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3-06-26 09: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美在民间— 中国民间美术 相关背景知识:民间美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
丰富民间风俗是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应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中国民间美术特征——世代相沿,富有民族和乡
土特色;与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有精华也有封建迷信等方面的糟粕。⑴绘画:包括年画、壁画、漆画等。
⑵雕塑:包括彩塑、木雕、面塑等。
⑶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等。
⑷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刺绣等。
⑸服饰:包括民族服装、绣花荷包、鞋垫等。
⑹家具器皿:包括木器、竹器、漆器等。
⑺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等。
⑻剪纸:包括窗花、刺绣花样等。
⑼纸扎灯彩:包括各种花灯、风筝等。
⑽编织:包括草编、竹编、等。
⑾食品: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1、中国民间美术分类 “民间剪纸”概念: 它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
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剪 纸团花 北方
(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天真浑厚。)
南方
(精巧秀美,玲珑剔透。)
剪 纸阴 刻阳 刻《老鼠嫁女》剪 纸— 熏 样剪 纸 库淑兰(1920--2004年):中国民间剪 术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民间纸艺
工艺美术大师,“剪花娘子”她被联合国
科教文组织授予“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
师”称号。
库淑兰的作品,仍然保持了民间美术不
追随模拟自然形象,而以观念造型的方
式,形象稚拙而又鲜明,构图繁实而又
单纯明快,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协调适度。
她善于用各种形象拼贴组合起来烘托主
要人物形象,整体感,节律感很强,使
人透过这些浪漫的,乐观的,虚构的画
面,便可看到作者纯真善良的心灵和惊
人的艺术心智。 剪 纸 课 堂 小 结 剪纸: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广泛的民间艺术。她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他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础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
剪纸是吉祥的艺术:我们中国人凡事喜欢图个吉利,传统剪纸将这些吉语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寄托了美好的情感。 “皮影”概念:“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 影清《三顾茅庐》徐竹初《木偶头》皮 影宋 《泥孩儿》高16厘米1976年江苏镇江出土泥 塑《兔儿爷》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泥 塑泥人张作品《白蛇传》
清内务府大臣庆宽为慈禧七十
寿辰进贡的“巧捏泥人八匣”之
一,原藏北京颐和园,上世纪
五十年代转拨给天津博物馆。
此作品高35厘米,为清代张长
林所作。
作品取材于神话故事,由杭州
西湖畔的雷锋塔的来历引起的
一段民间传说,最早见于《清
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内
容取“断桥相会”的情节,小青
锁眉怒目、白娘子爱恨交织的
心情和许仙惊骇之态,构成了
动人心弦的场面,耐人寻味。泥 塑(清) 《大阿福》 高24厘米泥 塑 “年画”概念: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贴的画。旧时候,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卧室、窗旁,门上以及灶前,院内的神龛上,贴上崭新的年画,既用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上天赐福,消除灾祸与不幸。年 画《莲生贵子》 天津杨庆年画年 画《女士忙》 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 “蓝印花布”概念:蓝印花布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思考与探究:
除本章谈到的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民间美术品种,它们有哪些特点值得保存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