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
6.4 平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会用直尺和三角板或方格纸画平行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 1.经历动手实践——讨论交流——归纳新知的探索过程;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 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新课导入:1.欣赏图片,找一找有哪些线是平行?请同学们找出身边的例子. 2.找一找教室内有那些线是平行的? 学生积极观察,各抒己见.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平行线的认识,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新课导学: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2.平行线的表示: 通常,我们用“//”表示平行,“// ” 读作“平行于”. 3.平行线的画法: 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了画平行线,回顾一下用直尺和三角板或者一副三角板如何画两条平行直线的? (多媒体展示) 板书: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通过讨论得出平行线的定义(学生表达有困难时,教师给予点拨)教师强调定义中的三个要点:(1)在同一平面内;(2)不相交,即没有公共点;(3)两条直线,而不是线段或射线.并举例说明线段或射线没有公共点时不一定平行和在同一平面的条件.练习1:(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 )(2)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射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射线平行.( )(3)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 ) 练习2:图中哪些线段互相平行?请分别将它们表示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画平行线的步骤,并归纳每步的关键字: 一靠:将三角板的一边放在已知直线上; 二放:把直尺靠在三角板的另一边上; 三推:推动三角板;四画:沿三角板原来紧贴直线的一边画直线练习3:画直线a平行线 通过幻灯片得观察,让学生总结平行线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练习反馈定义掌握情况。符合比较形象,学生通过书写加深符合的印象,以及锻炼书写形式。通过多媒体演示,回顾旧知,学生自己尝试,教师巡视辅导,然后由比较优秀的学生上黑板演示,归纳出关键词。通过三条位置不同的直线,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得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突破难点.
4.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议一议:观察地图并思考: ①图中哪些道路与建设路平行?②人民广场在建设路上吗? 经过人民广场,并与建设路平行的道路是哪条? 过人民广场,能否再修一条道路与建设路平行?这说明了什么?③人民广场在建设路上吗? 经过汽车站,并且与建设路平行的道路有哪些? 由多媒体展示观察地图,并讨论问题,然后由学生口答,再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有关性质:(教师板书)性质 ①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通过生活实例探索并总结归纳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再次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由问题(1)、(2)、(3)得出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2)做一做: 如图,已知点A、B是直线l外的两点. ①经过点A画直线a与直线l平行,这样的直线能画几条?这说明了什么? ②经过点B画直线b与直线平行,这样的直线能画几条?这说明了什么? ③通过作图,你能得出直线a与直线b的关系吗?(教师巡视,指导后进生,最后讲评) 性质 ②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小组合作完成,并演示做题过程,同时也验证了探索得到的性质是正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巩固新知.
试一试:如图,D是AB的中点. 过点D画直线DE∥BC,交AC于点E,画直线DF∥AC,交BC于点F;在所画图中,线段AE与EC、线段BF与F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用刻度尺或圆规检验你的结论. 通过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及时反馈和矫正.
5.数学实验室方格纸中怎样检验平行线?(2) 在方格纸中,经过线段AB外一点C仅用直尺画线段AB的平行线.(4)在方格纸中,你能仅用直尺画出过点P分别画AB、BC的平行线 (做在作业字上,学生讨论在方格纸中画平行线的方法). 由两位学生到黑板演示过程,交流心得体会。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并在班上反馈。小组合作,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练习巩固 (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有且只有两条平行,那么,这三条直线的交点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4)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它们的交点个数是.( ) A. 0或2 B. 0或3 C. 0或1 D. 0或1或2或3(5)如图,P是∠AOB外一点P.①过点P画直线PC//OA,交OB于点C;②过点P画直线PD//OB,交OA的反向延长线于点D;③分别量出∠AOB,∠PCO,∠PDO,∠CPD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 试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会对知识进行提炼,体会数学的思想和应用,将感性的认识升华为理性的认识.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尝试对知识的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理性的认识,内化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交流情感的体验.
课后作业: P168习题2、3.
l
l
B
A
O
A
B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