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我国的自然环境(提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读中国地形类型构成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的突出特征是( )
A.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C.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D.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2.图中所示的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
A.为农田耕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B.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C.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D.为修建住宅提供了有利条件
【答案】1.B 2.C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地形都有,其中山地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再加上丘陵和崎岖的高原。所以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的地形特点。故选B。
2.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小,耕地面积小,地势崎岖,所以为耕作业和交通的发展不利,故AB不正确。但是地形类型多样,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故C正确。平原面积小,需要少占用耕地,所以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众多的“驴友”游大江南北,感受祖国锦绣山河。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读“驴友”提供的旅行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四条旅行路线中,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
A.路线① B.路线② C.路线③ D.路线④
4.“驴友”在沿线旅行过程中,最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路线①:风光美丽的青藏高原、气势雄伟的布达拉宫
B.路线②:巍峨高大的昆仑山脉、麦浪滚滚的华北平原
C.路线③:地势平坦的内蒙古高原、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D.路线④:森林茂密的大兴安岭,小桥流水的江南人家
【答案】3.B 4.A
【解析】3.读图可知,路线①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到达江苏省,跨越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故A错误;路线②自西向东经过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最后到达渤海沿岸,该路线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故B正确;路线③自北向南自内蒙古高原到达南方地区的东南丘陵,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故C错误;路线④自北向南主要经过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该路线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故D错误。故选B。
4.图中的①路线从淮河流域经过黄土高原地区到达西北地区,没有经过青藏高原,不会看到风光美丽的青藏高原、气势雄伟的布达拉宫,故A错误;路线②:巍峨高大的昆仑山脉、麦浪滚滚的华北平原;路线③:地势平坦的内蒙古高原、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路线④:森林茂密的大兴安岭,小桥流水的江南人家的景观都是比较符合。故选A。
读“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①处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6.上图反映出我国气候的特点是( )
A.气候类型单一 B.热带面积广阔
C.极地气候为主 D.季风气候显著
【答案】5.A 6.D
【解析】5.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图中可知,①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故选A。
6.读图可得,我国的气候特征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热带气候面积狭小,无极地气候,D符合题意。故选D。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7.对图中A山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山脉为祁连山 B.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A山脉西南部是柴达木盆地 D.A山脉为西北一东南走向
8.对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一陇一南宁 B.②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③④两省区以黄河为界 D.邻国B是俄罗斯
【答案】7.B 8.B
【解析】7.A山脉为祁连山,A正确。祁连山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B错误。A山脉西南部是柴达木盆地,C正确。A山脉为西北一东南走向,A正确。故选:B。
8.①是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A错误。②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少水,集中于夏季,B正确。③宁夏与④陕西两省区不以黄河为界;陕西与山西以黄河为界,C错误。邻国B是蒙古,D错误。故选:B。
读“沿32°N中国地形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所示的地势特征对我国影响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B.众多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东西交通
C.阶梯之间落差大,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水能
D.导致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10.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 B.纬度高 C.日照时间短 D.受冬季风的影响强烈
11.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海拔高
C.地形崎岖 D.受冬季风的影响强烈
【答案】9.D 10.A 11.B
【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东西交通;阶梯之间的落差大,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水能;与夏季全国普遍高温无关。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D。
1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气温除了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外,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C,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地方低得多。故选A。
1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气候特点,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B正确,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纬度并不高,A错误。地形崎岖不是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C错误。青藏高原受冬季风的影响小,D错误。故选B。
读“我国东部1月份等温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
A.东北—西南 B.东—西 C.南—北 D.西北—东南
13.造成甲、乙两地温差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12.B 13.A
【解析】12.读图可知,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东—西方向。故选:B。
13.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所以,受纬度因素影响甲乙两地温差大。故选:A。
如图为黄河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不是黄河下游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地上河 B.凌汛 C.洪水灾害 D.土地荒漠化
15.关于凌汛形成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的泥沙含量大 B.河流有结冰期,且从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
C.河流的流量大 D.河流的汛期长,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16.关于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上游地区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B.中游地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C.黄土高原的地区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D.黄河下游大力发展航运
【答案】14.D 15.B 16.D
【解析】14.由图可知,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凌汛;中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泥沙淤积、地上河、洪水威胁、凌汛。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题中四个选项中,地上河 、凌汛、洪水灾害属于黄河下游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不属于黄河下游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不是黄河下游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一项,A、B、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15.黄河受纬度因素影响,初春时节,上游河段开冻较早,河水挟带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往往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由此可知,黄河凌汛发生在河流有结冰期,且从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的河段,B正确,故选B。
16.黄河上游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适宜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A描述正确;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该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B描述正确;黄土高原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应该退耕还林,保持水土,C描述正确;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不利于发展航运,D描述错误。本题要求选择描述不正确的一项,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18.海南、广东、广西一带,几乎不受甲类气象灾害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纬度较低,远离冷空气源地
C.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答案】17.C 18.B
【解析】17.读图可知,甲图来自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是寒潮;乙图来自于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台风;丙图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是洪涝灾害;丁图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为干旱。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读图可知,寒潮发源地是西伯利亚、蒙古一带,海南、广东、广西,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纬度较低,距离冬季风发源地远,再加上重重山岭的阻挡,所以冬季风很难到达,即使到达,势力也很弱。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下图为2018年第12号台风“云雀”的移动路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8月2日23时台风中心到达我国的(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0.此次台风登陆给我国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洪涝 C.寒潮 D.地震
【答案】19.C 20.B
【解析】19.从图中看8月2日23时台风中心点所在位置,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以南,属于东海海域,选项C正确。
20.台风过境常伴随的自然灾害是狂风暴雨,易引发洪涝灾害,选项B 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读中国地形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图中山脉①②③④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填数码),①山脉南侧地形区是________,这里被称为“高原之舟”的动物是________,④山脉名称为________。
(2)③山脉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上,呈________走向。
(3)甲地形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地表形成了“________”的特点。
【答案】(1) ①④ 青藏高原 牦牛
太行山脉
(2) 二 东西
(3)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解析】(1)图中山脉①位于塔里木盆地南侧,为昆仑山脉,②位于塔里木盆地北侧,为天山;③位于陕西南部,为秦岭;④位于黄土高原东侧,是太行山。①昆仑山是一二阶分梯界线,④太行山是二三阶梯分界线,②③位于第二级阶梯上。图中①昆仑山以南为青藏高原,这里被称为“高原之舟”的动物是牦牛。
(2)图中③位于陕西南部,为秦岭,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呈东西走向。
(3)图中甲地形区位于太行山以东,秦岭以北,为黄土高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地表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点。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请将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与A、B、C、D四地配对。
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
(2)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地,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3)B、D两地中,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的是____地。
【答案】(1) B D C A
(2) B 海陆因素
(3)D
【解析】(1)由图可知,B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D位于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位于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A位于我国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根据甲乙丙丁四份气温降水资料图可知,甲为温带季风气候,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丙为高原山地气候,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甲对应B,乙对应D,丙对应C,丁对应A。
(2)AB两地中,受海陆位置的影响,B距海洋较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A距海洋较远,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3)B、D两地中,D地纬度低,并且有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冬季气温高,平均温度在0℃以上,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3.2020年12月8日,中国同其邻国B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A是____。
(2)珠穆朗玛峰峰位于我国和邻国B____(国家)交界处。
(3)河流C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它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
(4)我国东部临海洋,D所在的海域是____海。
(5)图中①和②所在河流水能资源蕴藏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①和②两处适合建水电站的是____处,原因是____。
【答案】(1)大兴安岭
(2)尼泊尔
(3)高山冰雪融水
(4)东
(5) ① 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解析】(1)我国二三阶梯的分界山脉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由图可知是大兴安岭。
(2) 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的交界处。由此可知邻国B为尼泊尔。
(3)河流C是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其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4)我国自北向南四个海域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由图可知,D所在的海域是东海。
(5)①处位于二三阶梯的交界处,从第二阶梯到第三阶梯,河流落差大,又因为水量丰富,所以水能资源蕴藏丰富。
24.下图为侵入中国的某次寒潮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寒潮路径①经过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2)寒潮对经过地区天气的影响是________。
(3)除了寒潮,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还有(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
(4)寒潮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其多发地区是________,寒潮导致气温变化最大,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有________。
(5)2020年12月29日,广西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请说说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________。
【答案】 (1)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2)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 (3)台风 干旱(或者洪涝) (4)西北地区(或者北方地区) 春季和秋季(只答“春季或者秋季”不给分) (5)使越冬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风、降温天气引发疾病。(或者:它带来的寒冷,带来了雨淞、雾淞等,影响供电、通讯、交通和工农业生产,它还带来大风,可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1)入侵我国的寒潮多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主要有3条路径,其中路径①主要经过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
(2)寒潮会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引发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3)寒潮属于气象灾害,除了寒潮,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还有台风、干旱、洪涝等灾害。
(4)入侵我国的寒潮多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因此其多发地区是西北地区;寒潮是主要发生于冬半年的自然灾害,其危害主要在春季和秋季,气温变化大,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5)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具体来说,寒潮可以使越冬农作物遭受冻害;寒潮引发的大风、降温天气会引发疾病,影响人们健康;寒潮引发的大风、雨淞、雾淞、雪灾等,会影响供电、通讯和交通。
25.读我国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表示冬季风的是____图,表示夏季风的是____图。
(2)中国季风区面积广大,习惯上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把中国划分为____和____。
(3)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夏季盛行来自____的____风,冬季劲吹来自____大陆内部的____风。
【答案】(1) 左
右
(2)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季风区 非季风区
(3) 海洋 偏南 亚欧 偏北
【解析】(1)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地区,冬季盛行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等内陆的偏北风,寒冷干燥,所以表示冬季风的是左图;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所以表示夏季风的是右图。
(2)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地区,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把中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3)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季风向有规律地更替,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欧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我国的自然环境(提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读中国地形类型构成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的突出特征是( )
A.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C.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D.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2.图中所示的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
A.为农田耕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B.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C.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D.为修建住宅提供了有利条件
众多的“驴友”游大江南北,感受祖国锦绣山河。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读“驴友”提供的旅行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四条旅行路线中,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
A.路线① B.路线② C.路线③ D.路线④
4.“驴友”在沿线旅行过程中,最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路线①:风光美丽的青藏高原、气势雄伟的布达拉宫
B.路线②:巍峨高大的昆仑山脉、麦浪滚滚的华北平原
C.路线③:地势平坦的内蒙古高原、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D.路线④:森林茂密的大兴安岭,小桥流水的江南人家
读“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①处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6.上图反映出我国气候的特点是( )
A.气候类型单一 B.热带面积广阔
C.极地气候为主 D.季风气候显著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7.对图中A山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山脉为祁连山 B.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A山脉西南部是柴达木盆地 D.A山脉为西北一东南走向
8.对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一陇一南宁 B.②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③④两省区以黄河为界 D.邻国B是俄罗斯
读“沿32°N中国地形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所示的地势特征对我国影响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B.众多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东西交通
C.阶梯之间落差大,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水能
D.导致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10.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 B.纬度高 C.日照时间短 D.受冬季风的影响强烈
11.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海拔高
C.地形崎岖 D.受冬季风的影响强烈
读“我国东部1月份等温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
A.东北—西南 B.东—西 C.南—北 D.西北—东南
13.造成甲、乙两地温差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如图为黄河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不是黄河下游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地上河 B.凌汛 C.洪水灾害 D.土地荒漠化
15.关于凌汛形成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的泥沙含量大 B.河流有结冰期,且从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
C.河流的流量大 D.河流的汛期长,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16.关于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上游地区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B.中游地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C.黄土高原的地区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D.黄河下游大力发展航运
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18.海南、广东、广西一带,几乎不受甲类气象灾害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纬度较低,远离冷空气源地
C.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下图为2018年第12号台风“云雀”的移动路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8月2日23时台风中心到达我国的(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0.此次台风登陆给我国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B.洪涝 C.寒潮 D.地震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读中国地形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图中山脉①②③④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填数码),①山脉南侧地形区是________,这里被称为“高原之舟”的动物是________,④山脉名称为________。
(2)③山脉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上,呈________走向。
(3)甲地形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地表形成了“________”的特点。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请将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与A、B、C、D四地配对。
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
(2)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地,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3)B、D两地中,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的是____地。
23.2020年12月8日,中国同其邻国B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A是____。
(2)珠穆朗玛峰峰位于我国和邻国B____(国家)交界处。
(3)河流C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它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
(4)我国东部临海洋,D所在的海域是____海。
(5)图中①和②所在河流水能资源蕴藏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①和②两处适合建水电站的是____处,原因是____。
24.下图为侵入中国的某次寒潮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寒潮路径①经过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2)寒潮对经过地区天气的影响是________。
(3)除了寒潮,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还有(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
(4)寒潮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其多发地区是________,寒潮导致气温变化最大,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有________。
(5)2020年12月29日,广西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请说说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________。
25.读我国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表示冬季风的是____图,表示夏季风的是____图。
(2)中国季风区面积广大,习惯上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把中国划分为____和____。
(3)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夏季盛行来自____的____风,冬季劲吹来自____大陆内部的____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