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教学设计
课 型:精读课
课 时:一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3)基于习作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4)基于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教材分析
《浪淘沙》(其一)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十七课第一首古诗,本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描绘了黄河的风光。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的大意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一银河冲去, 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前两句歌咏黄河,起笔极具气魄,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委态,又写出了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后两句中,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到自身,进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
(2)基于阅读
学生阅读过程中能熟练运用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自读自悟等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接触过杜甫的古诗,阅读中抓重点词语和诗意写来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这一教学重点可以通过自读自悟、生生互动、教师引导、想象情景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3)基于习作
鼓励学生多积累黄河的诗歌,能从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体会。
(4)基于口语交际
学生具有较强的倾听和表达能力,能够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目标
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读、观察朗读、听教师范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
重难点
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助的方式,并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了解诗歌大意。运用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等阅读方法,结合资料补充,说出黄河的磅礴之势表现在什么地方,正确说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在自读诗歌、根据节奏提示、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通过指名读、齐读、听范读等方式,能读通诗句,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评价任务二: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抓住关键诗句、课外古诗积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与诗人对话,揭题读题解题意。 活动一 1.出示刘禹锡画像,认识诗人。 2.你对刘禹锡的了解有多少? 3.解题。 4.背景补充 ( 完成目标二) 指名提问,初步了解刘禹锡及其思想 (评价目标二)
环节二 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活动一 1.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要求:前两遍声音略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三遍放声朗读,读出节奏。 (完成目标一) 活动二 2..小组交流,抓住重点词语、根据课下注释了解诗意。 (完成目标二)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评价目标一) 学生能抓住重点词语,根据课下注释概述诗歌的主要内容,整体诗意。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与诗篇对话,体验感悟解诗情。 活动一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之势? 指导朗读诗句。 学生能准确画出描写老人的相关语句,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阅读方法简要批注阅读感受。
活动二 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些什么呢? 生评,齐读。 备注: 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句子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朗读时要把握节奏,恰当处理好语音、语调、语气等 2.能透过诗句的描绘,.通过讨论交流,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评价目标二)
3.补充资料: 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齐读全诗。 (完成目标二)
环节三 领悟写法 积累运用 活动一 课外阅读,开拓视野。 出示有关黄河的其他诗词,有所学的方法试读,说出理解。 (完成目标二) 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关键的词语,说出体会。 (评价目标二)
板书设计: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
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