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单元测试(培优卷)(原卷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单元测试(培优卷)(原卷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08 00:53: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培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0分)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下图示意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正球体 B.不规则球体 C.扁球体 D.椭球体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3.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描述地点最吻合的是( )
A.(0°,120°E) B.(40°N,120°E) C.(90°N,0°) D.(40°N,0°)
【答案】1.B2.C3.A
【解析】1.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盖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黄(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是是赤道上一周的周长4万km,(0°,120°E) 位于赤道,A正确;(40°N,120°E)(90°N,0°) (40°N,0°)没有位于赤道,BCD错误;故选A。
寒假期间,小宇同学参加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航天体验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4.小宇在活动过程中,下面哪副图片能准确知晓地球的形状( )
A. B. C. D.
5.在航天展厅,小宇了解到我国火箭和飞船总是朝东发射,原因是( )
A.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D.中国东临是太平洋
【答案】4.D5.B
【解析】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能准确看出地球形状的是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故选D。
5.在航天展厅,小宇了解到我国的火箭和飞船总是朝东发射,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火箭和飞船要与地球运动的方向保持一致,可以节省材料,故选B。
一艘油轮由①地出发,经过②地和③地,到达④地。根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油轮出发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A.东经130°,北纬10° B.东经150°,南纬30°
C.西经130°,南纬10° D.东经150°,北纬30°
7.油轮经过的四个地点中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6.A7.C
【解析】6.在经纬网上,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由此可知,油轮出发地①地的经纬度是东经130°,北纬1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①点的经度是130°E,不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A错误;②点的经度是140°E,不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B错误;③点的经度是160°E,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C正确;④点的经度是180°,不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D错误。故选C。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图中A地的经纬度是
A.20°N,20°E B.20°S,20°E
C.20°N,0° D.20°S,20°W
9.关于小林和小红的说法,你的判断是
A.小林的说法是正确的 B.小红的说法是正确的
C.两个小朋友都讲对了 D.两个小朋友都讲错了
【答案】8.C9.B
【解析】8.读图可知,0°经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0°纬线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读图可知,A点的坐标是20°N,0°。
9.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向东再到160°E为东半球,160°E向东到180°再到20°W为西半球。A点的经纬度是20°N、0°,位于北半球、东半球;B点位于50°N,110°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故本题选B。
10.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 )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答案】A
【解析】图示为南极地区,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根据经度指南北方向,纬度指东西方向可知,泰山站比长城站更靠近南极点,泰山站在长城站南方;顺着自转方向,泰山站在长城站的东方;因此,泰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向。故选A。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四位同学所处位置中,正值深夜的是( )
A.小山 B.小峰
C.小江 D.小海
12.造成四地时间差异的原因之一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
【答案】11.A12.A
【解析】1.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白天,未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黑夜,据此可知,四位同学所处位置中,正值深夜的是小山,A正确。故选A。
2.由图可知,小江所处位置是正午,小山所处位置是深夜,小峰处于晨线上,小海所处位置为早晨,四人所处的地点时间不同,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造成的,A正确。故选A。
北京时间2020年5月27日11时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再次掀起了攀登珠峰的热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时,英国伦敦当地时间是(  )
A.5月26日3时 B.5月27日19时
C.5月26日15时 D.5月27日3时
14.大量登山爱好者攀登珠峰引发的环境问题引起世人关注,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产生的垃圾就地掩埋
B.禁止攀登珠穆朗玛峰
C.将垃圾分类,不易降解垃圾自行带走
D.鼓励人们到珠峰清理垃圾
【答案】13.D14.C
【解析】13.区时的计算公式是:未知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注意,东加西减,并且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英国伦敦位于中时区,该城市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所以北京时间2020年5月27日11时,英国伦敦当地时间是2020年5月27日3时。故选:D。
14.垃圾分类,就是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更多人应该行动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清理难度大、易引发生态脆弱等环境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将垃圾分类,不易降解垃圾自行带走。结合题意。故选:C。
15.第22届冬奥会于2014年2月7日20时14分,在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正式开幕,家住泰安的小明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北京时间2月8日0时14分。请分析,造成两个地区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及北京与索契时差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索契比北京早4小时
B.地球公转,北京比索契早4小时
C.地球自转,北京比索契早4小时
D.地球公转,索契比北京早4小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及时区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所以北京比索契早4小时。
“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呼吁公众每年3月28日晚20: 30 -21: 30熄灯一小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读图回答,北京于3月28日晚上20: 30~21: 30举行关灯一小时活动,此时华盛顿当地时间是上午7: 30~8: 30,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纬度不同 B.地表受热不同
C.地球的自转运动 D.地球的公转运动
17.“地球一小时”活动旨在提醒人们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小明的下列生活行为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上学、放学乘坐公交车
B.电脑不用时关机断电,尽量减少使用待机模式
C.作业本双面使用,节约纸张
D.为提高生活质量,时时刻刻使用空调
18.根据上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热带,这里正午的太阳总是在头顶附近,气候炎热
B.②地位于低纬度地区,气候终年严寒
C.③地位于北温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D.④地位于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
【答案】16.C17.D18.A
【解析】16.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根据题意选C。
17.为提高生活质量,时时刻刻使用空调,会浪费大量的能源,该行为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根据节能减排的理念,选项A、B、C的行为均属于节能减排的行为,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D符合题意。
18.读图分析可知:①地位于赤道上,属于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所以这里正午的太阳总是在头顶上,气候炎热.故A正确;②地在北极圈以北,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终年严寒.故B错误;③地位于南温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故C错误;④地位于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故D错误。依据题意选A。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遗产,右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与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20.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 )
A.白昼不断变短 B.黑夜不断变短
C.白昼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D.黑夜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答案】19.C20.C
【解析】19.2021年6月5日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夏至日的时间是6月22日前后,结合图示来看,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芒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据图可知,小暑到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向南移动到赤道再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冬至到小寒,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但仍在南半球,故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白昼先变短再变长,A错误;黑夜先变长再变短,BD错误;白昼先变短再变长,C正确;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地球的现状是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 。
(2)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大洲:① 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 __________
(3)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名称:A________ D_______ C______
(4)从图中可知,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______洲和______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__;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是________、 和________。
(5)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
(6)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排列,依次是(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D.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
【答案】(1)球体 (2)非洲 大洋洲 亚洲 南美洲 (3)太平洋 北冰洋 印度洋 (4)南美 北美 南极洲 非洲 南美洲 非洲 亚洲 (5)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6)A
【解析】(1)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由图可知,图中①是全部位于东半球的非洲,②是有一个最小的大陆的大洋洲,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④是位于西半球南部的南美洲。
(3)由图可知,图中A是位于美洲西部的太平洋,D是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北冰洋,C是位于非洲东部的印度洋。
(4)从图中可知,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和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5)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位于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6)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第二是大西洋,第三是印度洋,最小的是北冰洋。
22.阅读“经纬网1”、“经纬网2”,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A点、C点的坐标:A________C_______
(2)A地位于B地的______方向,A、B、C、D四点中位于低纬度的是_______
(3)丁阴影区域,属于南北半球的______半球,乙阴影区域属于东西半球的是______半球。
【答案】(1) 40°E,20°S 40°W,20°N
(2) 正南 A、C
(3) 南 东
【解析】(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故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40°E,20°S);C点的经纬度是(40°W,20°N)。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和B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故A地位于B地的正南方向;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A、B、C、D四点中位于低纬度的是A、C两点。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故丁位于南半球,乙位于东半球。
23.下图为演示实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NS表示地轴,EF表示____;请在赤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在暗室里将白炽灯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观察地球仪上白昼和黑夜各约占地球仪表面积的____。此时,图中A正处于____(白昼/黑夜),B处于____(白昼/黑夜),D、C处于____(日出/日落)。
(3)用手自左向右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____(顺时针/逆时针)。同时还会观察到,图中A点将会变为____(白昼/黑夜),B点将会变为____(白昼/黑夜)。由此可知,地球自转产生了____现象。
【答案】(1)赤道
(2)一半(或1/2);黑夜;白昼;日出
(3)逆时针;白昼;黑夜;昼夜更替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
(1)图中NS表示地轴,EF与地轴垂直,且将地球仪平均分成两半,故表示赤道;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2)在暗室里将白炽灯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观察地球仪上白昼和黑夜各约占地球仪表面积的一半,即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相等,图中黑色部分是未被照亮的部分,表示夜半球,白色部分是被照亮的部分,表示昼半球,此时图中A正处于黑夜,B处于白昼,D、C位于晨线上,处于日出。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用手自左向右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顺时针;随着地球的自转,图中A点将会变为白昼,B点将会变为黑夜,由此可知,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2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龙岩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极昼/极夜)现象。
(2)今天同学们进行期末地理质量检测。此时,地球大约运行到上图中____
(甲、乙、丙、丁)段,龙岩的白昼将变____(长、短)。现在同学们马上要放寒假了,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____季。
(3)龙岩某中学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在图示的四个节气当天,于当地正午时刻测量学校旗杆的影子长度,数据记录如下:
测量时间(节气) A B C D
旗杆影子(米) 5.5 2.0 5.5 13
表中测量时间D对应的节气是____;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重要纬线)。
(4)兴趣小组又观察了一天中旗杆影子的变化情况,发现龙岩夏至日这天,____(日出/日落/正午)影子最短;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正午时刻不仅四个节气,其他所有时间正午旗杆影子都是朝____(填方向)。
【答案】 (1)夏至 昼长夜短 极昼 (1)丙 长 夏 (1)冬至 南回归线 (4)正午 北
【解析】(1)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6月22日前后,是夏至,龙岩位于我国的福建省,属于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图中丁段是3月21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甲段是6月22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乙段是9月23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丙段是12月22日前后至3月21日前后,而同学们进行的考试是上学期期末考试,一般初中期末考试会在1月份举行,所以地球应该运行到丙段,此时太阳直射点自南向北移动,福建龙岩的白昼将变长,同学们放寒假的时候是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所以澳大利亚正值夏季。
(3)D节气这一天,正午物体影子最长,说明这一天福建龙岩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远,太阳应该直射南回归线,所以D对应的节气应该是冬至。
(4)福建龙岩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福建龙岩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所以正午影子最短,并且全年正午旗杆影子都是朝北。
2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C点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____ 带,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是____点。
(2)A点的纬度是____,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____点。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____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____现象。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北半球处在____季,南半球处在____季。
(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我们丹东的白昼将变____(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____(填“增加”或“减少”)。
【答案】 (1)热 C (2)23.5°N B (3)甲 极昼 (4)秋 春 (5)长 增加
【解析】(1)由南向北:南寒带 、南温带、热带、北温带、北寒带。①北纬23.5度到南纬23.5度之间是热带; ②北纬23.5度至北纬66.5度之间是北温带.;③南纬23.5度至南纬66.5度之间是南温带.;④北纬66.5度至北极是北寒带;⑤南纬66.5度至南极是南寒带;读图,C在赤道上,所以是热带;太阳在南北之间移动,所以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两次是C点。
(2)A点纬度是在北回归线上,0°往北度数增加为北半球所以是23.5°N;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转,所以B点会比A点先看到日出。
(3)当太阳直射A点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甲,看图可知甲的北极圈出现极昼,也可从太阳直射点看出,判断为夏至日。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北半球是秋季,南北季节相反,南半球是春季。
(5)读图,丙是冬至日,丁是春分日。由冬至日过渡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丹东的白昼将变长,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增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培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0分)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下图示意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正球体 B.不规则球体 C.扁球体 D.椭球体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3.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描述地点最吻合的是( )
A.(0°,120°E) B.(40°N,120°E) C.(90°N,0°) D.(40°N,0°)
寒假期间,小宇同学参加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航天体验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4.小宇在活动过程中,下面哪副图片能准确知晓地球的形状( )
A. B. C. D.
5.在航天展厅,小宇了解到我国火箭和飞船总是朝东发射,原因是( )
A.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D.中国东临是太平洋
一艘油轮由①地出发,经过②地和③地,到达④地。根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油轮出发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A.东经130°,北纬10° B.东经150°,南纬30°
C.西经130°,南纬10° D.东经150°,北纬30°
7.油轮经过的四个地点中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图中A地的经纬度是
A.20°N,20°E B.20°S,20°E
C.20°N,0° D.20°S,20°W
9.关于小林和小红的说法,你的判断是
A.小林的说法是正确的 B.小红的说法是正确的
C.两个小朋友都讲对了 D.两个小朋友都讲错了
10.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 )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四位同学所处位置中,正值深夜的是( )
A.小山 B.小峰
C.小江 D.小海
12.造成四地时间差异的原因之一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
北京时间2020年5月27日11时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再次掀起了攀登珠峰的热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时,英国伦敦当地时间是(  )
A.5月26日3时 B.5月27日19时
C.5月26日15时 D.5月27日3时
14.大量登山爱好者攀登珠峰引发的环境问题引起世人关注,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产生的垃圾就地掩埋
B.禁止攀登珠穆朗玛峰
C.将垃圾分类,不易降解垃圾自行带走
D.鼓励人们到珠峰清理垃圾
15.第22届冬奥会于2014年2月7日20时14分,在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正式开幕,家住泰安的小明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北京时间2月8日0时14分。请分析,造成两个地区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及北京与索契时差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索契比北京早4小时
B.地球公转,北京比索契早4小时
C.地球自转,北京比索契早4小时
D.地球公转,索契比北京早4小时
“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呼吁公众每年3月28日晚20: 30 -21: 30熄灯一小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读图回答,北京于3月28日晚上20: 30~21: 30举行关灯一小时活动,此时华盛顿当地时间是上午7: 30~8: 30,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纬度不同 B.地表受热不同
C.地球的自转运动 D.地球的公转运动
17.“地球一小时”活动旨在提醒人们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小明的下列生活行为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上学、放学乘坐公交车
B.电脑不用时关机断电,尽量减少使用待机模式
C.作业本双面使用,节约纸张
D.为提高生活质量,时时刻刻使用空调
18.根据上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热带,这里正午的太阳总是在头顶附近,气候炎热
B.②地位于低纬度地区,气候终年严寒
C.③地位于北温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D.④地位于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遗产,右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与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20.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 )
A.白昼不断变短 B.黑夜不断变短
C.白昼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D.黑夜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地球的现状是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 。
(2)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大洲:① 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 __________
(3)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名称:A________ D_______ C______
(4)从图中可知,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______洲和______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__;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是________、 和________。
(5)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
(6)四大洋按照面积大小排列,依次是(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D.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
22.阅读“经纬网1”、“经纬网2”,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A点、C点的坐标:A________C_______
(2)A地位于B地的______方向,A、B、C、D四点中位于低纬度的是_______
(3)丁阴影区域,属于南北半球的______半球,乙阴影区域属于东西半球的是______半球。
23.下图为演示实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NS表示地轴,EF表示____;请在赤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在暗室里将白炽灯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观察地球仪上白昼和黑夜各约占地球仪表面积的____。此时,图中A正处于____(白昼/黑夜),B处于____(白昼/黑夜),D、C处于____(日出/日落)。
(3)用手自左向右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____(顺时针/逆时针)。同时还会观察到,图中A点将会变为____(白昼/黑夜),B点将会变为____(白昼/黑夜)。由此可知,地球自转产生了____现象。
2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龙岩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极昼/极夜)现象。
(2)今天同学们进行期末地理质量检测。此时,地球大约运行到上图中____
(甲、乙、丙、丁)段,龙岩的白昼将变____(长、短)。现在同学们马上要放寒假了,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____季。
(3)龙岩某中学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在图示的四个节气当天,于当地正午时刻测量学校旗杆的影子长度,数据记录如下:
测量时间(节气) A B C D
旗杆影子(米) 5.5 2.0 5.5 13
表中测量时间D对应的节气是____;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重要纬线)。
(4)兴趣小组又观察了一天中旗杆影子的变化情况,发现龙岩夏至日这天,____(日出/日落/正午)影子最短;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正午时刻不仅四个节气,其他所有时间正午旗杆影子都是朝____(填方向)。
2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C点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____ 带,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是____点。
(2)A点的纬度是____,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____点。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____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____现象。
(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北半球处在____季,南半球处在____季。
(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我们丹东的白昼将变____(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____(填“增加”或“减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