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08 07:41: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达标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0分)
读下列天气符号图,回答下题。
1.图示天气符号中,适宜出游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果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图中明显增多的天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2.A
【解析】1.读图可知:①表示的天气是沙尘暴,②表示的天气是台风及其中心,③表示的天气是晴,④表示的天气是雷雨;适宜出游的是晴天。故选C。
2.读图可知:①表示的天气是沙尘暴,②表示的天气是台风及其中心,③表示的天气是晴,④表示的天气是雷雨;如果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加剧,沙尘暴会明显增多。故选A。
通过本学期地理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人类“家园”的基本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生产生活活动搭配合理的是( )
A.——出海捕鱼 B.——晾晒小麦 C.——外出春游 D.——收摘棉花
4.2016年12月30日,受雾霾天气影响,河南省多地市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应急响应升级为Ⅰ级(红色),中小学临时停课。下列做法对减轻雾霾有效的是 ( )
①节约用水 ②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③绿色出行 ④尽量少吃路边烧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B4.C
【解析】3.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往往根据天气情况安排生活、生产,如A表示的台风天气不适合进行出海捕鱼,B表示的是晴天适合晾晒小麦,C表示的沙尘天气不适合外出春游,D表示的大雨不适合以旧收摘棉花,故选B。
4.雾霾天气往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的,以上四种做法中,节约用水与减轻雾霾天气无关,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加剧雾霾天气;绿色出行和尽量少吃路边烧烤有利于减轻雾霾天气,故选C。
读“某地区7月份的等温线图”,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度,虚线表示海岸线,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为北半球的海洋 B.乙地为北半球的海洋 C.甲地为南半球的陆地 D.乙地为南半球的陆地
6.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最不可能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5.C6.A
【解析】5.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等高线是自北向南递减,表示的是南半球气温分布图;此时是7月份,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而同纬度甲地气温低于乙地,说明,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故选C。
6.图中所示的甲地和乙地纬度位置相同,但甲地的气温低于乙地,可能是受到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甚至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植被的好与差等,最不可能是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故选A。
下图示意某学习小组所做“影响气候的因素”分组实验及其数据记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此实验验证的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季风
8.通过该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B.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C.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D.陆地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
【答案】7.B8.C
【解析】7.读图可知,白天沙土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晚上,沙土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反映了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B项正确。故选B。
8.图中沙土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形象的演示了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与纬度与地形无关,A、B项错误;图中反映了陆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因此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C项正确;图中只是一天的数据,D项错误。故选C。
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从上图可知( )
①赤道地区气温较高,降水丰沛②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较稀少
③南半球40°—60°地区降水多于北半球④整体上看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气温高于北半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植被差异
【答案】9.A10.B
【解析】9.由图可知,赤道地区气温较高,降水丰沛;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较稀少;南半球40°—60°地区降水多于北半球;整体上看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气温低于北半球,因为南半球海洋占了绝大部分,温差较小,故选A。
10.赤道地区的气温高、降水丰富,两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降水少,两地区气候的差异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故选B。
读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量多 B.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比东岸多
C.中纬度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少 D.两极地区降水量多
12.欧亚大陆内部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B.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C.海拔低,难形成地形雨 D.气温高,难以形成降水
【答案】11.A12.B
【解析】11.赤道附近地区降水量多,A正确。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比东岸少,B错误。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比内陆地区多,C错误,两极地区降水量少,D错误。故选A。
12.从图中看出,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暖湿水汽难以到达,因而该区域降水稀少,气候干旱,B正确。故选B。
气候数据有多种呈现方式,下图是把代表月份的数字标注在气温和降水量为坐标的图上,一个月份的点在图中的坐标就是该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从图中可以判断出,此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4.从气温的变化可以判断出此地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15.此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D.全年高温少雨
【答案】13.D14.C15.C
【解析】13.由图可知,图中10月份的降水量在120毫米左右,是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故选D。
14.由图可知,图中最高月气温出现在7月,气温最低月出现在1月,在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月出现在7月,在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月出现在1月,故选C。
15.由图可知,此地7月份气温最高,但是降水最少,故夏季高温少雨,1月份气温最低,降水适中,故冬季温和湿润,故选C。
16.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 )
A.刚果河流域平原 B.密西西比河流域 C.亚马孙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答案】C
【解析】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位于亚马孙河流域,该流域分布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有“地球之肺”称号,故选C。
读图,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田,完成下面小题。
17.造成甲、丁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经度因素
18.关于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甲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乙地是热带雨林气候
C.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D.丁地是地中海气候
【答案】17.A18.C
【解析】17.由图可知,图中甲是终年高温的热带雨林气候,丁是终年寒冷的寒带气候,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不同,故选A。
18.由图可知,图中甲是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故A错误。乙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故B错误。丙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故C正确。丁是终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故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意大利地形和气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地理学家推测在未来地中海将会消失,原因是( )
A.海水枯竭 B.海平面下降 C.板块挤压 D.人工填海
20.结合图甲和图乙分析,意大利北部和南部形成两种气候类型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因素
【答案】19.C20.D
【解析】19.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与海水枯竭、海平面下降的人工填海无关,故C正确。故选C。
20.由图可知,意大利北部是高山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主要是由于北部与南部的地形不同,北部是高大的阿尔卑斯山,南部地势较低缓,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天气预报中次日的最高气温是    ,最低气温是    ,气温日较差是    。
(2)小文的妈妈提醒她次日白天出门别忘带伞,你认为该带吗      。材料二中的天气符号中表示该地未来24小时内白天天气的是     (填字母)。
(3)作为W市的市民,你能为改善W市的空气质量做些什么 (列举两例即可)
【答案】(1)25 ℃ 12 ℃ 13 ℃ (2)该带 D (3)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使用清洁能源;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合理即可)
【解析】(1)天气预报中,该日的最高气温是25°C,最低气温是12°C气温日较差是25°C-12°C=13°C。
(2)因为该日白天降水概率是80%,下雨的可能性大,小文的妈妈提醒她白天出门记得带雨伞,我认为应该带。材料二中,A图表示多云,B图表示阴,C图表示雷阵雨,D图表示大雨,故选择答案D。
(3)作为W市的市民,应以步代车,少乘私家车,多坐公交车;不乱砍乱伐,多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爱护花草树木等。
22.读世界年均温分布图回答问题。(12分)
(1)读图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致在___℃以上,两极地区年平均气温大致在___℃以下,可得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从赤道向两极地区___,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地形、纬度、海陆)的差异。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___(平直、弯曲),原因是___。
(3)A处为我国的青藏高原,其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___(高/低),主要原因是___。
(4)最炎热的大洲是___洲,最寒冷的大洲是___洲。
【答案】 (1) 20 -10 递减 纬度 (2)平直 海洋占绝大部分,地面更均匀 (3)低 海拔高、气温低 (4)非 南极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两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大致以-10℃以下,可以得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这是由于纬度位置的不同导致的。
(2)由图可知,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更平直,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了绝大部分,地顼更均匀。
(3)A是位于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这里的气温比同纬度地区更低,主要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
(4)世界七大洲中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最寒冷的大洲的南极洲。
2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由甲图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赤道地区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极地地区降水____________,主要是受____________因素影响。
(2)甲图A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___月,丙图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____月。
(4)据甲图等温线的变化,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____________。
(5)右上角的乙图为某地某天的天气预报图,这一天该地的天气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__。
【答案】(1) 多 少 纬度位置
(2)海拔高
(3) 1 7
(4)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5)晴转阴
【解析】(1)由图可知,赤道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降水多,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气流下沉,不容易成云致雨,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500毫米以下,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2) (3) B地位于北半球的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
(2)A地位于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所以A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C以上。
(3)C地位于南半球的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丙图中最高气温是出现在7月。
(4)由20°C、 10°C、 0°C、 -10°C等 温线的分布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5)由天气符号可知,乙图所示该地这一天的天气状况是晴转阴。
24.下面图甲表示位于北纬30°—60°的大陆部分,图乙表示四种气候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乙中①②③④气候主要分布在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两地中,常年湿润的是________,冬雨夏干的是________。
(3)A、B、C、D、E五地的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的是________的气候。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地年平均气温比C、E两地高
B.当E地高温多雨的时候,C地也是高温多雨
C.A、B两地的年降水量都比D地大
D.A、B两地的气温年较差都比D地大
【答案】 (1)C地 B地 A地 D地 (2) B C (3)D (4) C
【解析】(1)图甲表示的是位于北纬30 —60 的大陆部分,根据世界气候分布图可判断气候类型。大陆东岸的A地为温带季风气候、E地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大陆西岸的B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为地中海气候;D地位于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图乙中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与C对应;②为全年温和湿润海洋性气候,与B对应;③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与A对应;④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全年降水较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与D对应。
(2)B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为地中海气候,B地常年湿润,C地冬雨夏干。
(3)图中五种气候类型中,D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为广泛。
(4)A、B两地纬度高于C、E两地,故年平均气温应低于C、E两地;当E地高温多雨时,为北半球夏季,此时C地(地中海气候区)炎热干燥;D地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小于A、B两地,气温年较差大于A、B两地。故选C。
2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月,B地降水最多出现在______月。
(2)A、B两地气温年较差最大______地,属于亚热带地区是的是______地。
(3)A、B两地降水,相对集中的是______。
(4)在南北半球中,A地在_____半球,B在_____半球。
(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 8 (2)B A (3)B (4)南 北 (5)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可互换)
【解析】(1)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约29°C,,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8月,约250毫米。
(2)从图中看出,A地气温年较差约是27°C,B地的气温年较差约是33°C,则B地的气温年较差最大;从图中看出A地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上,应属于亚热带。
(3)从降水柱状图看出,B地降水相对集中。
(4)从气温曲线图看出,A地7月气温最低,应位于南半球,B地7月气温最高,应位于北半球。
(5)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达标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0分)
读下列天气符号图,回答下题。
1.图示天气符号中,适宜出游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果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图中明显增多的天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通过本学期地理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人类“家园”的基本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生产生活活动搭配合理的是( )
A.——出海捕鱼 B.——晾晒小麦 C.——外出春游 D.——收摘棉花
4.2016年12月30日,受雾霾天气影响,河南省多地市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应急响应升级为Ⅰ级(红色),中小学临时停课。下列做法对减轻雾霾有效的是 ( )
①节约用水 ②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③绿色出行 ④尽量少吃路边烧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某地区7月份的等温线图”,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度,虚线表示海岸线,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为北半球的海洋 B.乙地为北半球的海洋 C.甲地为南半球的陆地 D.乙地为南半球的陆地
6.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最不可能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下图示意某学习小组所做“影响气候的因素”分组实验及其数据记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此实验验证的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季风
8.通过该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B.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C.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 D.陆地气温年较差大于海洋
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从上图可知( )
①赤道地区气温较高,降水丰沛②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较稀少
③南半球40°—60°地区降水多于北半球④整体上看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气温高于北半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植被差异
读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量多 B.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比东岸多
C.中纬度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少 D.两极地区降水量多
12.欧亚大陆内部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B.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C.海拔低,难形成地形雨 D.气温高,难以形成降水
气候数据有多种呈现方式,下图是把代表月份的数字标注在气温和降水量为坐标的图上,一个月份的点在图中的坐标就是该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从图中可以判断出,此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4.从气温的变化可以判断出此地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15.此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D.全年高温少雨
16.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 )
A.刚果河流域平原 B.密西西比河流域 C.亚马孙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读图,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田,完成下面小题。
17.造成甲、丁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经度因素
18.关于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甲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乙地是热带雨林气候
C.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D.丁地是地中海气候
下图为意大利地形和气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地理学家推测在未来地中海将会消失,原因是( )
A.海水枯竭 B.海平面下降 C.板块挤压 D.人工填海
20.结合图甲和图乙分析,意大利北部和南部形成两种气候类型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因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天气预报中次日的最高气温是    ,最低气温是    ,气温日较差是    。
(2)小文的妈妈提醒她次日白天出门别忘带伞,你认为该带吗      。材料二中的天气符号中表示该地未来24小时内白天天气的是     (填字母)。
(3)作为W市的市民,你能为改善W市的空气质量做些什么 (列举两例即可)
22.读世界年均温分布图回答问题。(12分)
(1)读图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致在___℃以上,两极地区年平均气温大致在___℃以下,可得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从赤道向两极地区___,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地形、纬度、海陆)的差异。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___(平直、弯曲),原因是___。
(3)A处为我国的青藏高原,其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___(高/低),主要原因是___。
(4)最炎热的大洲是___洲,最寒冷的大洲是___洲。
2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由甲图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赤道地区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极地地区降水____________,主要是受____________因素影响。
(2)甲图A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___月,丙图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____月。
(4)据甲图等温线的变化,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____________。
(5)右上角的乙图为某地某天的天气预报图,这一天该地的天气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__。
24.下面图甲表示位于北纬30°—60°的大陆部分,图乙表示四种气候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乙中①②③④气候主要分布在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两地中,常年湿润的是________,冬雨夏干的是________。
(3)A、B、C、D、E五地的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的是________的气候。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地年平均气温比C、E两地高
B.当E地高温多雨的时候,C地也是高温多雨
C.A、B两地的年降水量都比D地大
D.A、B两地的气温年较差都比D地大
2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月,B地降水最多出现在______月。
(2)A、B两地气温年较差最大______地,属于亚热带地区是的是______地。
(3)A、B两地降水,相对集中的是______。
(4)在南北半球中,A地在_____半球,B在_____半球。
(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