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消除与经典的隔阂
部编版 七年级(上)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拾取一剪斜阳,一瓣心香,不奢求盛开时的明媚鲜艳、滋润美艳,只收藏繁华落尽的一声叹惋、袅袅余香。
颁奖词
消除与经典的隔阂
《朝花夕拾》: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主题理解
题目解说
“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的历程。
篇目分类
1、《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名字的由来
睡相不好,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
令人烦恼的规矩
切切察察的毛病
讲长毛的故事
给“我”买《山海经》
阿长妈妈: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富有爱心
作者感情: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尊敬和感激
研读一 读原著,比较详细了解各篇的内容(典型事件、人物特
质、作者情感)
2、《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的第一节课
上讲堂忘记戴领结
纠正“我”绘的解剖图
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添该“我”的讲义
藤野先生:为人正直、诲人不倦、治学严谨、平等待人、没有
民族偏见
作者情感: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感激和敬意。
3、《范爱农》
东京相识
故乡重逢
绍兴共事
绍兴诀别
范爱农:为人孤傲、倔强、正直,不满黑暗现实,追求革命
作者情感: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徐锡麟被杀“同乡会”争执
绣花鞋事件让座风波
报案馆风波
惊闻落水噩耗
4、《五猖会》
内容:父亲曾让童年的鲁迅在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
时,却勒令他背《鉴略》。但鲁迅从来没有指责
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
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手法:文章前半部分通过描述迎神赛会、明朝赛会,
从正反两面为后文来之不易的五猖会做铺垫,
更加突出“我”对五猖会的期待,与下文的失
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
俗的不合理。
态度:批判了封建教育的不合理性,反映出刻板、严
酷的教育束缚了儿童的天性的现象。
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历;
江南水师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以及求知的艰难,
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
5、《琐记》
情感: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革命青年,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①鼓励孩子吃冰。
②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流言。
③父亲弥留之际,让“我”在一旁大声叫喊父亲,增加了父亲
临终的痛苦。
特征:心术不正,自私自利,拨弄是非,多嘴多舌
手法:欲抑先扬、对比手法
衍太太
6、《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在百草园的生活(趣味)
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乏味)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
主题: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
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
的合理要求。
①猫对猎物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②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③老嗥叫令人心烦;
④它吃了我心爱的小隐鼠。
7.《狗·猫·鼠》
猫的形象:欺负、玩弄弱者,媚态十足,喻指当时社会上的一些“
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情感态度: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一副媚态”的憎恶,也
表达了作者对暴虐者的批判和对弱者的同情。
8.《无常》
情节: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
为死去的儿子哭得那么悲伤,决定放她儿子“还阳半刻”,
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作者借此深刻又巧妙地讽刺了现实生
活中虚伪的“正人君子”。
手法:人鬼对比,用鬼的善良公正反衬人的冷漠自私。
9.《二十四孝图》
这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分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悲状况。
10.《父亲的病》
①深夜出诊费曾高达100元。
②开奇特的药方。
③四处招摇撞骗。
感情: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
实质。
启示:对于社会上坑蒙拐骗的人,我们要与之斗争到底,并学会辨
明是非对错,揭穿丑恶事物的本质。
父亲 : 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
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
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
的爱。(严厉、慈爱)
(3)注意经典文化的积累:让自己的思想和大师们联网接轨,涵养性情,启迪人生。
如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读经典
(1)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体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温暖回忆和理性批判。
(2)思考人生问题:如《五猖会》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
研读二 读书方法指导
(4)涵养情性,启迪人生。经典常读常新,是人生智慧永不枯竭的源泉,只要跨越时代变迁造成的生疏,阅读它,就大有裨益。
(一)读序言、后记和目录。初步了解本书的作者情况、写作
背景、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彩
部分和难点,了解具体情节和脉络。
(三)做读书笔记。概括大意,抄名言,作评注,列提纲,制卡
片,画图表,写心得等。
(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加深理解,扩展视野。
研读三 基本阅读策略
提倡: 批注法
批注形式:
①用“…”标出文中的关键字词。
②用“___”标出文中的关键句子。
③用“ ”标出文中的佳妙句,并在句子旁边写出分析评语。
④用“?”标出自学时有疑问的地方,并用问句的形式写出疑问。
⑤用“△”标注在想发表感想的地方,并将感想写在“△”之后。
示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
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
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
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
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
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伏”字,拟人手法,将蜜蜂的肥胖丰满的体态和贪婪笨拙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
1、鲁迅具有一个怎样的童年?
研读四 专题探究
在《朝花夕拾》里,童年的鲁迅是个性格活泼,身心健康的孩子,有欢喜也有忧愁。他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想得到神奇的《山海经》,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喜欢小动物,为了隐鼠仇猫,和阿长闹意见,表现得爱憎分明,充满同情心;他在私塾里画绣像,为了看五猖会无奈背书,显得天性自由,活泼好动,有点顽皮。同时猫性让他厌恶,阿长的习俗性情使他憎恶,父亲的强迫背诵使他十分扫兴,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乏味,作为孩子都苦不堪言,忧愁满腹。
2、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A、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求知欲。 鲁迅在三味书屋询问心中的疑惑却得不到解答,“‘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教书先生不解答与课本无关的问题,挫伤了孩子的求知心。
B、生动活泼充满乐趣。 百草园是他童年生活的乐园,这里有非常多的学习中的乐趣,众多的动植物和童年伙伴,充满生机和活力,让人心生乐趣。
C、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鲁迅在《琐记》中提到衍太太。她见到孩子吃冰,不仅不制止,还加以怂恿,鲁迅对此深恶痛绝。
D、尊重儿童的天性 《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违背了人的伦常天性,反面压抑了儿童向善向美的天性,让儿童对于一些道德规范产生了反感,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2022年丽水卷】4.小组用下列名著学习如何巧妙地设计短片的名称。请选择共中一部,结合名著的内容与主题分析其书名的妙处。(4分)
A.《朝花夕拾》 B.《海底两万里》 C.《红星照耀中国》
示例一∶我选 A。《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与心路历程。书名运用比喻的修辞;"朝花夕拾"比险旧事重提,将纯真美好的童年比作“朝花","夕拾"蕴含着作者对过往生活的珍藏与难寻少年心的怅惘。书名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温情怀恋,含蓄而富有诗意。
示例二;我选 B.《海底两万里》创造了神秘船长驾驶潜艇、探索海域的科幻传奇。书名设置悬念,“海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两万里"既与情节相关联,又给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激发阅读兴趣。书名暗含着鼓励探索世界、歌颂冒险精神的主题,深刻而引人人胜。
示例三;我选C.《红星照耀中国》报道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共产党、红军的工作与生活情况。书名运用象征的手法,用“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照耀”是中国共产党勇敢光辉品质的外现,也意味着红色革命必将取得全面胜利。书名折射出作者对中出革命前景的准确预判,形象而富有内涵。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