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7 13: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几种修辞手法,了解文学作品中几种不常见的修辞手法。
2、辨析常见的修辞。
3、运用修辞:仿句,赏析广告语,并撰写广告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讲义《修辞方法》事先下发。
【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打一植物)
2、欣赏朱自清的《荷塘鱼色》中的精彩语段(学生齐声朗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荷塘月色》朱自清 )
3、导入课题《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4、明确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设问、反问、顶针 、双关、通感、……
修辞口诀——
两问两对:设问反问,对比对偶
三反三比:反问反复反语,对比排比比喻
借用夸人:借代引用夸张拟人
顶回通关:顶针回环通感双关
5、讲解比喻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分类
构成分类
本体
喻词
喻体
明喻

像、好像、仿佛、犹如、似、若

暗喻

是、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借喻



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对同一本体从不同角度、不同相似点进行比喻。
■辨别句子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借喻)
2.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博喻)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比较)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推测)
5.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丛飞、白芳礼等。(列举)
■总结:
构成比喻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二)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三)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品味比喻的妙处——
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的露水,手指那么轻一碰就会掉下来。(《围城》钱钟书)
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②表达感情。③浅显易懂。
6、讲解借代
■概念: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借代的类别
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借特征来代替所要说的人和事物。
②我买了一台“康佳”——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
③樯橹灰飞烟灭——借部分代替全体。
④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⑤他走进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的——借材料、工具代该事物。
⑥读点鲁讯——借作者代著作。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②简洁、精炼。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
例句,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
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
■例题演练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A 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7、讲解比拟
■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
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拟的词往往是修饰用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比喻的词往往就是名词。。
在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题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例①:住口,你这吠人的狗住口,你再吠人,我可要一木棒打死你。(比喻)
例②: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比拟)
■实例讲解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相看两不厌”中的“两”指哪两者?
(两者指诗人自己和敬亭山。)
(2)此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8、讲解对偶
■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种类:正对、反对、串对。
■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关于对联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
2、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除平声外的上、去、入三声) ,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1987年高考题) (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A)
9、讲解排比
■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例题讲解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2004 湖南)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答案——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
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
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
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10、反问
即反诘或诘问。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明知故问)
11、设问
在并无疑问的地方,故意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例子,秋是什么颜色?
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
(自问自答)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点评广告语引出夸张的修辞
《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的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冈’。”
答案点拨:①夸张,宣传酒的醇香浓烈,吸引食客;②既劝解人们不要贪杯,又刺激有酒量的人夺饮。
12、讲解夸张
■概念: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夸张的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类型
1、扩大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13、讲解反复
■概念:为了强调某事物或突出某些感情,有意重复使同某些词语或句子。
例: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分类:
1、连续反复
2、间隔反复
例子,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树上, 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14、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
比喻、引用兼用。
15、中考链接
《考纲》:“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参考阅读)、仿写或续写修辞句。通过仿写的形式考查修辞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近年中考的一大趋势。
课堂演练——
辨析修辞格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 ( 反问 )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拟人 )
E.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 比喻 )
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排比)
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设问 )
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问 )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2002杭州)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 D )
老圃种菜,一畦菜怕
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A?夸张 设问 B?比喻 设问
C?夸张 反问 D?比喻 反问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C)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明喻 设问 对比 对偶 B?对比 设问 对偶 明喻
C?对偶 设问 对比 明喻 D?对偶 对比 设问 明喻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一项:C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运用比喻,描绘出了荔枝树林夜色的浓郁和美好。)
?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运用拟人,突出了大海涨潮时的有力气势。)
?C 由于平时胡花乱用而堕落为贪污犯、盗窃犯的,不是在“三反”“五反”斗争中曾经发现过吗?(运用反问,加重语气,强调了揭露贪污犯、盗窃犯的重要性。)
D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增强了感染力)
把陈述句“这里的男学生都会踢
足球。“变成①双重否定句;②表示反问的疑问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最少的一句是: (B)?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C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D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兰州市,2005)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 。
秋色人似画中游
(浙江省,2005)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
(泰州市,200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激人奋发; ;

秋,以她的豪爽潇洒、辉煌成熟夺人魂魄;冬,以她的不畏严寒、纯洁宁静令人深思。
下列语句属于借喻的一句是( D )
A 这一群红领巾从远处跑过来。
B 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呢?
C 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D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痛打落水狗。
仿照例句中反复的运用,以“学会”作为反复词造句。
尊重人才,欢迎人才,重用人才。
学会_____,学会_____,学会______。(创新、独立、坚强)
16、广告语赏析
1、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
2、别因有意思就有意“撕”。(图书馆)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酒)
4、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公益献血)
5、中国平安,平安中国。(平安保险)
6、香浓牛奶,丝般感觉。(巧克力)
7、显然刚被飞利浦吻了一下。 (飞利浦电动剃须刀)
8、为何血浓于水?因有爱在其中!(公益献血)
9、汇百花之精,集自然之灵,采众家之长。(花卉营养液)
17、小试身手
看图,请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以警醒劝诫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同龄人。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18、小试身手
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
要求: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16个字)(2分)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13参考答案)
1.远离虚拟世界,回归真实家园。(对偶)
2.网海无边,回头是岸。(比喻,仿拟)
3. 沉迷于虚拟世界的时间久了,活在真实世界的时间就少了。(对比)
4. 一失足成千古恨。(引用)
5.当我们一“网”情深的时候,我们也就被一“网”打尽了。(双关)
6.做网虫,毁(悔)一生。(双关)
7.莫上网,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引用,仿拟)
1.毒品,形容因你而枯槁,生命因你而失色。(对偶)
2.小心别踏进了死亡陷阱——吸毒。(比喻)
3.莫以好奇轻试毒,试毒是条不归路。(顶针)
4. 一吸毒成千古恨。(引用,仿拟)
5.劝君莫染吸毒瘾,独留白骨向黄昏。(借代)
6.一日吸毒,终身戒毒。(对偶)
7.烟枪一支,未闻炮声震天,打得妻离子散;锡纸一张,不见火光冲天,烧得家徒四壁。(对偶)
8.你品毒?毒品你!(设问,拟人)
9.“毒”善其身,必然妻离子散;“毒”到之处,无不倾家荡产。(双关,对偶)
作业:运用三种以上修辞,写一段话,题目自拟,不少于200字,要有一个话题的中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