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目标】
1. 学会区别驳论文中对方错误论点和作者的论点。
2. 学习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批驳方法。
3.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增强民族自信心。
【重点难点】
1.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重点、难点)
2.学习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70多年前,中国是怎样的面貌 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 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
鲁迅,新文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他那优美的散文,精湛的小说,尤其是冷峻辛辣的杂文,一直吸引着我们。难怪文学评论家赞誉鲁迅先生的杂文“不仅是中国民族文学的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中的奇葩”。作家唐弢在《琐忆》一文的开头就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一伟大的人格精神也充分体现在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
二、预习交流
1.文体知识----议论文论证方式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
2.杂文基本常识。
杂文: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杂文特点:
①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②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像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
③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④说理生动、议论生动。
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
3.《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共分三集,是鲁迅后期杂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广泛,思想成熟,科学性、战斗性都很强。写作这些杂文时,鲁迅住在上海四川北路山阴路亭子间。这地方是当时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用以修筑马路的区域,叫做“半租界”。于是鲁迅就取“租”字的右半边而成“且”,取“界”字的下半部而成“介”,再与“亭子间”的“亭”字,合成“且介亭”这个名称,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这不仅点明了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也暗示出写作这类文章时的社会环境。
4.背景链接。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了东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紧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主宰了一部人的头脑。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在他53岁诞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
5.字词积累。
慨叹(kǎi) 省悟(xǐng) 诓骗(kuāng) 抹杀(mǒ) 拐弯抹角(mò)[
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诓骗:说谎话骗人。
污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名誉。
怀古伤今:怀念古代的社会,哀叹现实的社会,用以表示那种悲观厌世,到退还苦的思想情绪。
为民请命:替老百姓说话。
埋头苦干:专心地下苦功夫做事。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
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怎样学习驳论文 ?
首先要明确作者是怎样抓住批驳的“突破口”,要学会识别谬论,能够知道它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
其次学习反驳谬论,明白作者是通过哪种方式批驳对方的。
最后还要注意驳论文语言的特点,体会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对于加强驳论效果的作用。
三、朗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记段落序号。
2.思考: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问题,文中有哪几种观点?
四、整体感知
1.本文批驳了什么论点?作者的论点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
明确:批驳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作者的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结论: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
第二部分(第3~8段):反驳对方的论点。
第一层(第3~5段):直接反驳。
第二层(第6~8段):间接反驳。
第三部分(第9段):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
五、课堂小结
从今天学习的这个部分,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明确了作者提出的论点。那么作者是如何具体论证自己的论点的呢?通过下节课的学习,大家会知道答案。
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1. 请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或改正错别字。
(1)诬篾( ) (2)脊( )梁 (3)搽( )脂粉 (4)前扑( )后继
(5)诓( )骗 (6)慨( )叹 (7)渺芒( ) (8)地大物搏(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玄虚: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前仆后继:_______________
(3)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不足为据: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2)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3)不值得当作凭据。
3.根据文体常识填空。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 和 两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属于 文。批驳对方论点的方法一般包括 和 、 三种,本文以批驳为 突破口,采取 和
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驳倒对方的论点。
立论、驳论 驳论 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敌论证 直接反驳 间接反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新课导入
70多年前,
中国是怎样的面貌
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
当时,
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
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
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
他就是鲁迅
新课导入
鲁迅先生的文字总是充满力量,郁达夫先生在《怀鲁迅》一文中说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先生的杂文,看看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问题,鲁迅先生是怎么说的!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且介亭杂文》
学习目标
1. 学会区别驳论文中对方错误论点和作者的论点。
2. 学习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批驳方法。
3.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增强民族自信心。
第一课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新知认知
文学体裁: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文章体裁: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论证方式
立论
驳论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
文体知识
杂文: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杂文特点:
1.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2.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
(像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
3.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4.说理生动、议论生动。
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
杂文基本常识
《且介亭杂文》共分三集,是鲁迅后期杂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广泛,思想成熟,科学性、战斗性都很强。写作这些杂文时,鲁迅住在上海四川北路山阴路亭子间。这地方是当时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用以修筑马路的区域,叫做“半租界”。于是鲁迅就取“租”字的右半边而成“且”,取“界”字的下半部而成“介”,再与“亭子间”的“亭”字,合成“且介亭”这个名称,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这不仅点明了这些文章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也暗示出写作这类文章时的社会环境。
《且介亭杂文》
“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于1920年成立,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
背景简介
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 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文章。
方法指导
怎样学习驳论文 ?
首先要明确作者是怎样抓住批驳的“突破口”,要学会识别谬论,能够知道它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
其次学习反驳谬论,明白作者是通过哪种方式批驳对方的。
最后还要注意驳论文语言的特点,体会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对于加强驳论效果的作用。
渺
诓
谱
脊
蔑
脂
摧
倘
抹
笼罩
玄
慨
省
切
仆
茫
骗
家
粉
残
杀
叹
虚
悟
实
前
miǎo
kuāng
pǔ
jǐ
miè
zhī
cuī
tǎng
mǒ
lǒng zhào
xuán
kǎi
xǐng
qiè
pū
梁
诬
若
后继
字词积累
读一读
玄虚:
渺茫:
麻醉:
摧残:
诓骗:
诬蔑:
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文中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
使(政治、经济、文化、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说谎话骗人。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词语解释
怀古伤今:
埋头苦干:
舍身求法:
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今天的事情。
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寻求佛法。后来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土地广大,物产丰富。
地大物博:
为民请命:
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不值得当做根据。
替老百姓向上申诉,请求减轻负担或解除痛苦等,以保全的性命。
前仆后继:
自欺欺人:
不足为据:
朗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记段落序号。
2.思考: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问题,文中有哪几种观点?
整体感知。
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问题,文中有哪几种观点?
观点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观点2: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哪个是作者的观点?
解标题,明观点
(一)提出对方的论据和论点(1、2)
(1)对方论据:
①
②
③
(2)对方论点:
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只希望“国联”
现在: 一味求神拜佛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二)批驳对方的论点:通过驳论证的过程驳倒对方的论点(3-5)
①失掉的是
②发展着
(三)明确树立自己观点,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6-8)
①论点:
②论据
A.古 B.今
(四) 得出结论(9)
“他信力”
“自欺力”
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a埋头苦干的人
b拼命硬干的人
c为民请命的人
d舍身求法的人
脊梁
a有确信
b不自欺
c前仆后继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形式是:
一、摆出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树靶子)
二、批驳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射靶子)
三、指明错误的实质或危害 (打倒靶子)
直接反驳
从正面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
用正面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
间接反驳
随堂练习
1. 请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或改正错别字。
(1)诬篾( ) (2)脊( )梁
(3)搽( )脂粉 (4)前扑( )后继
(5)诓( )骗 (6)慨( )叹
(7)渺芒( ) (8)地大物搏( )
蔑
jǐ
chá
仆
kuāng
kǎi
茫
博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
玄虚:
(2)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
前仆后继:
(3)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不足为据:
(1)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2)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3)不值得当作凭据。
3.根据文体常识填空。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 和 两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属于 文。批驳对方论点的方法一般包括 和
、 三种,本文以批驳为 突破口,采取 和
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驳倒对方的论点。
立论
驳论
驳论
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敌论证
直接反驳
间接反驳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学习重点】反驳论证的方法(间接反驳)
【学习难点】文章所表现的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的领会。
【学法指导】
1.学习本文,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着重学习作者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由于本文是一篇采用驳论的论证方式的议论文,因而要结合学习驳论文的有关知识来阅读、理解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对本文语言的讽刺特色也应注意分析、体会。
2.写驳论,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阅读文章3—5段,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本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为“突破口”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
2.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文章。
预习任务
1.弄清背景知识和相关的驳论文文体知识,特别是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
2.通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圈点勾画或记下你的疑难问题。
三、预习检测
1.填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选自《 》,本文采用驳论的论证方式,以批驳_ _为突破口,采取_ _和_________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驳倒对方的论点。
我们在初中阶段学过鲁迅的作品有散文《___________》,小说《 _______________》分别出自《朝花夕拾》和《呐喊》。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英国的雨果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C.驳论文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然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D.清高宗(乾隆)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
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面对xuán( )虚的网络游戏,如果我们沉迷其中,身心会受到cuī( )残,到最后只能kǎi( )叹岁月蹉跎。
(2)这位记者拐弯抹( )角,来到了山脚下的一个幼儿园。他看见小朋友正在搽( )脂抹( )粉,准备“六一”节的演出。[来源:Com]
(3)倘( )若随便去污( )miè一个好人,这样的人实际上就失去了做人的底线。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记段落序号。
2.思考: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问题,文中有哪几种观点?
二、整体感知
1.本文批驳了什么论点?作者的论点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
明确:批驳的论点:
作者的论点:
结论:
2.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文中标记)
三、随堂练习
1. 请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或改正错别字。
(1)诬篾( ) (2)脊( )梁 (3)搽( )脂粉 (4)前扑( )后继
(5)诓( )骗 (6)慨( )叹 (7)渺芒( ) (8)地大物搏(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玄虚: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前仆后继:_______________
(3)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不足为据: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体常识填空。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 和 两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属于 文。批驳对方论点的方法一般包括 和 、 三种,本文以批驳为 突破口,采取 和
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驳倒对方的论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学习重点】反驳论证的方法(间接反驳)
【学习难点】文章所表现的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的领会。
【学法指导】
1.学习本文,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着重学习作者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由于本文是一篇采用驳论的论证方式的议论文,因而要结合学习驳论文的有关知识来阅读、理解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对本文语言的讽刺特色也应注意分析、体会。
2.写驳论,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阅读文章3—5段,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本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为“突破口”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
2.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文章。
预习任务
1.弄清背景知识和相关的驳论文文体知识,特别是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
2.通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圈点勾画或记下你的疑难问题。
三、预习检测
1.填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选自《且介亭杂文》,本文采用驳论的论证方式,以批驳_敌论证_为突破口,采取_直接反驳_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驳倒对方的论点。
我们在初中阶段学过鲁迅的作品有散文《___________》,小说《 _______________》分别出自《朝花夕拾》和《呐喊》。
散文:《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任选一)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A.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英国的雨果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C.驳论文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然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D.清高宗(乾隆)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
解析:“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契诃夫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欧·亨利。
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面对xuán(玄)虚的网络游戏,如果我们沉迷其中,身心会受到cuī(摧)残,到最后只能kǎi(慨)叹岁月蹉跎。
(2)这位记者拐弯抹(mò)角,来到了山脚下的一个幼儿园。他看见小朋友正在搽(chá)脂抹(mǒ)粉,准备“六一”节的演出。[来源:Com]
(3)倘(tǎnɡ)若随便去污(蔑)miè一个好人,这样的人实际上就失去了做人的底线。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记段落序号。
2.思考: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问题,文中有哪几种观点?
二、整体感知
1.本文批驳了什么论点?作者的论点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
明确:批驳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作者的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结论: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
第二部分(第3~8段):反驳对方的论点。
第一层(第3~5段):直接反驳。
第二层(第6~8段):间接反驳。
第三部分(第9段):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
三、随堂练习
1. 请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或改正错别字。
(1)诬篾( ) (2)脊( )梁 (3)搽( )脂粉 (4)前扑( )后继
(5)诓( )骗 (6)慨( )叹 (7)渺芒( ) (8)地大物搏(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玄虚: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前仆后继:_______________
(3)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不足为据: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2)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3)不值得当作凭据。
3.根据文体常识填空。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 和 两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属于 文。批驳对方论点的方法一般包括 和 、 三种,本文以批驳为 突破口,采取 和
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驳倒对方的论点。
立论、驳论 驳论 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敌论证 直接反驳 间接反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