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被古人称作人间四大幸事。
这不,报录的人来了,范进中举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中举之后是喜是悲?
二、预习交流
1.关于作者。
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附生平: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关于《儒林外史》。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3.关于本文背景。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4.关于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院试(县级考试、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生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生员,俗称秀才,这是得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省级考试)考试时间在秋季。(秋闱)秀才才有资格参
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春闱)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国家级考试)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科举考试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
5.检查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嗑(hē) 作揖(yī) 带挈(qiè) 相公(xiàng) 醺醺(xūn) 行事(háng)
长亲(zhǎng) 腆(tiǎn) 亚元(yà) 解元(jiè) 啐(cuì) 绾(wǎn)
桑梓(zǐ) 轩敞(xuān) 锭子(dìng) 拙病(zhuō) 商酌(zhuó)
(2)区别词意。
①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摆架子)
②宗师说我火候已到 (指写文章的功夫)
③叫浑家把肠子煮了 (妻子)
④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规矩)
⑤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 (指教书的处所)
⑥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 (拿给,送给)
⑦屠户……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 (顾虑)
⑧些须几个钱,不够你赏人 (很少)
⑨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家乡)
⑩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 (结交)
三、整体感知
1.指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把握故事情节。
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
情节: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和周围人对他的不同态度。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范进被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遭拒。
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
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
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
3.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以“中举”为界,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l~2段):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一层(1段):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二层(2段):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3~12段):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第一层(3~5段):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二层(6~10段):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1~12段):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四、根据插图,复述课文故事梗概。(PPT)
五、随堂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①本文节选自《 》中的第 回。
②作者是 (朝代)的小说家 。
③他写的这部书是 体的长篇 小说,共 55 回。
④该书主要描写 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 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⑤《儒林外史》中的儒林是指 。外史是指 。
2.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星宿(xiù) 腆(diàn)着 相(xiàng)公 B.解(jiě)元 行(háng)事 长(zhǎng)亲
C.作揖(yī) 亲(qīn)家 侥(jiǎo)幸 D.绾(wǎn)发 名讳(huì) 拙(zhuō)病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兀自 轩敞 叙功 唯唯连声 B.报帖 带挈 郎中 淋淋漓漓
C.锭子 央及 倒运 摸门不着 D.桑梓 商酌 万贯 不醒人事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的圣贤说过:“吾一日三省吾身。”现在的中学生也应该经常扪心自问,加强自身修养。
B.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C.老师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使我心领神会。我决心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D.所谓成就,无非是尽力而为。因此,我们既不必羡慕或嫉妒别人,也不要把一时的虚荣当成了成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新课导入
这不,报录的人来了,范进中举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中举之后是喜是悲?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被古人称作人间四大幸事。
吴敬梓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培养学生欣
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第一课时
新知认知
关于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拔贡出身,只做过一任县教谕(八品学官),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从此,他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由于“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不数年而产尽矣”,大家都拿他作“败家子”的典型来教育子孙。他33岁时移居南京,生活愈加贫困,到后来甚至常常无米下锅。1754年病逝于扬州。
吴敬梓一生中的大半时间在南京、扬州两地,他所交往的多是些“上层人士”,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清客等,对他们的卑劣的灵魂,腐朽的生活,一切秽行劣迹,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的素材。
关于《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成书于作者50岁以前。这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个中心人物做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
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功地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成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外史”是指 指不见于正史的轶闻故事。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
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
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
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
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
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
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关于本文背景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院试(县级考试、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生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生员,俗称秀才,这是得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
即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
举行一次,(省级考试)考试时间
在秋季。(秋闱)秀才才有资格参
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关于“科举制度”
●会试(春闱)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国家级考试)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科举考试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
初级考试
正式考试
1.童试:儒生
2.岁试:秀才(县里每年一次)
3.科试:举人(做官的资格)(三年一次)
1.乡试:举人(做官的资格)(三年一次)
2.会试:贡士(次年二月)
3.殿试:进士(两月后)(直接做官,状元)
清朝科举制度
读准字音
1.作揖
2.带挈
3.行事
4.长亲
5.腆着
6.星宿
7.兀自
8.轩敞
( yī )
( qiè )
( háng )
(zhǎng)
( tiǎn )
( xiù )
( wù )
( xuān )
9.相公
10.报帖
11.避讳
12.赊欠
13.绾发
14.桑梓
15.侥幸
16.攥紧
(xiàng)
( tiě )
( huì )
( shē )
( wǎn )
( zǐ )
( jiǎo )
( zuàn )
17.啐
18.斋公
19.醉醺醺
20.癞蛤蟆
21.阎王
22. 嗑
23.瘟
(cuì)
(zhāi)
(xūn)
(lài )
(yán )
(hé)
(wēn)
1.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
2.宗师说我火候已到
3.叫浑家把肠子煮了
4.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5.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
6.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
(摆架子)
(指写文章的功夫)
(妻子)
(规矩)
(指教书的处所)
(拿给,送给)
区别词意
7.屠户……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
8.些须几个钱,不够你赏人
9.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10.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
(顾虑)
(很少)
(家乡)
(结交)
整体感知。
1.指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把握故事情节。
人物:
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
情节:
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和周围人对他的不同态度。
环境:
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范进被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遭拒。
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
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
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一层(1段):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二层(2段):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3~12段):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第一层(3~5段):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二层(6~10段):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1~12段):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3.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看图片,说内容
4.请仔细观看以下画面,说出相关情节。
范进中秀才,
丈人“贺喜”女婿
范进借钱赴试,
丈人痛骂女婿
获知中举,范进喜极而疯
挥掌治病,丈人斗胆掴女婿
一朝中举,乡邻皆友好,乡绅是“相知”
随堂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①本文节选自《 》中的第 回。
②作者是 (朝代)的小说家 。
③他写的这部书是 体的长篇 小说,共 55 回。
④该书主要描写 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揭露 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⑤ 《儒林外史》中的儒林是指 。外史是指 。
儒林外史 三
清朝 吴敬梓
章回
讽刺
封建知识分子
科举制度
一群读书人
指不见于正史的轶闻故事。
A.星宿(xiù) 腆(diàn)着 相(xiàng)公
B.解(jiě)元 行(háng)事 长(zhǎng)亲
C.作揖(yī) 亲(qīn)家 侥(jiǎo)幸
D.绾(wǎn)发 名讳(huì) 拙(zhuō)病
D
2.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兀自 轩敞 叙功 唯唯连声
B.报帖 带挈 郎中 淋淋漓漓
C.锭子 央及 倒运 摸门不着
D.桑梓 商酌 万贯 不醒人事
D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古代的圣贤说过:“吾一日三省吾身。”现在的中学生也应该经常扪心自问,加强自身修养。
B.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C.老师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使我心领神会。我决心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D.所谓成就,无非是尽力而为。因此,我们既不必羡慕或嫉妒别人,也不要把一时的虚荣当成了成就。
C
4.下列句子中加色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范进中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学法指导:
1.速读课文,把握主要情节,绘声绘色讲故事。先自我复述,再在同桌间相互复述、补充,最后在班上复述。师生共评,并补充遗漏的重要情节。
2.细读课文,圈点勾画哪些人物、哪些情节、哪些词句、哪些描写,让你觉得“荒唐”(可笑、啼笑皆非、不可思议……)?并在文中批注你的感受。
3.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重点细读课文对胡屠户描写部分,以胡屠户为例来赏析本文的讽刺艺术,并思考小说的主题。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关于“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院试(县级考试、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生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生员,俗称秀才,这是得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省级考试)考试时间在秋季。(秋闱)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春闱)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国家级考试)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科举考试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
2.讽刺小说。
讽刺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的特征是用嘲讽的表现手法揭露生活中消极落后和腐朽反动的事物。在艺术表现上,这类小说充分调动各种讽刺艺术手段,用夸张、巧合、漫画式描写等手法突出被描写对象本身的矛盾、可笑或畸形的特征,形成强烈对比,极其简洁尖锐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读者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达到警诫教育或暴露、鞭挞、抨击的目的。著名的讽刺小说有我国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外套》、《钦差大臣》,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等。
二、预习任务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理清小说的三要素。
3.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1)课文中的范进在中举之后却疯了,这是为什么呢?
(2)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
(3)背诵第五自然段,分析其精彩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
①作揖( ) ②星宿( ) ③攥着( ) ④腆着( )
⑤斋公( ) ⑥行事( ) ⑦带挈( ) ⑧绾了( )
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节选自 第 回,作者是 朝的 。他写的这部书是 体的长篇讽刺小说,共 回,主要描写 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 的腐朽。
3.《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4.找出小说三要素,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主要人物:
环境:
故事情节:
【课中导读】
第 一 课 时
一、整体感知
1.指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把握故事情节。
人物:
情节:
环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3.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以“中举”为界,给课文分段。(文中标记)
二、随堂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①本文节选自《 》中的第 回。
②作者是 (朝代)的小说家 。
③他写的这部书是 体的长篇 小说,共 55 回。
④该书主要描写 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 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⑤《儒林外史》中的儒林是指 。外史是指 。
2.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星宿(xiù) 腆(diàn)着 相(xiàng)公 B.解(jiě)元 行(háng)事 长(zhǎng)亲
C.作揖(yī) 亲(qīn)家 侥(jiǎo)幸 D.绾(wǎn)发 名讳(huì) 拙(zhuō)病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兀自 轩敞 叙功 唯唯连声 B.报帖 带挈 郎中 淋淋漓漓
C.锭子 央及 倒运 摸门不着 D.桑梓 商酌 万贯 不醒人事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的圣贤说过:“吾一日三省吾身。”现在的中学生也应该经常扪心自问,加强自身修养。
B.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C.老师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使我心领神会。我决心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D.所谓成就,无非是尽力而为。因此,我们既不必羡慕或嫉妒别人,也不要把一时的虚荣当成了成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范进中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学法指导:
1.速读课文,把握主要情节,绘声绘色讲故事。先自我复述,再在同桌间相互复述、补充,最后在班上复述。师生共评,并补充遗漏的重要情节。
2.细读课文,圈点勾画哪些人物、哪些情节、哪些词句、哪些描写,让你觉得“荒唐”(可笑、啼笑皆非、不可思议……)?并在文中批注你的感受。
3.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重点细读课文对胡屠户描写部分,以胡屠户为例来赏析本文的讽刺艺术,并思考小说的主题。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关于“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院试(县级考试、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生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生员,俗称秀才,这是得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省级考试)考试时间在秋季。(秋闱)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春闱)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国家级考试)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科举考试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
2.讽刺小说。
讽刺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的特征是用嘲讽的表现手法揭露生活中消极落后和腐朽反动的事物。在艺术表现上,这类小说充分调动各种讽刺艺术手段,用夸张、巧合、漫画式描写等手法突出被描写对象本身的矛盾、可笑或畸形的特征,形成强烈对比,极其简洁尖锐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读者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达到警诫教育或暴露、鞭挞、抨击的目的。著名的讽刺小说有我国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外套》、《钦差大臣》,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等。
二、预习任务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理清小说的三要素。
3.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1)课文中的范进在中举之后却疯了,这是为什么呢?
(2)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
(3)背诵第五自然段,分析其精彩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
①作揖( ) ②星宿( ) ③攥着( ) ④腆着( )
⑤斋公( ) ⑥行事( ) ⑦带挈( ) ⑧绾了( )
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节选自 第 回,作者是 朝的 。他写的这部书是 体的长篇讽刺小说,共 回,主要描写 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 的腐朽。
3.《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4.找出小说三要素,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主要人物:
环境:
故事情节:
答案:
1. ①yī ②xiù ③zuàn ④tiǎn ⑤zhāi ⑥háng ⑦qiè ⑧wǎn
2.《儒林外史》 三 清 吴敬梓 章回 五十五 知识分子 科举制度
3.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4.主要人物:范进、胡屠夫、张乡绅等;故事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不同的态度;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开端:范进被胡屠户训斥并借钱赴考。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而发疯。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而清醒了。结局:范进醒后众人对他的巴结。
【课中导读】
第 一 课 时
一、整体感知
1.指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把握故事情节。
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
情节: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和周围人对他的不同态度。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开端:范进被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遭拒。
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
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
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
3.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以“中举”为界,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l~2段):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一层(1段):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第二层(2段):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3~12段):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第一层(3~5段):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第二层(6~10段):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1~12段):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二、随堂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①本文节选自《 》中的第 回。
②作者是 (朝代)的小说家 。
③他写的这部书是 体的长篇 小说,共 55 回。
④该书主要描写 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 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
⑤《儒林外史》中的儒林是指 。外史是指 。
2.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星宿(xiù) 腆(diàn)着 相(xiàng)公 B.解(jiě)元 行(háng)事 长(zhǎng)亲
C.作揖(yī) 亲(qīn)家 侥(jiǎo)幸 D.绾(wǎn)发 名讳(huì) 拙(zhuō)病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兀自 轩敞 叙功 唯唯连声 B.报帖 带挈 郎中 淋淋漓漓
C.锭子 央及 倒运 摸门不着 D.桑梓 商酌 万贯 不醒人事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的圣贤说过:“吾一日三省吾身。”现在的中学生也应该经常扪心自问,加强自身修养。
B.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C.老师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使我心领神会。我决心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D.所谓成就,无非是尽力而为。因此,我们既不必羡慕或嫉妒别人,也不要把一时的虚荣当成了成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