分层小测练(基础练+重点练)(中图版,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08 00:26: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3.4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基础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景观反映哪个地区居民的生活场景( )
A.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B.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C.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D.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
2.下图聚落最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资源 B.人口 C.气候 D.河流
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下图为两地传统民居及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甲、乙两民居相比( )
A.甲以砖瓦为材料 B.乙屋顶坡度大 C.甲门窗多且大 D.乙易拆卸运输
4.甲、乙两民居在设计上的特点及目的是( )
A.甲:屋顶平,适应当地干燥的气候 B.乙:无窗,门窄小,为抵御严寒
C.甲:有台阶,积雪掩门时便于出入 D.乙:简单轻便,防止被洪水冲走
5.如图为山东省某岛等高线示意图,影响图中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气候 B.河流、交通 C.地形、交通 D.气候、河流
摩洛哥“Beidane”帐篷(如图),这些帐篷通常是由松散编织的羊毛制成,白天的热量可以散发出去,同时将恶劣的沙漠日光变成舒适的微光。当下雨时,这些松散的天然纤维会膨胀,足以应对当地罕见的降雨。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Beidane”帐篷很好的适应了(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7.“Beidane”帐篷较为集中分布地区的聚落类型及主要农业类型是( )
A.城市聚落种植业 B.乡村聚落种植业 C.城市聚落畜牧业 D.乡村聚落畜牧业
8.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下列关于中东地区传统民居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脚屋——凉爽防潮 B.墙厚窗小——防晒又凉快
C.轻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防震 D.窑洞——冬暖夏凉
读北亚地区的狗拉雪橇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所示景观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生活的场景( )
A.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 B.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C.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D.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10.如果在当地发展旅游业,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是( )
A.山珍食材小吃店 B.狗拉雪橇穿雪原 C.临海设营觅野踪 D.木屋畅饮酥油茶
二、解答题
1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一:不同类型的聚落图-A、B和威海海草房图。
资料二: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图二呈现的分别是西亚和我国南方的建筑。
(1)图中一A、B能反映乡村聚落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图一中“威海海草房”属于山东半岛沿海地区特色民居,这种民居屋脊高高隆起主要为了适应当地_____气候特点,有利于屋顶排水。像海草房这种传统民居逐渐在减少,取代传统民居的是宽敞明亮大瓦房,请说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对待这种特色民居?______。
(3)图二甲是西亚民居,住房为平顶屋,夜晚人们习惯把床铺安放到屋顶上,不仅凉爽而且节省了空间,反映了当地___________的气候特点;乙是我国南方的水乡民居,尖顶房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是客厅和储物间,这反映当地________气候特点。
(4)由图不同两地民居建筑风格可以看出,建筑外貌深受当地_____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3.4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基础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景观反映哪个地区居民的生活场景( )
A.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B.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C.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D.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
【答案】1.C
【解析】1.读图景观图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生活在热带,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A错误。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生活在热带,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B错误。东西伯利亚气候严寒,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C正确。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生活在热带,聚居在长屋里,D错误。故选C。
2.下图聚落最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资源 B.人口 C.气候 D.河流
【答案】2.D
【解析】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由图可知,该聚落最初形成主要因素是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使利,故D符合题意。选D。
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下图为两地传统民居及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甲、乙两民居相比( )
A.甲以砖瓦为材料 B.乙屋顶坡度大 C.甲门窗多且大 D.乙易拆卸运输
4.甲、乙两民居在设计上的特点及目的是( )
A.甲:屋顶平,适应当地干燥的气候 B.乙:无窗,门窄小,为抵御严寒
C.甲:有台阶,积雪掩门时便于出入 D.乙:简单轻便,防止被洪水冲走
【答案】3.B 4.A
【解析】3.甲民居分布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墙体厚,门窗小,隔热与防风沙,主要以石块为材料,A错C误。乙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屋顶坡度大,方便排水,B正确,材料为方便拆卸运输,D错误。故选B。
4.甲:屋顶平,适应当地干燥的气候,A正确。乙:无窗,门窄小,为抵御水汽和防止热量进入,B错误。甲:有台阶,风沙掩门时便于出入,C错误。乙:简单轻便,易被洪水冲走,D错误。故选A。
5.如图为山东省某岛等高线示意图,影响图中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气候 B.河流、交通 C.地形、交通 D.气候、河流
【答案】5.C
【解析】5.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图中可知,该地的聚落大部分沿公路分布,而且聚落多在海拔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故影响图中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交通。选C。
摩洛哥“Beidane”帐篷(如图),这些帐篷通常是由松散编织的羊毛制成,白天的热量可以散发出去,同时将恶劣的沙漠日光变成舒适的微光。当下雨时,这些松散的天然纤维会膨胀,足以应对当地罕见的降雨。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Beidane”帐篷很好的适应了(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7.“Beidane”帐篷较为集中分布地区的聚落类型及主要农业类型是( )
A.城市聚落种植业 B.乡村聚落种植业 C.城市聚落畜牧业 D.乡村聚落畜牧业
【答案】6.C 7.D
【解析】6.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摩洛哥位于非洲北部,该国家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故选C。
7.由题干“‘Beidane’帐篷是由松散编织的羊毛制成”得知,该地区的聚落类型是乡村,民居分散,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主要农业类型为畜牧业。结合题意。故选D。
8.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下列关于中东地区传统民居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脚屋——凉爽防潮 B.墙厚窗小——防晒又凉快
C.轻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防震 D.窑洞——冬暖夏凉
【答案】8.B
【解析】8.中东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所建房屋墙壁厚是用来隔热的,窗户小是因为中东地区光照射强,小窗户有效防止大量强光照射,防风沙的侵袭,而色浅是为了反射较强的太阳光线.因此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房屋墙厚、窗小、色浅,这是为了适应当地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读北亚地区的狗拉雪橇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所示景观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生活的场景( )
A.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 B.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C.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D.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10.如果在当地发展旅游业,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是( )
A.山珍食材小吃店 B.狗拉雪橇穿雪原 C.临海设营觅野踪 D.木屋畅饮酥油茶
【答案】9.C 10.D
【解析】9.从图中看出,当地人们住木屋,穿毛皮服装,出门用狗拉雪橇,应是东西伯利亚地区雅库特人所在地,该区域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冰雪覆盖;为了适应当地纬度高,气候严寒的环境,穿毛皮服装,出门用狗拉雪橇,C正确。故选C。
10.读图可得,所示的是西伯利亚地区亚库特人的生活,该地气候寒冷,人们穿毛皮服装,森林丰富,住木屋;北冰洋和太平洋分别从北而和东面围绕着北亚,海岸线全长近3万公里。靠海可以经营山珍食材小吃店,临海设营觅野踪;乘坐的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橇,酥油茶是我国青藏地区的特产。故选D。
二、解答题
1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一:不同类型的聚落图-A、B和威海海草房图。
资料二: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图二呈现的分别是西亚和我国南方的建筑。
(1)图中一A、B能反映乡村聚落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图一中“威海海草房”属于山东半岛沿海地区特色民居,这种民居屋脊高高隆起主要为了适应当地_____气候特点,有利于屋顶排水。像海草房这种传统民居逐渐在减少,取代传统民居的是宽敞明亮大瓦房,请说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对待这种特色民居?______。
(3)图二甲是西亚民居,住房为平顶屋,夜晚人们习惯把床铺安放到屋顶上,不仅凉爽而且节省了空间,反映了当地___________的气候特点;乙是我国南方的水乡民居,尖顶房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是客厅和储物间,这反映当地________气候特点。
(4)由图不同两地民居建筑风格可以看出,建筑外貌深受当地_____的影响。
【答案】11.(1)B 有农田(或符合乡村聚落的其他因素)
(2)夏季多雨 适当加以保护和利用,对环境比较好的进行旅游开发
(3)炎热、降水少 降水多、潮湿
(4)气候
【解析】1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城市聚落是指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1)读图可知,图一中B是乡村聚落,理由是B图中有农舍、农田、牲畜棚圈、宅旁绿地等。
(2)图一中“威海海草房”屋脊高高隆起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屋顶排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特色民居,我们要适当加以保护和利用,对环境比较好的进行旅游开发。
(3)图二甲是西亚民居,住房为平顶屋,夜晚人们习惯把床铺安放到屋顶上,不仅凉爽而且节省了空间,反映了当地炎热、降水少的气候特点;乙是我国南方的水乡民居,尖顶房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是客厅和储物间,这反映当地气候湿热、降水多的特点。
(4)由图不同两地民居建筑风格可以看出,建筑外貌深受当地气候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3.4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重点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海南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比宁夏的要大,这是因为海南( )
A.气温高 B.降水多 C.风沙大 D.昼夜温差大
【答案】1.B
【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及原因。
海南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比宁夏的要大,这是因为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便于雨水下泄,宁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故选B。
我国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吊脚楼是一种极富我国少数民族特色的住宅建筑。该建筑多为外廊式二三层小楼房,楼上住人,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乃至饲养牲畜。读吊脚楼景观图,完成下面2-3小题。
2.远远看去,人民聚居的吊脚楼群层层叠叠,上下错落。这主要是由于哪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
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植被
3.吊脚楼是先辈留下的珍贵遗产,若我们向其他地区推广,合适的是( )
A.泰国、越南所在的中南半岛 B.俄罗斯北极圈内的高寒地带
C.非洲撒哈拉沙漠 D.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答案】2.B 3.A
【解析】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热,吊脚楼高悬地面既通风防潮,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因此成为适应环境的传统民居。
2.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云贵地区,当地山地为主,受地形的影响,顺地势修建房屋,上下交错,层层叠叠。故选:B。
3.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云贵地区,当地气候湿热,吊脚楼高悬地面,能通风防潮,因此吊脚楼也适应气候湿热的地区,泰国、越南所在的中南半岛地区,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俄罗斯北极圈内的高寒地带,全年寒冷,非洲撒哈拉沙漠,全年炎热干燥,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稀少,故吊脚楼可以向泰国、越南所在的中南半岛推广。故选:A。
4.合掌式房屋是日本特有的建筑(如下图),这种房屋屋顶陡峭,主要为了预防( )
A.夏季台风 B.秋季风沙 C.冬季大雪 D.地震破坏
【答案】4.C
【解析】4.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合掌式建筑坡度十分大,这是由于该建筑地处日本海沿岸,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坡度大有利于雪的滑落,故选C。
5.下图是亚欧大陆中部地区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房。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形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关于这种民居所处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降水较多,拱顶有利于排水 B.该地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
C.该地植被茂密 D.该地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答案】5.B
【解析】5.亚洲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洲分为西亚、东亚、北亚、南亚、东南亚、中亚等六个分区。
由题意及图可知,土拱房墙体由坯砌成,厚度很大,可以保温,可知昼夜温差大,屋顶为平顶,可知降水稀少,日照充足。由此可知选B。
人类为了适应自然,建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据此完成下列6-7小题。
6.冬季降雪量大的地区,其房屋的突出特点是( )
A.屋顶较平 B.窗户较大 C.屋顶高耸 D.墙体较薄
7.我国西南地区苗族的传统民居多为( )
A.吊脚楼 B.竹楼 C.土楼 D.窑洞
【答案】6.C 7.A
【解析】6.一个地方的民居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风格差异很大,如冬季降雪量大的地区,房屋的突出特点是屋顶高耸,有利于雪的滑落,窗户较小、墙体较厚有利于保暖,故选C。
7.西南地区的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平原面积小,房屋多依山而建,为适应这种地形特点,当地人们建造了吊脚楼这种传统民居,竹楼主要分布在云南,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故选A。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潮州古城牌坊街考察,牌坊衔的骑楼是我国冷南的特色民居,骑楼底层沿街面后退,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下图为“潮州古城骑楼景观图”。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8-10小题。
8.骑楼建筑出现在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9.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地势起伏不平 D.洪涝、台风频繁
10.保护潮州古城骑楼的合理措施是( )
A.只保留牌坊街骑楼,其余拆除 B.全部拆除,用现代工艺重建
C.维护骑楼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 D.封闭长廊,增加居住的面积
【答案】8.B 9.A 10.C
【解析】8.“骑楼”是分布在广东省的特色民居,从上大区域看,是位于南方地区,该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故选B。
9.“骑楼”底层沿街面后退,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主要目的是为行人遮阳避雨,因为岭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与其余三项叙述无关,故选A。
10.“骑楼”是一种传统聚落,可以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值得保护,要维护“骑楼”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全部拆除,封闭长廊和只保留牌坊街“骑楼”都是不正确的,故选C。
二、解答题
11.地理探究:我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不同地区特色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讨民居建造的基本原则。根据相关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探究。
茅草屋(图1)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广泛,多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
高脚屋(图2)是东南亚原住民的房屋,多为竹木材料,双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存放杂物,屋顶坡面长且陡。
(1)不同民居的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地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图1与图2中传统民居的建造用材有何不同?
(3) 图1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图2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毛里塔尼亚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牧民习惯住帐篷,且为尖顶帐篷(图3),分析这种民居风格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
【答案】11.(1)自然环境(气候)
(2)茅草;竹子和木材;
(3)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季;热带季风气候
(4)沙漠地区,风沙危害大,“尖顶”不容易堆积风沙。
【解析】11.影响村庄聚落的因素除自然地理环境外,还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总之,影响乡村聚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任何乡村聚落的形式、发展、衰亡都是某种主导因素与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杰作。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不同民居的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地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差异。图1是非洲典型的民居-茅草屋,非洲热带草原面积广大,多高草;图2是东南亚原住民的房屋--高脚屋,东南亚气候炎热,高脚屋通风散热;图3毛里塔尼亚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尖顶帐篷,沙漠地区炎热多风沙。
(2)传统民居建造用材各不相同,体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基本原则。
(3)由图可知,毛里塔尼亚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牧民习惯住帐篷,且为尖顶帐篷(图3),这种民居风格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是地处沙漠地区,风沙危害大,“尖顶”不容易堆积风沙,有利于沙的滑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3.4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重点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海南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比宁夏的要大,这是因为海南( )
A.气温高 B.降水多 C.风沙大 D.昼夜温差大
吊脚楼是一种极富我国少数民族特色的住宅建筑。该建筑多为外廊式二三层小楼房,楼上住人,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乃至饲养牲畜。读吊脚楼景观图,完成下面2-3小题。
2.远远看去,人民聚居的吊脚楼群层层叠叠,上下错落。这主要是由于哪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
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植被
3.吊脚楼是先辈留下的珍贵遗产,若我们向其他地区推广,合适的是( )
A.泰国、越南所在的中南半岛 B.俄罗斯北极圈内的高寒地带
C.非洲撒哈拉沙漠 D.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4.合掌式房屋是日本特有的建筑(如下图),这种房屋屋顶陡峭,主要为了预防( )
A.夏季台风 B.秋季风沙 C.冬季大雪 D.地震破坏
5.下图是亚欧大陆中部地区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房。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形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关于这种民居所处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降水较多,拱顶有利于排水 B.该地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
C.该地植被茂密 D.该地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人类为了适应自然,建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据此完成下列6-7小题。
6.冬季降雪量大的地区,其房屋的突出特点是( )
A.屋顶较平 B.窗户较大 C.屋顶高耸 D.墙体较薄
7.我国西南地区苗族的传统民居多为( )
A.吊脚楼 B.竹楼 C.土楼 D.窑洞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潮州古城牌坊街考察,牌坊衔的骑楼是我国冷南的特色民居,骑楼底层沿街面后退,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下图为“潮州古城骑楼景观图”。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8-10小题。
8.骑楼建筑出现在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9.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地势起伏不平 D.洪涝、台风频繁
10.保护潮州古城骑楼的合理措施是( )
A.只保留牌坊街骑楼,其余拆除 B.全部拆除,用现代工艺重建
C.维护骑楼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 D.封闭长廊,增加居住的面积
二、解答题
11.地理探究:我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不同地区特色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讨民居建造的基本原则。根据相关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探究。
茅草屋(图1)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广泛,多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
高脚屋(图2)是东南亚原住民的房屋,多为竹木材料,双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存放杂物,屋顶坡面长且陡。
(1)不同民居的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地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图1与图2中传统民居的建造用材有何不同?
(3) 图1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图2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毛里塔尼亚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牧民习惯住帐篷,且为尖顶帐篷(图3),分析这种民居风格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