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复习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复习课件(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07 13: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3课核心知识点梳理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01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开国大典”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知识建构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时空定位
单元概览
时间
地点
议题
内容
意义
1949年9月
北平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④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⑤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课标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注意点
04 课标细化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泽东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中“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
A.内战全面爆发——新文化运动——鸦片战争
B.重庆谈判——五四运动——鸦片战争
C.内战全面爆发——五四运动——鸦片战争
D.三大决战——新文化运动——鸦片战争
C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史开端
课标细化---历史解释
一、基础知识检测
1.1949年9月, 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__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 ,选举了中央人民中国政府委员会,_______当选为主席,改北平为_______,作为首都;______为国旗;______________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 ,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北平
毛泽东
北京
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
人民英雄纪念碑
多党合作
时间
地点
意义
1949年10月1日
北京天安门广场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国内
国际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②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课标点2: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社会性质新
3.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标志着
_ 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______ _
、封建主义和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__________的力量。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为了巩固新生的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对内实现了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开展了 ,农民得到了土地。对外进行了 ,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
帝国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官僚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课标细化—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①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说明:
C
中国近代史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现代史
1840年
1949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56年
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有没有建成社会主义?
课标细化—时空观念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但封建土地制度仍还存在,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是土地改革。



1
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
鸦片
战争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
五四
运动
5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端
1978年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4
现代史的开端
1949年
新中国
成立
2
近代化的开端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洋务运动
中国近现代重要开端的历史事件
以上历史事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是
三大改造
①鸦片战争
④新中国成立
课标细化—时空观念
背景
时间
人物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949年开国大典时,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
1951年
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课标点3:西藏的和平解放
1951年5月24日,毛泽东在北京设宴款待班禅额尔德尼和阿沛·阿旺晋美。
签署协议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
注意点
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不是全国统一
3.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标志着
_ 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______ _
、封建主义和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__________的力量。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为了巩固新生的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对内实现了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开展了 ,农民得到了土地。对外进行了 ,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
帝国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官僚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请运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课标细化-家国情怀
(1)元政府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2)清朝时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3)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4)1951年西藏得以和平解放。
时 间
1950年 10月---1953年7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国军队
司令员
彭德怀
背 景
直因
根本原因
朝鲜内战,美国入侵,朝鲜请求中国援助
美国的侵略活动威胁中国安全
目 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战斗英雄
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 杨根思
胜利意义
国内:抵御了---,捍卫了---,保卫了
国际:稳定了---,维护了---,提高了-
最可爱的人
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
课标点4 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敌视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
6.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性质是______________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期间涌现出大量的战斗英雄,典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锻造了伟大的_____________精神。
7.土地改革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从________到________年底;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保家卫国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国际地位
黄继光和邱少云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1950年
195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中国受到美国怎样的侵略威胁:( )
①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 ②美军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③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B
课标细化-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右侧地图可用于研究
A.甲午中日战争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 D.伊拉克战争
C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B
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等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红船精神
B.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五四精神
C.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上甘岭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
C
课标细化-家国情怀
党奋斗历程中铸就的伟大精神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小岗村精神、深圳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丝路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
时间
1950年---1952年底
原因
②直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法律文献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或性质
结果
课标点5 土地改革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牲畜、房屋
目的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地点
新解放区
①根因:封建土地制度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意 义
封建土地制度
农民土地所有制
①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主人。
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改革前
土地改革改革后
土地私有制
注意点
土改并不是对土地性质的根本改变。
课标点5 土地改革
农民地位的变化
土地改革和工业化的关系
6.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性质是______________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期间涌现出大量的战斗英雄,典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锻造了伟大的_____________精神。
7.土地改革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从________到________年底;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保家卫国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国际地位
黄继光和邱少云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1950年
195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_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_,消灭了____________,大大解放了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农民
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阶级
农村生产力
工业化建设
二、易混易错提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不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作用往往是失分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但不是宪法;
3.中国入朝作战部队的名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作战的士兵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注意:是一个团体,而不单指某一个人;
4.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范围是在新解放区进行,不是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结束了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土地改革。(区分:结束2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是辛亥革命。)
1.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年代标尺”,方框内所填信息由左向右依次是( )
①灯塔指引 ②生死攸关 ③当家作主 ④星星之火 ⑤开天辟地
A.①④③②⑤ B.⑤④②①③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③②①
B
课标细化—时空观念
2.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B
D
课标细化—历史解释
●烟标是一门艺术,方寸之间展示出历史文化和科技的综合形态。如图所示的烟标反映了 ( )
A.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
B.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刚刚开始
C.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D.广大农民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A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
A.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C
课标细化—历史解释
三、核心素养专练
[唯物史观]
1.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毛泽东能够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领导成立新中国,引发中国社会巨变
B.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C.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成熟
A
三、核心素养专练
[唯物史观]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广大地区社会结构的大变动,把地主阶级控制下的旧农村变成农民当家做主的新农村。这场激烈的阶级斗争有利于:
A.土地公有制的确立,生产力的解放
B.进一步进行民主化、工业化建设
C.农村更快地向共产主义过渡
D.实行包干到户,农村走向富裕之路
B
三、核心素养专练
[时空观念]
3.历史影片能艺术地再现历史。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京!南京!》
②《甲午风云》
③《开国大典》
④《挺进中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D
三、核心素养专练
[史料实证]
4.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B
三、核心素养专练
[历史解释]
5.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用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用。材料中国防费用增高的原因是
A.抗美援朝
B.对抗苏联
C.“一五”计划
D.研制核武器
A
三、材料题解题技巧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民主人士张元济重游中南海勤政殿,不胜感慨地说:“与这个勤政殿一别已52年了,上次来是光绪帝召见。新政行了不久,发生了政变。康、梁远去,而他(指光绪帝)被禁天牢。想不到(我)以衰老之年,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自己能够参加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元济参加的“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是哪次会议。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答案来源
能力要求
作答范围
作答内容
答案来源
能力要求
作答内容
会议名称:
历史意义: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三、材料题解题技巧
材料二 在我看来,自从1949年10月1日——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以来,中国最伟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国号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人民”这两个字。这两个字不是为了装饰点缀,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同样有史以来第一次表明我们政府巨大力量的所在——人民。……使我们跨过了一个世纪的门槛,走向未来,走向人民的时代。
——宋庆龄
(2)材料二中,宋庆龄为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而感慨?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重大事件:
新中国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真正成为新中国新社会的主人(或: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三、材料题解题技巧
材料一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950年周恩来《为巩固和发展人民的胜利而奋斗》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采取了什么重大军事行动。依据材料概括中国采取这一军事行动的背景和目的。
答案来源
能力要求
作答范围
作答内容
答案来源
能力要求
作答范围
军事行动:
背 景:
抗美援朝战争
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作答内容
目 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三、材料题解题技巧
材料二 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
——金冲及等《毛泽东传(1949-1976)》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原因:
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中朝两国军队的英勇作战等;
三、材料题解题技巧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很早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口号,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中国的工业化必须依靠国内广大的农村市场,没有一个彻底的土地改革,就不能实现新中国工业化……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
答案来源
能力要求
作答范围
作答内容
目的:
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为解放生产力和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三、材料题解题技巧
材料二 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时规定,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内容。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分给农民,保护富农和中小土地所有者
三、材料题解题技巧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3)依据材料三,谈谈毛泽东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
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