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提优训练:14.1 电是什么(有答案 )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提优训练:14.1 电是什么(有答案 )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8 05:5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电是什么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时,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听到轻微的“啪啪”声
C.两块表面削平的铅块压紧了能吸在一起
D.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了许多细微脏物
2.(2020扬州)如图所示,将一块有机玻璃板架在两本书之间,用干燥的丝绸在有机玻璃板上摩擦后,看到有机玻璃板下方的小纸屑上下飞舞。有机玻璃板由于摩擦带上     ,具有         的性质。
3.(2021镇江)甲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乙和丙是两个泡沫小球,甲和乙、乙和丙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分别如图中所示,由此可判断 (  )
A.甲带正电 B.乙带正电 C.乙不带电 D.丙带负电
4.(2021黔东南州)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将甲与乙、丙分别靠近时,它们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乙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B.乙球一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
C.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D.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5.(2021广州)如图所示,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则 (  )
A.物件一定带负电
B.物件一定不带电
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
D.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
题后反思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要么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带正电荷,要么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带负电荷。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物体都能吸引轻小物体,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2020呼伦贝尔改编)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由于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而张开。
7.如图所示,将一带电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若:
(1)金属箔的张角变大,说明带电体带    电荷。
(2)金属箔先闭合后张开,说明带电体带    电荷,且所带电荷量比验电器所带电荷量    (选填“多”或“少”)。
题后反思   
理论依据 现象 结论
利用带电体吸引 轻小物体的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
利用电荷间的 相互作用 两物体相互吸引  可能两个物体带异种电荷
 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轻小)不带电
两物体相互排斥  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
利用验电器 (原来不带电) 金属箔张开 被检验的物体带电
金属箔没有张开 被检验的物体不带电
      
8.甲、乙两个干燥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分开,由于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摩擦后得到电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带负电
B.甲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9.(多选)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荷,这是由于 (  )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弱
B.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
D.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电子
10.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不带电)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上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
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
11.(2021滨州)如图所示,当一个带负电的物体甲靠近置于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金属导体乙时,乙的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金属导体中存在大量可移动的自由电子,电子带负电,自由电子受到物体甲所带电荷的排斥作用,移动到导体乙的另一端。若将图中的物体甲换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导体乙的a、b两端都不带电
B.导体乙的a、b两端都带正电
C.导体乙的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
D.导体乙的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
12.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后,小乐同学大胆地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 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细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
(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 显示出来。
(2)为使现象更明显,悬挂在细线上的小球应选用         (选填“小钢球”或“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
答案解析
第一节 电是什么
1.C 
2.电荷 吸引轻小物体
3.B 解: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由图知,当甲靠近乙时,相互吸引,说明乙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乙靠近丙时,相互排斥,说明乙和丙一定都带电,且带的是同种电荷,所以乙带正电,丙也带正电,故B正确。
4.A 解: 甲、丙相互排斥,说明甲、丙一定带同种电荷,甲带正电,则丙一定也带正电;甲、乙相互吸引,说明乙带负电或乙不带电,故A正确。
5.D 解: 喷枪喷出的涂料小液滴相互排斥而散开,所以带同种电荷;涂料小液滴被喷涂的物件吸引,有两种可能:①物件与涂料小液滴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②物件不带电,带电的小液滴吸附在不带电的物件表面。
6.同种 排斥 解: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它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橡胶棒上多余的电子会转移到验电器上,则验电器也带上负电,即验电器的金属球和两片金属箔上都带上了负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片金属箔会张开。
7.(1)正 (2)负 多
8.C 解: 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乙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摩擦后甲得到电子带负电,乙失去电子带正电。分开后再让甲、乙靠近,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则甲、乙会相互吸引。
9.AD 10.C
11.D 解: 根据题意可知:当一个带负电的物体甲靠近置于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金属导体乙时,乙的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其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将物体甲换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电子会移动到a端,则a端带负电荷,b端带正电荷,故D正确。
12.(1)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2)塑料泡沫小球
(3)当电荷量一定时,电荷间距离越小,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
力的大小不容易直接测量,可通过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显示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