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古代中国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课 古代中国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3-06-26 09:3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第 六 讲--古代中国画--古代中国画独树一帜独树一帜山 水山 水人 物山 水花 鸟人 物山 水花 鸟人 物工笔工笔写意工笔写意中国古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风俗人物画的杰出代表—清明上河图 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画中人物500多,牛、马、骡、驴等牲畜60多匹;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0多艘。建筑也各有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全图共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高潮部分)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点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虹 桥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人物画的成熟:唐代《步辇图》 阎立本,初唐画家,出身贵族,官至宰相。他的画注重人物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刻画。其线条能根据不同物体质感,变化力度和速度。风格趋于稳练结实。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迎聚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历 代 帝 王 图(主大从小) 画面有13个古代封建帝王,并有若干随从相伴左右;或贤或愚,或善或恶,成功的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显示了画家的写实传神功力。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幽篁坐啸图》 画中题以唐代诗人王维《竹里馆》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泼墨仙人图》 是一幅水墨写意人物画,画一名袒胸露腹、自由自在的仙人醉酒以后的踉跄步态。以细笔勾出的五官像缩到了一起,夸张的漫画式表现手法很富于幽默感。寥寥数笔,神情具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南唐杰出画家 韩是唐末进士,唐灭亡后,逃至江南,南唐后主李煜想用他为相,但又对他不太信任,于是派顾夜至其家,窥探他的生活;韩未免遭不测,便聚集宾客,饮宴玩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客听乐 ---是摹写的典范作品 第一场 听乐(琵琶独奏) 是古代人物最杰出的代表作 第二场 观舞第三场 休 息第四场 清吹(笛箫合奏)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山水诗与山水画隋(独立画科):展子虔〈游春图〉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特点 1、唐代完善发展了山水画的技法“勾、皴、点、擦、染”的几种类型。
2、“三远”表现法:北宋中期的郭熙在《林泉高致》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中国山水画往往在一幅画中有"高远"让你体会山峰的雄健,感到山势逼人,如身临其境;有"深远"让你感到山重水复,深邃莫测;有"平远"视野开阔,心旷神怡。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用仰视、俯视和平视等散点透视来描绘画中的景物。 宋 王诜 〈渔村小雪图卷〉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南宋
马远
踏歌图元 倪赞 六君子图轴北宋 文同
〈墨竹图〉 明
徐渭
墨葡萄图 清
郑燮
兰竹石图 清
郑燮
竹图 北宋
崔白


图 五代 黄筌〈写生珍禽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