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一步:新初一暑期科学培优测试5《科学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领先一步:新初一暑期科学培优测试5《科学探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6-26 16:35:35

文档简介

新初一暑期科学培优测试5《科学探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C
A
C
B
C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B
C
C
D
B
D
D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60分)
21、④③②⑥⑤① ③ 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2、(1)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吗? (4)等量 (5)棉
23、纸片会可能会掉下来,水会流出。 纸片没有掉下来,水没有流出 纸片为什么不会掉来?
24、瓶子变瘪了 瓶内的水冷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瓶子压瘪了。
25、(1)孩子发烧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2)可能是受凉了,或是玩累了,还有可能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
(3)受凉了、玩累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吃了不清洁的食物
(5)发烧是由于吃了过期的变质牛奶引起的。
26、(1)气温先升高,到14:00时达到最高,然后降低
(2)14:00 260C 240C
27、(1)金鱼为什么会失踪?
(2)鱼被同学藏起来了 鱼自己从脸盆中跳出来了
(3)小明同学说没有把鱼藏起来 小明观察脸盆周围的地面,没有发现鱼跳出来的痕迹
(4)鱼被老师在查夜时收缴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8、 (1)阳光 (2)蝎子好低温,沙子中深度越深, 温度越低
31、(1)D (2)蚂蚁要靠触角来识别回家的路 实验用的蚂蚁数量过少,可能出现偶然性,应该多用几只蚂蚁试验 要设置对照实验,和没剪掉触角的蚂蚁对照。
(3)蚂蚁之间的交流是如何实现的?(或蚂蚁喜欢什么食物?)(答案合理即可)
34、质量(或体积) 初温 下降温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5、(1)维生素E可能会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2)对照
36、(1)甲、乙 (2) 光照
37、(1)1、2、5 射出仰角θ 射出速度v
(2)2、3、4 45°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领先一步:新初一暑期科学培优测试5《科学探究》
温馨提示:凡是在21世纪教育网购买的本编写组的正版资料,如有疑难问题,均可QQ(1617369420)咨询。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合作与交流
2、小明同学第二节课时突然感到肚子疼。下面哪个选项,不是关于造成小明同学肚子疼的可能原因的假设(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可能是吃东西坏了肚子 B、今天下过雨,可能是雨淋坏了
C、可能是衣服没穿暖,冻的 D、如果今天不下雨,就不会肚子疼
3、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是( )
A、提出问题 B、提出猜想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交流
4、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 ②制订计划 ③建立猜测和假设 ④提出问题
⑤检验与评价 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排列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⑥⑤③②① C ④③②⑥⑤① D ③④⑥①②⑤
5、进行科学探究时,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合,那么应该(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D.自行依实验结果下结论
6、科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 )
A.所有条件必须完全相同 B.所有条件必须完全不同
C.除可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D.除可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不同
7、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的问题时,做了以下实验,本实验可以探究什么问题( )
A、微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B、微生物生长与水的关系
C、微生物生长与面包的关系 D、微生物生长与空气的关系
8、小芳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她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培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枯死。对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9、小明很喜欢吃绿豆芽。可是绿豆芽是如何长出来的呢?他特意向菜市场里卖豆芽的老伯伯咨询。老伯伯告诉他,要想得到又长又白的豆芽需要将绿豆种子放在底部有孔的塑料桶内,上面再盖一层布。要经常向桶内浇水,但又不能将绿豆泡在水中。不浇水时可将桶盖好,放在温暖且通风的地方,过不多久就会长出豆芽。由此看来,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适宜温度 ( )
10、某同学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大豆种子,并且设计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进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向阳处
20℃*
充足

阴暗处
20℃
不充足
A.都应该放在向阳处 B.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
C.温度都应当是0℃ D.都应当不浇水
11、自2013年4月,上海发现第一起N7H9禽流感的病例以来,多个省市的科学工作者联合研究多月,找到了克治该病毒的方法。科学工作者这种联合研究说明科学探究过程需要( )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 C.制定计划 D.检验与评价
12、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当科学家
C.提高智商 D.提高解题能力,得到好成绩
13、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张辉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张辉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14、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1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作出解释
15、“黑面琵鹭目前在全世界只剩下数百只,可能是人类滥杀的结果。”此叙述属于( )
A.推论 B.观察 C.假设 D.实验
16、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论证 B.猜想 C.实验 D.分析
17、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从实验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向阳处
20℃
充足

向阳处
20℃
不充足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18、2013年6月11日,"神州"十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搭乘飞天。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如果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不能直接对话,你认为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用通讯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输
19、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 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中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
A.蝙蝠飞行时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20、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 B.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C.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二、探究题(每空1分,共60分)
21、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合作与交流 ②制订计划 ③建立猜想和假设 ④提出问题 ⑤检验与评价 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用数字表示)。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请填序号)
22、一天晚饭后,孙青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孙青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孙青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提出问题: ?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 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5)孙青将现象记入右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
能力最强的是 布料。
23、如右图,先在杯子里装满水再盖上硬纸板,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杯子倒置过来,你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你的猜想 。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 。对此现象,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你提出的问题是

24、动手做一个小实验:在一个塑料饮料瓶内倒入少量热水,摇晃后倒出热水并立即拧紧瓶盖。过了一会儿,你看到的现象是 。请你尝试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
25、有一天,妈妈发现孩子发烧了,是什么原因呢?是受凉了,玩累了,还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人们会用测体温、听诊器听诊、化验等方法来探知其中的原因。后经医生检验是由于吃了过期的变质牛奶引起的发烧。
分析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妈妈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2)妈妈先后提出了哪些假设?
(3)其中哪些假设在检验中被否定?
(4)哪一个假设在检验中被肯定?
(5)妈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6、以下是某日的气温记录,从7:00开始,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 一直到18:00。
时间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温度/℃
10
12
14
16
20
24
24
26
25
23
20
18
(1)请指出这一天气温的变化规律
(2)这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在 左右,其温度为 。请估计12:30气温为 。
27、学校组织秋游时,小明买了一条金鱼,为了不给生活老师发现。学校规定不能把小动物带回学校饲养),偷偷地把金鱼带回寝室放在脸盆里。第二天早上,小明发现金鱼不见了。为了知道金鱼失踪的原因,小明问寝室同学金鱼是不是被杀掉了,同学说没有;是不是被谁藏起来了,同学也都说没有;小明查看脸盆周围的地面,也没发现金鱼跳出来的痕迹;同寝室同学小宁想起来,昨夜听到生活老师进寝室查夜,小明到生活老师办公室外面时,隐约地听到生活老师办公室内有讲话声;隐约听到“ 不准学生把小动物带回学校饲养”、“ 小明同学昨天把金鱼带回寝室” 之类的话,小明恍然大悟。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写出小明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小明对金鱼失踪原因的另外2种猜测:如:①鱼被同学杀掉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小明获取对应的事实和证据:如:①小明同学说没杀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如图,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白天为什么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问
题,某同学模拟沙漠的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并测得了以下一组数据。
(1)该实验中,电灯光模拟沙漠中的 。
(2)根据所测数据,你能对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问题
作出解释吗? 。
29、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块地上喷洒杀虫剂,在附近的另一块地上未作任何处理。随后,他们在两块地上各设5块面积相同的样地。然后从每块样地中各取1立方米的泥土,统计其中所含蚯蚓的条数。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喷洒杀虫剂的土地
未作任何处理的土地
样地
每立方米所含的蚯蚓条数
样地
每立方米所含的蚯蚓条数
A
730
F
901
B
254
G
620
C
319
H
811
D
428
I
576
E
451
J
704
(1)设计和实施这个实验前,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
(2)可以作出什么假设? 。
(3)请你对实验记录进行数据处理 。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
(5)实验后的蚯蚓,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
3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1)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2)脉搏与运动无关。究竟哪一种猜想正确呢?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3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m跑步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分钟内的脉搏次数,测得数据如下表。
姓名
安静状态
跳绳后
100 m跑步后
王彬彬
82
89
118
李进
70
90
108
丁俊杰
78
88
106
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哪一种猜想?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根据上述数据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1、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蚂蚁开展了有关探究:
(1)同学们对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统计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五分钟,其结果如下表。分析观察结果,小明作出了下列推论,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时间
各观察时段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第1天
8
27
98
101
104
66
4
第2天
1
4
17
21
27
15
2
第3天
9
26
110
118
107
60
7
A.第一天觅食活动最旺盛 B.这窝蚂蚁的蚂蚁数量为437只
C.上午6:00前蚂蚁并不活动 D.中午前后蚂蚁活动较为频繁
(2)同学们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
选择1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刀片切掉蚂蚁的左右侧触角,然后把它放回原地。观察它的运动情况。同学们设计该实验时,提出的假设是 ;
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① ;
② 。
(3)对于蚂蚁你还探究的问题是 。
32、小敏、小颖和小青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小颖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于是进行了如图实验,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相关数据如下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实验
序号
小球到固定点的距离l(绳长)/米
小球质
量/克
摆动幅
度S/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0.7
20
0.O5
33.2
1.7
2
1.0
20
0.08
39.7
2.O
3
1.0
30
0.O5
39.8
2.O
4
1.0
30
0.O8
39.7
2.0
5
1.3
20
0.O5
45.3
2.3
(1)要完成上述实验,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天平、秒表和
(2)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
和 无关,由 决定。
(3)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
应将摆钟的摆长调______ _ (选填“长”或“短”)
33、有三个同学在家里用实验器材探究纸片、塑料薄膜、棉布对电视机
遥控信号的阻挡能力。他们的探究过程分别是:
甲同学在自己家里,将纸片放在遥控器与电视机之间,手指按遥控
器控制键,如果遥控器能对电视机起控制作用,则增加纸片的数量。如此重复实验,逐渐增加纸片的层数,直到遥控器不能控制电视机为止,记下纸片的层数。
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照与甲同学同样方法实验,记下塑料薄膜的层数。
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棉布按照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实验,记下棉布的层数。
学生
使用材料
能完全阻挡遥控器信号的最少层数

纸片
14

塑料薄膜
20

棉布
10
他们的结论是:棉布比纸片和塑料薄膜能更有效地阻挡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信号。
(1)三个同学的探究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指出其中存在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
(2)请从指出的问题中选出一个说明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李刚家里买了一支新的保温瓶,他想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开水的关系,他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先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为t℃的开水,取水的体积为保温瓶容积的1/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
(2)第二次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仍为t℃的开水,其体积是保温瓶的2/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初温,共测3次。
(3)第三次把保温瓶内装满初温是t℃的开水,重复前次做法。
这样从三次的实验记录中,可以得出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入开水多少的关系。你从他的实验可知,他所改变的量是开水的_____________。由于影响保温瓶的保温性能的因素除了开水的质量外,保温瓶的型号,开水的 , 环境的温度,观察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其保温性能,因此,这些因素应加以控制,应观察的量是经过相同的时间间隔开水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5、鲜花人人喜爱,但“好花不常开”。于是,鲜花保鲜问题便成为喜爱鲜花的人工作之余所关的问题。为了探索“延长鲜花保鲜的条件”, 小亮和小华提出种种假设,并设计如下试验:
a、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上A和B;
b、在A和B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A中加入2颗维生素E,并搅拌使之溶解;
c、在A和B 中各插上一支同样新鲜的玫瑰花(如图),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记录。
(1)他们设计这个试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
(2)他们准备B组的作用是 。
36、研究豌豆种子萌发时,将豌豆种子放在培养皿内的棉花上,设置如下四组实验,数天后记录发芽情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实验
场所
棉花状态
温度(℃)
数天后的发芽情况

黑暗
干燥
23
没有发芽

黑暗
潮湿
23
全部发芽

光照
干燥
23
没有发芽

光照
潮湿
23
全部发芽
(1)选择 两组做对比实验,可以研究豌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
(2)由这四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豌豆种子发芽时肯定不需要
37、学校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把铅球掷得更远。
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下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 5 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实验序号
射出速度v/(m·s-1)
射出仰角/θ
射出(水平)距离S/m
1
5
30(
2.9
2
10
30(
9.5
3
10
45(
10.8
4
1O
60(
9.1
5
15
30(
20.7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l)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 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2)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 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θ为_______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