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培优卷(原卷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培优卷(原卷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08 00:46: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培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读甲、乙两国人口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13‰ B.1‰ C.1.3‰ D.-1‰
2.甲国不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
A.国防兵源不足 B.人口增长过快 C.劳动力短缺 D.人口老龄化
3.具有乙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可能分布于( )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北美洲
著名学者帮奇为揭示世界人口分布问题,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读人类大陆图,完成下面小题。
4.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密集区( )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南半球比北半球多
C.低纬高原比平原多 D.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5.图中区域以黄色人种为主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如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该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时段是( )
A.①~②和②~③ B.①~②和③~④ C.①~②和④~⑤ D.②~③和④~⑤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2018年12月,中国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汉语英语 B.法语、韩语
C.英语、汉语 D.德语、日语
8.下列语言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A.西班牙语 B.德语
C.阿拉伯语 D.汉语
为迎接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市举办了2018张家口冬奥体育外语风采大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服务奥运要学好英语,是因为( )
A.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B.英语是联合国唯一的工作语言
C.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做广泛的语言
D.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10.届时会有众多欧洲国家运动员参加冬奥会,他们大多信奉(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2019年4月10日,美国、中国、智利、比利时、丹麦和日本等国同时发布人类首张黑洞照片。下图是EHT(事件视界望远镜)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黑洞照片分别以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丹麦和日语发布,其中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汉语、英语 B.英语、西班牙语
C.英语、汉语 D.日语、西班牙语
12.黑洞照片是由EHT拍摄的,EHT是由遍布世界各地的八个望远镜组成。对比八个望远镜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a位于大西洋中的岛屿上 B.b所处的纬度位置最高
C.c位于非洲大陆上 D.d位于南半球
13.由于EHT此次观测的波段容易受地球水汽的干扰,因此望远镜多分布在( )
①暖湿的平原地区 ②海拔较高的地区
③寒冷的极地地区 ④干旱的沙漠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中国的《汉书·沟洫志》中记载道,“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左图为“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右图为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姑苏繁华图》(局部),该图反映了苏州“商贾辐奏,百货骈阗(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意思)”的市井风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14.结合左图“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B.保护聚落的目的是要发展旅游业
C.多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 D.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15.结合材料右图作品显示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房屋密度大 D.城市,这里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蚝壳墙是岭南和闽南建筑中比较独特而别致的墙体(如下图)。砌墙时,生蚝壳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等层层堆砌成墙,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生蚝广泛分布于近海浅水区域,是人们喜爱的食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 )
A.美观大方 B.节约蚝壳 C.坚固耐用 D.利于雨水排泄
17.生蚝壳为墙的主要环境意义是( )
A.就地取材,废物利用 B.墙面多棱,利于防盗
C.美观大方,十分坚固 D.蚝壳丰富,别具一格
18.现今很少建筑用蚝壳砌墙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政府保护生蚝和蚝壳
B.气候变化,生蚝数量减少,蚝壳减少
C.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推广
D.蚝壳填海,以实现海洋生态良性循环
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大多依山坡而建,背风向阳,墙壁用石头垒砌,墙体厚,窗口很小。读青海省碉房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传统碉房墙体厚、窗口小的主要目的是( )
A.阻挡沙暴 B.稳固墙体 C.防风避寒 D.防止雨水
20.影响图示碉房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气温 C.降水 D.地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读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图,回答问题。(12分)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_________的大洲。2008年亚洲总人口达________亿。
(2)亚洲的人口分布_________,集中分布在亚洲的_________部和_________部。
(3)M地人口密度在_________人以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洲主要的人口问题是老年人所占比例大,人口________________现象较为严重。
2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海陆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下面是他们的探究程序,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过程吧。(10分)
探究主题:海陆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探究资料:图一、图二。
尝试探究:
(1)由图一可知,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均较高,这说明人口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地区。其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___。
归纳总结:
(2)由图二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__________地带。其中C人口稠密区濒临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3)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最小的大洲是__________洲。该大洲西部紧临暖湿的大西洋,但人口稀疏,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
23.读下面“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四个人口稠密地区是:①欧洲西部,②________,③亚洲东部,④________。这些人口稠密的地区大部分位于________半球中低纬度________的平原和盆地。
(2)图中人口稀少地区分别是:⑤未开发的________地区,⑥非常干旱的________地区,⑦地势高峻的________地区,⑧终年寒冷的________地区。
(3)由此看出,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条件 D.历史条件
(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位于图中_______(填序号)区域。
(5)⑥区域的居民大部分都是穆斯林,该宗教的代表性建筑是下图中的_____(填字母)。
24.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甲村位于乙村的__________方向。甲村附近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
(2)如A点温度为21.5℃,则图中最高处温度为___________℃。
(3)等高线在B处重合,则B处的地形是__________。a、b两条线中,位于山谷的是__________线。丁村所在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__。
(4)该地区有一处传统聚落,它最有可能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__________地,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25.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我爱家乡”研学活动。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地处中国华北平原中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石家庄素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京广、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之一,被誉为“南北通衢,燕晋咽喉”。
材料二 冉庄村位于保定清苑县,地处市西南30km的冀中大平原上。村庄仍保持着20世纪30、40年代冀中平原中部典型的传统村落格局和风貌。房屋多为青砖平房,采用简单的砖雕。冉庄地道战遗址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6年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1)图一表示的是___________聚落,图二表示的是___________聚落。与石家庄市区居民相比,居住在冉庄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工业/农业)生产等工作。
(2)100年来,石家庄从一个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为河北省省会城市,石家庄发展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我国北方民居屋顶多为平顶,请从降水角度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游客人数迅猛增加,冉庄也面临着古村落保护的问题。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培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读甲、乙两国人口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13‰ B.1‰ C.1.3‰ D.-1‰
2.甲国不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
A.国防兵源不足 B.人口增长过快 C.劳动力短缺 D.人口老龄化
3.具有乙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可能分布于( )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北美洲
【答案】1.D 2.B 3.B
【解析】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由图可知,甲国人口出生率为6‰,人口死亡率为7‰,所以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1‰,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由图可知,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说明该国人口增长缓慢,所以B选项的“人口增长过快”是甲国不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甲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每年新增人口不足,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问题,所以ACD选项是甲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本题要求选择甲国不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3.由图可知,乙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32‰-9‰=23‰,和甲国相比,乙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远大于甲国。题中四个选项中,欧洲、北美洲发达国家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增长缓慢,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亚洲和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其中非洲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亚洲低,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所以具有乙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可能分布于非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著名学者帮奇为揭示世界人口分布问题,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读人类大陆图,完成下面小题。
4.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密集区( )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南半球比北半球多
C.低纬高原比平原多 D.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5.图中区域以黄色人种为主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4.C 5.A
【解析】4.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密集区:高纬度气温低,不适合人居住,比低纬度少;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人口密集区比北半球少;低纬高原气候比较凉爽,比闷热平原多;西半球开发历史比东半球晚,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比东半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根据位置、轮廓及人口密度判断,①是中国,是黄色人种,②是印度,主体是白色人种,③是欧洲西部,是白色人种,④是北美洲,白色人种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如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该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时段是( )
A.①~②和②~③ B.①~②和③~④ C.①~②和④~⑤ D.②~③和④~⑤
【答案】A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时,表示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表示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从图中得知,①~②段和②~③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表明人口在不断增加,所以A正确,故选A。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2018年12月,中国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汉语英语 B.法语、韩语
C.英语、汉语 D.德语、日语
8.下列语言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A.西班牙语 B.德语
C.阿拉伯语 D.汉语
【答案】7.A 8.B
【解析】7.汉语是我国汉族使用的语言,同时也是国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人华侨所使用;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总人数超过13亿。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其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大洲,在其殖民统治期间将自己的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故选A。
8.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种类: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德语不是联合国工作语言。故选B。
为迎接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市举办了2018张家口冬奥体育外语风采大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服务奥运要学好英语,是因为( )
A.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B.英语是联合国唯一的工作语言
C.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做广泛的语言
D.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10.届时会有众多欧洲国家运动员参加冬奥会,他们大多信奉(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答案】9.C 10.C
【解析】9.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事实上的国际交流语言,C正确、B错误;英国是发达国家之一、不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AD错误。故选C。
10.欧洲国家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C正确;西亚和北非,中亚,中国西北,俄罗斯南部与中亚接壤处信仰伊斯兰教;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中南半岛、新加坡;道教主要分布在东亚,排除ABD。故选C。
2019年4月10日,美国、中国、智利、比利时、丹麦和日本等国同时发布人类首张黑洞照片。下图是EHT(事件视界望远镜)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黑洞照片分别以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丹麦和日语发布,其中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A.汉语、英语 B.英语、西班牙语
C.英语、汉语 D.日语、西班牙语
12.黑洞照片是由EHT拍摄的,EHT是由遍布世界各地的八个望远镜组成。对比八个望远镜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a位于大西洋中的岛屿上 B.b所处的纬度位置最高
C.c位于非洲大陆上 D.d位于南半球
13.由于EHT此次观测的波段容易受地球水汽的干扰,因此望远镜多分布在( )
①暖湿的平原地区 ②海拔较高的地区
③寒冷的极地地区 ④干旱的沙漠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1.C 12.D 13.D
【解析】11.黑洞照片分别以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丹麦和日语发布,其中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英语和汉语,故选C。
12.由图可知,图中a是位于太平洋中的岛屿上;b所处的纬度位置并不是最高,在南极点上也有观测黑洞的望远镜,是纬度最高的;c位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上;d位于赤道以南的南美洲西海岸。故选D。
13.由于EHT此次观测的波段容易受地球水汽的干扰,因此望远镜多分布在降水少的极地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海拔较高的地区,暖湿的平原地区降水丰富,不适合放置,故选D。
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中国的《汉书·沟洫志》中记载道,“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左图为“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右图为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姑苏繁华图》(局部),该图反映了苏州“商贾辐奏,百货骈阗(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意思)”的市井风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14.结合左图“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B.保护聚落的目的是要发展旅游业
C.多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 D.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15.结合材料右图作品显示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房屋密度大 D.城市,这里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答案】14.C 15.D
【解析】14.根据"聚”的甲骨文解释,“聚”有奖励狩猎能手、打猎工具叉子等含义,说明聚落兼具正产和生活,A错误。传统聚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地人们生活状况的-部活的百科全书,可以说保护传统聚落就是保护传统文化,B错误。根据“落”的甲骨文解释可知,聚落一般建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的关键路口,C正确。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一般而言,城市是从乡村发展而成的,D错误。故选C。
15.由于劳动和生产方式的差异,聚落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根据材料可知,右图反映了“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景象,人们从事的是非农业活动,所以这里的聚落类型是城市,D正确,故选D。
蚝壳墙是岭南和闽南建筑中比较独特而别致的墙体(如下图)。砌墙时,生蚝壳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等层层堆砌成墙,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生蚝广泛分布于近海浅水区域,是人们喜爱的食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 )
A.美观大方 B.节约蚝壳 C.坚固耐用 D.利于雨水排泄
17.生蚝壳为墙的主要环境意义是( )
A.就地取材,废物利用 B.墙面多棱,利于防盗
C.美观大方,十分坚固 D.蚝壳丰富,别具一格
18.现今很少建筑用蚝壳砌墙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政府保护生蚝和蚝壳
B.气候变化,生蚝数量减少,蚝壳减少
C.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推广
D.蚝壳填海,以实现海洋生态良性循环
【答案】16.D 17.A 18.C
【解析】16.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岭南地区,属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从建筑的实用角度分析,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的原因利于雨水排泄,D正确;美观大方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该地蚝壳资源丰富,节约蚝壳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坚固耐用与倾角无关,C错误。故选:D。
17.生蚝壳为墙的主要意义就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A正确;利于防盗、别具一格不是环境意义,BD错误;美观大方,十分坚固是建筑的特点,不是环境意义,C错误。故选:A。
18.现如今很少建设以蚝壳为墙的建筑的主要原因是是新的建筑材料不断出现,更加结实耐用,C正确;与当地政府保护生蚝和蚝壳无关,A错误;气候没有变化,生蚝,蚝壳的数量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蚝壳填海,不利于实现海洋生态良性循环,D错误。故选:C。
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大多依山坡而建,背风向阳,墙壁用石头垒砌,墙体厚,窗口很小。读青海省碉房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传统碉房墙体厚、窗口小的主要目的是( )
A.阻挡沙暴 B.稳固墙体 C.防风避寒 D.防止雨水
20.影响图示碉房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气温 C.降水 D.地形
【答案】19.C 20.D
【解析】19.根据材料“大多依山坡而建,背风向阳”可以推测,当地风力较大,气温较低,进而得知,传统碉房墙体厚、窗口小有利于防风避寒,C正确。藏族人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受青藏高原北部山脉的阻挡,沙暴对青藏地区的影响较小,A错误。墙体厚、窗口小有利于稳固墙体,防止雨水,但是这些都不是其主要目的,B、D错误。故选C。
20.材料指出,碉房大多依山坡而建,可知当地地形不平坦,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与水源、气温、降水等因素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读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图,回答问题。(12分)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_________的大洲。2008年亚洲总人口达________亿。
(2)亚洲的人口分布_________,集中分布在亚洲的_________部和_________部。
(3)M地人口密度在_________人以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洲主要的人口问题是老年人所占比例大,人口________________现象较为严重。
【答案】 (1)最多 43 (2)不均匀 东 南 (3)10 纬度高,终年严寒 (4)老龄化
【解析】(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总人口达43亿(2008年),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3%,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2)亚洲的人口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南部,该地区气候适宜、地形较平坦、农业发展历史早。
(3)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M地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下,原因该区纬度高,终年严寒,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4)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欧洲主要的人口问题是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大,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
2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海陆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下面是他们的探究程序,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过程吧。(10分)
探究主题:海陆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探究资料:图一、图二。
尝试探究:
(1)由图一可知,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均较高,这说明人口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地区。其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___。
归纳总结:
(2)由图二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__________地带。其中C人口稠密区濒临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3)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最小的大洲是__________洲。该大洲西部紧临暖湿的大西洋,但人口稀疏,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
【答案】(1) 沿海 大洋洲
(2) 沿海 太平洋
(3) 非 热带沙漠气候,气候过于炎热干燥,不适宜人类居住
【解析】(1)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属于各大洲的沿海地区,该区域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均较高,说明了各大洲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洋洲总体人口较少,都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最大的大洲是大洋洲。
(2)由图二可知,由于气候等自然环境原因,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C处位于东亚,其人口稠密区濒临的大洋是太平洋。
(3)据图可知,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最小的大洲是非洲;该大洲西部紧临暖湿的大西洋,但人口稀疏,这主要是因为该处地形影响,地处沙漠地带,不适宜人类居住。    
23.读下面“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四个人口稠密地区是:①欧洲西部,②________,③亚洲东部,④________。这些人口稠密的地区大部分位于________半球中低纬度________的平原和盆地。
(2)图中人口稀少地区分别是:⑤未开发的________地区,⑥非常干旱的________地区,⑦地势高峻的________地区,⑧终年寒冷的________地区。
(3)由此看出,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条件 D.历史条件
(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位于图中_______(填序号)区域。
(5)⑥区域的居民大部分都是穆斯林,该宗教的代表性建筑是下图中的_____(填字母)。
【答案】(1) 亚洲南部 北美洲东部 北 临海
(2) 热带雨林 沙漠 高山高原 极地
(3)A
(4) 中国 ③
(5)B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四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分别是:①欧洲西部、②亚洲南部、③亚洲东部、④北美洲东部,这些人口稠密地区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和盆地,这些地方一般地形比较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2)读图可知,图中人口稀少的地区分别是:⑤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⑥非常干旱的沙漠地区,⑦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⑧终年寒冷的极地地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都比较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
(3)由上题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大多都是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而气候过于湿热或干旱、寒冷以及地势高峻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不适合人类居住,由此可见影响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而不是经济因素、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故选A。
(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目前中国人口已突破14亿,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位于图中③。
(5)读图可知,⑥区域位于非洲北部,这里的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代表性宗教建筑是清真寺。读图可知,A为基督教教堂,B为伊斯兰教清真寺,C为佛教寺庙。故选B。
24.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甲村位于乙村的__________方向。甲村附近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
(2)如A点温度为21.5℃,则图中最高处温度为___________℃。
(3)等高线在B处重合,则B处的地形是__________。a、b两条线中,位于山谷的是__________线。丁村所在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__。
(4)该地区有一处传统聚落,它最有可能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__________地,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答案】(1) 正北 自西南流向东北
(2)20
(3) 陡崖 a 鞍部
(4) 甲 地形平坦、接近水源 海拔较低等
【解析】(1)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确定方向,据指向标图可知:甲村位于乙村的正北方向,甲村附近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2)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可知:A点的海拔为600米,由于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图中最高处海拔为850米,则与A点高差为250米,温差为1.5℃,如A点温度为21.5℃,则图中最高处温度为20℃。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为陡崖;据图可知:等高线在B处重合,则B处的地形是陡崖;a线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谷线;丁村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所在地形是鞍部。
(4)聚落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地形平坦、接近水源、海拔较低等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往往形成聚落,所以传统聚落可能位于甲地。
25.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我爱家乡”研学活动。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地处中国华北平原中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石家庄素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京广、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之一,被誉为“南北通衢,燕晋咽喉”。
材料二 冉庄村位于保定清苑县,地处市西南30km的冀中大平原上。村庄仍保持着20世纪30、40年代冀中平原中部典型的传统村落格局和风貌。房屋多为青砖平房,采用简单的砖雕。冉庄地道战遗址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6年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1)图一表示的是___________聚落,图二表示的是___________聚落。与石家庄市区居民相比,居住在冉庄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工业/农业)生产等工作。
(2)100年来,石家庄从一个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为河北省省会城市,石家庄发展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我国北方民居屋顶多为平顶,请从降水角度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游客人数迅猛增加,冉庄也面临着古村落保护的问题。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答案】(1) 城市 乡村 农业
(2) 地势低平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
(3)北方降水较少,不用担心屋顶积水。平顶屋还方便晾晒谷物
(4)文明旅游,不乱刻乱画;宣传文明出游的理念;控制游客数量;及时修缮古建筑;开展网上游览等。
【解析】(1)世界上的聚落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种类型,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在景观上的区别是城市的房屋建筑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乡村建筑房屋矮小,分布散落;读石家庄图,可以看到图中高楼林立,分布密集,道路密集,为城市聚落;读保定清苑冉庄图,图中房屋矮小,门前有树木,道路条件差,为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本质的区别是生产活动的不同,城市以工商业为主要生产活动,乡村以农亚为主要生产活动;与石家庄市区居民相比,居住在冉庄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等工作。
(2)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石家庄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地势低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等。
(3)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房屋为平顶,不用担心屋顶积水,平顶屋还方便晾晒谷物。
(4)根据材料,可知冉庄属于著名的旅游景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游客人数迅猛增加,冉庄存在着古村落的保护问题,我们应该文明旅游,不乱刻乱画;宣传文明出游的理念;控制游客数量;及时修缮古建筑;开展网上游览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