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体验活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馒头在口腔中为什么会变甜呢?
牙齿的咀嚼
唾液
提示:
当馒头进入口腔后,口腔中哪些结构、物质参与了馒头变甜的过程?
回忆发烧时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的生活经验,思考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馒头碎屑
玻璃棒搅拌
收集的唾液
作出假设
模拟
模拟
模拟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_________有关。
温度
模拟
低温或高温
舌的搅拌
实验材料
根据本小组任务合作完成实验设计,由组长填写实验报纸第4题。(3分钟)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
2毫升清水
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制定计划1
唾液组
37℃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制定计划2
牙齿舌头组
馒头块
2毫升唾液
不搅拌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1号放37℃温水中5-10分钟,2号放入100℃左右的热水中5—10分钟
制定计划3
高温组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1号放37℃温水中5-10分钟,2号放入0℃左右的冷水中5—10分钟
制定计划4
低温组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制定计划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37℃温水
馒头碎屑
2毫升清水
搅拌混合
37℃温水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37℃温水
馒头块
2毫升唾液
不搅拌
37℃温水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37℃温水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100℃热水
唾液组
牙齿舌头组
高温组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37℃温水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0℃冷水
低温组
1号:对照组
唾液
牙齿咀嚼、舌的搅拌
温度
1.馒头碎屑用纸条送入试管;
3. 保证单一变量;
4.充分搅拌混合;
5.唾液用实验桌上的唾液淀粉酶代替,温水、冷水、热水由老师提供,需要时举手示意老师。
2.量筒的度数方法;
实施计划一,预测实验现象(8分钟)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37℃温水
馒头碎屑
2毫升清水
搅拌混合
37℃温水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37℃温水
馒头块
2毫升唾液
不搅拌
37℃温水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37℃温水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100℃热水
唾液组
牙齿舌头组
高温组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37℃温水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0℃冷水
低温组
预测实验现象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实施计划二,观察实验现象(3分钟)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37℃温水
馒头碎屑
2毫升清水
搅拌混合
37℃温水
展示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唾液组
不变蓝
变蓝
实验结论: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唾液有关。
展示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牙齿舌头组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37℃温水
馒头块
2毫升唾液
不搅拌
37℃温水
不变蓝
变蓝
实验结论: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
部分
高温组
展示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37℃温水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100℃热水
不变蓝
变蓝
实验结论: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温度有关。
展示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37℃温水
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搅拌混合
0℃冷水
不变蓝
变蓝
实验结论: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温度有关。
低温组
实验结论:
淀粉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馒头变甜与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以及温度都有关系。
(无甜味)
(有甜味)
细嚼慢咽
我会自学 消化的概念P28
消化系统
大分子
小分子
分解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作消化。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注意:淀粉转变成的麦芽糖还只是初步消化,
麦芽糖还要继续被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唾液淀粉酶
总结得失,反思提升
实验现象与预测的不一致,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1、馒头块和馒头屑的量存在很大差别;
2、震荡不充分;
3、时间不够、温度低等导致淀粉未完全分解;
4、滴加碘液量过多,呈现碘液的颜色;
……
拓展思考
探究酸碱度对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