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海洋与陆地(培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0分)
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尼罗河6-10月定期泛滥的规律,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4个月),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人们在泛滥的土地上耕作,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如图示意埃及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位于( )
A.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该地区的主要人种是( )
A.黑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3.推测该地区每年的“播种季”的月份最可能是( )
A.6-10月 B.11-2月 C.3-6月 D.7-9月
4.该地居民从事宗教活动所在的场所是( )
A. B. C. D.
5.图中表示沙漠的图例是( )
A. B. C. D.
6.图中显示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白令海峡
【答案】1.A2.B3.B4.C5.A6.A
【解析】1.由材料和图中显示:埃及,埃及位于非洲,所以该地区位于非洲。故选A。
2.由图可知,埃及位于非洲的北部,北临地中海,这里的人种主要为白色人种,语言为阿拉伯语。故选B。
3.由材料可知,古埃及人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4个月),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尼罗河6-10月定期泛滥,每当河水泛滥期间,积下的一层层肥沃土壤;洪水退去,人们在肥沃的土地上耕种,11-2月为“播种季”。ACD错误,B正确。故选B。
4.非洲北部的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其代表建筑是清真寺。图中A是基督教的宗教建筑教堂,图中B是佛教的宗教建筑佛塔,图中C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清真寺,D是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是佛教建筑。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5.由图可知,A表示沙漠,B表示运河,C表示居民点,D表示河流、湖泊。故选A。
6.由图可知,图中表示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它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A符合题意。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是 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读部分大洲轮廓图,回答下列各题。
7.甲大洲与丁大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乌拉尔山脉 D.巴拿马运河
8.丙大洲没有濒临的大洋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下图为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其中表示世界第一大洋的是:
A. B.
C. D.
【答案】7.D8.A9.B
【解析】7.甲大洲为北美洲、丁大洲为南美洲,两大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故选D。
8.丙大洲为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没有濒临的大洋是大西洋。故选A。
9.根据经纬度可知,A为大西洋的主体部分,故A错误;根据经纬度可知,B为太平洋的主体部分,故B正确;根据经纬度可知,C为印度洋的主体部分,故C错误;根据经纬度可知,D为北冰洋的主体部分,故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B。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某大洋两岸的四块陆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某大洋是指(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1.图中哪两块陆地轮廓相似,启发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0.B11.B
【解析】10.读图可知,20°W穿过该大洋,该大洋应为大西洋;故选B。
11.魏格纳根据非洲大陆西海岸与南美洲大陆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图中①是北美洲陆地,②是欧洲陆地,③是南美洲陆地,④是非洲陆地;故选B。
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2.世界地震带主要位于( )
A.板块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地带
C.大陆内部地带 D.大洲交界地带
13.板块发生张裂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海正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将会消失
B.地中海在不断扩张,几千万年后将会成为新的海洋
C.由于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因而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升高
D.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在不断隆起,这条“伤疤”将会从地球上消失
【答案】12.A13.D14.C
【解析】12.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A正确,故选A。
13.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地表断裂陷落,海水入侵,形成新的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D正确,故选D。
14.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处,其面积逐渐扩大,故A错误;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几千万年后将会消失,故B错误;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海拔逐渐升高,故C正确;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处,不会在地球上消失,故D错误。故选:C。
影片《攀登者》讲述了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珠峰)的壮举,完成下面小题。
15.登山队员攀登珠峰面临的困难有( )
①严寒狂风②高温热浪③干燥缺水④高寒缺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影片中,登山队员在珠峰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A.这些海洋生物曾经生活在陆地上 B.有海洋生物自行爬上了珠峰
C.这里未来是海洋 D.这里曾经是海洋
17.珠穆朗玛峰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这两大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答案】15.C16.D17.D
【解析】15.珠峰海拔高,空气稀薄,登山队员攀登珠峰面临的困难有严寒狂风和高寒缺氧,不可能会有高温热浪和干燥缺水,①④正确,②③错。故选C。
16.化石为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珠峰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只能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不能说明这里末来是海洋,D正确,C错。海洋生物不可能曾经生活在陆地上,也不可能自行爬上珠峰,A、B错。故选D。
17.珠穆朗玛峰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D正确。故选D。
2017年12月16日00时47分在印尼爪哇岛(南纬7.70度,东经108.10度)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下列对印尼爪哇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年有一次太阳光直射现象
B.一年有两次太阳光直射现象
C.冬冷夏热,四季变化明显
D.终年寒冷,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
19.下列对印尼爪哇岛发生地震原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B.位于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C.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D.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答案】18.B19.D
【解析】18.读图可知,印尼爪洼岛位于东南亚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热带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机会,气候中年炎热。所以正确的是B。
19.根据六大板块的分布和爪洼岛的位置可知,印尼爪洼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和地震。故选D。
20.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近邻。造成中美两国不断靠近的原因是( )
A.流水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B.大气运动的结果
C.板块运动的结果
D.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中国地处亚欧板块,美国地处美洲板块,两大板块挤压运动,使得太平洋的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有可能会拼合在一起,美国和中国就会成为陆上邻国。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读下图,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1)写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大洲的名称①____⑦____
(2)⑥大洲和⑦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
(3)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河南省所在的大洲是____(写序)
(4)写出下列字母代表大洋的名称:A____B____C____
【答案】 (1) 欧洲 南美洲 (2)巴拿马运河 (3)南极洲 ③ (4)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解析】(1)全球共分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等七大洲,由图可知,①是欧洲,⑦是南美洲。
(2)由图可知,⑥是北美洲,⑦是南美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3)全球共分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等七大洲,其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河南省位于中国,中国属于亚洲,亚洲在图中的序号是③。
(4)全球共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四大洋,由图可知,A是太平洋,B是印度洋,C是大西洋。
22.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2005年4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任务,预计2006年1月返回青岛,总耗时300天,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环球大洋科考。
(1)图中字母代表的是:A_________洲,D_________洲,C_________洋。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运河。
(2)D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_。
(3)巴拿马运河地处_________半球(填“东”或“西”)。好望角地处_________半球(填“南”或“北”),位于_________带(五带)。
【答案】 北美洲 亚洲 大西洋 苏伊士 66.5°N,90°E 西 南 南温带
【解析】(1)根据世界海陆的分布,A是北美洲,D是亚洲,C是大西洋,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2)D所在的经度向东增大,是东经,D所在纬度向北增大,是北纬。所以D的经纬度是66.5°N,90°E。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 20°W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巴拿马运河位于160°E以东的地区,是西半球。好望角
位于20°W以东的地区,是东半球。好望角同时又在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位于南温带。
23.“一处水源供全球”是国际矿泉水行业通用的模式,该处水源必须是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即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和长白山)之一.读“中国某品牌矿泉水出口全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8分)
(1)该品牌矿泉水已出口全球五个大洲,其中①为 洲.
(2)该品牌矿泉水在运往②大洲的途中,需要要经过的大洋③为 洋.
(3)a、b山脉中,代表大高加索山的是 .
(4)大约1.5亿年前,阿尔卑斯山曾经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阿尔卑斯山的形成原因. .
【答案】(1)欧
(2)太平
(3)b
(4)阿尔卑斯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解析】(1)读图可知,中国的该品牌矿泉水出口的①大洲是欧洲。
(2)图中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即太平洋。
(3)图中a是安第斯山脉,b是大高加索山脉。
(4)阿尔卑斯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24.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问题(16分)
(1)图中甲为________半球,乙为________ 半球。
(2)B大洲是________大洲,F是________大洲。
(3)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位于________大洲(填字母)它是由________和__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
(4)A和B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填名称)
(5)世界最大的陆间海位于_______、_______洲和_______洲之间。(填字母)
【答案】 (1)西 东 (2) 南美洲 大洋洲 (3)D 亚欧 印度洋 (4)巴拿马运河 (5)C D E
【解析】(1)地球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主要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主要包括南北美洲。据图可知:甲为西半球,乙为东半球。
(2)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分析可知,B为南美洲,F为大洋洲。
(3)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为图中的字母D。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
(4)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分析可知,A为北美洲,B为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5)世界最大的陆间海是地中海,地中海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三大洲之间,分别对应图中字母C、D、E。
25.某班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实验,阅读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用手挤压书本(如图一),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如图 二)。
(1)实验中纸张(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运动。图一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运动,图二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运动(挤压或张裂)。
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读图三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其中_____________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_____块和_____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的。
(4)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地处世界地震中心。因为它位于板块________处,地壳运动________。
(5)经过上亿年的地壳运动,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如下图:在地图方框内填出一些大洲、大洋的名称。
【答案】(1)张裂 挤压 D
(2)太平洋(板块)
(3)印度洋 亚欧(位置可以互换)
(4)交界 活跃
(5)
【解析】(1)据图可知,图一实验反映了板块的挤压运动,图二实验反映了板块的张裂运动。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①断裂陷落、④形成新的海洋。
(2)读图三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的。
(4)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地处世界地震中心。因为它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5)根据太平洋、亚洲、非洲、南极洲的分布进行填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海洋与陆地(培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0分)
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尼罗河6-10月定期泛滥的规律,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4个月),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人们在泛滥的土地上耕作,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如图示意埃及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位于( )
A.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该地区的主要人种是( )
A.黑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3.推测该地区每年的“播种季”的月份最可能是( )
A.6-10月 B.11-2月 C.3-6月 D.7-9月
4.该地居民从事宗教活动所在的场所是( )
A. B. C. D.
5.图中表示沙漠的图例是( )
A. B. C. D.
6.图中显示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白令海峡
读部分大洲轮廓图,回答下列各题。
7.甲大洲与丁大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乌拉尔山脉 D.巴拿马运河
8.丙大洲没有濒临的大洋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下图为四大洋主体位置示意图,其中表示世界第一大洋的是:
A. B.
C. D.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某大洋两岸的四块陆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某大洋是指(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1.图中哪两块陆地轮廓相似,启发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2.世界地震带主要位于( )
A.板块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地带
C.大陆内部地带 D.大洲交界地带
13.板块发生张裂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海正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将会消失
B.地中海在不断扩张,几千万年后将会成为新的海洋
C.由于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因而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升高
D.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在不断隆起,这条“伤疤”将会从地球上消失
影片《攀登者》讲述了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珠峰)的壮举,完成下面小题。
15.登山队员攀登珠峰面临的困难有( )
①严寒狂风②高温热浪③干燥缺水④高寒缺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影片中,登山队员在珠峰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A.这些海洋生物曾经生活在陆地上 B.有海洋生物自行爬上了珠峰
C.这里未来是海洋 D.这里曾经是海洋
17.珠穆朗玛峰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这两大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2017年12月16日00时47分在印尼爪哇岛(南纬7.70度,东经108.10度)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下列对印尼爪哇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年有一次太阳光直射现象
B.一年有两次太阳光直射现象
C.冬冷夏热,四季变化明显
D.终年寒冷,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
19.下列对印尼爪哇岛发生地震原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B.位于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C.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D.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20.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近邻。造成中美两国不断靠近的原因是( )
A.流水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B.大气运动的结果
C.板块运动的结果
D.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读下图,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1)写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大洲的名称①____⑦____
(2)⑥大洲和⑦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
(3)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河南省所在的大洲是____(写序)
(4)写出下列字母代表大洋的名称:A____B____C____
22.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2005年4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任务,预计2006年1月返回青岛,总耗时300天,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环球大洋科考。
(1)图中字母代表的是:A_________洲,D_________洲,C_________洋。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运河。
(2)D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_。
(3)巴拿马运河地处_________半球(填“东”或“西”)。好望角地处_________半球(填“南”或“北”),位于_________带(五带)。
23.“一处水源供全球”是国际矿泉水行业通用的模式,该处水源必须是世界三大黄金水源(即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和长白山)之一.读“中国某品牌矿泉水出口全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8分)
(1)该品牌矿泉水已出口全球五个大洲,其中①为 洲.
(2)该品牌矿泉水在运往②大洲的途中,需要要经过的大洋③为 洋.
(3)a、b山脉中,代表大高加索山的是 .
(4)大约1.5亿年前,阿尔卑斯山曾经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阿尔卑斯山的形成原因. .
24.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问题(16分)
(1)图中甲为________半球,乙为________ 半球。
(2)B大洲是________大洲,F是________大洲。
(3)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位于________大洲(填字母)它是由________和__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
(4)A和B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填名称)
(5)世界最大的陆间海位于_______、_______洲和_______洲之间。(填字母)
25.某班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实验,阅读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用手挤压书本(如图一),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如图 二)。
(1)实验中纸张(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运动。图一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运动,图二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运动(挤压或张裂)。
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读图三可知,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其中_____________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_____块和_____板块相碰撞挤压形成的。
(4)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地处世界地震中心。因为它位于板块________处,地壳运动________。
(5)经过上亿年的地壳运动,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如下图:在地图方框内填出一些大洲、大洋的名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