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长度的测量(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长度的测量(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7 16:24:2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长度的测量(2)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永年期中)小明在测量自己的腰围时,下列各种刻度尺中应该优先选择(  )
A. 皮卷尺 B. 学生直尺
C. 7.5米钢卷尺 D. 游标卡尺
【答案】A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 皮卷尺,量程和精确度都合适,而且易弯曲,便于测量腰围,A符合题意;
B. 学生直尺,量程太小,而且不易弯曲,不符合测量测量需要,B不符合题意;
C.7.5米钢卷尺,量程太大,精确度不高,不符合测量测量需要,C不符合题意;
D.游标卡尺量程太小,精确度太高,而且不易弯曲,不符合测量测量需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刻度尺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时一定要认清它们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要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这样才能进行正确测量;测量学生的腰围时对刻度尺的精确度要求不高,要根据这一高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2021八上·江州期中)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曲线段MN的长度,较合理的方法是(  )
A.用刻度尺从M端一点一点地移动到N端,分段求和
B.用一段弹性棉绳,使之与MN重合,在两端做好标记,拉直后测出两标记间的长度
C.用一刻度尺从M端直接量到N端,再随意修正一下
D.用一段弹性很小的棉绳,使之与MN重合,在两端做好标记,拉直后测出两标记间的长度
【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找一段弹性很小的棉线与曲线AB重合,记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长度,此长度等于曲线AB的长度,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棉线和弯曲的物体重合,利用棉线长度代替完全物体的长度。
3.(2021八上·深圳期中)如果利用受潮膨胀的木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偏大 B.和真实值一样
C.比真实值偏小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受潮膨胀的木质尺子它的刻度间隔变大,每一等分变长,故用这样的木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偏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受潮膨胀的木质尺子它的刻度间隔变大,用这样的木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偏小。
4.(2021八上·河西期中)学校后勤老师计划给教室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中,测量窗框尺寸最适合的是(  )
A.甲图:分度值为1mm,量程为15cm的直尺
B.乙图:分度值为1mm,量程为2 m的钢卷尺
C.丙图: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5m的皮卷尺
D.丁图:分度值为0.05 mm,量程为200mm的游标卡尺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分度值为1mm,量程为15cm的直尺,分度值大小合适,但量程偏小,不合适用来测量窗框尺寸,A不符合题意;
B.分度值为1mm,量程为2m的钢卷尺,分度值足够小,精确度足够,量程也足够大,用来测窗框尺寸最适合,B符合题意;
C.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5m的皮卷尺,分度值偏大,不够精确,量程也明显偏大,不合适用来测量窗框尺寸,C不符合题意;
D.分度值为0.05 mm,量程为200mm的游标卡尺,分度值和量程都偏小,不适合用来测量窗框尺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理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2021八上·丹棱期末)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C.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
D.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靠紧被测部分,所以无法仅利用刻度尺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B错误,符合题意;
C.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车轮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长度的几种特殊测量方法,体现的是等效替换思想。 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6.(2020八上·船山期末)两位同学同时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其结果分别为5.30dm和0.528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个测量值中必有一个是错的
B.后面的测量结果比前面的测量结果精确
C.这两把尺子的分度值相同
D.这两把尺子的分度值分别是1dm和1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CD.5.30dm最后的0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是3,表示0.3dm即3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0.528m最后的8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是2,表示0.02m即2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那么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则两个读数可能都是正确的,只是所用刻度尺不同或个人读数时的估测不同,造成读数结果不同而已,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
B.分度值越小,表示精确程度越高,分度值相同,则两个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相同,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由于估计值不同,测量结果有不同,根据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计算长度,可以减小误差。
二、填空题
7.(2021八上·灌阳期末)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记为15.65cm、15.64cm 15.85cm和15.66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剔除错误数据后,该物体的长度记为   cm。
【答案】0.1cm;15.65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长度测量的过程中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度值为0.1cm。
根据测量记录结果,15.65cm、15.64cm和15.66cm,准确值为15.6cm,而15.85cm中准确值为15.8cm,其结果错误,应去掉,该物体的长度记为
【分析】读取刻度尺上长度时,需要估读数值;根据多次测量物体的长度求平均值,计算物体的长度。
8.(2021八上·吉林期末)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1mm或0.1cm;B;2.5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每大格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0.1cm。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B符合题意。
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物体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右端所对刻度为2.50cm,则被测长度为2.50cm。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是分度值;读取刻度尺数值时视线正对刻度线;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9.(2021八上·弋江期中)测量物体长度时,如图所示,物体长度为   c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其直径,在缠绕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4.0;偏小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c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左侧与0对齐,右侧与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会导致线圈宽度测量结果偏小,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小。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线的位置,测量长度;细铜丝缠绕时有重叠现象,测量的结果偏小。
10.(2021八上·临颍期中)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刻度尺放置的位置完全正确,它测出物体的长度是   cm。
【答案】米;A;2.21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由图示可知,刻度尺A有刻度的一侧贴紧被测物体,则刻度尺A放置正确。
由图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2 .21cm。
【分析】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使用刻度尺时,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根据物体对应刻度线的位置,测量长度。
11.(2021八上·大邑期中)物理兴趣小组的三名同学分别使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测量时,甲同学测得的结果是 ,乙同学测得的结果是 ,丙同学测得的结果是17.8cm,三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都没有错误.则甲、乙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读数时   不同;乙、丙测量结果不同是因为刻度尺的   不同。
【答案】估读;分度值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甲乙同学测量结果不同,是因为读数时,估读不同的原因,两个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在估读时,分度值下一位,甲估读成0.05cm,乙估读成了0.03cm。
乙、丙测量结果不同,是因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而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分析】测量长度时,为了减小无关需要估计值;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测量的精确度不同。
12.(2019八上·德庆期中)某同学用钢卷尺测得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此钢卷尺的分度值是   ,数据中的准确值是   ,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   cm。
【答案】1cm;1.72m;172.4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测量长度时,最后一位数据是估计值,所以实际准确测量的数据是172cm=1.72m,分度值是1cm,若以cm作单位,记录结果为172.4cm。
故答案为:1cm;1.72m;172.4cm。
【分析】长度测量的最后一位数据是估计值,根据长度单位换算计算长度。
13.(2021八上·环江期中)小明路过一座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相同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cm,说明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在裂缝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答案】1;不同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刻度尺读数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为7.00cm,说明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裂缝的宽度宽窄相同,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在裂缝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多次测量提高精度的,就需要将多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
三、实验探究题
14.(2020八上·吉安月考)某同学要测一根细铜丝的真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
(2)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3)细铜丝的直径d=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4)该同学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偏   。
【答案】(1)A;C
(2)DEBC
(3)
(4)偏大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2,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应改为: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
(2)正确的实验步骤是:DEBC。
(3)细铜丝的直径
(4)在绕线时匝于匝之间有间隙,会使得测量的长度变大,细铜丝的直径变大。
【分析】利用累积法,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细铜丝直径。
四、综合题
15.(2021八上·宜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球体直径的方法。
(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测量结果,应该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   ;
(3)球体的直径是   cm。
【答案】(1)1mm
(2)单位
(3)1.9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每大格表示1cm,平均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为1mm,即分度值为1mm。
(2)由于长度测量过程中小于分度值的部分无法准确读数,需要进行估读,所以长度的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端的读数为10.80cm,右端的读数为12.70cm,所以球的直径为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测量结果记录应有数值和单位;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起始端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长度的测量(2)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永年期中)小明在测量自己的腰围时,下列各种刻度尺中应该优先选择(  )
A. 皮卷尺 B. 学生直尺
C. 7.5米钢卷尺 D. 游标卡尺
2.(2021八上·江州期中)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曲线段MN的长度,较合理的方法是(  )
A.用刻度尺从M端一点一点地移动到N端,分段求和
B.用一段弹性棉绳,使之与MN重合,在两端做好标记,拉直后测出两标记间的长度
C.用一刻度尺从M端直接量到N端,再随意修正一下
D.用一段弹性很小的棉绳,使之与MN重合,在两端做好标记,拉直后测出两标记间的长度
3.(2021八上·深圳期中)如果利用受潮膨胀的木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偏大 B.和真实值一样
C.比真实值偏小 D.无法判断
4.(2021八上·河西期中)学校后勤老师计划给教室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中,测量窗框尺寸最适合的是(  )
A.甲图:分度值为1mm,量程为15cm的直尺
B.乙图:分度值为1mm,量程为2 m的钢卷尺
C.丙图: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5m的皮卷尺
D.丁图:分度值为0.05 mm,量程为200mm的游标卡尺
5.(2021八上·丹棱期末)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C.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
D.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6.(2020八上·船山期末)两位同学同时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其结果分别为5.30dm和0.528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个测量值中必有一个是错的
B.后面的测量结果比前面的测量结果精确
C.这两把尺子的分度值相同
D.这两把尺子的分度值分别是1dm和1m
二、填空题
7.(2021八上·灌阳期末)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记为15.65cm、15.64cm 15.85cm和15.66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剔除错误数据后,该物体的长度记为   cm。
8.(2021八上·吉林期末)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9.(2021八上·弋江期中)测量物体长度时,如图所示,物体长度为   c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其直径,在缠绕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0.(2021八上·临颍期中)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刻度尺放置的位置完全正确,它测出物体的长度是   cm。
11.(2021八上·大邑期中)物理兴趣小组的三名同学分别使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测量时,甲同学测得的结果是 ,乙同学测得的结果是 ,丙同学测得的结果是17.8cm,三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都没有错误.则甲、乙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读数时   不同;乙、丙测量结果不同是因为刻度尺的   不同。
12.(2019八上·德庆期中)某同学用钢卷尺测得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此钢卷尺的分度值是   ,数据中的准确值是   ,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   cm。
13.(2021八上·环江期中)小明路过一座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相同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cm,说明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在裂缝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实验探究题
14.(2020八上·吉安月考)某同学要测一根细铜丝的真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
(2)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3)细铜丝的直径d=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4)该同学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偏   。
四、综合题
15.(2021八上·宜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球体直径的方法。
(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测量结果,应该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   ;
(3)球体的直径是   cm。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 皮卷尺,量程和精确度都合适,而且易弯曲,便于测量腰围,A符合题意;
B. 学生直尺,量程太小,而且不易弯曲,不符合测量测量需要,B不符合题意;
C.7.5米钢卷尺,量程太大,精确度不高,不符合测量测量需要,C不符合题意;
D.游标卡尺量程太小,精确度太高,而且不易弯曲,不符合测量测量需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刻度尺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时一定要认清它们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要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这样才能进行正确测量;测量学生的腰围时对刻度尺的精确度要求不高,要根据这一高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找一段弹性很小的棉线与曲线AB重合,记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长度,此长度等于曲线AB的长度,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棉线和弯曲的物体重合,利用棉线长度代替完全物体的长度。
3.【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受潮膨胀的木质尺子它的刻度间隔变大,每一等分变长,故用这样的木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偏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受潮膨胀的木质尺子它的刻度间隔变大,用这样的木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偏小。
4.【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分度值为1mm,量程为15cm的直尺,分度值大小合适,但量程偏小,不合适用来测量窗框尺寸,A不符合题意;
B.分度值为1mm,量程为2m的钢卷尺,分度值足够小,精确度足够,量程也足够大,用来测窗框尺寸最适合,B符合题意;
C.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5m的皮卷尺,分度值偏大,不够精确,量程也明显偏大,不合适用来测量窗框尺寸,C不符合题意;
D.分度值为0.05 mm,量程为200mm的游标卡尺,分度值和量程都偏小,不适合用来测量窗框尺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理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靠紧被测部分,所以无法仅利用刻度尺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B错误,符合题意;
C.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车轮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长度的几种特殊测量方法,体现的是等效替换思想。 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6.【答案】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CD.5.30dm最后的0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是3,表示0.3dm即3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0.528m最后的8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是2,表示0.02m即2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那么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则两个读数可能都是正确的,只是所用刻度尺不同或个人读数时的估测不同,造成读数结果不同而已,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
B.分度值越小,表示精确程度越高,分度值相同,则两个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相同,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由于估计值不同,测量结果有不同,根据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计算长度,可以减小误差。
7.【答案】0.1cm;15.65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长度测量的过程中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度值为0.1cm。
根据测量记录结果,15.65cm、15.64cm和15.66cm,准确值为15.6cm,而15.85cm中准确值为15.8cm,其结果错误,应去掉,该物体的长度记为
【分析】读取刻度尺上长度时,需要估读数值;根据多次测量物体的长度求平均值,计算物体的长度。
8.【答案】1mm或0.1cm;B;2.5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每大格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0.1cm。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B符合题意。
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物体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右端所对刻度为2.50cm,则被测长度为2.50cm。
【分析】刻度尺上最小的长度是分度值;读取刻度尺数值时视线正对刻度线;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9.【答案】4.0;偏小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c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左侧与0对齐,右侧与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会导致线圈宽度测量结果偏小,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小。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线的位置,测量长度;细铜丝缠绕时有重叠现象,测量的结果偏小。
10.【答案】米;A;2.21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由图示可知,刻度尺A有刻度的一侧贴紧被测物体,则刻度尺A放置正确。
由图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2 .21cm。
【分析】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使用刻度尺时,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根据物体对应刻度线的位置,测量长度。
11.【答案】估读;分度值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甲乙同学测量结果不同,是因为读数时,估读不同的原因,两个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在估读时,分度值下一位,甲估读成0.05cm,乙估读成了0.03cm。
乙、丙测量结果不同,是因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而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分析】测量长度时,为了减小无关需要估计值;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测量的精确度不同。
12.【答案】1cm;1.72m;172.4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测量长度时,最后一位数据是估计值,所以实际准确测量的数据是172cm=1.72m,分度值是1cm,若以cm作单位,记录结果为172.4cm。
故答案为:1cm;1.72m;172.4cm。
【分析】长度测量的最后一位数据是估计值,根据长度单位换算计算长度。
13.【答案】1;不同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刻度尺读数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为7.00cm,说明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裂缝的宽度宽窄相同,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在裂缝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多次测量提高精度的,就需要将多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
14.【答案】(1)A;C
(2)DEBC
(3)
(4)偏大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2,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应改为: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
(2)正确的实验步骤是:DEBC。
(3)细铜丝的直径
(4)在绕线时匝于匝之间有间隙,会使得测量的长度变大,细铜丝的直径变大。
【分析】利用累积法,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细铜丝直径。
15.【答案】(1)1mm
(2)单位
(3)1.9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每大格表示1cm,平均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为1mm,即分度值为1mm。
(2)由于长度测量过程中小于分度值的部分无法准确读数,需要进行估读,所以长度的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端的读数为10.80cm,右端的读数为12.70cm,所以球的直径为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测量结果记录应有数值和单位;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起始端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