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学案
学习目标:1.识记文中字词,了解文学常识。
2.理解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3.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大胆读一读,读准加横线的字,并注音。
唧唧( ) 机杼( )军帖( )可汗( ) 鞍鞯( ) 辔头( ) 鸣溅溅( ) 燕山( ) 鸣啾啾( ) 戎机( ) 朔气( ) 金柝( ) 红妆( ) 著( ) 帖花黄( ) 傍( )
三、轻松听一听,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四、勇敢试一试,结合文下注释,翻译诗文。
讨论交流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难字难句,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 1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五、掌握诗歌情节
1、
2、
3、
4、
六、花木兰人物形象分析:
七、快乐背一背
八、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木兰诗》教学设计
执讲人:王章申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力争熟读成诵。
2、分析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
一、创设情境-----走近木兰
听音乐《谁说女子不如男》
她,一个云鬓花黄的青春美少女;她,一名金戈铁马的沙场勇士;她,一位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她是谁?(花木兰)对,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木兰诗》,去认识这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为新课的展开预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导入时我从不同侧面概括木兰的特点,以猜一猜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木兰诗》)
二、初读感知-----了解木兰
轻松听一听:音乐朗诵
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诵,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离不开琅琅书声。“读”既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个学习板块中,老师以身示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诵读给学生带来的震撼以及营造出来的氛围,让学生迅速进入美的意境中。这就是以诵读来蕴情、造势、营造氛围,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此外,老师提出了听读要求,让学生圈点勾画生字词,为整体感知扫除障碍。)
2、大胆读一读:
下面,请大家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在同学们自由朗读时,老师把同学们读错的生字词标注在黑板上,集体纠错。)
来,哪位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读一读全文?
(设计意图:老师在朗读要求中提到:正确、流畅地朗读,通过找学生单独读这个环节,可以检验学习目标是否真正地得以落实。)
三、细读品析----感受木兰
3、勇敢试一试:
同学们,要想把课文读的更顺畅,更明白,我们还得掌握一些字词句的含义,请大家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哪儿有疑问,做上标记。
(小组合作交流,边读边译)
同学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乐府诗,其中有不少难懂的字、词、句。虽然不能像教文言文那样逐句翻译,但也应让学生了解大意,弄懂重要的字、词、句的含义,为后面的品读做铺垫。本环节可以让学生互问互答,也可以由学生问老师答,还可以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采用不同的形式落实教学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翻译时可以借助课下注释,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理解了字词句的含义,同学们应该知道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来,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叙事诗,理清故事情节可以为下面的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
4、细细品一品:
这是诗中告诉我们的木兰所做的一些事。不过,这样的粗线条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心跟木兰贴近。这么一位广受爱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东西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能够体现木兰性格特点的字、词、句、段,说说喜欢的理由。(巾帼英雄、勤劳孝顺;勇敢坚毅;爱国;爱家;不慕荣华富贵;向往和平;机智、谨慎既有女儿情怀(柔)、更具英雄气概(刚)
(设计意图:传统教学中语言的赏析往往显得过于孤立,学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品评,因缺乏系统性而成为一现的昙花,不能与文本形成有效的联系。基于这种情况,让学生围绕人物主动体验语言表情达意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能够体现木兰性格特点的字、词、句、段来读,来品,来议。
在诵读、品味、细细咀嚼文中精妙语言、慢慢体味独特情感的过程中,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情感一步步得到共鸣,课堂教学也在这里达到高潮。)
(学生分析木兰的性格特点,教师归纳总结。)
6、快乐背一背:自由背诵最喜欢的语段
作者用民歌体裁,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勤劳孝顺、爱国爱家、不慕荣利、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这首诗歌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积累的优美诗句,现在,请大家自由背诵喜欢的句段,比一比,看谁背的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是背诵,当堂能背,而且背的准确无误,是本课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因此,我让学生自由赛背喜欢的句段,从而确保学生将凝聚着我们民族文化精华的古诗词当“饭”吃,当“茶”喝。这样,何愁他们再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呢!)
四、课堂小结----理解木兰。
五、结束语:
同学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有花木兰临危受命,代父从军。那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去做呢?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真正把爱国之志向变成报国之行动,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贡献力量!
(设计意图:以铿锵有力的话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突出了教学目标3.)
课件21张PPT。董杜庄中学:王章申人教版教材《木兰诗》 初一语文播放看豫剧《花木兰》这个人物是谁《木兰诗》,南北朝时 的一首乐府民歌,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走进木兰轻松听一听播放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大胆读一读,读准红字字音 jī zhù tiě hán jiān pèi jiān yān jīu róng shuò tuò zhuāng zhuó tiē bàng
唧唧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红妆 著 帖花黄 傍勇敢试一试请大家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
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
句的含义。哪儿有疑问,做上
标记,做一下旁批。
仔细品一品理解了字词句的含义,同学
们应该知道本文讲述的是一
个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
言说一说。
一、代父从军
四、讴歌英雄
二、十年征战
三、还朝辞官
故事情节合作探究
你认为木兰是( 、 、 、 、 、 )的一个人。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情紧急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愿”——
勇敢坚毅
忠孝两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黄河流水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女儿情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征途之遥
生活之苦
战斗之多
时间之长
战况之烈—勇敢坚强的
英雄气慨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渲染归家及回复女儿身的喜悦,突出女儿情怀。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人物形象勤劳孝顺女儿情怀“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花
木
兰机智、谨慎既有女儿情怀
更具英雄气慨
快乐背一背 作者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勤劳孝顺、爱国爱家、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现在,请大家自由背诵喜欢的句段,比一比,看谁背的又快又准。
花木兰木兰,
我想对您说:拓展延伸 同学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有花木兰临危受命,代父从军。那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去做呢?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要真正把爱国之志向变成报国之行动,
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贡献力量!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