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世界的居民单元测试(培优卷)(原卷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世界的居民单元测试(培优卷)(原卷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08 07:56: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世界的居民(培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0分)
读世界大洲(南极洲除外)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和丁分别是( )
A.北美洲 欧洲 B.非洲 南极洲
C.南美洲 欧洲 D.非洲 欧洲
2.据图推测,甲大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①经济发展压力大 ②人口老龄化严重 ③劳动力短缺 ④居民就业难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国际上将年龄在15~59岁的人口划定为劳动年龄人口。下图为“某国两个年龄段人口数量增长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开始减少的时间出现在( )
A.1980~1985年 B.1990~1995年
C.2000~2005年 D.2010~2015年
4.现阶段,该国的人口发展状况最可能使其( )
A.资源需求量激增 B.就业率显著下降
C.劳动力日益减少 D.环境进一步恶化
5.在不久的未来,该国急需( )
①增加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②转向以旅游业为主的发展模式
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及设施④寻求国际合作实现向国外移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某年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完成下面小题。
6.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7.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情况下,甲国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就业困难 B.饥饿贫困 C.兵源不足 D.交通拥挤
读某区域的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人口密度1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区( )
A.都分布在高海拔地区 B.都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C.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 D.都分布在内陆地区
9.图中M处,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寒冷 B.干旱缺水 C.气候湿热 D.高山、高原地区
10.图中N半岛上的居民通用的语言和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A.英语 伊斯兰教 B.阿拉伯语 基督教
C.汉语 伊斯兰教 D.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 )
A.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非洲
12.南极洲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缺乏 B.地震灾害频繁 C.地形崎岖不平 D.气候酷寒干燥
13.图中甲地区的人种主要是(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14.由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人口问题已非常严峻,人类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垦荒地,增加耕地数量 B.使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C.控制人口数量,有计划地生育 D.减少城市人口比重
2018年7月,某考察团从图中M地出发,按图路线不跨越任何大洋到达N地,结合沿途考察的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考察团所经四地与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对应正确的是( )
A.比尔马—② B.亚历山大—④ C.拉萨—① D.上海一③
16.考察团在比尔马可能看到的传统民居是( )
A. B.
C. D.
17.考察团沿此线考察过程中( )
A.到比尔马附近频繁遭遇暴风雨天气 B.到亚历山大附近看到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
C.到拉萨附近看到远处雪山连绵 D.到上海附近看到大面积落叶阔叶林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聚落分布的规律是( )
A.沿盆地边缘分布 B.沿铁路分布
C.沿公路分布 D.沿河流分布
19.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
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平坦④河流交汇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12分)
(1)世界人口分布有四大稠密地区,其中①在_______东部,②在______洲南部,③在_______洲,④在______洲东部,这四大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______半球的中、___纬度地区。
(2)A处的人口很稀少是因为该地区为__________气候(填气候类型) ;B处的人口很稀少是因为气候____________
(3)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_______来表示,其数值的高低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4)人口增长过快,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人口增长过慢也会出现人口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__________ 的发展相适应,与_________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22.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搜集了一些世界人口分布的资料,根据资料完成探究结论。(12分)
(1)从图1和图2中的纬度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半球________纬度地区。
(2)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3)从地形地势看,世界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________米以下的________(地形类型)地区。
归纳:
(4)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环境优越的地方适合人类居住。
迁移:
(5)A地亚马孙平原位于低纬度地区,却是人口稀疏区,原因是________。
23.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①地居民的主要人种是____,主要信奉____教,通用____语。
(2)②地居民主要为_____人种,信奉_____教,通用_____语。
(3)③地的主要民族是_____族,通用_____语。
(4)④地的主要人种是_____人种,居民通用_____语。
(5)⑤地居民主要信奉_____教,通用_____语。
24.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聚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2)图一为_____景观,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_____村、牧村、_____村等类型。
(3)图二为_____景观,规模较大,人们主要从事_____、服务业等工作。
(4)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传统民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民居各具特色。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1)特征定位:根据当地气候特征确定位置是地理定位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给的气候资料完成思维导图,并确定甲地的大致位置。
(2)成因分析:判断对错,对的请填写“正确”,错的请打“错误”。
① A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当地天气终年炎热干燥。 ( )
② B地比C地气温高、降水多,是纬度因素影响的结果。 ( )
③ C地位于寒带,四季分明,夏至前后会出现极夜现象。 ( )
(3)因地制宜:结合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自然环境 传统民居特点 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A地 终年炎热干燥,温差大,风沙大,多石山、沙漠 墙厚、窗小
B地 气候____,植被茂密 双层木楼,人住上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世界的居民(培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40分)
读世界大洲(南极洲除外)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和丁分别是( )
A.北美洲 欧洲 B.非洲 南极洲
C.南美洲 欧洲 D.非洲 欧洲
2.据图推测,甲大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①经济发展压力大 ②人口老龄化严重 ③劳动力短缺 ④居民就业难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D2.C
【解析】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读图可知,甲人口出生率最高,死亡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应为非洲;丁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应为欧洲。故选D。
2.甲大洲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会造成经济积累减少,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压力,同时也会造成就业难度增大,①④正确;青少年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人口老龄化不严重,劳动力充足,②③错误。故选C。
国际上将年龄在15~59岁的人口划定为劳动年龄人口。下图为“某国两个年龄段人口数量增长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开始减少的时间出现在( )
A.1980~1985年 B.1990~1995年
C.2000~2005年 D.2010~2015年
4.现阶段,该国的人口发展状况最可能使其( )
A.资源需求量激增 B.就业率显著下降
C.劳动力日益减少 D.环境进一步恶化
5.在不久的未来,该国急需( )
①增加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②转向以旅游业为主的发展模式
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及设施④寻求国际合作实现向国外移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3.B4.C5.B
【解析】
3.读图可知,图中15~59岁的人口在1980~1985年期间是持续增加的,总量开始减少的时间出现在1993年以后,出现在1990~1995年之间,2000~2005年间是持续较少的,2010~2015年也是减少的。故选B。
4.读图可知,该国的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在2036年之前是一直是增加的,而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说明人口增长缓慢,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故根据题意选C。
5.由于该地区的人口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年龄人口少,所以①增加服务型机器人的研发、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及设施。故选B。
读“某年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完成下面小题。
6.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7.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情况下,甲国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就业困难 B.饥饿贫困 C.兵源不足 D.交通拥挤
【答案】6.B7.C
【解析】
6.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致分别为-0.4%、1%、0.5%、0。因此乙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正确,故选B。
7.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出现负增长,易发生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C正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交通拥挤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问题,A、B、D错误。故选C。
读某区域的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人口密度1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区( )
A.都分布在高海拔地区 B.都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C.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 D.都分布在内陆地区
9.图中M处,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寒冷 B.干旱缺水 C.气候湿热 D.高山、高原地区
10.图中N半岛上的居民通用的语言和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A.英语 伊斯兰教 B.阿拉伯语 基督教
C.汉语 伊斯兰教 D.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
【答案】8.C9.A10.D
【解析】8.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南部;以及欧洲和北美洲的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这一地带地处沿海,平原广阔,气候 温暖湿润,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故选C。
9.根据M的位置可知,M位于北极圈以北,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人口稀疏。故选A。
10.读图可知,N岛是阿拉伯半岛,该地区主要的民族是阿拉伯民族,使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故选D。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 )
A.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非洲
12.南极洲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缺乏 B.地震灾害频繁 C.地形崎岖不平 D.气候酷寒干燥
13.图中甲地区的人种主要是(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14.由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人口问题已非常严峻,人类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垦荒地,增加耕地数量 B.使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C.控制人口数量,有计划地生育 D.减少城市人口比重
【答案】11.B12.D13.A14.C
【解析】11.读图可知,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地区分布在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北美洲的西部以高山为主,人口稀少,北美洲北部有北极圈穿过,纬度高,气候寒冷,故人口稀疏,故A不符合题意;欧洲是人口密集地区,故B符合题;大洋洲地广人稀,故C不符合题意;非洲北部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南部大多数地区是热带草原,地广人稀,故D不符合题意,依题意,选B。
12.南极洲是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故无定居人口。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地表淡水资源是巨大的淡水水库,故A错;南极洲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故B错;南极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地表冰雪覆盖,C错;气候酷寒干燥是无定居人口的主要原因,故D正确,故选D。
13.依图可知,图中的甲地是非洲的北部,这里以白种人为主,黑色人种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混血种人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根据分析,A符合题意,故选A。
14.过度开垦荒地,会导致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故A错;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故人口增长过慢、过快都不合理,故B错;控制人口数量,有计划地生育是合理的措施,故C符合题意;减少城市人口比重不会解决人口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故D错,依题意,C正确,故选C。
2018年7月,某考察团从图中M地出发,按图路线不跨越任何大洋到达N地,结合沿途考察的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考察团所经四地与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对应正确的是( )
A.比尔马—② B.亚历山大—④ C.拉萨—① D.上海一③
16.考察团在比尔马可能看到的传统民居是( )
A. B.
C. D.
17.考察团沿此线考察过程中( )
A.到比尔马附近频繁遭遇暴风雨天气 B.到亚历山大附近看到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
C.到拉萨附近看到远处雪山连绵 D.到上海附近看到大面积落叶阔叶林
【答案】15.B16.C17.C
【解析】15.结合图例可看出,比尔马位于沙漠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对应①,A错;亚历山大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对应④,B正确;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应③,C错;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对应②,D错。故选B。
16.结合图例可看出,比尔马位于沙漠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对应的传统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为图C,C正确;图A为植被丰富,说明该地降水丰富;图B屋顶坡度较大,说明降水丰富;图D为北极地区的冰屋,气候寒冷,ABD错。故选C。
17.比尔马是热带沙漠气候,不可能频繁遭遇暴风雨天气,A错;亚历山大位于北非的埃及,以白色人种为主,B错;拉萨位于青藏高原,雪山连绵,C正确;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故选C。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聚落分布的规律是( )
A.沿盆地边缘分布 B.沿铁路分布
C.沿公路分布 D.沿河流分布
19.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
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平坦④河流交汇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8.D19.A20.B
【解析】18.由图可得,图中聚落主要沿河流分布,所以D正确。图中没有铁路和公路的图例,所以BC不符合题意。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中间沿河流分布,不是沿盆地边缘分布,所以A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聚落中,甲位于河流交汇处,且地形平坦开阔,发展空间大,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所以 A正确,故选A。
20.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具体到该图,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地形平坦,河流交汇处,所以③④符合题意,图中没有出现宗教中心与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60分)
21.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12分)
(1)世界人口分布有四大稠密地区,其中①在_______东部,②在______洲南部,③在_______洲,④在______洲东部,这四大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______半球的中、___纬度地区。
(2)A处的人口很稀少是因为该地区为__________气候(填气候类型) ;B处的人口很稀少是因为气候____________
(3)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_______来表示,其数值的高低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4)人口增长过快,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人口增长过慢也会出现人口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__________ 的发展相适应,与_________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答案】 (1)亚州 亚 欧 北美 北 低 (2)热带沙漠 终年严寒 (3)自然增长率 (4)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等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等 (5)经济 资源
【解析】(1)从图中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有④北美洲东部、②亚洲南部、③欧洲西部、①亚洲的东部。大多数人居住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
(2)A处的人口很稀少是因全年炎热干燥造成的 ,该处位于非洲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B处的人口很稀少是因为处在高纬度地区,气候终年严寒。
(3)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其数值的高低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4)人口增长过快,会出现交通拥挤,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人口增长过慢也会出现人口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5)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22.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搜集了一些世界人口分布的资料,根据资料完成探究结论。(12分)
(1)从图1和图2中的纬度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半球________纬度地区。
(2)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3)从地形地势看,世界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________米以下的________(地形类型)地区。
归纳:
(4)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环境优越的地方适合人类居住。
迁移:
(5)A地亚马孙平原位于低纬度地区,却是人口稀疏区,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北 中低
(2)沿海
(3) 200 平原
(4) 纬度 海陆 地形
(5)位于热带雨林地区,气候过于湿热
【解析】(1)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大多分布在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纬度在10° —40°之间的中低纬度地区。
(2)从图中可知,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一般土壤肥沃、降水多。
(3)从图中可知,从地形地势看,世界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这里地形平坦。
(4)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主要受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5)亚马孙平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过于湿热的气候不适宜人类的居住。
23.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①地居民的主要人种是____,主要信奉____教,通用____语。
(2)②地居民主要为_____人种,信奉_____教,通用_____语。
(3)③地的主要民族是_____族,通用_____语。
(4)④地的主要人种是_____人种,居民通用_____语。
(5)⑤地居民主要信奉_____教,通用_____语。
【答案】 (1)白色人种 基督 英 (2)白色 伊斯兰 阿拉伯 (3)汉 汉 (4) 白色 俄 (5)基督 英
【解析】(1)图中可知,该地区位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主要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通用语言为英语。
(2)图中可知,该地区位于非洲北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主要是白色人种,信奉的是伊斯兰教,通用语言为阿拉伯语。
(3)图中可知,该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区,中国东部主要的民族是汉族,通用语言为汉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4)图中可知,④位于俄罗斯地区,俄罗斯居民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西部的东欧平原,,其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居民通用语言是俄语。
(5) 图中可知,⑤位于美国地区,美国人主要信奉基督教,通用语言为英语。
24.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聚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2)图一为_____景观,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_____村、牧村、_____村等类型。
(3)图二为_____景观,规模较大,人们主要从事_____、服务业等工作。
(4)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答案】(1) 乡村 城市
(2) 乡村 农 渔
(3) 城市 工业
(4) 地形 气候 资源
【解析】(1)联系实际可知,聚落是人类居住的场所,可分为城市聚落乡村聚落。
(2)读图可知,图一是乡村景观,一般规模较小,道路稀疏,人口密度小,房屋密度也小,主要包括农村、牧村和渔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和捕鱼等工作。
(3)读图二可知,图中景观是城市景观,规模大、人口密集,道路密集,房屋密度大,主要从事的是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4)联系实际可知,聚落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的地方,最适合人类居住,所以最容易形成聚落。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传统民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民居各具特色。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1)特征定位:根据当地气候特征确定位置是地理定位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给的气候资料完成思维导图,并确定甲地的大致位置。
(2)成因分析:判断对错,对的请填写“正确”,错的请打“错误”。
① A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当地天气终年炎热干燥。 ( )
② B地比C地气温高、降水多,是纬度因素影响的结果。 ( )
③ C地位于寒带,四季分明,夏至前后会出现极夜现象。 ( )
(3)因地制宜:结合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自然环境 传统民居特点 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A地 终年炎热干燥,温差大,风沙大,多石山、沙漠 墙厚、窗小
B地 气候____,植被茂密 双层木楼,人住上层
【答案】(1)炎热(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湿润)温带沿海
(2)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
(3)A地墙厚隔热,窗小减少(进入室内的)热风,B地湿热住在楼上通风散热,防潮湿,就地取材
【解析】(1)1月气温> 15°C为高温,0-15°C为温和, 20°C为高温,10-20°C为温和,<10°C为低温;月降水量100mm以上称为多雨,50mm-100mm为湿润,<50mm为干燥或少雨。因此甲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地区全年高温,甲地夏冬之间温差较大,排除热带,全年气温高于0°C,排除寒带,推测甲地为温带;全年降水总量较多,推测为沿海地区。
(2)①读图可知,北回归线穿过A地,并且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故①正确;
②B地比C地纬度低,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故②正确;
③C地高于北极圈,位于寒带,终年比较寒冷,四季不分明,夏至前后会出现极昼现象,故③错误。
(3)读图可知,A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其民居是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与当地炎热干燥的自然环境相适应;B地位于东南亚,主要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高温多雨,双层木楼既凉爽又防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