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于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第五课。通过本单元前3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山歌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和掌握。在《上去个高山望平川》的教学中对于“花儿”只做了简单的介绍;因为“花儿”也是我们本地的民族特色,考虑到对于本地民族特色的发扬与传承,我将重点留在了本节课来学习。虽然“花儿”属于本地的民族特色,但是在课堂上学生们是第一次以书面知识认识它。通过对学生们调查发现,他们并不那么喜欢“花儿”,由于当地“花儿”没有一板一眼的正规版本,都是“花儿”爱好者们信手拈来即兴歌唱的,因此比较难于学唱;同学们对于“花儿”的了解也是口头传唱的民歌,并不知道它的书面形式该如何表达。在本节课中我将通过《花儿与少年》的教学带领学生们揭开他们的疑惑,重新认识“花儿”。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花儿”了解地方民歌特色和音乐文化。
2、欣赏不同版本的《花儿与少年》体感别样的音乐情感。
3、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并用能够根据本地花儿特色即兴创作歌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花儿”及花儿歌词创作。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花儿与少年》的第一部分。
3、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分析《花儿与少年》中:引子,A段,B段,A1段,尾声的节奏变化和情绪变化。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花儿”作品《妹妹的山丹花》进入课堂。
1、温故知新: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上去个高山望平川》也了解了什么是“花儿”,下面我请同学来回答一下。
答:“花儿”:流行于青海、甘肃及宁夏大部分地区的汉、回、撒拉等十多个民族的一种山歌。花儿中的长调子节奏自由,旋律高亢悠长,山野风味浓郁;花儿中的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旋律平稳流畅。
问题:
《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和《妹妹的山丹花》做下对比,哪个是长调子哪个是短调子?
知识能力提升:
1、介绍“花儿”及“花儿会”。
“花儿”是流传在、、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人类罕见的文化现象,2009年9月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青海是“河湟花儿”的发祥地之一,大通则享有“花儿之都”的美誉,“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除了农事劳动和山野运货等劳动场合歌唱外,各地还有“花儿会”的习俗,一般从农历四月开始一直到7月结束,群众云集,对歌声此起彼伏。【选自于:百度百科】
2、简介《花儿与少年》创作背景。
1956年冬,为参加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朱仲禄与作曲家吕冰、编舞章民新联手创作了抒情歌舞《花儿与少年》。
3、欣赏电子合成器独奏《花儿与少年》。
电子合成器:一种能合成多种音色和音响的电子乐器。合成的音色丰富多样。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电子琴演奏的《花儿与少年》。现在有一首根据“花儿”旋律创作的,流传最广泛的、最具西北民族特色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歌曲《花儿与少年》,因为它的经典,如今它已经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演绎。
三、学唱歌曲《花儿与少年》 A段。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是由乐器演奏的《花儿与少年》,其实最早的时候,《花儿与少年》是以歌曲的形式问世的,大家想不想听听这首歌曲是怎样唱的?
四、拓展延伸
1、欣赏交响乐团演奏的《花儿与少年》,
师:首先我来播放一小段音乐,大家听一听演奏乐器有哪些?听音乐,说出演奏的乐器。
引子:小提琴、钢琴、手风琴
A段:小提琴、弦乐拨奏及合奏、手风琴、双簧管、长笛、钢琴
问:引子进入主旋律的情绪如何变化的呢?
答:开始慢,后来变快了,乐器也变多了,乐曲听起来更欢快,更动人。
B段:小提琴、弦乐合奏、大提琴、手风琴、双簧管、长笛、钢琴
问:B旋律的情绪相对于第一段有何变化的呢?
答:节奏变得悠长,给人一种辽阔与宽广的感觉。
A1段:同A段。
尾声:双簧管与小提琴一唱一和的形式结束。
2、“花儿”歌词创作
根据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见所闻,分小组简单创作一段“花儿”歌词并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五、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并学唱了经典的歌曲《花儿与少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我们本地的民歌“花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以后能成为民族音乐的传承者和发扬者,让我们的“花儿”被更多的人认识被更多的人传唱。
板书设计
花儿与少年
1=F 青海花儿
2/4 & 3/4
引子:
A段:
B段:
A1段:
尾声:
段落项目 重复次数 节拍 速度 力度
引子 1 2/4 慢 mp
A段 2 2/4 快 mf
B段 2 3/4 中速稍快 f
A1段 1 2/4 快 mf
尾声 1 2/4 慢 p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花儿”这种具有独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艺术形式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虽然这节课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的传承和发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寄予同学们的希望相信有一天终会实现,“花儿”的未来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