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提优训练:15.2 第2课时 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word版有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提优训练:15.2 第2课时 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word版有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8 07:0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
    
1.关于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其电阻值也为零
2.从欧姆定律可推导出R=,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电压为零时,电阻为零
B.当电流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电阻减小为原来的
C.当电压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电阻增大为原来的2倍
D.不管导体两端的电压或通过它的电流如图何变化,其电阻值保持不变
   
3.加在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I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6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A。
4.(2020临沂)当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4 A;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A;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其电阻为    Ω。
5.若加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8 V增加到10 V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相应变化了0.1 A,则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Ω。
      
6.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 Ω 1 A”,乙标有“15 Ω 0.6 A”,把它们串联起来,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A,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V。
7.(2021黔东南州)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其中R1=10 Ω。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示数为0.6 A,则电源电压为    V;当同时闭合开关S1、S2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了0.5 A,则R2的阻值是     Ω。
8.(2020江西)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与定值电阻R1相等。闭合开关S,当滑片P在a端时,电压表示数为2 V,则电源电压为    V,此时电流表示数为I1;当滑片P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2,则I1∶I2=    。
9.如图所示是电阻A、B的I-U图像。由图可知,电阻B的阻值是   Ω;将电阻A、B串联后接入电路,当通过A的电流为0.3 A时,A和B两端的总电压是   V;将电阻A、B并联后接入电路,当通过B的电流为0.2 A时,A两端的电压是    V。
10.(多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5 V,R1=5 Ω,R2=10 Ω,当闭合开关S后,两电表有示数且保持稳定,则对甲、乙两表的判断及其示数推断正确的是 (  )
A.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
B.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
C.甲的示数是1 A,乙的示数是5 V
D.甲的示数是5 V,乙的示数是1.5 A
11.(2020吉林)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2的电阻为20 Ω,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 V,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求:
(1)R1的电阻。
(2)电源电压。
12.(2020黔东南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R2=R3=20 Ω,当S1、S2 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3 A。求:
(1)电源电压。
(2)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
13.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2的阻值为30 Ω,开关S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 A;开关S、S1均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图乙所示。求:
(1)电源电压。
(2)开关S、S1均闭合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
(3)开关S、S1均闭合时,电路的总电阻。
14.早在19世纪2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就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导体而言,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并于1827年在《动电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图下公式:S=γ·E(S表示导体中的电流;E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γ表示导体对电流的传导率,简称电导率)。关于这一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不同的导体,给它们两端加相同的电压,通过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导率成反比
B.对于不同的导体,如图果通过的电流相同,电压与导体的电导率成正比
C.电导率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的导通能力
D.电导率的大小是由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决定的
答案解析
第2课时 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
1.C 2.D 3.0.8
4.0.2 15 解: 由I=可得,导体的电阻:R===15 Ω;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 V时,由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不变,所以,此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I'===0.2 A;当电压变为零时,由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仍为15 Ω。
5.20 解: 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电阻保持不变,电压从8 V增加到10 V时,则ΔU=U2-U1=10 V-8 V=2 V,根据公式I=可知:电阻R===20 Ω。
6.0.6 15
7.6 12 解: 只闭合开关S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由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
U=I1R1=0.6 A×10 Ω=6 V;
当同时闭合开关S1、S2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通过R1的电流不变,仍为0.6 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了0.5 A,则通过R2的电流为0.5 A,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可得R2的阻值:
R2====12 Ω。
8.4 1∶1
9.10 4.5 2 解: 电阻B的阻值:RB===10 Ω。通过A的电流为0.3 A时,通过B的电流也为0.3 A,由图像可知,A、B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A=1.5 V,UB'=3 V,所以,A和B两端的总电压:U=UA+UB'=1.5 V+3 V=4.5 V。将A、B并联后接入电路中时,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由图像可知,当通过B的电流为0.2 A时,它两端的电压为2 V,则A两端的电压也为2 V。
10.BC
11.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A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
(1)由I=得,R1的电阻:R1===10 Ω。
(2)由I=得,电阻R2两端的电压:
U2=IR2=0.2 A×20 Ω=4 V,
所以电源电压:U=U1+U2=2 V+4 V=6 V。
12.(1)当S1、S2都断开时,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R1两端的电压:U'=IR1=0.3 A×20 Ω=6 V,R2两端的电压:U″=IR2=0.3 A×20 Ω=6 V,因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故电源电压:U=U'+U″=6 V+6 V=12 V。
(2)当S1、S2都闭合时,R1与R3并联,R2短路,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R1、R3中的电流分别为I1===0.6 A,I2===0.6 A。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电流表的示数:I并=I1+I2=0.6 A+0.6 A=1.2 A。
13.(1)开关S闭合、S1断开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流表的示数为0.4 A,根据I=变形可得,电源电压:
U=I2R2=0.4 A×30 Ω=12 V。
(2)开关S、S1均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R2两端的电压和电阻保持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2的电流仍为0.4 A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应大于0.4 A;在图乙中,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 A,示数为0.24 A,小于0.4 A,故电流表只能选用大量程,此时分度值为0.1 A,示数为1.2 A,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知,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I-I2=1.2 A-0.4 A=0.8 A。
(3)因开关S、S1均闭合时,电路的总电流为1.2 A,则由I=变形可得,电路的总电阻:
R===10 Ω。
14.C 解: 由题知,导体中的电流S与导体两端的电压E成正比,S=γ·E,γ表示电导率。由S=γ·E可知,在电压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导率成正比,故A错误。电流相同时,由S=γ·E可知,电压与导体的电导率成反比,故B错误。由S=γ·E知,电压E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S与电导率γ成正比,所以电导率反映的是导体对电流的导通能力,故C正确。电导率是指导体对电流的传导率,电导率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