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相思的感情。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相思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鉴赏引用“春蚕”“蜡炬”“蓬山”“青鸟”意象,抒发感情写法。
【课时计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每个旅行的人,都是一只风筝。不过,其中有些是无线的风筝,有些是有线的风筝。
无线的风筝,是自由的;但是,有线的风筝,是更幸福的。
相思,是风筝的那一条线,让在外的人在牵挂中,获得更多的力量,迎风而扶摇直上。
今天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到一个春风不在,百花凋零的夜晚,领略一首思恋的歌。
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李商隐 字义山,唐代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代表作有《李义山诗集》。
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三.诵读诗歌,读准节奏
1.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诗句中每一个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顺诗句,读出七言的音律节奏,读出深沉相思的情感。
3.指名读,交流评议。
四.译读诗歌,疏通大意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春风。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品读诗歌,感悟赏析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点拨】首联写暮春时节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相见时难”“ 难”指困难,“别亦难”“ 难”是难受。见面本来很困难,所以离别也令人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渲染了离别时的气氛,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东风”即春风,残“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点拨】颔联写别后相思,名句赏析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象征)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用“丝”谐音“思”, 泪”也是双关语,既指烛泪,更是指二人的相思之泪。蚕丝和烛泪象征爱情,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也有人认为这里可能是诗人借以抒发政治上屡遭挫折后的苦闷心情。)
今天寓含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点拨】颔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逝去的忧虑。“改”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觉月光寒”忖度对方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情深。晓”“夜”的时间点示,写尽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写出受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点拨】尾联表达诗人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及之意。“为探看”为我探探看,充满期待之意。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神话色彩的典故表达了相思之情。
5.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描写了恋人离别的痛苦的别后思念,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全诗以首句“别”字为通篇文眼。
6.艺术特色:
【点拨】全诗构思精巧、比喻贴切、文辞优美、概括精辟,感情缠绵悱测、撼人心弦,是一首骨铭心之爱情诗。
六.链接中考,巩固提升
1.诗人起笔不落俗套,从相见之难落笔来衬托 。
【点拨】别离时的痛苦。
2.诗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象抒发 之情。
【点拨】凄凉
诗中有一句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且其中一字用了谐音,以表达情感的执著深切。这句诗是: , 。这个字是 ,以 谐 ,使这句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点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丝、思
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 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点拨】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5、本诗尾联运用了典故,请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希望能够再与亲人相见的情感。)
6、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点拨】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等)(共18张PPT)
第六单 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 九年级上
相思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每个旅行的人,都是一只风筝。不过,其中有些是无线的风筝,有些是有线的风筝。
无线的风筝,是自由的;但是,有线的风筝,是更幸福的。
相思,是风筝的那一条线,让在外的人在牵挂中,获得更多的力量,迎风而扶摇直上。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作
者
简
介
李商隐 字义山,唐代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代表作有《李义山诗集》。
背
景
简
介
新知讲解
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新知讲解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新知讲解
译
读
诗
歌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译
读
诗
歌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品
读
诗
歌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首联写暮春时节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相见时难”“ 难”指困难,“别亦难”“ 难”是难受。见面本来很困难,所以离别也令人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渲染了离别时的气氛,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东风”即春风,残“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写别后相思,名句赏析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象征)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用“丝”谐音“思”, 泪”也是双关语,既指烛泪,更是指二人的相思之泪。蚕丝和烛泪象征爱情,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也有人认为这里可能是诗人借以抒发政治上屡遭挫折后的苦闷心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颔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逝去的忧虑。“改” 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觉月 光寒”忖度对方处境和感受可谓一 往情深。晓”“夜”的时间点示, 写尽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写 出受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 象跃然纸上。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尾联表达诗人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及之意。“为探看”为我探探看,充满期待之意。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神话色彩的典故表达了相思之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内
容
主
旨
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描写了恋人离别的痛苦的别后思念,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全诗以首句“别”字为通篇文眼。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写
作
特
色
全诗构思精巧、比喻贴切、文辞优美、概括精辟,感情缠绵悱测、撼人心弦,是一首骨铭心之爱情诗。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诗人起笔不落俗套,从相见之难落笔来衬托 。
2.诗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象抒发 之情。
3.诗中有一句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且其中一字用了谐音,以表达情感的执著深切。这句诗是: , 。 这个字是 ,以 谐 ,使这句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别离时的痛苦
凄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
丝
思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 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5、本诗尾联运用了典故,请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希望能够再与亲人相见的情感。
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等)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