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培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0分)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已利用的土地中,比重最小的是( )
A.可利用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
2.难以利用的土地中,永久积雪和冰川主要分布的地区是( )
A.西北内陆 B.青藏高原
C.东北地区 D.沿海岛屿
3.当前我国耕地资源形势不容乐观,不仅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近年来耕地面积逐年递减。以下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大量耕地
B.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地退化
C.工厂排污导致土地污染
D.退耕还林,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答案】1.C2.B3.D
【解析】1.已利用土地中,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占15.7%,可利用草地占32.6%,林地占16.6%,耕地占13.5%,所以比重最小的是耕地,故选C。
2.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很多山顶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所以在四个选项中,难以利用的土地中,永久积雪和冰川主要分布的地区应该是青藏高原,故选B。
3.我国近年来耕地面积 逐年递减,主要是因为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大量耕地,和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地退化,以及工厂排污导致土地污染等,退耕还林只是把原本就是林地的耕地退还回去,并不是真正导致耕地减少的原因,所以不正确的是D,故选D。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由甲到丙反映的该地区耕地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A.城镇建设挤占 B.水土流失严重
C.风沙危害加剧 D.污染严重
5.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
C.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D.迁出该地人口,恢复耕地
6.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这些法规是①《土地管理法》②《草原法》③《森林法》④《劳动法》中的(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4.A5.B6.A
【解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甲到丙,该地区新建了很多城镇,使得耕地逐渐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
5.该地耕地逐渐减少,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城镇建设过度,为此需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耕地。故B正确,A、C、D错误。
6.土地是立国之本,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劳动法》与土地资源管理无关,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8.关于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和竹楼
C.地形以盆地、平原为主
D.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陆湖泊
【答案】7.A8.D
【解析】7.读图可知,土地利用类型Ⅱ在内蒙古有大面积的分布,应为牧草地。甲有大面积的未利用地,且牧草地分布也较多,结合选项应为新疆(新),土地利用Ⅰ应为耕地。故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对应新疆,耕地、草地。故A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
8.结合地理事实可知,根据内蒙古草场比重最大,可知Ⅱ为牧草地,贵州(黔)耕地比重大,Ⅰ为耕地,甲地区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比重大,因此甲是新疆。新疆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A不符合题意;乡村聚落中常见平顶房,B不符合题意;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C不符合题意;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陆湖泊,D符合题意。故选D。
下图为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左图)和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土地资源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10.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
A.难利用土地面积大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答案】9.A10.D
【解析】9.读图分析可知,种类多,我国耕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故选A。
10.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等多种农业经济;故选D。
下图为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 )
A.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多,西部地区少 B.内流区中的各省区人均水资源最少
C.东南沿海地区人均水资源最多 D.外流区分布有极度缺水的省区
12.解决我国极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工程措施是( )
A.治理水污染 B.节约用水 C.南水北调 D.人工降水
【答案】11.D12.C
【解析】11.图中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少,A错误。我国人均水资源最少地区在华北地区,内流区人均水资源不少,B错误。青藏地区人均水资源最多,C错误。外流区分布有极度缺水的省区,如河北,北京,天津,D正确。故D符合题意。选D。
1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图中我国极度缺水的地区是北方地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工程措施是南水北调工程,治理水污染和节约用水不是工程措施,人工降水需要具备一定的气象条件,且成本高,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故C符合题意。选C。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都到达(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宁夏平原
14.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缺水的气候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在冬季,季节变化大 B.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小
C.降水总量较小,年际变化大 D.降水总量较大,季节变化小
15.中线输水路线的水源地是( )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D.丹江口水库
16.正在规划修建西线工程,切穿巴颜咯拉山脉,工程难度大。该山脉的走向和位置是( )
A.南北走向,第一级阶梯 B.西北—东南走向,第一级阶梯
C.南北走向,第二级阶梯 D.西北—东南走向,第二级阶梯
17.西线工程调水首先可以缓解哪里的干旱缺水问题(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13.B14.C15.D16.B17.D
【解析】13."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都到达华北平原,都没有达到东北平原、成都平原和宁夏平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缺水的气候原因是降水总量较小,年际变化大,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靠近夏季风源地,降水多,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年际变化小。北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且年际变化大。C正确、D错误。跟降水集中在夏季和冬季无关,AB错误。故选C。
15.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巴颜喀拉山脉属于西北--东南走向,位于青藏高原,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指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青、甘、宁、蒙、陕、晋等地的长距离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战略工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我国除了有“南水北调”工程外,还有“北水南调”工程。读“哈尔滨——沈阳的北水南调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a.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b.②河流域冰川广布,水源充足
c.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d.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a b B.a c C.b c D.c d
19.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利于其城市功能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答案】18.B19.D
【解析】18.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原因是该地为①辽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为主,需水量大,该区域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①河辽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故选B。
19.图中北水南调工程建成后,减小了松花江和嫩江的流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哈尔滨的洪水危害,故选D。
20.下图中①、②两条曲线为我国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的流量年变化曲线,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②为修建水库前的年变化曲线
B.该河流位于东南地区,①为修建水库后的年变化曲线
C.该河流位于西北地区,①为修建水库前的年变化曲线
D.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②为修建水库后的年变化曲线
【答案】B
【解析】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图中河流自4-9月份为汛期,汛期长,同时河流的年径流量大,可以判定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南地区;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水库具有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的功能,①曲线河流的径流量平衡,说明是修建水库后的年变化曲线,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读“中国在世界人口和耕地中所占百分比图”和“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图”“印度、美国、中国耕地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但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____%,人口却占世界____%。
(2)读“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图”,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趋势是____。
(3)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地类型是:____;内蒙古高原的土地类型是:____;大兴安岭的土地类型是:____,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
(4)读图可知,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基本国情是“____。”
(5)中国陆地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为什么耕地面积却少于美国?印度人口和中国差不多,但陆地面积不足中国的1/3,为什么人均耕地面积多于中国?
答:
【答案】(1) 7 21
(2) 不断增加(或增加) 不断减少(或减少)
(3) 耕地 草地 林地
(4)人多地少
(5)中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少;而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利于开垦为耕地,故中国耕地面积远少于美国。印度山地面积少,平原面积大,德干高原低矮,易于开垦为耕地,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故印度的人均耕地面积多于中国。
【解析】(1)我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是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可知,目前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
(2)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口数量将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逐渐减少。
(3)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土地类型是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大兴安岭是山地,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
(4)读图可知,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
(5)中国领土面积虽居世界第三,但是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少;而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利于开垦为耕地,故中国耕地面积远少于美国;印度山地面积少,平原面积大,德干高原低矮,易于开垦为耕地,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故印度的人均耕地面积多于中国。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我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表
材料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
(1)根据材料一,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的位次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从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例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我国人均土地资源_________(填“多”或“少”);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国家规定将每年的__________定为“全国土地日”。
(3)在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________所占比例最大,而耕地、林地的比例________(填“大”或“小”)。
(4)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均土地比例会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耕地比重下降的速度会更________;人与________的矛盾十分突出。为此,我国针对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制定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
【答案】 (1)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2)少 6月25日 (3)草地 小 (4)减少 快 耕地(地)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解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排名靠前;从我国人均占有量的世界排名可以看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人均不足。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均土地少,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国家规定将每年的6月25日定为“全国土地日”。
(3)在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所占比例最大,而耕地、林地所占的比重小。
(4)随着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人均土地比例会减小,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比重下降的速度会更快,人与耕地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我国制定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土地国策。
23.阅读以下材料和两幅漫画,回答问题。(10分)
我国依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以满足我国未来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严禁在保护区内建房、建坟、挖砂、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对违法占用基本农田案件进行严肃查处。
(1)这两幅漫画反映了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
A.耕地抛荒B.乱占耕地C.过度垦殖D.土地污染
(2)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主要原因是____。
(3)我国规定保护耕地的红线是( )。
A.15亿亩B.16亿亩C.17亿亩D.18亿亩
(4)你认为上述违法行为造成的危害是( )
①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②破坏植被,水土流失,造成泥石流等自然灾害③耕地资源急剧减少,影响到粮食生产问题④打击土地开发商的积极性,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解决上述土地利用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加大投入,提高土地生产效率B.鼓励开发商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C.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D.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提高收入
【答案】 (1) B (2)人口众多 (3)D (4)A (5)C
【解析】(1)漫画所表达的意思是由于人们大量兴建违规建筑、挖鱼塘,占用大量耕地,反映了土地资源利用中乱占耕地的问题十分严重,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我国的耕地面积居世界四位,由于我国人口多,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占世界水平的1/3。
(3)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这既是中国耕地面积的底线,也是不能突破的政策“红线”。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与1996年的19.51亿亩相比,12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1.25亿亩。故选D。
(4)大量兴建违规建筑、挖鱼塘,占用大量耕地,会导致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破坏植被,水土流失,造成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耕地资源急剧减少,影响到粮食生产问题。进而影响到国计民生,而④不是上述违法行为造成的危害,只要合理规划,就能带动土地开发商的积极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故①②③ 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5)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出台了管理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故选C。
24.2018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2018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读“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区(南方或北方):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我国的耕地类型南北方有别:北方耕地以__________为主,南方耕地以___________为主。
(3)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正在实施的__________工程就是将__________
流域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_______和西北地区。
(4)从2018年“中国水周”和全国土地日的主题看,我们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时应采取的相同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方 北方 (1)旱地 水田 (3) 南水北调 长江 华北 (4)节约
【解析】(1)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南北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区:A南方,B北方。
(2)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很不均衡,我国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这里是我国农、林、渔业的主要分布区,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区。
(3)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将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和西北地区,该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4)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2018年“中国水周”和全国土地日的主题看,我们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时应采取的相同措施是节约。
25.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自2019年7月中下旬至8月以来,我国多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至7成,9月中旬洞庭湖、鄱阳湖水位一度分别较常年同期偏低4.8米、5.7米,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低水位。受高温晴热天气影响,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长江流域部分省(市)旱情快速发展,一些地区旱情长时间持续,对城乡居民生活及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1)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______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等。
(2)旱情长时间持续与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有密切关系。下列气候特征与旱灾发生有关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少雨
C.全年温和湿润 D.季风气候不稳定
(3)旱灾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农作物减产 B.全球气候变暖
C.容易引发火灾 D.人畜饮水困难
(4)为防治旱涝灾害、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请你就合理配置、保护水资源方面提出可行措施。(至少两点)
【答案】(1)季风气候
(2)D
(3)B
(4)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业废水需处理后排放,循环利用;提高人们素质,节约用水。
【解析】(1)我国纬度跨度广,经度跨度大,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部,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气候基本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该地区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夏季风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D对;夏季高温多雨容易导致涝灾;冬季温和少雨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我国没有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全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ABC错;故选D。
(3)干旱的最直接危害是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在严重干旱时,人们饮水发生困难,生命受到威胁;在干旱季节,容易发生火灾,且难以控制和扑灭;全球气候变暖与旱灾造成的影响无关。依据题意,B对,ACD错,故选B。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旱涝灾害多发。我国的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可以采取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在工业生产中实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大宣传推广,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节约水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培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0分)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已利用的土地中,比重最小的是( )
A.可利用草地 B.林地
C.耕地 D.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
2.难以利用的土地中,永久积雪和冰川主要分布的地区是( )
A.西北内陆 B.青藏高原
C.东北地区 D.沿海岛屿
3.当前我国耕地资源形势不容乐观,不仅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近年来耕地面积逐年递减。以下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大量耕地
B.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地退化
C.工厂排污导致土地污染
D.退耕还林,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由甲到丙反映的该地区耕地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A.城镇建设挤占 B.水土流失严重
C.风沙危害加剧 D.污染严重
5.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
C.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D.迁出该地人口,恢复耕地
6.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这些法规是①《土地管理法》②《草原法》③《森林法》④《劳动法》中的(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8.关于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和竹楼
C.地形以盆地、平原为主
D.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陆湖泊
下图为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左图)和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土地资源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10.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
A.难利用土地面积大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下图为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 )
A.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多,西部地区少 B.内流区中的各省区人均水资源最少
C.东南沿海地区人均水资源最多 D.外流区分布有极度缺水的省区
12.解决我国极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工程措施是( )
A.治理水污染 B.节约用水 C.南水北调 D.人工降水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都到达(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宁夏平原
14.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缺水的气候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在冬季,季节变化大 B.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小
C.降水总量较小,年际变化大 D.降水总量较大,季节变化小
15.中线输水路线的水源地是( )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D.丹江口水库
16.正在规划修建西线工程,切穿巴颜咯拉山脉,工程难度大。该山脉的走向和位置是( )
A.南北走向,第一级阶梯 B.西北—东南走向,第一级阶梯
C.南北走向,第二级阶梯 D.西北—东南走向,第二级阶梯
17.西线工程调水首先可以缓解哪里的干旱缺水问题(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我国除了有“南水北调”工程外,还有“北水南调”工程。读“哈尔滨——沈阳的北水南调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a.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b.②河流域冰川广布,水源充足
c.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d.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a b B.a c C.b c D.c d
19.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利于其城市功能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20.下图中①、②两条曲线为我国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的流量年变化曲线,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②为修建水库前的年变化曲线
B.该河流位于东南地区,①为修建水库后的年变化曲线
C.该河流位于西北地区,①为修建水库前的年变化曲线
D.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②为修建水库后的年变化曲线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读“中国在世界人口和耕地中所占百分比图”和“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图”“印度、美国、中国耕地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但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____%,人口却占世界____%。
(2)读“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图”,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趋势是____。
(3)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地类型是:____;内蒙古高原的土地类型是:____;大兴安岭的土地类型是:____,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
(4)读图可知,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基本国情是“____。”
(5)中国陆地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为什么耕地面积却少于美国?印度人口和中国差不多,但陆地面积不足中国的1/3,为什么人均耕地面积多于中国?
答: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我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表
材料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
(1)根据材料一,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的位次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从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例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我国人均土地资源_________(填“多”或“少”);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国家规定将每年的__________定为“全国土地日”。
(3)在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________所占比例最大,而耕地、林地的比例________(填“大”或“小”)。
(4)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均土地比例会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耕地比重下降的速度会更________;人与________的矛盾十分突出。为此,我国针对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制定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
23.阅读以下材料和两幅漫画,回答问题。(10分)
我国依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以满足我国未来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严禁在保护区内建房、建坟、挖砂、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对违法占用基本农田案件进行严肃查处。
(1)这两幅漫画反映了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
A.耕地抛荒B.乱占耕地C.过度垦殖D.土地污染
(2)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主要原因是____。
(3)我国规定保护耕地的红线是( )。
A.15亿亩B.16亿亩C.17亿亩D.18亿亩
(4)你认为上述违法行为造成的危害是( )
①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②破坏植被,水土流失,造成泥石流等自然灾害③耕地资源急剧减少,影响到粮食生产问题④打击土地开发商的积极性,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解决上述土地利用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加大投入,提高土地生产效率B.鼓励开发商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C.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D.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提高收入
24.2018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2018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读“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区(南方或北方):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我国的耕地类型南北方有别:北方耕地以__________为主,南方耕地以___________为主。
(3)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是跨流域调水,其中正在实施的__________工程就是将__________
流域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_______和西北地区。
(4)从2018年“中国水周”和全国土地日的主题看,我们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时应采取的相同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自2019年7月中下旬至8月以来,我国多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至7成,9月中旬洞庭湖、鄱阳湖水位一度分别较常年同期偏低4.8米、5.7米,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低水位。受高温晴热天气影响,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长江流域部分省(市)旱情快速发展,一些地区旱情长时间持续,对城乡居民生活及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1)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______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等。
(2)旱情长时间持续与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有密切关系。下列气候特征与旱灾发生有关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少雨
C.全年温和湿润 D.季风气候不稳定
(3)旱灾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农作物减产 B.全球气候变暖
C.容易引发火灾 D.人畜饮水困难
(4)为防治旱涝灾害、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请你就合理配置、保护水资源方面提出可行措施。(至少两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