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教学目标
1、了解虚词的性质
2、掌握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
3、重点:辨析虚词的用法
4、难点: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阅读引子部分,思考:在汉语表达中,虚词有何作用?
解引子
1
1、与实词发生关系时,产生的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
2、虚词只能附着实词,不能单独说出来
3、虚词不能象实词那样自由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谓语、中心语、补语等各种句法成分(除副词外)
答案
知要点
1.什么是虚词?汉语中的虚词主要有哪几类?
虚词是不表示实在意义并且一般不做词组和句子成分的一类词。
汉语的虚词分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但就语法意义而言,虚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词有时兼有多种词性。
答案
析活动
阅读课堂活动“形形色色的‘的’”,思考:“的”“得”“地”在用法上有何区别?活动最后的几个词组应如何处理?
答案
助词“的”“地”“得”的读音相同、性质相近,但用法上有差别,“得”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后面是补语;“地”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前面是状语;“的”的用法除结构上作为定语的标志外,还可与动词结合,表示判断或有指代作用,如:是很好的(表判断),干什么的(指人),另外“的”还是语气词,起肯定或强调的作用。
活动中提到的几组词语,中间不可加“的”的有:“师范学校”“天平不准”。可以加“的”的有:(1)候补(的)党员;(3)生活(的)习惯;(4)夜晚记(的)日记;(6)抓破了(的)鼻子。添加“的”字后,有的意义没有变化,如(1)(3),有的意义发生了改变,如(4)(6)。
4.虚词误用有哪些常见的情况?请举例说明。
答案
(1)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啰嗦,而且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如:
①他们试制了十九个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瓣替换领域的空白。(“在”是多余的,应删去)
②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删去“从……里”)
③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都无不闪耀着立党为公的光辉。(“在”应删去)
(2)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如:
①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前要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
②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应在“动物”之后加上介词“在”)
③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应在句首加上“从”)
④战国时期出现的《禹贡》和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地员》,就是我国古代土壤的专门著作。(应在“就是”之后加上“关于”)
(3)介词张冠李戴
①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对”应改为“给”)
②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从”应改为“在”)
③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故事。(“对于”应改为“关于”)
(4)误用关联词语
①滥用关联词语。如: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应去掉“因为”)
②错用关联词语。如:
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为了”改为“因为”)
③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如:
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就”改为“才”,使“只有”与“才”搭配)
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规则: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如:
a.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b.由于国棉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