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提升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0分)
下面是我国四类土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面四组名称排序与上图①②③④对应相符的一项( )
A.沙漠、林地、水田、草地 B.草地、沙漠、旱地、林地
C.草地、旱地、水田、林地 D.沙漠、草地、旱地、林地
2.年等降水量400毫米线穿过地区与上图中的阴影区边界最吻合的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D2.B
【解析】1.根据我国土地类型的分布可知:①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沙漠,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②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半干旱区;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旱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半湿润区;④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综上所述,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土地类型分别是沙漠、草地、旱地、林地,D正确。故选D。
2.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同时也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据此可知,图中阴影区边界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的是图②,B正确。故选B。
2019年中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总量不足 B.人口数量庞大
C.国土面积狭小 D.山区面积广大
4.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现状,我们应该( )
A.扩大牧区耕地规模 B.增加围湖造田面积
C.切实保护现有耕地 D.提高山区耕地比重
【答案】3.B4.C
【解析】3.我国的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占有量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故选B。
4.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扩大牧区耕地规模、增加围湖造田面积和提高山区耕地比重都是破坏生态的做法,不可取,只有切实保护现有耕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选C。
读“我国某土地利用类型(阴影区)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5.该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6.图示阴影区最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耕地面积减少 C.土地盐碱化 D.草场退化
【答案】5.C6.D
【解析】5.从图中看出,图示阴影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以及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该区域属半干旱、干旱地区,其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故选:C。
6.图示阴影区为草地,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导致草场退化,出现荒漠化现象。故选:D。
7.为了保持水土,下图中最应该退耕还林(草)的是( )
A.甲耕地 B.乙耕地
C.丙耕地 D.丁耕地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四地中,乙地坡度大,最容易引起水土流失。所以应该退耕还林还草,故选B。
8.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
A.发展畜牧业 B.增加木材产量 C.开展生态旅游 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主要的措施是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故选D。
读“我国某市2010 2018年部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9.近8年间该市
A.林地面积不断增加
B.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C.水域面积不断增加
D.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减少
10.根据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针对该市 的土地利用现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 B.城市建设向林地扩张 C.退耕还湖 D.城市住宅向高层发展
【答案】9.B10.D
【解析】9.读图可知,林地面积先增后减,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水域面积几乎没变;故答案选B。
10.该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针对这一现状,城市住宅向高层发展是一种科学可行的办法。故答案选D。
11.如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乡镇1990年到2010年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图.由此判断,该乡镇( )
A.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B.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C.粮食播种面积增大 D.建设用地比重增大
【答案】D
【解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读图可知,该地1990年比2010年耕地比重减小,林地比重增加,应是退耕还林所致,生态环境改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2.如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草地
B.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④荒地
C.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荒地④草地
D.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荒地④林地
【答案】A
【解析】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②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①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③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④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故选A。
下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西南地区向东北地区递减
C.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
D.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14.造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人口分布不均
C.季风气候显著 D.水污染严重
15.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大力修建水库 B.跨流域调水 C.防止水污染 D.节约用水
16.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连接错误的是( )
A.内蒙古高原—草地 B.华北平原—草地
C.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田 D.大兴安岭—林地
17.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办法是( )
A.修堤坝 B.兴修水库 C.裁弯取直 D.跨流域调水
【答案】13.A14.C15.B16.B17.B
【解析】13.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由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可知,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A对,BCD错;故选A。
14.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季风气候显著,东南部地区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丰富,西北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依据题意,C对,ABD错;故选C。
15.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跨流域调水是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主要措施,B对;大力修建水库是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A错;防止水污染、节约用水是缓解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但不是主要措施,CD错;故选B。
16.内蒙古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土地利用以草地为主,A对;华北平原属于半湿润区,土地利用以旱地为主,B错;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土地利用以水田为主,C对;大兴安岭是山地地区,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D对,依据题意,故选B。
17.修堤坝、裁弯取直等是解决洪涝灾害的措施,AC错;兴修水库是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办法,B对;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办法,D错;依据题意,故选B。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一般采取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一般采取兴修水库。
下图是中国径流带分布图,读图完成小题。
18.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 )
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南少北多,东少西多
C.离多北少,东少西多 D.南少北多。东多西少
19.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节约用水 B.修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植树造林
【答案】18.A19.C
【解析】18.由图可知,我国的南方地区多为丰水带或者多水带,北方地区多为过渡带或者少水带,西部地区多为缺水带,少水带,故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故选A。
19.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也就是缓解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采取南水北调工程,C对,节约用水是措施但不是主要措施,修建水库是缓解时间分布不均,植树造林关系不大,ABD错;故选C。
20.为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精神,浙江省提出了“五水共治,治污在先”的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答案】B
【解析】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应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而不能禁止,故B错误;工业污水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故C正确;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可以防止污染,故D正确。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和水资源分布密切相关,读图甲“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图乙“南、北方耕地与水资源对比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甲中序号①代表的耕地类型是____,序号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
(2)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①~⑤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适合发展林业的是____,B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___(至少答一点)。
(3)根据图乙可知,我国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A.南北方水土资源配置合理 B.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
C.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D.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少
【答案】 (1) 水田 草地 (2)⑤ 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大;水污染浪费严重 (3)B
【解析】(1)读图可知,图甲中序号①代表的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序号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
(2)读图可知,①~⑤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适合发展林业的是⑤,我国林区主要有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主要在湿润的山区。B是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严重,因为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量大。水污染浪费严重。
(3)读图二可知,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多,耕地少,而北方地区是耕地资源多,水资源少。所以选B。
22.读“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6分)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______,人均量__________。
(2)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①是______,②是________,①②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序号①—④中,最适合发展畜牧业的是______,最适合发展林业的是_______。
(4)从干湿地区来看,耕地主要分布在___区;从季风区、非季风区来看,草地主要分布在___区;从温度带来说,水田主要分布在____;从地形类型来看,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
(5)土地利用类型②和④的背部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答案】 (1)丰富 不足 (2)水田为主的耕地 旱地为主的耕地 秦岭—淮河 (3)④ ③ (4)湿润区、半湿润区 非季风区 亚热带、热带 山地 (5)400
【解析】(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
(2)由图可知,①是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水田;②是以旱地为主的耕地,两种土地利用类型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序号①—④中,最适合发展畜牧业的是④表示的草地;最适合发展林业的是③表示的林地。
(4)从干湿区来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区;从季风与非季风区来看,草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从温度带来看,水田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从地形类型看,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5)土地利用类型中的②是旱地,④是草地,两种土地利用类型是以400毫米等降水量为界。
23.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回答问题。(12分)
(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是___________,其中比重最大的____________,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耕地、林地比重___________,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________,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_________、_______和西南(山脉)______。
(4)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我国人地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原因是 ( )
①我国可垦荒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②建设用地将不断多
③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的需求量会增加④大规模植树造林,使土地面积迅速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类型齐全 可利用草地 较小 较大 (2)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3)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 横断山脉 (4) A
【解析】(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是类型齐全,其中比重最大的是可利用草地,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3)我国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
(4)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我国人地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原因是①我国可垦荒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②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多③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的需求量会增加,故选A。
24.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由图中可以看出,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来自____(河流);该工程分东、中、西三线方案进行,其中东线方案和中线方案通过引水工程,把水调到____地区。
(2)读图可知,南水北凋中线方案 实现了____、淮河、____、海河四大流域的联系,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3)中线方案的水源地是位于____(长江支流)上游的丹江口水库,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及沿线十余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该方案有利于解决我国水资源____分布不均的问题。
【答案】 (1) 长江 华北 (2) 长江 黄河 (3)汉江 空间
【解析】(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修建了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量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其中中线和东线工程,把水调至华北地区,西线工程方案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2)读图可知,南水北调工程经过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实现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联系,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3)由图可知,中线方案的水源来自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问题,该方案有利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5.我国南水北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实现,看图回答问题。(12分)
(1)南水北调工程通过____线到达北京,全程明渠只有通过____河时采取地下管道通过。
(2)南水北调的“南水”指的是哪条河流____,它是我国的第____大河,该河流发源于____山脉,注入____海,该河上游和中游的界点是____。
(3)中线工程从该河的重要支流____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该支流与干流交汇形成了大城市A____。
(4)读图,该河中下游支流众多,分布着与河流相通的湖泊。随着近年来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增加,湖泊沿岸的人们开始在湖泊中修筑圩垸,造田耕种或建房,使湖泊面积____,造成湖泊调蓄能力降低。针对上述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
【答案】 (1)中 黄 (2)长江 一 唐古拉 东 宜昌 (3)汉江 武汉 (4)减小 退田还湖
【解析】(1)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凋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该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全程明渠只有通过黄河时采取地下管道通过。
(2)南水北调的“南水”指的是长江,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第一大河,该河流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该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湖北的宜昌,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是江西的湖口。
(3)中线工程从该河的重要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该支流是长江的最大支流,与干流交汇形成了大城市A是武汉,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
(4)该河中下游支流众多,分布着与河流相通的湖泊。随着近年来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增加,湖泊沿岸的人们开始在湖泊中修筑圩垸,造田耕种或建房,使湖泊面积减小,造成湖泊调蓄能力降低,水旱灾害面积逐年增长,其次是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劣变,使鱼的种类不断下降,数量减少。针对上述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退田还湖,恢复沿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提升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0分)
下面是我国四类土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面四组名称排序与上图①②③④对应相符的一项( )
A.沙漠、林地、水田、草地 B.草地、沙漠、旱地、林地
C.草地、旱地、水田、林地 D.沙漠、草地、旱地、林地
2.年等降水量400毫米线穿过地区与上图中的阴影区边界最吻合的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年中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总量不足 B.人口数量庞大
C.国土面积狭小 D.山区面积广大
4.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现状,我们应该( )
A.扩大牧区耕地规模 B.增加围湖造田面积
C.切实保护现有耕地 D.提高山区耕地比重
读“我国某土地利用类型(阴影区)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5.该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6.图示阴影区最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耕地面积减少 C.土地盐碱化 D.草场退化
7.为了保持水土,下图中最应该退耕还林(草)的是( )
A.甲耕地 B.乙耕地
C.丙耕地 D.丁耕地
8.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
A.发展畜牧业 B.增加木材产量 C.开展生态旅游 D.改善生态环境
读“我国某市2010 2018年部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9.近8年间该市
A.林地面积不断增加
B.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C.水域面积不断增加
D.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减少
10.根据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针对该市 的土地利用现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 B.城市建设向林地扩张 C.退耕还湖 D.城市住宅向高层发展
11.如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乡镇1990年到2010年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图.由此判断,该乡镇( )
A.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B.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C.粮食播种面积增大 D.建设用地比重增大
12.如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草地
B.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④荒地
C.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荒地④草地
D.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荒地④林地
下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西南地区向东北地区递减
C.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
D.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14.造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人口分布不均
C.季风气候显著 D.水污染严重
15.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大力修建水库 B.跨流域调水 C.防止水污染 D.节约用水
16.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连接错误的是( )
A.内蒙古高原—草地 B.华北平原—草地
C.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田 D.大兴安岭—林地
17.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办法是( )
A.修堤坝 B.兴修水库 C.裁弯取直 D.跨流域调水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一般采取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一般采取兴修水库。
下图是中国径流带分布图,读图完成小题。
18.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 )
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南少北多,东少西多
C.离多北少,东少西多 D.南少北多。东多西少
19.缓解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节约用水 B.修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植树造林
20.为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精神,浙江省提出了“五水共治,治污在先”的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和水资源分布密切相关,读图甲“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图乙“南、北方耕地与水资源对比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甲中序号①代表的耕地类型是____,序号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
(2)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①~⑤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适合发展林业的是____,B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___(至少答一点)。
(3)根据图乙可知,我国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A.南北方水土资源配置合理 B.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
C.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D.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少
22.读“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6分)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______,人均量__________。
(2)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①是______,②是________,①②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序号①—④中,最适合发展畜牧业的是______,最适合发展林业的是_______。
(4)从干湿地区来看,耕地主要分布在___区;从季风区、非季风区来看,草地主要分布在___区;从温度带来说,水田主要分布在____;从地形类型来看,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
(5)土地利用类型②和④的背部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23.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回答问题。(12分)
(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是___________,其中比重最大的____________,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耕地、林地比重___________,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________,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_________、_______和西南(山脉)______。
(4)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我国人地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原因是 ( )
①我国可垦荒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②建设用地将不断多
③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的需求量会增加④大规模植树造林,使土地面积迅速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由图中可以看出,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来自____(河流);该工程分东、中、西三线方案进行,其中东线方案和中线方案通过引水工程,把水调到____地区。
(2)读图可知,南水北凋中线方案 实现了____、淮河、____、海河四大流域的联系,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3)中线方案的水源地是位于____(长江支流)上游的丹江口水库,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及沿线十余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该方案有利于解决我国水资源____分布不均的问题。
25.我国南水北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实现,看图回答问题。(12分)
(1)南水北调工程通过____线到达北京,全程明渠只有通过____河时采取地下管道通过。
(2)南水北调的“南水”指的是哪条河流____,它是我国的第____大河,该河流发源于____山脉,注入____海,该河上游和中游的界点是____。
(3)中线工程从该河的重要支流____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该支流与干流交汇形成了大城市A____。
(4)读图,该河中下游支流众多,分布着与河流相通的湖泊。随着近年来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增加,湖泊沿岸的人们开始在湖泊中修筑圩垸,造田耕种或建房,使湖泊面积____,造成湖泊调蓄能力降低。针对上述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