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成才之路》高一化学人教必修1【课件+新提升达标作业】:第四章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共2课时4份打包下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成才之路》高一化学人教必修1【课件+新提升达标作业】:第四章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共2课时4份打包下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6-25 22:24:47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1.(2013·试题调研)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因为有刺激性气味,因此不用来作制冷剂
B.氨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NO
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石蕊试剂变为红色
【答案】 B
【点拨】 A项,液氨可作制冷剂;B项,4NH3+5O24 NO+6H2O,该反应中NH3表现还原性;C项,氨水中NH3·H2O不稳定;D项,氨水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色。
2.(2013·试题调研)以下有关氨及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
B.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和氧化性
C.实验室里常用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氨气
D.氨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性的物质如氧气发生反应
【答案】 B
【点拨】 氨的喷泉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不能体现氨的氧化性。
3.(2013·试题调研)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答案】 C
【点拨】 假设两个容器的状况为标准状况,①中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为:
c== mol/L;
②中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为:
c== mol/L,因此C选项正确。
4.(2013·试题调研)为了在实验室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 NH4Cl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答案】 C
5.(2013·试题调研)在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装有干燥、纯净的NH3;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气体;NO2和O2体积比为4:17的混合气体。然后分别做喷泉实验,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2:1:2 B.5:5:4
C.1:1:1 D.无法确定
【答案】 B
【点拨】 设烧瓶体积为V L。
(1)“NH3+H2O”“HCl+H2O”型:水充满烧瓶,V气体=V溶液,则c== mol·L-1。
(2)含有一半空气的HCl气体所形成的溶液的浓度也为 mol·L-1。
(3)V(NO2):V(O2)=4:17时,O2过量,所形成的溶液的体积等于原NO2气体体积的,溶液的浓度c(HNO3)==(×) mol·L-1,故三者之比为5:5:4。
【方法技巧】 (1)若HCl、NH3等气体中混有少量空气或其他不溶于水的气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仍为 mol·L-1。
(2)若NO2中混有少量的N2或NO,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仍为 mol·L-1。
(3)“NO2+O2+H2O”型:
4NO2+O2+2H2O===4HNO3。
若V(NO2)?V(O2)≤4(恰好反应或O2过量),则c(HNO3)= mol·L-1×= mol·L-1;若V(NO2)?V(O2)>4(剩余NO),则c(HNO3)介于 mol·L-1和 mol·L-1之间。
6.(2013·试题调研)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下列试纸和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  )
①蒸馏水 ②NaOH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硫酸
A.①⑤        B.④⑤
C.①③ D.①④⑤
【答案】 B
【点拨】 NH的检验:在含有NH的溶液中加入强碱(OH-)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所以一定不会用到的是④蓝色石蕊试纸和⑤稀硫酸。
7.(2012·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
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D.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
【答案】 D
【点拨】 A项,NH3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B项,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C项,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D项,Cl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
8.(2013·试题调研)只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就能将FeCl3、NH4Cl和NaCl三种溶液区别开的是(  )
A.KSCN溶液 B.BaCl2溶液
C.AgNO3溶液 D.NaOH溶液
【答案】 D
【点拨】 A项,KSCN只与FeCl3反应使溶液变红色;B项,BaCl2与FeCl3、NH4Cl、NaCl均不反应,无现象;C项,AgNO3溶液与三种溶液均反应产生白色沉淀;D项,NaOH与FeCl3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与NH4Cl反应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aCl不反应。因此用NaOH溶液可将三种溶液区别开来。
9.(2013·试题调研)已知X、Y、Z、W(含同一元素)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且X能与W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X可能是(  )
XYZW
A.N2 B.NO2
C.NH3 D. NO
【答案】 C
【点拨】 能发生连续氧化的物质中学阶段学习的有C、S、H2S、Na、N2、NH3。但符合X与W反应生成盐的只有NH3。转化关系如下:
10.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氨的装置和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答案】 AC
【点拨】 A项中,NH4Cl受热产生NH3和HCl,两者遇冷会重新凝结为NH4Cl,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堵塞导管的现象;B项中,浓氨水滴入氧化钙固体中,发生反应:CaO+2NH3·H2O===Ca(OH)2+2NH3↑+H2O;C项中,试管口未向下倾斜,冷凝水回流可能导致试管破裂;D项中,浓氨水受热产生氨和水蒸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即得干燥的NH3。
二、非选择题
11.(2013·经典习题选萃)为探究NH3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f为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作干燥剂。
A.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B.浓硫酸
C.浓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3)用如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中已装满干燥氨气(标准状况),引发水向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NH4Cl+Ca(OH)2CaC12+2NH3↑+2H2O
(2)A (3)打开止水夹f,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液体,并轻轻摇动烧瓶
【点拨】 (1)实验室通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
(2)浓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来作干燥剂使用,浓硫酸可以和氨气反应,实验室常用碱石灰来干燥氨气。
(3)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液体挤入烧瓶,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液体会顺利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12.(2012·沈阳高一检测)已知A、B、C、D为气体,其中A呈黄绿色,D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可使酚酞变红。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将B点燃,把导管伸入盛满A气体的集气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D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②干燥管里盛有碱石灰
③如图中的a为浸有稀硫酸的棉花
(3)检验E中阳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E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气体A呈黄绿色,气体D极易溶于水且形成的溶液使酚酞变红色,推知A为Cl2,D为NH3;根据气体B能在气体A(Cl2)中燃烧,推知B为H2;联系框图中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进一步推知C为HCl,E为NH4Cl。
【答案】 (1)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2)①②③
(3)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为蓝色,证明E中有NH(答案合理即可)
13.(2013·试题调研)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法,要制得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做干燥剂。
(3)如图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2)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将水压入烧瓶 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的氨气溶于少量水,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
【点拨】 (2)NH3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故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干燥NH3的专用干燥剂是碱石灰。
(3)先打开止水夹,然后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由于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气压迅速降低,从而引发喷泉。
14.(2013·经典习题选萃)氮元素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回答下列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问题。
(1)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德国化学家哈伯、波施等成功地开发了将氮气转化为氨气的生产工艺。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气通入水中可制得氨水,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请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气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反应,请将如图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2+3H22NH3
(2)NH3·H2O??NH+OH-
(3)4NH3+5O24NO+6H2O
2NO+O2===2NO2
15.(2013·试题调研)10.7 g氯化铵与足量氢氧化钙混合共热,最多可制得:
(1)NH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将制得的氨气全部溶于水制成2 L溶液,所得氨水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答案】 (1)0.2 mol (2)0.1 mol·L-1
【点拨】 (1)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53.5 g 2 mol
10.7 g n(NH3)
n(NH3)=0.2 mol
(2)=0.1 mol/L
喷泉实验原理及拓展
(1)实验原理
容器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溶质发生化学反应),当气体与水(或溶液)接触时,气体溶解(或发生反应),使容器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气体将容器内的水压入上面的容器,形成喷泉。
(2)可做喷泉实验的气体或反应
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
②气体极易与某种溶液反应,如CO2、SO2、NO2、H2S等与浓NaOH溶液;NH3与稀盐酸等。
(3)形成喷泉的关键
①气体要充满烧瓶,②气体和烧瓶要干燥,③装置气密性要好。
(4)常见喷泉实验装置
 
图1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解于烧杯和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
图2装置形成喷泉可采用使烧瓶受热,瓶内气体膨胀,打开止水夹,气体与液体接触而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而产生喷泉。
图3装置下部锥形瓶内物质相互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下瓶中压入到上瓶而形成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