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不"二"
——避免歧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
2、学会消除语句歧义的方法。
3、学会判断句子的歧义类型。
4、能准确辨析并修改歧义病句。
重难点: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并判断句子的歧义类型。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请品读下面两幅对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屋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伤
《法制日报》报道,小李与小张经协商:小张要付小李现金2.7万元,小张当时付了现金1.2万元,余下1.5万元小张出具了欠条。后来,小张又付了部分现金给小李,小张在原写的欠条上注明:
还欠款壹万叁仟元整
2、明确教学目标
3、(1)介绍歧义句的概念
歧义指表达的意思不确定,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不好断定。
歧义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考点解析
歧义句作为高考考点常出现在病句考题中,常以表意不明病句类型出现。近几年来,歧义句成了“辨析并修改病句”的热点,几乎每次考试都会涉及到这一题型。所以准确辨析并修改歧义病句十分重要。新课标第5条目标提出: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消除歧义,对于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都有积极的意义。
(3)高考真题
例一:【09年北京卷】
D. 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例二:【10年广东卷】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例三:【07年山东卷】
B、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例四:【08年山东卷】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捐善款三万余元。
4、歧义句产生的原因:
口头歧义 词汇歧义 语法歧义 语义歧义
5、判断句子的歧义类型
(1)看相关短语结构是否可以作不同理解。
(2)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的字眼上。
(3)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
(4)看同一成分是否能够修饰不同词语。
(5)看相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和不同指向的现象。
(6)看相关字眼在句中是否存在多音现象。
(7)看“和”字是否造成歧义。
6、消除歧义的方法
(1)补写法——设置具体语境。
(2)修改法——增加必要词语
(3)修改法——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
(4)修改法——改变句子结构
(5)增加(改变)标点符号
7、链接高考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分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B.走进新建的师范学院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D.他的父母是中学教员,他妈妈就在其母校任教,这次作为校方代表,千里迢迢也赶到北京来了。
2、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句是:( )
A、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B、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C、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D、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锹、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目前,在我市实行教师聘任制是有条件的。
B.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是一流的。
C.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D.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痛打落水狗”是鲁迅先生向革命人民发出的彻底消灭敌人的战斗号召。
B.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C.“有偿新闻”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D.主管领导同意占用耕地建房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B.从云龙山北望,不远处有一个高耸的土山,那便是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范增的墓。
C.我一定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这样你在路上就有个伴儿了。
D.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
三、课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作当中,能够说“一”不“二”,避免歧义。让我们的语言表达的更具准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