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节 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课件1(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节 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课件1(共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7 15:5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一所美国大学开办汉语口语训练班,由一男一女两位教师来教。他们的本族语都不是汉语。在初学阶段,教师用实物来教某些用语,他们用各种实物演示来教“这是什么?——这是书桌(椅子等)”之类的句子后,就着手教“这是东西吗”——是,这是东西“这样的句子。随后他们又教否定式的回答。这位男教师指指自己说“这是东西吗?”女教师摇摇头说:“不,你不是东西。”男教师又指指女教师问:“你是东西吗?”女教师又摇摇头说:“不,我不是东西。”
入乡问俗
——语言和文化
说“狗”
汉族人眼中的“狗”:
走狗、狗仗人势、狗腿子、狐朋狗友、
狼心狗肺… …
love me , love my dog
a luck dog
top dog
old dog
clever dog
西方人眼中的“dog”:
中国龙是一种祥兽
西方龙则是邪恶的魔鬼

dragon
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
课堂活动:民以食为天
1、请用第三人称描写一位你熟悉的同学,让大家猜猜他或她是谁。
2、比较课本上几段写人的文章片段,看看它们是如何来描写人物的?
3、汉语里还有哪些和吃有关的词?
人们已经习惯了考上大学就等于捧上了( ),考上大学将来就能过安稳舒适的城里生活。在农村人看来,考上大学就是鲤鱼跳上了龙门,就是公鸡飞上了梧桐。正是因为以前有这种想法,很多农村人理解了再穷不能穷教育,( )豁出老命也要供子女上大学。
人生好比( ),苦辣酸甜存其中。 有时甜多占主位,也有些许苦味掺。 有时苦辣占优势,也有丝丝甜味显。
金饭碗
砸锅卖铁
五味瓶
4、结合我们的历史背景与民族心理,想一想为什么汉语里有那么多和吃有关的词吗?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农业文明时期,看天吃饭。天灾与战乱较为频繁,时时有饥荒,严重影响人的生存,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中国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关于“吃”的说法就无不与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关。
语言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小试身手 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文章
妻子
观点
儿子
寓所
女儿
送别人的礼物
设宴请别人
见人
介绍经验
拙文 拙作
贱内 拙荆
浅见 鄙意
犬子
寒舍
小女
薄礼
薄酒
拜见
献丑 抛砖引玉
大作 大著
尊夫人
高见
令郎
尊府 府上
令爱 令媛
厚礼
盛宴
光临
传经送宝
自己
别人
中国式的交流
请问您贵姓?
——免贵,敝姓王。
贵庚几何?(春秋几何?)
——虚度四十。(痴长四十。)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
汉语中表现的汉民族心理
中庸心理
大一统心理
认同心理
自我贬低
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
……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小结
入境而问禁
入国而问俗
入门而问讳
——《礼记 曲礼上》
1、探究:
“唐宋八大家”之首姓韩名愈,字退之。请问这样的姓名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心理?
2、请以班级中某一同学的姓名为例,分析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
布置作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