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12·武汉高一检测)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氢氧化钠 ②硫酸钡 ③铜 ④蔗糖 ⑤二氧化硫
A.①②⑤ B.①②
C.③④ D.①⑤
【答案】 B
【点拨】 NaOH(碱)、BaSO4(盐)属于电解质,①②正确;铜(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③错误;蔗糖、SO2属于非电解质,④⑤错误。
2.(2012·厦门高一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
B.氨水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凡是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叫做酸
【答案】 C
【点拨】 纯碱是Na2CO3,属于盐;NH3是非电解质;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因此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3.(2013·试题调研)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电解质
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
D.X可以是任意化合物
【答案】 A
4.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是( )
A.H2O B.NH3·H2O
C.CH3COONH4 D.CH3COOH
【答案】 C
5.(2013·经典习题选萃)有一种用实际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前后电荷是守恒的。如下离子方程式:RO+F2+2OH-===RO+2F-+H2O,由此可知在RO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答案】 B
6.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分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
A.钠的化合物 B.可与硝酸反应
C.可溶于水 D.电解质
【答案】 B
【点拨】 NaCl、Na2SO4与HNO3不反应。
7.(2013·经典习题选萃)用20 mL 0.1 mol/L的含氧酸HxRO4溶液与15 mL 0.2 mol/L的某碱M(OH)a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全部生成正盐,则R元素的化合价是( )
A.+(8-) B.+(8-2a)
C.+(8-) D.+(8-3a)
【答案】 C
8.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aCl晶体、BaSO4 B.铜、二氧化硫
C.液态的醋酸、酒精 D.熔融的KNO3、硫酸溶液
【答案】 C
【点拨】 A项均为电解质;B项Cu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CH3COOH为电解质,酒精为非电解质;D项前者为电解质,后者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选C。
9.下列关于电解质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
B.电解质在通电时发生电离
C.NaCl晶体不导电,所以NaCl不是电解质
D.熔融的KOH导电,所以KOH是电解质
【答案】 D
【点拨】 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A、B错误,D正确。NaCl晶体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均导电,C错误。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答案】 B
【点拨】 A项,水能电离出OH-与H+,所以水是电解质;C项,部分氧化物也属于电解质,如Na2O、CaO;D项,HCl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二、非选择题
11.在如图所示的串联装置中,发现灯泡不亮,但若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水,则灯泡会亮起来:
则:(1)加水的烧杯为________。
(2)将烧杯B和________混合后溶液的导电性会减弱。
(3)写出D烧杯中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四个烧杯中只有C中没有发生电解质电离,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当加水时,H3PO4电离而导电;当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后,由于发生反应:CuSO4+Ba(OH)2===BaSO4↓+Cu(OH)2↓,从而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混合后溶液体积增大,导电能力减弱。
【答案】 (1)C (2)D
(3)Ba(OH)2===Ba2++2OH-
【点拨】 溶液导电,则肯定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不导电,则一定无自由移动的离子。
12.掌握电解质的概念,能够熟练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是认识电解质的性质,研究离子反应的前提。
以下有10种物质:①铜 ②稀硫酸 ③氯化氢 ④氨气 ⑤空气 ⑥二氧化碳 ⑦金属汞(俗称水银) ⑧氯化钠 ⑨硫酸钡 ⑩氯气
按照表中提示的信息,把符合左栏条件的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填入右栏相应的位置。
序号
符合的条件
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1)
混合物
(2)
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
(3)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
(4)
化合物,但不是电解质
(5)
不是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
【答案】
序号
符合的条件
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1)
混合物
②稀硫酸 ⑤空气
(2)
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
③氯化氢
(3)
电解质,但难溶于水
⑨BaSO4
(4)
化合物,但不是电解质
④NH3 ⑥CO2
(5)
不是电解质,但本身能导电
①铜 ②金属汞
【点拨】 10种物质中稀硫酸和空气属于混合物。HCl溶于水可电离出H+、Cl-,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故HCl属于电解质。BaSO4是难溶性电解质。而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它们本身发生了电离,而是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NH3·H2O和H2CO3,故它们不属于电解质。铜和金属汞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不是电解质,但能导电。
13.(2013·试题调研)松花蛋于明朝初年问世,其腌制配方有多种,但主要配料为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将一定比例的配料用水和黏土调成糊状,敷于蛋上,密封保存,数日后可食用。
(1)腌制松花蛋的配料用水调制时,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有(不考虑黏土中物质可能参与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花蛋外的糊状物经溶解、过滤后,滤液中肯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和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为Ca(OH)2或Na2CO3。
(3)某同学设计下表的实验方案,探究(2)所得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请你帮他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滴加适量K2CO3溶液
若出现白色沉淀
滤液中含Ca(OH)2
若无白色沉淀
滤液中无Ca(OH)2
②取少量滤液,____
若出现________
滤液中含Na2CO3
(4)写出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2)NaCl NaOH
(3)加入足量的盐酸 气泡
(4)Na2CO3===2Na++CO
14.已知Fe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写出Fe2(SO4)3的电离方程式,并求Fe3+和SO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 Fe2(SO4)3===2Fe3++3SO
c(Fe3+)=6 mol/L c(SO)=9 mol/L
【点拨】 Fe2(SO4)3在溶液中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Fe2(SO4)3===2Fe3++3SO
1 2 3
3 mol/L c(Fe3+) c(SO)
解之,c(Fe3+)=6 mol/L,c(SO)=9 mol/L。
电离学说的诞生
1884年,年仅25岁的瑞典化学家阿伦纽斯(1859-1927)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进行溶液导电性研究提出了电离学说,用崭新的思想揭示了电解质溶液的本质。
论文公开发表后,遭到了英、德、法、俄等许多国家化学家的猛烈攻击,其中包括因发现元素周期律而享誉全球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以研究溶液理论而著称于世的英国化学家阿姆斯特朗,以研究溶液电泳现象受到人们尊敬的德国化学家魏德曼,等等。他们认为,电离学说违背了戴维和法拉第所建立的经典的电化学理论,因而是“奇谈怪论”。门捷列夫曾预言说:“这个假说随着时间的转移将如燃素论所早已占有的那种地位而必然失败”。
年轻的阿伦纽斯在权威们的攻击面前没有表现出怯懦、动摇和丧失信心。为了寻求知音的支持,他在那次论文答辩后的第二天,就把论文分别寄给了另外几位著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范特霍夫、克劳胥斯和梅耶尔等,征求他们的意见。与门捷列夫等人的态度相反,这些化学家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尤其是奥斯特瓦尔德,不远千里亲自找阿伦纽斯,同他一起讨论。范特霍夫称赞他的学说是“物理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支持派与保守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电离学说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支持,电离学说终于用大量的无可辩驳的科学事实,征服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取得最后胜利。
1903年,阿伦纽斯荣获英国皇家学会的戴维勋章。同年他又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