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5.3展开与折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5.3展开与折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07 21: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3展开与折叠》
一、教材分析
《展开与折叠》共分2课时,第1课时是关于立体图形的展开,第2课时是关于一些平面图形的折叠。第1课时主要是通过活动,了解一些几何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空间图形(如圆柱、圆锥、球、棱柱)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为学生学习下一课时及后面两节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于图形的展开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教材内容主要是建立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让学生多观察、多操作、多合作交流。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图形的展开、折叠,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有些立体图形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有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立体图形。
2.能想象并画出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能根据表面展开图判断、制作简单几何体。
3.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能想象并画出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能根据表面展开图判断几何体。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等实物模型,PPT课件,几何画板。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通过PPT展示图形,让学生说出几何体的名称。演示长方体展开图,引入本课题。
【设计意图】揭示研究主题,引出课题。
2.活动
(1)学生操作
学生分组动手展开长方体,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正方体的展开问题。
(2)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的展开图。
学生自己操作,利用PPT课件展开、折叠正方体,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合作探究
分小组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
感悟:
同一个正方体纸盒的表面沿不同的棱剪开,展成的平面图形可以是不同的。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采用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4)归纳概括
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一般方法,将展开问题转化为“围正方体”问题,通过软件(几何画板)演示、探究,归纳总结规律、方法。
【设计意图】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展开过程,体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经历“做——想——做——想”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归纳:
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回答下列问题:
(3)正方体的展开图共有 种不同的情况;
(4)正方体的展开图相对面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当堂训练
小试牛刀
如果“你”在上面,那么“谁”在下面?
练习
1、将一个正方体沿某些棱展开后,能够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
一个正方体6个面上分别写有“木渎南行中学”6个字,从三个不同角度看正方体,如下图所示,你知道正方体上每个字对面各是什么字吗?
2、下面图形中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请大家用研究正方体的方法回去再研究一下长方体的展开图)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做到活学活用。
4、小结
通过“展开”活动,谈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立体图形可以展开成不同的平面图形,一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立体图形。
方法总结
当我们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要通过努力的实验探索
经过大量的实验,我们要学会总结规律
小 结
1.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2.还有什么疑惑?
5、布置作业
p.132 习题5.3 1、2、3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