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2)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词语积累
1.课内词语
(1)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也形容文艺作品中感情抒发得充分。
(2)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3)霞蔚云蒸:云气升腾,彩霞弥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也说云蒸霞蔚。
2.近义词语辨析
(1)摈弃·摈除
“摈弃”指抛弃,所支配的对象多是私心、杂念、想法和心思等抽象的心理感受。
“摈除”除了有“抛弃”之意外,还有“排除”的意思,所支配的对象多是行为、习惯、规矩、制度和嗜好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2)不能自已·不能自拔
不能自已: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不能自拔:深陷某种环境或约束之中,自己无法解脱出来。
(3)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面前不屈服。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4)标新立异·独出心裁
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
(5)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顺理成章: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名句识记
1.昌耀名句
(1)其实,我们本来就不必怀疑,自然界原有无可摧毁的生机。
(2)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
(3)热苞谷金黄的籽实让城市的夏季瞬刻成熟,男孩子奔跑在铁桥,奔跑在河岸,奔跑在光栅。
(4)我易于感伤,而对于泪水,人们总是讳莫如深。
(5)我们商定不触痛往事,只作寒暄,只赏芳草。
(6)你自奉人生就是一次炼狱,由此或得升华,或将沉沦。
(7)你既是牺牲品,又是享有者。你既是苦行僧,又是欢乐佛。
(8)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
(9)命运啊,你总让一部分人终身不得安宁,让他们流血不死,然后又让他们愈挫愈奋。
(10)彤云垂天,火红的帷幕,血洒一样悲壮。
2.雪莱名句
(1)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2)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吧!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人生,这伟大的奇迹,我们叹为观止,只因你如此奇妙无比。
(4)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5)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6)一首诗则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了出来。
(7)所有时代的诗人都在为一首不断发展着的伟大诗篇作出贡献。
(8)一首伟大的诗篇像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
(9)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10)如果你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能再凌空飞翔。
(11)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主题悦读
斯 人
昌 耀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赏析 题目为“斯人”,“静极——谁的叹嘘?”承接题目,将诗歌铺展开来,引出悬念。接下来应该是回答这个问题吧?然而不是,“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猛然一下,却转到密西西比河去了。就如平时我们行走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中,本没有悬念,但是突然间拐了个弯,这下我们的兴致又上来了。这两行的效果就是这样。就在我们正疑惑怎么会转到密西西比河去的当头,“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猛地又折了回来,既启承了与上句的关系,又与第一行的设问相融合。通过几次的突然陡转,于短短三行间,将诗歌的旷古幽思演绎得淋漓尽致。
西风颂(节选)
雪 莱
四
我若是一片落叶,你所能提携,
我若是一朵轻捷的浮云能和你同飞,
我若是一头波浪能喘息于你的神威,
分享你雄强的脉搏,自由不羁,
仅次于,哦,仅次于不可控制的你,
我若能像少年时,作为伴侣,
随你同游天际,因为在那时节,
似乎超越你天界的神速也不为奇迹;
我也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急切,
向你苦苦祈求。哦,快把我扬起,
就像你扬起的波浪、浮云、落叶!
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
岁月的重负压制着的这一个太像你,
像你一样,骄傲,不驯,而且敏捷。
五
像你以森林演奏,请你也以我为琴,
哪怕我的叶片也像森林一样凋谢!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乐,
悲怆却又甘洌。但愿你勇猛的精灵
竟是我的魂魄,我能成为剽悍的你!
请把我枯萎的思绪播送宇宙,
就像你驱遣落叶催促新的生命,
请凭借我这韵文写就的符咒,
就像从未灭的余烬扬出炉灰和火星,
把我的话语传遍天地间万户千家,
通过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赏析 这两节写诗人与西风的应和。“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这令人心碎的诗句道出了诗人不羁的心灵的创伤。尽管如此,诗人愿意被西风吹拂,愿意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在被撕碎的瞬间感受到西风的精神,西风的气息;诗人愿意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奉献自己的一切。在诗的结尾,诗人以预言家的口吻高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的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宇宙精神,一种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西风精神。诗人以西风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晨读快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昌耀写的是什么呢?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当人陷入岁月的困境( )时,从深山秘境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力量,与困境( )的搏斗精神。而生命在大自然和岁月中经受的复杂磨砺,以及精神生成的奥秘,则是诗歌所要探究的永恒命题。与此同时,他在这里给出的,是中国汉语诗歌中一套( )的,陌生、孤绝、矿石般的语言系统。这是他的诗歌最让人激动的魅力所在。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为之震撼,并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而语言,则是存在于一首诗歌中的更强大的力量。《峨日朵雪峰之侧》是昌耀流放祁连山时,生命大困厄中的一首诗作,也是他一生的命运模式和象征。而他此后之所以能( )地成为一位大诗人,并形成唯他独有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要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从他的人生中寻找答案。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自已 不屈不挠 标新立异 水到渠成
B.不能自拔 不屈不挠 独出心裁 顺理成章
C.不能自拔 勇往直前 标新立异 水到渠成
D.不能自已 勇往直前 独出心裁 顺理成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
B.我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为之震撼,并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
C.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我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
D.我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峨日朵雪峰之侧
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现代新诗的高峰——昌耀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昌耀的诗》等。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库图》等。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了宏大的诗歌个性。
2.探寻背景
1955年,昌耀积极投身大西北的开发建设,来到青海,时年19岁。1957年,他因《林中试笛(二首)》被划为“右派”,开启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高原流放之路。《峨日朵雪峰之侧》写于1962年,是昌耀在祁连山时,生命处于困厄中的一首诗,也是他一生的命运模式和象征。
初读文本
1.诵解诗意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抒写了登山勇士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强大生命力的赞颂。请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和右面的诵读指导,诵读这首诗。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语调深沉、饱满,“这”“仅能”重音 “小心”重音,“探出”重读 “惊异”重读,“那边”拉长 “雪”重音,“彷徨许久”重读,“太阳”上扬 “正”重音,“决然”要读出果敢的语气,“跃入”重读,“引力”重读,“无穷”上扬 “山海”下沉,“石砾”重音,“滑坡”下沉 “引动”重音;“上”“下”重读;“嚣鸣”拉长,上扬 “军旅”重音,“喊杀声”下沉 “我”重音,“铆钉”重读,“揳入”重读,“巨石”重读,“罅隙”语气深沉 “血滴”重读,拉长;“撕裂”重读;“渗出”语气凝重 “啊”语调激昂高亢,“真”“有”重读,“雄鹰”“雪豹”重读 “锈蚀”重音 “但有”重音,“小得可怜”重读,“蜘蛛”拉长 “我”重音;“默享”重读;“赐予的”拉长,上扬 “快慰”语调轻松、舒缓
2.初读思考
《峨日朵雪峰之侧》中塑造了怎样的登峰者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出导图(请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基础梳理
近义词辨析
彷徨·徘徊
彷徨 二者都有“犹疑不决”的意思。 “彷徨”不仅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还兼指想到某一个地方去而不明去向,心情多是不好的,它的比喻义也强调心神不定这一意思,用比喻义居多。
徘徊 “徘徊”只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并不涉及是否想到某个地方去),所指的心情不一定不好,用本义居多,用比喻义较少。
应用 (1)他心绪不宁地在房间里__________。 (2)她摇了摇头,怜悯之情__________于想象中的这位小姑娘和那片蛋糕之间。
给予·赐予
给予 给。
赐予 赏赐。
应用 (3)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____我精神的抚慰。 (4)他提了很多治理国家的建议,皇帝__________他尚书的职位。
附:助读资源
名家点评
(1)这是一首关于人的“敬畏自然”观念战胜“征服自然”观念的诗歌。诗人用登山过程浓缩了他的这种自然观念的转变过程。登山前,诗人像许多登山者一样,把登山行为看成是人的意志战胜自然的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把登山过程中的阻力想象为“军旅远去的喊杀声”也恰恰符合那种用战争场景来表述征服与被征服关系的特征。在丧失了征服新的高度的力量的时候,诗人仍然渴望以雄鹰或雪豹来继续激励自己的征服意志。然而,此时正处在与诗人同样高度和恶劣环境中的“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却极大地震撼了诗人的心灵,并且彻底改变了他固有的自然观念。这种情感的变化看似突兀,其实却是一种“顿悟”,其后有着深刻的自然观念嬗变的历史背景。
——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张新《20世纪中国新诗史》
(2)《峨日朵雪峰之侧》是一首孤绝的超越之诗。孤绝之境的超越?抑或是超越之后落入的孤绝?诗在这里,多说无益。昌耀是新诗史上的大诗人。昌耀的一生,是为理想主义不懈追求与搏击的逆旅。“诗是不易获取的,惟因不易获取,更需殉道者般的虔诚。”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殉道者般的虔诚”的诗人,这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是极其罕见的。昌耀先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一首大诗《慈航》名世的。但是,他在1962年就写出了这样动人、卓绝的诗篇,显然不只是艺术才华的灵光一现。正如他将自己最主要的作品集命名为《命运之书》,《峨日朵雪峰之侧》是命运之诗。——诗人李以亮
致云雀
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诗人中的诗人——雪莱
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著有抒情诗《西风颂》《云》《致云雀》,长诗《麦布女王》,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与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
2.探寻背景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爆发,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雪莱借这首诗来歌颂自由,表达了广大人民对自由的极度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也借赞颂云雀,传达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追求。
初读文本
1.诵解诗意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和右面的诵读指导,诵读1~4节。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电光,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着/明光飞行, 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始迅疾的/远征。 淡淡的/紫色/黄昏 在你航程周围/消融。 像昼空里的/星星。 虽然不见/形影, 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 饱含深情;“你好”重读;“啊”上扬;“欢乐”重音;“精灵”上扬,拉长 “你”“从不是”重音 “邻近”重音 渐高,“酣畅淋漓”重音 “雕琢”“倾吐”重音;“衷心”重读,拉长 “上”“高处”重音;“飞翔”重读,上扬 “一跃而上”重读 渐高,“烈火”重音,“轻云”读出轻盈感 “蔚蓝”重音 饱满激昂;“歌唱着”“飞翔着”重音;“飞翔”“歌唱”高亢,上扬 “太阳”重读 “金色”重音,“电光”拉长 “霞蔚云蒸”重读 “明光”重音,“飞行”轻快自由 “不具形体”“喜悦”“迅疾”重音,“远征”拉长 “紫色”重音 “消融”重音 “星星”重音 “形影”重音 “却”重读;“听得清”“欢乐”重音;“强音”上扬,拉长
2.初读思考
(1)全诗共21节,从写作内容上来看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主要写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句式来看,这首诗具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出导图(请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基础梳理
1.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词语 释义
① 形容非常畅快,也形容文艺作品中感情抒发得充分。
② 云气升腾,彩霞弥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③ 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2.近义词辨析
浮夸·虚夸
浮夸 不切实际,轻浮夸大,多指言语和行为,如“浮夸作风”。
虚夸 指言论等的虚假,夸大事实,如“报道虚夸”。
应用 (1)现代化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__________。 (2)他是个有心人,从不__________说大话,一是一,二是二,实实在在的。
以至·以致
以至 “以至(以至于)”有两种用法:①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一般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低到高(有时也用于相反的方向),有“直到”“直至”的意思。②连接分句,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至于”,意义、用法同“以至”。
以致 “以致”只有一种用法,即连接分句,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
应用 (3)在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非常艰苦,________连肚子都吃不饱。 (4)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他偏爱咬文嚼字,卖弄学问,________废话连篇。
附:助读资源
名家点评
《致云雀》作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典范,称得上清新俊逸,不同凡响,以至比雪莱年长22岁,同样写过云雀的前辈大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读后也不能不自叹弗如。——江枫
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 同第2课 1 研学任务单。
单篇研读
《峨日朵雪峰之侧》
1.试分析诗歌中“雪峰”“太阳”“蜘蛛”意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诗,简析“云雀”这一意象的内涵及体现的诗人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篇运用一连串美丽工巧、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使读者和诗人一样获得感性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比喻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诗研读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对雪莱《致云雀》片段的两种翻译。试结合文本内容,判断哪种译文更接近“好的汉语”,并说明理由。
①你从大地一跃而起,
往上飞翔又飞翔,
有如一团火云,在蓝天上
平展着你的翅膀,
你不歇地一边唱一边飞,一边飞一边唱。
②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面是某所学校的青春诗歌朗诵会的开幕词,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青春是一个名词,它连接着中年和老年,炽热的激情将从这里点燃,沿着人生的轨迹向前奔腾。
青春是一个形容词,不示雕琢是它的本质,五彩缤纷是它的颜色,满纸烟霞是它涌动的气象。
青春是一个充满动感的词,薄壁也敢攀登,罅隙也可揳入,厮裂也能创新,浪遏飞舟便是不朽的证明!
站在二十一世纪,回望那些曾经的青春,峥嵘岁月未能淹没同学少年的心,猛烈的残风未能遮掩红烛的光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将以飞扬的激情吟诵青春,以积极的行动向青春举杯!从此,我们将抚平皱褶的心,告别忸怩,告别惆怅,告别荫庇,做一只高飞的云雀,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
(1)给下列容易读错的加点字注音。
①炽热( ) ②薄壁( )
③罅隙( ) ④揳入( )
⑤皱褶( ) ⑥忸怩( )
⑦惆怅( ) ⑧荫庇( )
(2)请找出并修改上面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请找出上面文段中使用不当的一个成语,并加以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优秀的青春读物,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名音乐天才,出身贫寒,性格敏感又倔强,他的人生就是在希望与绝望中不断战胜自我的成长历程。这本书将作为学校诗歌朗诵会奖品颁发给获奖的同学。下列诗句最适合写在扉页上的一项是( )
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B.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闻一多《红烛》)
D.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3.某同学不小心将学校诗歌朗诵会介绍昌耀的主持稿句子弄乱了,需要在电子稿上重新排序,下列选项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17岁便以纯正与诗结缘的人,朝鲜战场的伤残者,随后在青海流放了二十余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昌耀,是大西北无数生命的灵魂。
①一个天性活泼而本质抑郁的诗人,以沉郁、苍劲,也以高致、精微征服了诗坛
②在他的诗中,土地所繁衍的一切已与心灵、语言融为一体
③他体验了“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
④感受着“灵魂从肉体被撕裂时的痛快、轻松”
⑤虽然命运如此,可他的诗却看不出啼血的呼号和满纸的辛酸泪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⑤③④①② D.⑤②③①④
4.下列各项中不能准确体现泰戈尔“青春的光彩”含义的一项是( )
当青春的光彩渐渐消逝,永不衰老的内在个性却在一个人的脸上和眼睛上更加明显地表露出来,好像是在同一地方久住了的结果。(泰戈尔)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B.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闻一多《红烛》)
D.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5.五四青年节将至,学校将举行主题演讲活动,主办部门向学生征集体现青春价值和激情的诗句,作为会场标语,你将推荐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句?请选择并作简要说明。
A.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B.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闻一多《红烛》)
D.你沐浴着明光飞行(雪莱《致云雀》)
选择:________
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汪国真的说理诗《如果》,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如果你是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地。
如果你是春天,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叹息。
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要求:句式相仿,字数相近。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 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7.下列对诗歌首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攀登者到达的位置并非山顶,为接下来描写山峰之侧落日的场景做铺垫。
B.没有选择更具象征意味的峰巅,表明青年尚在征途中,也与诗人的遭遇相关。
C.“仅能”二字表示力尽于此,体现了“自知之明”,突出表现了痛苦之情。
D.起笔突兀,打破了登山者绝对高大的形象,让诗歌有了与众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8.下列各项中对画线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攀缘时石砾滑落的声音比喻成军队远去时的喊杀声,一个人登山却给人宏大的感觉。
B.既生动地描写了攀登的场景,又暗指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不公、坎坷与艰难的生存状态。
C.以登山过程中石砾滑落的声音反衬峨日朵雪峰的寂静,表达了登山者恐慌惧怕的心情。
D.引出下文对登山者“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不断挣扎、奋力攀登的描写。
9.登山者“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为伍,却只看到一只“蜘蛛”,结合诗句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学评论家王家新认为昌耀“形成了一种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这种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请从语言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昌耀体”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西风颂(节选)[注]
雪 莱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乐
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虽忧伤而甜蜜。呵,但愿你给予我
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要是冬天
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
注 这首诗写于1819年秋天。当时欧洲大地上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11.诗中画线的两行诗句有什么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人以“竖琴”自比,并且祈求西风“把我的话语……向人间播散”,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与追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怎样理解“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这句诗的深刻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 (2)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词语积累
1.课内词语
(1)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也形容文艺作品中感情抒发得充分。
(2)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3)霞蔚云蒸:云气升腾,彩霞弥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也说云蒸霞蔚。
2.近义词语辨析
(1)摈弃·摈除
“摈弃”指抛弃,所支配的对象多是私心、杂念、想法和心思等抽象的心理感受。
“摈除”除了有“抛弃”之意外,还有“排除”的意思,所支配的对象多是行为、习惯、规矩、制度和嗜好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2)不能自已·不能自拔
不能自已: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不能自拔:深陷某种环境或约束之中,自己无法解脱出来。
(3)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面前不屈服。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4)标新立异·独出心裁
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
(5)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顺理成章: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名句识记
1.昌耀名句
(1)其实,我们本来就不必怀疑,自然界原有无可摧毁的生机。
(2)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
(3)热苞谷金黄的籽实让城市的夏季瞬刻成熟,男孩子奔跑在铁桥,奔跑在河岸,奔跑在光栅。
(4)我易于感伤,而对于泪水,人们总是讳莫如深。
(5)我们商定不触痛往事,只作寒暄,只赏芳草。
(6)你自奉人生就是一次炼狱,由此或得升华,或将沉沦。
(7)你既是牺牲品,又是享有者。你既是苦行僧,又是欢乐佛。
(8)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
(9)命运啊,你总让一部分人终身不得安宁,让他们流血不死,然后又让他们愈挫愈奋。
(10)彤云垂天,火红的帷幕,血洒一样悲壮。
2.雪莱名句
(1)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2)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吧!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人生,这伟大的奇迹,我们叹为观止,只因你如此奇妙无比。
(4)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5)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6)一首诗则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了出来。
(7)所有时代的诗人都在为一首不断发展着的伟大诗篇作出贡献。
(8)一首伟大的诗篇像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
(9)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10)如果你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能再凌空飞翔。
(11)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主题悦读
斯 人
昌 耀
静极——谁的叹嘘?
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赏析 题目为“斯人”,“静极——谁的叹嘘?”承接题目,将诗歌铺展开来,引出悬念。接下来应该是回答这个问题吧?然而不是,“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缘而走”,猛然一下,却转到密西西比河去了。就如平时我们行走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中,本没有悬念,但是突然间拐了个弯,这下我们的兴致又上来了。这两行的效果就是这样。就在我们正疑惑怎么会转到密西西比河去的当头,“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猛地又折了回来,既启承了与上句的关系,又与第一行的设问相融合。通过几次的突然陡转,于短短三行间,将诗歌的旷古幽思演绎得淋漓尽致。
西风颂(节选)
雪 莱
四
我若是一片落叶,你所能提携,
我若是一朵轻捷的浮云能和你同飞,
我若是一头波浪能喘息于你的神威,
分享你雄强的脉搏,自由不羁,
仅次于,哦,仅次于不可控制的你,
我若能像少年时,作为伴侣,
随你同游天际,因为在那时节,
似乎超越你天界的神速也不为奇迹;
我也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急切,
向你苦苦祈求。哦,快把我扬起,
就像你扬起的波浪、浮云、落叶!
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
岁月的重负压制着的这一个太像你,
像你一样,骄傲,不驯,而且敏捷。
五
像你以森林演奏,请你也以我为琴,
哪怕我的叶片也像森林一样凋谢!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乐,
悲怆却又甘洌。但愿你勇猛的精灵
竟是我的魂魄,我能成为剽悍的你!
请把我枯萎的思绪播送宇宙,
就像你驱遣落叶催促新的生命,
请凭借我这韵文写就的符咒,
就像从未灭的余烬扬出炉灰和火星,
把我的话语传遍天地间万户千家,
通过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赏析 这两节写诗人与西风的应和。“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这令人心碎的诗句道出了诗人不羁的心灵的创伤。尽管如此,诗人愿意被西风吹拂,愿意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在被撕碎的瞬间感受到西风的精神,西风的气息;诗人愿意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奉献自己的一切。在诗的结尾,诗人以预言家的口吻高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的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宇宙精神,一种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西风精神。诗人以西风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晨读快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昌耀写的是什么呢?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当人陷入岁月的困境( )时,从深山秘境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力量,与困境( )的搏斗精神。而生命在大自然和岁月中经受的复杂磨砺,以及精神生成的奥秘,则是诗歌所要探究的永恒命题。与此同时,他在这里给出的,是中国汉语诗歌中一套( )的,陌生、孤绝、矿石般的语言系统。这是他的诗歌最让人激动的魅力所在。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为之震撼,并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而语言,则是存在于一首诗歌中的更强大的力量。《峨日朵雪峰之侧》是昌耀流放祁连山时,生命大困厄中的一首诗作,也是他一生的命运模式和象征。而他此后之所以能( )地成为一位大诗人,并形成唯他独有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要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从他的人生中寻找答案。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能自已 不屈不挠 标新立异 水到渠成
B.不能自拔 不屈不挠 独出心裁 顺理成章
C.不能自拔 勇往直前 标新立异 水到渠成
D.不能自已 勇往直前 独出心裁 顺理成章
答案 B
解析 词语解释见“词语积累”。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
B.我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为之震撼,并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
C.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我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
D.我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
答案 D
解析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主语,应在“当年”前加“我”;二是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应将“为之震撼”和“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互换位置。综合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项完全修改正确。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答案 (示例)①大自然、岁月、生命 ②一套语言系统
峨日朵雪峰之侧
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现代新诗的高峰——昌耀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昌耀的诗》等。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库图》等。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了宏大的诗歌个性。
2.探寻背景
1955年,昌耀积极投身大西北的开发建设,来到青海,时年19岁。1957年,他因《林中试笛(二首)》被划为“右派”,开启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高原流放之路。《峨日朵雪峰之侧》写于1962年,是昌耀在祁连山时,生命处于困厄中的一首诗,也是他一生的命运模式和象征。
初读文本
1.诵解诗意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抒写了登山勇士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强大生命力的赞颂。请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和右面的诵读指导,诵读这首诗。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语调深沉、饱满,“这”“仅能”重音 “小心”重音,“探出”重读 “惊异”重读,“那边”拉长 “雪”重音,“彷徨许久”重读,“太阳”上扬 “正”重音,“决然”要读出果敢的语气,“跃入”重读,“引力”重读,“无穷”上扬 “山海”下沉,“石砾”重音,“滑坡”下沉 “引动”重音;“上”“下”重读;“嚣鸣”拉长,上扬 “军旅”重音,“喊杀声”下沉 “我”重音,“铆钉”重读,“揳入”重读,“巨石”重读,“罅隙”语气深沉 “血滴”重读,拉长;“撕裂”重读;“渗出”语气凝重 “啊”语调激昂高亢,“真”“有”重读,“雄鹰”“雪豹”重读 “锈蚀”重音 “但有”重音,“小得可怜”重读,“蜘蛛”拉长 “我”重音;“默享”重读;“赐予的”拉长,上扬 “快慰”语调轻松、舒缓
2.初读思考
《峨日朵雪峰之侧》中塑造了怎样的登峰者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登峰者因身体疲惫而打算暂歇,但并未放弃征服新的高度。面对千层掌鞋底被撕裂的危急情况,他临危不惧,脱离险境后,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自以为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一样,当看到蜘蛛后又对生命有了新的领悟,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
3.填出导图(请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攀登者 ②落日 ③山海 ④快慰
基础梳理
近义词辨析
彷徨·徘徊
彷徨 二者都有“犹疑不决”的意思。 “彷徨”不仅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还兼指想到某一个地方去而不明去向,心情多是不好的,它的比喻义也强调心神不定这一意思,用比喻义居多。
徘徊 “徘徊”只指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并不涉及是否想到某个地方去),所指的心情不一定不好,用本义居多,用比喻义较少。
应用 (1)他心绪不宁地在房间里__________。 (2)她摇了摇头,怜悯之情__________于想象中的这位小姑娘和那片蛋糕之间。
答案 (1)徘徊 (2)彷徨
给予·赐予
给予 给。
赐予 赏赐。
应用 (3)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____我精神的抚慰。 (4)他提了很多治理国家的建议,皇帝__________他尚书的职位。
答案 (3)给予 (4)赐予
附:助读资源
名家点评
(1)这是一首关于人的“敬畏自然”观念战胜“征服自然”观念的诗歌。诗人用登山过程浓缩了他的这种自然观念的转变过程。登山前,诗人像许多登山者一样,把登山行为看成是人的意志战胜自然的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把登山过程中的阻力想象为“军旅远去的喊杀声”也恰恰符合那种用战争场景来表述征服与被征服关系的特征。在丧失了征服新的高度的力量的时候,诗人仍然渴望以雄鹰或雪豹来继续激励自己的征服意志。然而,此时正处在与诗人同样高度和恶劣环境中的“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却极大地震撼了诗人的心灵,并且彻底改变了他固有的自然观念。这种情感的变化看似突兀,其实却是一种“顿悟”,其后有着深刻的自然观念嬗变的历史背景。
——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张新《20世纪中国新诗史》
(2)《峨日朵雪峰之侧》是一首孤绝的超越之诗。孤绝之境的超越?抑或是超越之后落入的孤绝?诗在这里,多说无益。昌耀是新诗史上的大诗人。昌耀的一生,是为理想主义不懈追求与搏击的逆旅。“诗是不易获取的,惟因不易获取,更需殉道者般的虔诚。”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殉道者般的虔诚”的诗人,这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是极其罕见的。昌耀先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一首大诗《慈航》名世的。但是,他在1962年就写出了这样动人、卓绝的诗篇,显然不只是艺术才华的灵光一现。正如他将自己最主要的作品集命名为《命运之书》,《峨日朵雪峰之侧》是命运之诗。——诗人李以亮
致云雀
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诗人中的诗人——雪莱
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著有抒情诗《西风颂》《云》《致云雀》,长诗《麦布女王》,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与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
2.探寻背景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爆发,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雪莱借这首诗来歌颂自由,表达了广大人民对自由的极度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也借赞颂云雀,传达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追求。
初读文本
1.诵解诗意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和右面的诵读指导,诵读1~4节。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电光,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着/明光飞行, 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始迅疾的/远征。 淡淡的/紫色/黄昏 在你航程周围/消融。 像昼空里的/星星。 虽然不见/形影, 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 饱含深情;“你好”重读;“啊”上扬;“欢乐”重音;“精灵”上扬,拉长 “你”“从不是”重音 “邻近”重音 渐高,“酣畅淋漓”重音 “雕琢”“倾吐”重音;“衷心”重读,拉长 “上”“高处”重音;“飞翔”重读,上扬 “一跃而上”重读 渐高,“烈火”重音,“轻云”读出轻盈感 “蔚蓝”重音 饱满激昂;“歌唱着”“飞翔着”重音;“飞翔”“歌唱”高亢,上扬 “太阳”重读 “金色”重音,“电光”拉长 “霞蔚云蒸”重读 “明光”重音,“飞行”轻快自由 “不具形体”“喜悦”“迅疾”重音,“远征”拉长 “紫色”重音 “消融”重音 “星星”重音 “形影”重音 “却”重读;“听得清”“欢乐”重音;“强音”上扬,拉长
2.初读思考
(1)全诗共21节,从写作内容上来看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主要写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诗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1、2节):总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
第二层(3~7节):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盛赞云雀叫声的美妙动听。
第三层(8~20节):用一连串具体的比喻描写云雀的欢唱带给人们的美好体验,并且解读出云雀歌声美妙的原因在于“鄙弃尘土”。
第四层(第21节):表达诗人的心愿,将学习云雀的欢欣与无畏,给全世界带来欢乐、自由与真理。
(2)全诗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比喻。②这些比喻集中出现在8~20节中,诗人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等等,这一连串比喻个性鲜明,不落俗套,将云雀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3)从句式来看,这首诗具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长短句的编排是全诗的重要特点,每一节都分为五行,四短一长,这是雪莱在创作的时候刻意模拟了云雀鸣唱的节奏,云雀总是在短促的几声之后拖带一长声尾音。整首诗句式错落有致,押韵和谐,节奏舒缓匀称,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3.填出导图(请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优美婉转的歌喉 ②对死亡的理解
基础梳理
1.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词语 释义
① 形容非常畅快,也形容文艺作品中感情抒发得充分。
② 云气升腾,彩霞弥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③ 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答案 ①酣畅淋漓 ②霞蔚云蒸(云蒸霞蔚) ③瞻前顾后
2.近义词辨析
浮夸·虚夸
浮夸 不切实际,轻浮夸大,多指言语和行为,如“浮夸作风”。
虚夸 指言论等的虚假,夸大事实,如“报道虚夸”。
应用 (1)现代化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__________。 (2)他是个有心人,从不__________说大话,一是一,二是二,实实在在的。
答案 (1)虚夸 (2)浮夸
以至·以致
以至 “以至(以至于)”有两种用法:①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一般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低到高(有时也用于相反的方向),有“直到”“直至”的意思。②连接分句,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至于”,意义、用法同“以至”。
以致 “以致”只有一种用法,即连接分句,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
应用 (3)在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非常艰苦,________连肚子都吃不饱。 (4)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他偏爱咬文嚼字,卖弄学问,________废话连篇。
答案 (3)以至 (4)以致
附:助读资源
名家点评
《致云雀》作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典范,称得上清新俊逸,不同凡响,以至比雪莱年长22岁,同样写过云雀的前辈大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读后也不能不自叹弗如。——江枫
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 同第2课 1 研学任务单。
单篇研读
《峨日朵雪峰之侧》
1.试分析诗歌中“雪峰”“太阳”“蜘蛛”意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雪峰”象征着生命与人生,是诗人生命的缩影与投射。
②“太阳”代表所谓的“真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在人们的困惑迷惘中,终于失去原来的高度,要跃入“山海”。
③“蜘蛛”是物质世界极为普通的生灵,却能“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说明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的不是外在形式或形象,而是精神、意志和心灵。
2.如何理解“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诗人精心雕琢的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在这样的高度上,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这一处描写与前一节诗的宏阔和“嚣鸣”相对照。这里,“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
《致云雀》
3.结合全诗,简析“云雀”这一意象的内涵及体现的诗人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云雀不仅代表“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掠过蔚蓝的天心”的大自然形象,更是诗人理想的自我形象以及艺术理想的形象载体。
②云雀的歌声清新飘逸,无忧无虑,散发着天然之美,没有任何刻意的雕饰。雪莱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他们都追求光明,讨厌尘世,都向往理想的精神世界。然而,雪莱却不能像云雀那样摆脱现实生活的羁绊,随心歌唱,自由地超然度外。但从诗歌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却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③在赞叹云雀美妙歌声的同时,雪莱深切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渴望能像云雀那样放飞云间,在艺术殿堂里毫无顾虑地挥笔创作,让情感随意倾洒笔端,达到云雀般天籁之音的效果。因此,云雀不但是自由的化身,也是雪莱艺术理想的体现。
4.诗篇运用一连串美丽工巧、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使读者和诗人一样获得感性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比喻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第二节“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把自由飞翔的云雀比作轻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
诗歌第八节,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
群诗研读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风格雄奇奔放。通过夸张与排比等形式展现诗人要打破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抱负。
(2)《红烛》用了象征手法,风格深沉理性。从蜡炬成灰变换新的内涵,倡导人们敢于牺牲、创造光明、给人间带来光明的精神。
(3)《峨日朵雪峰之侧》通过写景叙事,间接抒发情感,风格沉雄遒劲。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太阳、峨日朵之雪、巨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
(4)《致云雀》用了象征手法,浪漫主义风格明显。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
下面是对雪莱《致云雀》片段的两种翻译。试结合文本内容,判断哪种译文更接近“好的汉语”,并说明理由。
①你从大地一跃而起,
往上飞翔又飞翔,
有如一团火云,在蓝天上
平展着你的翅膀,
你不歇地一边唱一边飞,一边飞一边唱。
②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译文②更接近“好的汉语”。
好的汉语流畅,句短,意在言外,要依赖语境。音乐性强,有意象,富有诗意。而译文②语句流畅,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向上”一句简洁明快,“一跃”二字勾勒出云雀的轻快和矫捷;“烈火的轻云”和“蔚蓝的天心”结构相同,颜色相对,既有音韵美,又有色彩鲜明的画面美;而“翔”“上”和“唱”押韵,富有音乐的美感。而译文①句子拖沓冗长,缺乏节奏感。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面是某所学校的青春诗歌朗诵会的开幕词,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青春是一个名词,它连接着中年和老年,炽热的激情将从这里点燃,沿着人生的轨迹向前奔腾。
青春是一个形容词,不示雕琢是它的本质,五彩缤纷是它的颜色,满纸烟霞是它涌动的气象。
青春是一个充满动感的词,薄壁也敢攀登,罅隙也可揳入,厮裂也能创新,浪遏飞舟便是不朽的证明!
站在二十一世纪,回望那些曾经的青春,峥嵘岁月未能淹没同学少年的心,猛烈的残风未能遮掩红烛的光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将以飞扬的激情吟诵青春,以积极的行动向青春举杯!从此,我们将抚平皱褶的心,告别忸怩,告别惆怅,告别荫庇,做一只高飞的云雀,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
(1)给下列容易读错的加点字注音。
①炽热( ) ②薄壁( )
③罅隙( ) ④揳入( )
⑤皱褶( ) ⑥忸怩( )
⑦惆怅( ) ⑧荫庇( )
(2)请找出并修改上面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请找出上面文段中使用不当的一个成语,并加以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 (1)①chì ②báo ③xià ④xiē ⑤zhě ⑥niǔ ní ⑦chóu chànɡ ⑧yìn
(2)①不示雕琢 不事雕琢 ②厮裂 撕裂
(3)满纸烟霞 霞蔚云蒸(或云蒸霞蔚)(“满纸烟霞”指像烟霞一样美好的诗文、图画,用于称赞别人的作品精彩,美不胜收。)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优秀的青春读物,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名音乐天才,出身贫寒,性格敏感又倔强,他的人生就是在希望与绝望中不断战胜自我的成长历程。这本书将作为学校诗歌朗诵会奖品颁发给获奖的同学。下列诗句最适合写在扉页上的一项是( )
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B.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闻一多《红烛》)
D.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答案 D
解析 《约翰·克利斯朵夫》展现了主人公“在希望与绝望中不断战胜自我”的人生历程。A项充满信心和力量。B项充满反抗、破坏的力量。C项体现的是献身救人的热烈情感。D项体现的是经历痛苦、寂寞后的坚韧、崇高。故选D。
3.某同学不小心将学校诗歌朗诵会介绍昌耀的主持稿句子弄乱了,需要在电子稿上重新排序,下列选项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17岁便以纯正与诗结缘的人,朝鲜战场的伤残者,随后在青海流放了二十余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昌耀,是大西北无数生命的灵魂。
①一个天性活泼而本质抑郁的诗人,以沉郁、苍劲,也以高致、精微征服了诗坛
②在他的诗中,土地所繁衍的一切已与心灵、语言融为一体
③他体验了“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
④感受着“灵魂从肉体被撕裂时的痛快、轻松”
⑤虽然命运如此,可他的诗却看不出啼血的呼号和满纸的辛酸泪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⑤③④①② D.⑤②③①④
答案 C
解析 原文起始句主要说的是昌耀的命运,据此,⑤为第一句;结尾说的是昌耀成为“无数生命的灵魂”,据此,②为最后一句;先“体验”后“感受”,可确定③在④前。故选C。
4.下列各项中不能准确体现泰戈尔“青春的光彩”含义的一项是( )
当青春的光彩渐渐消逝,永不衰老的内在个性却在一个人的脸上和眼睛上更加明显地表露出来,好像是在同一地方久住了的结果。(泰戈尔)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B.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闻一多《红烛》)
D.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
答案 D
解析 “青春的光彩”是指“永不衰老的内在个性”,即青春表现出的激情。A项表现的是关注天下的热情。B项突出的是破旧立新的追求。C项张扬的是牺牲自我、拯救他人的情怀。D项表现的是一种理性认识。
5.五四青年节将至,学校将举行主题演讲活动,主办部门向学生征集体现青春价值和激情的诗句,作为会场标语,你将推荐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句?请选择并作简要说明。
A.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B.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闻一多《红烛》)
D.你沐浴着明光飞行(雪莱《致云雀》)
选择:________
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这是一道开放题,没有准确答案,选项各有特点,A项突出的是对“自由”的向往、追求;B项表现了力量聚集的画面;C项体现了奉献精神;D项展现了理想和行动的激情。能结合具体诗句解说“青春价值和激情”,且言之成理即可。
6.阅读汪国真的说理诗《如果》,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如果你是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地。
如果你是春天,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叹息。
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要求:句式相仿,字数相近。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细流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自信自立、豁达乐观、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 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7.下列对诗歌首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攀登者到达的位置并非山顶,为接下来描写山峰之侧落日的场景做铺垫。
B.没有选择更具象征意味的峰巅,表明青年尚在征途中,也与诗人的遭遇相关。
C.“仅能”二字表示力尽于此,体现了“自知之明”,突出表现了痛苦之情。
D.起笔突兀,打破了登山者绝对高大的形象,让诗歌有了与众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答案 C
解析 “痛苦之情”表述不准确。“仅能”二字体现了诗人在遭遇坎坷命运后的理智,他已从少年狂热走向审慎、清醒与深刻。
8.下列各项中对画线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攀缘时石砾滑落的声音比喻成军队远去时的喊杀声,一个人登山却给人宏大的感觉。
B.既生动地描写了攀登的场景,又暗指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不公、坎坷与艰难的生存状态。
C.以登山过程中石砾滑落的声音反衬峨日朵雪峰的寂静,表达了登山者恐慌惧怕的心情。
D.引出下文对登山者“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不断挣扎、奋力攀登的描写。
答案 C
解析 “恐慌惧怕”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了登山者寂寞、孤独的心情。
9.登山者“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为伍,却只看到一只“蜘蛛”,结合诗句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对比手法,“雄鹰”“雪豹”和“蜘蛛”形成鲜明反差。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失落,蜘蛛虽然渺小、孱弱,却也在登山,没有虚张声势,没有夸耀,比高度更重要的是攀登的精神和态度。诗人和蜘蛛达成了默契,正因如此,登山者才能欣赏到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10.文学评论家王家新认为昌耀“形成了一种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这种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请从语言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昌耀体”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引入古字古词,如“彷徨”“石砾”“揳入”“罅隙”“锈蚀”等,文白相融,具有历史感和典雅的特点;使用有力度的词语,如“跃入”“揳入”“撕裂”,体现了语言的张力,具有画面感、力量感和视觉冲击力。(其他内容言之成理亦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西风颂(节选)[注]
雪 莱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乐
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虽忧伤而甜蜜。呵,但愿你给予我
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要是冬天
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
注 这首诗写于1819年秋天。当时欧洲大地上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11.诗中画线的两行诗句有什么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雪莱在歌唱西风,但他不是冷眼旁观的歌者,他希望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一方面去扫除腐朽,去无情地摧毁旧世界,另一方面去“鼓舞新生”。
12.诗人以“竖琴”自比,并且祈求西风“把我的话语……向人间播散”,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与追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雪莱认为诗人应该是为人类的解放和幸福而斗争的战士,是敏于预见的预言家。他以“竖琴”自比,祈求西风在宇宙间广为传播他的思想和话语,体现了一个有着强烈社会使命感的革命诗人勇于投身战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3.你怎样理解“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这句诗的深刻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诗是《西风颂》中广为流传的名句,它以寒冷的冬天比喻腐朽黑暗的社会状况,以明媚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比喻光明美好的未来,用冬去春来这一浅显的事理鼓舞人们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腐朽中看到生机。诗句充满高亢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揭示出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