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
[学习目标] 1.学会安装和使用打点计时器.2.学会测量纸带、制表及记录数据.3.掌握测瞬时速度的方法,会用打出的纸带求瞬时速度.4.理解速度-时间图像,会通过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一、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计算平均速度
用刻度尺测出n个点之间的间距Δx,测出n个点之间的时间Δt.则平均速度v=.
2.计算瞬时速度
取包含某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移Δx,根据v=算出这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一般地,取以这个点为中间时刻的一段位移来计算.如图所示,E点的瞬时速度可用D、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即vE=.
二、速度-时间图像
1.速度-时间图像的意义:直观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速度-时间图像的获得: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v-t图像,如图所示.
一、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8 V交变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交变电源)、复写纸(或墨粉纸盘)、导线若干、刻度尺、纸带、坐标纸.
2.实验步骤
(1)使用打点计时器获得3~5条纸带.
(2)选择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测出纸带从打第1个点到打第n个点的运动时间Δt.
(3)用刻度尺测量第1个点到第n个点间的位移Δx.
3.数据处理
(1)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
已知电源频率是50 Hz,则从打第1个点到打第n个点,纸带的运动时间为Δt=0.02(n-1) s,纸带的位移为Δx,纸带的平均速度v=.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中.
记录项 实验 次数 点数n 点划分出的间隔数n-1 运动时间Δt/s 位移Δx/m 平均速度 v/(m·s-1)
1
2
(2)测量纸带的瞬时速度
①选取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
②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0.02 s=0.1 s.在纸带上用O、A、B、C、D、…标出这些“计数点”,如图所示.
用刻度尺依次测出OA、OB、OC、OD、…的距离是s1、s2、s3、s4、…,再利用x1=s1、x2=s2-s1、x3=s3-s2、x4=s4-s3、…确定出OA、AB、BC、CD、…之间的位移x1、x2、x3、x4、….
③运动物体在A、B、C、D、…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A=、vB=、vC=、vD=、….
4.注意事项
(1)如果电源频率为50 Hz,在纸带上数出了n个点,那么它们的间隔数是(n-1)个,它们的时间间隔为(n-1)×0.02 s.
(2)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手拉动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3)计算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时,Δx、Δt应取此计数点前、后两个点之间的位移和时间,即vn=.
例1 (2021·滁州定远育才学校月考)(1)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A、B、C…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标度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
可求出A点到D点的距离是________ cm.
(2)由实验数据可得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B点的瞬时速度是__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4.10 (2)0.14 0.13
二、速度-时间图像
例2 如图所示是一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电源频率为50 Hz,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如图所示.
(1)求出2、4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填入表格.
v1 v2 v3 v4 v5 v6
数值/(m·s-1) 0.20 0.61 0.70 0.70
(2)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
(3)根据图像定性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答案 (1)0.40 0.69 (2)见解析图 (3)见解析
解析 (1)由于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图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则v2= m/s=0.40 m/s,v4= m/s=0.69 m/s.
(2)根据(1)表格中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然后连线得到v—t图像如图所示.
(3)从v-t图像中看出,物体在0~4 s内做加速运动,4~6 s内做匀速运动.
例3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和CD段的运动方向相反
B.CD段和DE段的运动方向相反
C.物体在CE段做减速运动
D.AB段物体静止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物体在BC段和CD段的速度均为正值,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在D点速度为零,此后运动方向改变,A错误,B正确;物体在CD段做减速运动,在DE段做加速运动,C错误;AB段物体的速度恒为5 m/s,D错误.
1.v-t图像的物理意义
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但它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2.v-t图像的应用
(1)由图像能看出每一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
(2)由图像能看出速度方向(如图),速度为正,如图线1、3、5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速度为负,如图线2、4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3)可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①图线平行于t轴表示做匀速运动,图线1、2分别表示向正、负方向做匀速运动;
②图线3表示向正方向做加速运动,图线4表示向负方向做加速运动;图线5表示向正方向做减速运动.
三、利用光电门测速度
如图所示,当滑块通过光电门时,光电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而遮光条的宽度d已知,且非常小.由于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非常短,在这段时间内滑块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可认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等于其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即v==.
例4 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 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 s.
(1)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2)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______.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换用宽度更宽的遮光条
C.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D.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答案 (1)0.1 m/s (2)A
解析 (1)v== m/s=0.1 m/s
(2)瞬时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当Δt→0时,可看成物体的瞬时速度,Δx越小,Δt也就越小,A项正确,B项错误;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不能减小Δt,C项错误;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可能更小,时间更长,D项错误.
考点一 v-t图像
1.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的是( )
答案 C
2.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1 s末改变运动方向
B.物体在3 s末运动方向改变
C.物体在1 s时离出发点最远
D.物体在2 s时的速度与4 s时的速度相同
答案 B
解析 前3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均为正,运动方向没有改变,A错误;由题图可知物体在t=3 s后速度为负,说明物体改变了运动方向,B正确;3 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C错误;物体在2 s时与4 s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错误.
考点二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如图所示的A、B、C三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左端连接小车),电源频率为50 Hz.
(1)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________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________是越来越快的,纸带________是开始越来越快,后来又越来越慢的.(均填“A”“B”或“C”)
(2)图中纸带C是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4,5,…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中所示,则小车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________ m/s,通过“3”计数点的速度v3=________ m/s.(后两空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A B C (2)0.1 0.135 0.180
解析 (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相同,若纸带做匀速运动,则打出的点间距是相等的,若纸带做加速运动,则打出的点间距越来越大.若纸带做减速运动时,则打出的点间距越来越小.
(2)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可用0、2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表示,则有v1==0.135 m/s.
通过“3”计数点的速度可用2、4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表示,
则有v3==0.180 m/s.
4.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电源频率为50 Hz,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______再_______.(均选填“拉动纸带”或“启动电源”)
(2)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__________个计时点没有标出.
(3)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vB vC vD vE vF
数值/(m/s) 0.640 0.721
(4)以A点为计时起点,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启动电源 拉动纸带 (2)4 (3)0.400 0.479 0.560 (4)见解析图 由图像知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
解析 (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启动电源,再拉动纸带.
(2)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n=-1=-1=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
(3)vB= m/s=0.400 m/s;
vC= m/s=0.479 m/s;
vD= m/s≈0.560 m/s.
(4)图线如图所示.
5.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丙、丁所示.速度坐标轴的正值表示质点向东运动,请分别说出四个v-t图像中的质点在0~2 s内的运动情况.需要说明各段时间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速度大小怎样变化.
(1)甲质点在0~1 s内_____________________,1~2 s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质点在0~1 s内_____________________,1~2 s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质点在0~1 s内_____________________,1~2 s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质点在0~1 s内_____________________,1~2 s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向西运动,速度逐渐减小,t=1 s时减为零 向东运动,速度逐渐增大
(2)向东运动,速度逐渐增大,t=1 s时速度最大 向东运动,速度逐渐减小
(3)向东运动,速度逐渐减小,t=1 s时减为零 向东运动,速度逐渐增大
(4)向东运动,速度逐渐减小,t=1 s时减为零 向西运动,速度逐渐增大
6.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Δt1=0.29 s,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为Δt2=0.11 s,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3.0 cm,则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为________ m/s,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0.10 0.27
解析 由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条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条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
经过光电门1的速度v1== m/s≈0.10 m/s,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v2== m/s≈0.27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